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浪潮的出现和纵深发展,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相互激荡、相互交融,这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作为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加强了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正是在这一种大背景下,教育国际化问题日趋显现,教育由以前封闭的国家系统走向开放。世界范围内的学生交流、联合办学以及教育服务和资源的通力合作问题,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使我们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竞争。
目前,国内引领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的主要城市为北京、上海、南京、重庆、成都、武汉等。那么,代表性的省级示范中学教育国际化管理现状如何呢?为此,笔者对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上海中学、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重庆一中、成都七中、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金陵中学、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武汉洪山高中、武钢三中等进行了调研。
一、管理现状与困惑
(一)管理现状
当前,针对教育国际化,很多省级示范高中已形成了多种办学管理模式。
1.独立办学开设国际高中 / 国际部 / 出国留学班。见附表1。
2.引进项目中外合作办学,建立姊妹学校、友好学校。见附表2。
3.国外学校在我国开设的境外高中。如南京外国语学校的中加国际高中于2002年由江苏省教育厅、加拿大BC省教育厅共同批准开办,是由加拿大BC省教育厅管理的海外高中,提供完全的加拿大BC省高中教育。
4.针对外籍人士子女开办国际学校。如人大附中国际部是北京市政府2002年批准同意招收外国学生的公立学校,将外国学生分别安排在初一到高三的近30个教学班里与中国学生共同学习生活,使他们与中国学生一起享受人大附中的优质教育资源。
(二)困惑
虽然,这些学校的办学管理模式体现出多样化,但是在具体的管理运营上,大多是因为自身管理和运作能力不佳而影响了合作办学水平的提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缺乏真正有效的中外合作办学管理运行机制。有些中外合作办学虽然在形式上成立了相应的联合管理委员会或类似机构,但基本上只是一个空架子,整个机构或项目的管理缺乏外方的参与,最终只是“新瓶装旧酒”,管理理念依然按照国内教育的模式在运行,难以产生最终理想的效果。
2.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管理经验还需进一步积累。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新事物,对它的管理只能在摸索中进行,这一点是必须承认的。另一方面,这种在管理中摸索前进的快慢有时也取決于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如管理人员外语交流水平与业务沟通能力、对教育教学管理规律的认识和经验等等。
3.中外合作办学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中外合作办学对于师资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尤其对于一些管理培训类的项目来说更是如此。许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都是从外部聘请兼职教师授课,有时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比例搭配失调,容易造成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影响办学质量的提高。
二、对策与建议
1.科学定位,树立国际化教育的阶段层次观。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人,推进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当代世界公民。具体来说,应具备以下七种素质: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熟悉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熟悉掌握国际惯例和国际规则;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较强的运用和处理信息能力;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兼具中国灵魂和国际视野。
2.内通外联,争取教育国际化的政策扶持。(1)争取政府对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政策支持。结合省级示范高中教育的实际状况,应争取合适的政策措施出台,比如市场准入原则的进一步规范,项目审批流程的进一步简化,指导和监管方式的进一步系统化,外籍教师准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留学中介机构的多方监督等。(2)争取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充分发挥地区现有外事组织机构的作用,集社会力量的各种优势,官民并举,相互补充,并将其制度化、市场化,这才是促进高中教育国际化的明智之举。(3)争取专项资金和政策性经费补助。争取各级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资金上给予省级示范高中相应的支持,减少因要申请经费而造成的冗长程序,导致经费迟滞于活动开展情况的发生,达到减轻学校的负担,更好地推动各学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的目的。
3.强化管理,建立科学的教育国际化体制。(1)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合作的运行机制。教育国际化本身就形式多样,又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风俗等各方面的专业内容。当前,绝大多数学校从事教育国际化的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优秀的社会中介组织可以组织起相关的专业培训,提高学校专职人员的专业素养,也可提高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提升中国高中教育国际化的层次。因此,应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合作的运行机制,分清责权,使他们提供一些高水准专业化的服务。(2)加强师资队伍国际化培训。加强与国家汉办的合作,依托知名高校和国际学校建立“双语”师资培训基地;采取引智、校本培训、出国培训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多形式选拔优秀教师在境内外研修,积极输送教师赴海外任教,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意识与教学能力。同时,引进稳定的外籍专家,加强外语教学,积极探索如何利用外籍教师对英语和非英语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并进行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活动。(3)打造专业的国际化服务管理团队,做好“引进”和“培养”。引进国外学校的专业服务管理人员相对长期稳定地驻校工作,引进跨国企业的技术骨干兼职参与管理,共同组建管理团队。培养方面,可以选送优秀管理人员到海外学习或在跨国企业挂职锻炼;可以加强与国际行业协会的联系;也可以有重点地选择优秀的年轻人员进行专项语言培训,鼓励管理人员加强外语能力,拓宽管理人员海外交流进修渠道。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省级示范高中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2006B342)成果之一。
(责编 张翼翔)
目前,国内引领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的主要城市为北京、上海、南京、重庆、成都、武汉等。那么,代表性的省级示范中学教育国际化管理现状如何呢?为此,笔者对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上海中学、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重庆一中、成都七中、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金陵中学、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武汉洪山高中、武钢三中等进行了调研。
一、管理现状与困惑
(一)管理现状
当前,针对教育国际化,很多省级示范高中已形成了多种办学管理模式。
1.独立办学开设国际高中 / 国际部 / 出国留学班。见附表1。
2.引进项目中外合作办学,建立姊妹学校、友好学校。见附表2。
3.国外学校在我国开设的境外高中。如南京外国语学校的中加国际高中于2002年由江苏省教育厅、加拿大BC省教育厅共同批准开办,是由加拿大BC省教育厅管理的海外高中,提供完全的加拿大BC省高中教育。
4.针对外籍人士子女开办国际学校。如人大附中国际部是北京市政府2002年批准同意招收外国学生的公立学校,将外国学生分别安排在初一到高三的近30个教学班里与中国学生共同学习生活,使他们与中国学生一起享受人大附中的优质教育资源。
(二)困惑
虽然,这些学校的办学管理模式体现出多样化,但是在具体的管理运营上,大多是因为自身管理和运作能力不佳而影响了合作办学水平的提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缺乏真正有效的中外合作办学管理运行机制。有些中外合作办学虽然在形式上成立了相应的联合管理委员会或类似机构,但基本上只是一个空架子,整个机构或项目的管理缺乏外方的参与,最终只是“新瓶装旧酒”,管理理念依然按照国内教育的模式在运行,难以产生最终理想的效果。
2.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管理经验还需进一步积累。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新事物,对它的管理只能在摸索中进行,这一点是必须承认的。另一方面,这种在管理中摸索前进的快慢有时也取決于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如管理人员外语交流水平与业务沟通能力、对教育教学管理规律的认识和经验等等。
3.中外合作办学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中外合作办学对于师资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尤其对于一些管理培训类的项目来说更是如此。许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都是从外部聘请兼职教师授课,有时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比例搭配失调,容易造成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影响办学质量的提高。
二、对策与建议
1.科学定位,树立国际化教育的阶段层次观。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人,推进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当代世界公民。具体来说,应具备以下七种素质: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熟悉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熟悉掌握国际惯例和国际规则;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较强的运用和处理信息能力;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兼具中国灵魂和国际视野。
2.内通外联,争取教育国际化的政策扶持。(1)争取政府对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政策支持。结合省级示范高中教育的实际状况,应争取合适的政策措施出台,比如市场准入原则的进一步规范,项目审批流程的进一步简化,指导和监管方式的进一步系统化,外籍教师准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留学中介机构的多方监督等。(2)争取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充分发挥地区现有外事组织机构的作用,集社会力量的各种优势,官民并举,相互补充,并将其制度化、市场化,这才是促进高中教育国际化的明智之举。(3)争取专项资金和政策性经费补助。争取各级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资金上给予省级示范高中相应的支持,减少因要申请经费而造成的冗长程序,导致经费迟滞于活动开展情况的发生,达到减轻学校的负担,更好地推动各学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的目的。
3.强化管理,建立科学的教育国际化体制。(1)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合作的运行机制。教育国际化本身就形式多样,又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风俗等各方面的专业内容。当前,绝大多数学校从事教育国际化的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优秀的社会中介组织可以组织起相关的专业培训,提高学校专职人员的专业素养,也可提高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提升中国高中教育国际化的层次。因此,应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合作的运行机制,分清责权,使他们提供一些高水准专业化的服务。(2)加强师资队伍国际化培训。加强与国家汉办的合作,依托知名高校和国际学校建立“双语”师资培训基地;采取引智、校本培训、出国培训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多形式选拔优秀教师在境内外研修,积极输送教师赴海外任教,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意识与教学能力。同时,引进稳定的外籍专家,加强外语教学,积极探索如何利用外籍教师对英语和非英语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并进行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活动。(3)打造专业的国际化服务管理团队,做好“引进”和“培养”。引进国外学校的专业服务管理人员相对长期稳定地驻校工作,引进跨国企业的技术骨干兼职参与管理,共同组建管理团队。培养方面,可以选送优秀管理人员到海外学习或在跨国企业挂职锻炼;可以加强与国际行业协会的联系;也可以有重点地选择优秀的年轻人员进行专项语言培训,鼓励管理人员加强外语能力,拓宽管理人员海外交流进修渠道。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省级示范高中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2006B342)成果之一。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