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行政决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决策主体的领导干部,其思维在决策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必须进行革新和变革。科学决策需要辩证思维、科学思维、创新性思维、民主和法治思维等方式。提升领导科学决策思维依赖加强理论学习、培育创新条件、丰富领导实践、创新教育培训等途径。
关键词: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思维;途径
决策活动中,决策者的思维是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其质量决定决策水平。面对当前新的形式和出现的新问题,提升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思维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推动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提升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思维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亟待解决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层出不穷,执政环境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必须进行必要的革新和提升。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决策水平是执政能力最直接的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我们强调重视形势分析,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是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也是为了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1]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的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辉煌成绩,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也不容忽视,科学决策能力不足的风险在一步步凸显。当前,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决策战略和目标也在深刻变化,如何提升科学决策思维,遵循规律科学施策牢牢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是一個重大而紧迫的命题。
我国的执政主体是党的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党的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执政水平是高是低,是强是弱,决定着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的思维和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加快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经验表明,行政领导决策的成功是最大的成功,行政领导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国际地位大幅提升。这是我们党把握历史机遇,科学决策取得的伟大胜利。经济方面,注重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政治制度方面,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社会发展方面,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我国即将步入小康社会,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局面,国际竞争不断加剧,“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威胁论”等舆论在不断地唱衰和阻挠发展。如何迎难而上,破解发展难题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新的课题。
二、科学决策对决策思维的本质要求
科学决策就是指决策这一活动要完全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并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和体制进行决策。科学决策具有以下显著特征。一是程序性。决策活动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从发现问题入手,确定决策目标、拟定解决方案、方案择优、确定执行,最终解决问题。二是创新性。决策活动是一项创新活动,决策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前所未有的,必须用新思路、新办法去解决;决策是一项主观活动,方案执行前效果无法全面验证,需要决策者预测判断;决策活动需要预测客观条件的发展变化。三是持续完善性。决策活动是一个持续完善的过程,决策执行后需要及时反馈执行情况,根据反馈和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循环决策不断完善。四是可行性和有效性。决策方案必须是可行的,要进行可行性论证。选定方案执行后要对解决问题发挥显著作用。五是民主化和法制化。决策要充分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公众参与决策活动机制。法治是规范决策活动的保障。
根据科学决策特征分析,科学决策对决策者的思维有如下本质要求。一是辩证思维方式。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依靠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方法论以及辩证的思维方式。决策是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以辩证思维方式为主导。二是科学思维方式。严格执行决策程序,采用科学理论方法比较择优方案,客观公正评价方案实施效果等诸多环节要求决策者必须秉持尊重客观规律、注重实践的理性思维方式。三是创新性思维方式。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决策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一种充分发挥决策者、参与者的聪明才智的创造性劳动。决策之所以可贵,贵在创新。一个好的决策绝不是旧事物的简单重复,而是充分吸收和锐意进取,不断开创新的局面。四是民主和法治思维方式。重视民意,尊崇法治,才能避免独断和盲目,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提升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思维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理论学习,完善思维体系
科学理论知识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自我完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成果。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领导干部充实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在完善思维体系。一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辩证思维是领导干部思维体系的核心,辩证思维贯彻领导活动的各个层面。因此领导干部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运用发展、联系、重点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辩证思维方式统领决策活动。二是学习和掌握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决策者学法懂法守法,依法行政,守得住行政权力的边界,才能保证决策的合法性。决策者了解大政方针,顺势而为,才能保证决策合理合规。领导干部时刻保持法治思维,用实际行动捍卫法律和政策的尊严,才能保证决策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科学理论知识。科学理论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规律,是人类认识自然和自身社会经验的总和。领导干部学习掌握并指导决策实践,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完善科学性思维。 (二)培育创新条件,拓展思维空间
创新创造是思维不断拓展的结果,培育适合创新的条件,对拓展领导干部思维尤为重要。一是培养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前提,创新意识是内在动力,创新精是根本保证。领导干部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对事业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人民的利益,敢于冒险承担责任。二是培育创新文化。创新活动不仅是个体活动,它更主要地表现为创新人群的社会活动,创新人群所处的社会环境,如政策、法规等对创新活动有重大影响。宽容宽松、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制度文化是创新活动的温室。因此,为领导干部创造宽容、宽松的制度环境能调动他们创新的积极性。个人的积极努力与接纳鼓励的外部环境,才能促使领导干部拓展思维空间。
(三)豐富领导实践,训练思维能力
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善于打破思维定势,在领导实践中采用发散思维法、逆向思维法、联想思维法、直觉思维法等方式,多角度、多层次的考虑问题,不断提高思维能力。一是发散思维法。领导干部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主动听取各方意见,听得进不同意见,善于借鉴经验,集思广益。二是逆向思维法。在决策时,完全统一的意见未必是最佳结果。对一个问题存在异议是很正常的,在统一中寻找分歧,能促使我们考虑问题更加周到细致。在实践中我们要经常逆向考虑问题,这会使我们的决策更加严谨。三是直觉思维法。就是突然显现的对解决某一问题的创造性的设想,是突发的、突然而来的。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这说明灵感的确存在,领导干部要善于捕捉解决问题的灵感。四是联想思维法。就是建立在类比基础上的思维方法。把陌生的东西和已知的东西放到一起进行比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可以提供一些思路,提供一些设想,最后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四)创新教育培训,重视思维训练
长期以来,我国受传统思想约束,应试教育突出,教学方式以灌输式为主。干部教育培训也深受影响,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轻视思维训练。成年人的思维方式相对固化,训练改变相对困难,这就更加束缚了领导干部的思维。当前,需要大胆创新干部教育培训,逐步引入国外成人培训先进理念,突破固有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体验式、启发式培训,加强思维训练。采取异地挂职锻炼等方式,改变领导干部工作生活环境,促使思维方式改变,提升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7年
关键词: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思维;途径
决策活动中,决策者的思维是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其质量决定决策水平。面对当前新的形式和出现的新问题,提升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思维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推动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提升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思维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亟待解决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层出不穷,执政环境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必须进行必要的革新和提升。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决策水平是执政能力最直接的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我们强调重视形势分析,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是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也是为了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1]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的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辉煌成绩,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也不容忽视,科学决策能力不足的风险在一步步凸显。当前,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决策战略和目标也在深刻变化,如何提升科学决策思维,遵循规律科学施策牢牢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是一個重大而紧迫的命题。
我国的执政主体是党的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党的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执政水平是高是低,是强是弱,决定着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的思维和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加快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经验表明,行政领导决策的成功是最大的成功,行政领导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国际地位大幅提升。这是我们党把握历史机遇,科学决策取得的伟大胜利。经济方面,注重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政治制度方面,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社会发展方面,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我国即将步入小康社会,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局面,国际竞争不断加剧,“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威胁论”等舆论在不断地唱衰和阻挠发展。如何迎难而上,破解发展难题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新的课题。
二、科学决策对决策思维的本质要求
科学决策就是指决策这一活动要完全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并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和体制进行决策。科学决策具有以下显著特征。一是程序性。决策活动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从发现问题入手,确定决策目标、拟定解决方案、方案择优、确定执行,最终解决问题。二是创新性。决策活动是一项创新活动,决策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前所未有的,必须用新思路、新办法去解决;决策是一项主观活动,方案执行前效果无法全面验证,需要决策者预测判断;决策活动需要预测客观条件的发展变化。三是持续完善性。决策活动是一个持续完善的过程,决策执行后需要及时反馈执行情况,根据反馈和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循环决策不断完善。四是可行性和有效性。决策方案必须是可行的,要进行可行性论证。选定方案执行后要对解决问题发挥显著作用。五是民主化和法制化。决策要充分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公众参与决策活动机制。法治是规范决策活动的保障。
根据科学决策特征分析,科学决策对决策者的思维有如下本质要求。一是辩证思维方式。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依靠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方法论以及辩证的思维方式。决策是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以辩证思维方式为主导。二是科学思维方式。严格执行决策程序,采用科学理论方法比较择优方案,客观公正评价方案实施效果等诸多环节要求决策者必须秉持尊重客观规律、注重实践的理性思维方式。三是创新性思维方式。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决策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一种充分发挥决策者、参与者的聪明才智的创造性劳动。决策之所以可贵,贵在创新。一个好的决策绝不是旧事物的简单重复,而是充分吸收和锐意进取,不断开创新的局面。四是民主和法治思维方式。重视民意,尊崇法治,才能避免独断和盲目,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提升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思维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理论学习,完善思维体系
科学理论知识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自我完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成果。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领导干部充实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在完善思维体系。一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辩证思维是领导干部思维体系的核心,辩证思维贯彻领导活动的各个层面。因此领导干部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运用发展、联系、重点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辩证思维方式统领决策活动。二是学习和掌握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决策者学法懂法守法,依法行政,守得住行政权力的边界,才能保证决策的合法性。决策者了解大政方针,顺势而为,才能保证决策合理合规。领导干部时刻保持法治思维,用实际行动捍卫法律和政策的尊严,才能保证决策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科学理论知识。科学理论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规律,是人类认识自然和自身社会经验的总和。领导干部学习掌握并指导决策实践,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完善科学性思维。 (二)培育创新条件,拓展思维空间
创新创造是思维不断拓展的结果,培育适合创新的条件,对拓展领导干部思维尤为重要。一是培养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前提,创新意识是内在动力,创新精是根本保证。领导干部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对事业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人民的利益,敢于冒险承担责任。二是培育创新文化。创新活动不仅是个体活动,它更主要地表现为创新人群的社会活动,创新人群所处的社会环境,如政策、法规等对创新活动有重大影响。宽容宽松、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制度文化是创新活动的温室。因此,为领导干部创造宽容、宽松的制度环境能调动他们创新的积极性。个人的积极努力与接纳鼓励的外部环境,才能促使领导干部拓展思维空间。
(三)豐富领导实践,训练思维能力
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善于打破思维定势,在领导实践中采用发散思维法、逆向思维法、联想思维法、直觉思维法等方式,多角度、多层次的考虑问题,不断提高思维能力。一是发散思维法。领导干部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主动听取各方意见,听得进不同意见,善于借鉴经验,集思广益。二是逆向思维法。在决策时,完全统一的意见未必是最佳结果。对一个问题存在异议是很正常的,在统一中寻找分歧,能促使我们考虑问题更加周到细致。在实践中我们要经常逆向考虑问题,这会使我们的决策更加严谨。三是直觉思维法。就是突然显现的对解决某一问题的创造性的设想,是突发的、突然而来的。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这说明灵感的确存在,领导干部要善于捕捉解决问题的灵感。四是联想思维法。就是建立在类比基础上的思维方法。把陌生的东西和已知的东西放到一起进行比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可以提供一些思路,提供一些设想,最后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四)创新教育培训,重视思维训练
长期以来,我国受传统思想约束,应试教育突出,教学方式以灌输式为主。干部教育培训也深受影响,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轻视思维训练。成年人的思维方式相对固化,训练改变相对困难,这就更加束缚了领导干部的思维。当前,需要大胆创新干部教育培训,逐步引入国外成人培训先进理念,突破固有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体验式、启发式培训,加强思维训练。采取异地挂职锻炼等方式,改变领导干部工作生活环境,促使思维方式改变,提升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