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究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dre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基于学科特征、教学内容和现实需求等因素来设计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和理性精神,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实践探索
  引言
  众所周知,物理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实验是物理学科延伸、发展和探索的驱动器。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说:“一切推理都必须从实验和观察中得来。”就初中物理教学而言,学生不仅要了解物理现象,掌握物理规律,学习物理知识,更要探索这些物理公式、物理现象和物理法则背后的奥秘,并且通过实验来验证物理原理,从而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然而,当下初中物理实验显得低效也是一个事实,实验课时少、过程不规范甚至贴标签现象都存在。笔者在教学中就物理实验课教学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实践,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供参考借鉴。
  一、以学科为基点,领会新课程实验教学要求
  当下,新课程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其提出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理念已深入教师心中,并在课堂实践中已成常态。尤其是对于探究性学习而言,学生正是通过具体的学科研究和实验操作,才真正领会探究过程的辛苦,同时也享受到探究过程的乐趣。物理学科是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当然需要回到实验中去验证物理规律和原理,这既是物理学科的本质特征,更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核心方式。学生在物理实验中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测量、验证等手法,对物理实验过程中的步骤、数据和结论进行重新验证,从而在实验中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掌握物理知识,这比传统课堂中死记硬背物理公式要更加科学,更加有效,因为学生亲身参与了知识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建构主义也认为,学生正是在自己的认知和实践中建构起知识的理解和意义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选好实验、设计好实验、开展好实验,严格以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实验要求来规范每一项物理实验操作。
  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物理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新的物理学科观和实验观,深刻领悟物理学科本质,并以新的课标为准绳,切实开展好物理实验课的教学,将新课标中关于实验的要求贯彻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以现实为原点,了解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学科教学需要以实验为基础,这既是物理学科得以发展的动能,更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在学科层面的彰显,是最大的学科现实。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不可替代的一种方法,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基于实验教学现实原点,了解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学生一道创造性地开展卓有成效的实验。教师要实事求是,做好一切必要的演示性实验、课堂小实验、实验室标准实验和学生课外的自主探究性实验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反观当下,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往往成为课堂教学的“副产品”,很多实验只是走过场,没有让学生充分参与,更没有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实验过程中自主探究、思考和验证。实验的效果差强人意,没有起到實验本身应有的作用。其根本原因就是,教师认为只要学生熟记前人已经得出的物理知识或结论即可,再进行灵活解题,无须再对物理知识进行重复实验。因此,很多教师考虑到课时、教学任务等现实,将实验教学大幅度缩水,做实验变成了讲解实验和记实验步骤。其实,物理学科的科学思维正是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产生的,有时就是在实验中学生的灵光乍现,如果学生只是记实验知识、结论或步骤,极有可能导致学生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进而对所学物理知识无法运用,无法迁移拓展,只能视之为知识符号,学生在做“变脸不变本质”的题目时依然手足无措。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物理教师要通过实验,让物理知识和原理重现其演变过程,学生重温物理结论、公式形成的所以然,从而真正地在物理实验中将知识变成手段,培养思维能力,发展物理学科素养。
  三、以内容为支点,合理设计演示实验
  因材施教不仅是教学理论,而且可以迁移至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物理实验的内容、性质和要求不同,教师采用的手段、方法,操作的形式也可因此而做出变化。什么样的内容需要用何种形式的实验来开展,这既考验着初中物理教师的专业水平,激发影响着学生开展实验的有效性。实验内容只有配上适宜的实验形式,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同时点燃学生的科学探究心和好奇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初中物理教师课前要做足准备,深刻理解教材中的演示性实验,和学生一道进行演示、观察和分享,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例如,在教学固体压强概念,研究增大或者减小压强的方法时,若以教材方案,由压强定义即可得:F增大,S减小,P增大;F减少,S增大,P减小。但这种叙述式方法很难让学生对压强的概念有切身体会。教师可以就地取材,以平时常见的鸡蛋来做小实验,让学生手握生鸡蛋两端使其破碎,学生可能要费很大力气,但若将鸡蛋放容器边轻轻敲一下,鸡蛋便应声破碎。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便很直观地理解了压强的概念,原来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和压力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四、以生活为出发点,引领学生探寻实验奥秘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物理原理和生活息息相关,并深植于生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嗅出物理“学科味”。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纸上得到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都是这个道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发现,物理成绩优异者都善于结合生活常识来感悟、顿悟和体悟物理原理,他们本身在物理学习中自带实验场景,他们对物理的学习,是透过物理符号去追问背后的物理原理,他们不仅在运用智力因素,更在运用非智力因素来丰富思维过程,并和书本知识相结合,从而活学活用,越用越活。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宝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专业智慧,带领学生探寻生活中神秘的实验场景,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实验,在实验中学习。例如,央视《是真的吗?》栏目有这样一个实验:蒸包子时究竟是上层先熟还是下层先熟?理论上答案是上层先熟,理由是水蒸气蹿到蒸笼上方时液化而放出热量,而上层包子因为近水楼台而先熟。这似乎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这仅是理论推导,笔者带领学生亲自实验,反复观察蒸包子过程中上、下层的微妙变化,发现事实上最先熟的依然是下层,因为蒸包子时,蒸笼上放有厚厚的湿巾布,目的是让包子不粘在蒸笼的底部,保持包子底部平整,但也正因为湿巾布的存在,下层的蒸笼变成了一个独立的空间单元,而只有最下层蒸笼满是蒸气且气压要比上层气压高时,下面的蒸气才能流到上层,此时,包子的下面才会近水楼台而先熟。同时,水蒸气在上升中能量递减,到最上层时水蒸气温度往往达不到100 ℃。由此可见,下层先熟才是生活中的常态。其实,这是生活中的实验,初中物理教师要让学生敢于质疑,亲自动手,运用实验来研究,从而迈向真理的彼岸。
  结语
  韩愈说过,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在初中物理实验课中,教师要带领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真知,走向真理。教师既要传授学生道理,更要培养学生会观察、勤动手、爱思考、常探究的习惯,让学生在实验中感触物理原理,重温物理变化过程,从而练就一双会发现、善思考的慧眼,并在实验过程中播下一颗颗科学的种子。这既是有效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措施,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罗倩,张皓晶.STEM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初探【J】.教育科学论坛,2019(05):48-50.
  【2】殷志刚.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效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9(07):39-40.
  【3】付艳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初探【J】.中学物理,2019(04):7-10.
  责任编辑:丁 蔚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孕妇沙眼衣原体感染与新生儿感染的关系以及新生儿感染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对 16 0例 32~ 36周孕妇宫颈管分泌拭子标本作沙眼衣原体检测 ,同时进
银屑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与遗传、环境因素均有关,但病因尚有未知之处。其中红皮型银屑病是较严重,较少见的一种。通过对1例红皮型银屑病患者进行
许多化学反应虽然本质上是可行的,但要真正有效地进行却常常需要催化剂的帮助,尤其是诸如合成氨反应的加氢反应。这些加氢反应往往需要将氢气在催化位点上裂解为活泼的氢原子
摘要: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插图,对语文教学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有着突出的特点,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本文阐述了语文教学中插图的特点与实际运用中的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学充分发挥插图的优势提供借鉴。  关键词:部编版语文教材 插图 运用策略     部编版语文教材是最新投入使用的教材,此教材具有图文并茂、以图示义、以图解义等优势。语文课文中的插图,可以引起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
笔触、笔法本身可以产生特殊的表现力,增加艺术作品的美感.从绘画历史上看,笔触、笔法的讲究,是绘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个人艺术素养上看,能够玩味笔触、笔法的技巧
期刊
新常态下地质工作在发展速度、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及产业结构方面呈现出新特征,地勘单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地质工作要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开创新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摘要:2015年,笔者主持的《城区小学大自然课程的实践研究》获得国家立项。三年多来,课题组完成了以下工作:1.进行了城区小学大自然课程的相关理论(课程意义、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研究。2.进行了主题环保、种植养殖、植物探索、鸟类观察等内容的大自然课程教育实践。3.按照认识、感受大自然,培养孩子对大自然情感的规律,按照一个主题下分若干项的编写逻辑,策划、编写了相关大自然课程文本。在研究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