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地理学科的视角探讨秦商周莹的经商之道。主要从周莹对地理区位因素的把控和变通,因时制宜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进行产业转移,因人而异实现人尽其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地理区位因素;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热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女主人公周莹情路跌宕、商海浮沉的故事吸引了无数观众。民间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吴家在全国有几百家分号,涉及盐业、烟业、运输、药材、马匹、布匹、铁店、钱庄、当铺、粮店、饭店、客栈、军需品,远至新疆、浙江、内蒙,可见周莹的商业帝国分布之广、布局之远。作为一位地理一线教师,笔者不仅为周莹的智慧、胸襟所折服,更想尝试从地理区位因素的视角探讨这位神奇女性的经商之道。
一、泾阳的地理概况
剧中故事的主要发生地泾阳隶属陕西省咸阳市,位于西安、咸阳两大古都中间,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也是我国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为中原与西北之间发展贸易带来便利。未来泾阳还将建成大西安的北部中心,成为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动力引擎。泾阳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地势平坦,气候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雨热同季。黄河的二级支流——泾河孕育了泾阳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土壤肥沃,渠井双灌,物产丰富,是华夏灌溉农业的发祥地。
二、因势把握地理区位因素
周莹的经商之道凸显了她对人才、市场、资金、设备、政策、劳动力、资源、通讯等地理区位因素有极强的把控能力。
人才利用。商界大亨吴蔚文不拘一格用人才,让周莹进入六椽厅議事,但他依然视洋人为洪水猛兽,而周莹却敢与洋人结交。周莹从三原教堂的传教士约瑟夫处获取关于世界范围的初步印象,将世界地图张贴于办公室内,还将世界地图准确地讲解给吴聘听,并有志于将吴家东院的市场开拓到世界各地。她还在约瑟夫处看到陕西第一盏电灯和有关英吉利工厂的图册。她敢于站出来为洋人说公道话,指责周围人没有亲眼所见便没有发言权,还主动与洋人握手,破除机器织布局员工对洋人的恐惧。在引进国外先进理念方面,周莹比剧中其他人更胜一筹。
开拓市场。当陕西土布受到洋布冲击,本地市场受限时,周莹冒着生命危险去迪化开辟市场。因为她深知,洋布在中国上海、西安等地流行起来,土布的市场将被大量挤占。当泾阳的土布受到洋布冲击时,其他地方的洋布市场早已稳固,只有往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发展,才有抢夺市场的可能。而且时间要趁早,不然迪化的市场也将被洋布占领,所以要计算好时间差。
资金筹备。当资金缺乏时,她顶着“败家”的骂名,将股权下发,甚至连下人也有机会获得股份。但下人们考虑到若然失败,自己也会赔本,都不愿入股。周莹就将家中物件按投资多少贴上入股者的姓名。让下人们只赚不赔,解决后顾之忧。
设备投入。她引进新机器织布。最初是买最好的机器,后来机器织布局被毁,迫于资金有限,但依然果断引进折旧的机器织布。
政策支持。她支持赵白石兴办机器织布局。尽管后来她被设计陷害,被迫交出全部股份,但当政府同意民间办厂时,她又及时积极响应,兴办泾阳布厂,很好地抢占先机。
重视通讯。在与沈家对决过程中,周莹深知电报的重要性。她收买西安电报局的人员,使沈家与洋人之间的电报往来内容发生改变。当然这一手段并不值得赞赏,不过从中可以看出周莹对于通讯这一要素的重视程度。
资源配置。关中的棉花、湖南的茶山、湖州的生丝等显示了周莹对各地资源的配置能力。她不计前嫌,用好之前打砸机器的工人,将他们培养成熟练的技术工人。她以诚信立本,在与蒙古商人的茶叶交易中,不坐地起价,赢得蒙古商人的赞誉。
每一个地理区位因素都有其利弊两面性,但周莹不仅能把控好各种地理区位因素,还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变通,为其产业服务。
三、因时制宜优化产业结构
周莹收购关中大部分棉花,以高价卖给生产府布的童老板后赚了一把。但她发现其实是童老板赚得大头后,决定把产业链向下游扩展,将生产重心转向土布,之后发现洋布比土布价廉物美,又决定与政府合作,参股机器织布局生产洋布,甚至向胡咏梅寻求市场。从自产棉花、收购棉花、售卖棉花→自产土布→参股洋布生产→与胡家合作开拓市场,是一条产品不断转化,从上游往下游发展的产业链。
在地理教学中,“微笑曲线”是关于产品生产环节附加值高低的一幅图(如图1)。图中显示,附加值高的为“品牌”和“营销”。在这两大环节的建设方面,可以看到周莹的智慧。在品牌上,当周莹得知供应洋商克劳迪的一包生丝质量略次时,坚持做了更换,并把那包生丝免费送给克劳迪。如此诚恳、一丝不苟的态度让陕西吴家的招牌更加深入人心。在随后与洋商的宴席上,周莹提到餐布、餐具的生产均与吴家有关,再一次不失时宜地向洋商们介绍了陕西吴家。
在营销方面,吴家的茶叶被沈家设计浸水之后变成另一种口味,周莹重新起了“金花茯茶”的美名。为了推进金花茯茶的销售,她聘请千红担任礼仪顾问,培训吴家东院的丫鬟们当起“茶模特”,既从服饰上与“金花茯茶”呼应,在仪态、泡茶技巧上也与“品茶”相得益彰,让陷入困境的茶叶销售扭转颓势。
四、因地制宜进行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规律即指从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将产业全部或部分转向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从泾阳到上海,周莹发现上海的店面一半是泾阳所没有的门类,这让她看到了在泾阳发展这些门类产业的商机。周莹了解到约瑟夫的家乡英吉利的有关信息,此时的英国是世界工厂,经济发达。从产业转移的角度来看,如果当时的中国能具有周莹看世界的眼光,说不定在亚洲能率先承接欧洲的产业转移。从英国、上海、西安、泾阳、迪化这一系列地名正好体现着经济发展的层次和产业转移的方向。而周莹对产业转移的规律不敢说精通,但至少心中有数。
周莹还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商界女强人。她重视教育,兴办女子学堂,重视人才培养;她修桥铺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造福乡民;她目光长远,有开拓市场的雄心大略;她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革新求变,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营造了很好的创新理念。
参考文献:
[1] 袁孝亭,王向东.中学地理素养教育[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5.
[2] 杨柳.如何通过创意教学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J].综合教育观点,2016,5(13):294.
关键词:地理区位因素;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热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女主人公周莹情路跌宕、商海浮沉的故事吸引了无数观众。民间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吴家在全国有几百家分号,涉及盐业、烟业、运输、药材、马匹、布匹、铁店、钱庄、当铺、粮店、饭店、客栈、军需品,远至新疆、浙江、内蒙,可见周莹的商业帝国分布之广、布局之远。作为一位地理一线教师,笔者不仅为周莹的智慧、胸襟所折服,更想尝试从地理区位因素的视角探讨这位神奇女性的经商之道。
一、泾阳的地理概况
剧中故事的主要发生地泾阳隶属陕西省咸阳市,位于西安、咸阳两大古都中间,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也是我国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为中原与西北之间发展贸易带来便利。未来泾阳还将建成大西安的北部中心,成为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动力引擎。泾阳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地势平坦,气候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雨热同季。黄河的二级支流——泾河孕育了泾阳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土壤肥沃,渠井双灌,物产丰富,是华夏灌溉农业的发祥地。
二、因势把握地理区位因素
周莹的经商之道凸显了她对人才、市场、资金、设备、政策、劳动力、资源、通讯等地理区位因素有极强的把控能力。
人才利用。商界大亨吴蔚文不拘一格用人才,让周莹进入六椽厅議事,但他依然视洋人为洪水猛兽,而周莹却敢与洋人结交。周莹从三原教堂的传教士约瑟夫处获取关于世界范围的初步印象,将世界地图张贴于办公室内,还将世界地图准确地讲解给吴聘听,并有志于将吴家东院的市场开拓到世界各地。她还在约瑟夫处看到陕西第一盏电灯和有关英吉利工厂的图册。她敢于站出来为洋人说公道话,指责周围人没有亲眼所见便没有发言权,还主动与洋人握手,破除机器织布局员工对洋人的恐惧。在引进国外先进理念方面,周莹比剧中其他人更胜一筹。
开拓市场。当陕西土布受到洋布冲击,本地市场受限时,周莹冒着生命危险去迪化开辟市场。因为她深知,洋布在中国上海、西安等地流行起来,土布的市场将被大量挤占。当泾阳的土布受到洋布冲击时,其他地方的洋布市场早已稳固,只有往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发展,才有抢夺市场的可能。而且时间要趁早,不然迪化的市场也将被洋布占领,所以要计算好时间差。
资金筹备。当资金缺乏时,她顶着“败家”的骂名,将股权下发,甚至连下人也有机会获得股份。但下人们考虑到若然失败,自己也会赔本,都不愿入股。周莹就将家中物件按投资多少贴上入股者的姓名。让下人们只赚不赔,解决后顾之忧。
设备投入。她引进新机器织布。最初是买最好的机器,后来机器织布局被毁,迫于资金有限,但依然果断引进折旧的机器织布。
政策支持。她支持赵白石兴办机器织布局。尽管后来她被设计陷害,被迫交出全部股份,但当政府同意民间办厂时,她又及时积极响应,兴办泾阳布厂,很好地抢占先机。
重视通讯。在与沈家对决过程中,周莹深知电报的重要性。她收买西安电报局的人员,使沈家与洋人之间的电报往来内容发生改变。当然这一手段并不值得赞赏,不过从中可以看出周莹对于通讯这一要素的重视程度。
资源配置。关中的棉花、湖南的茶山、湖州的生丝等显示了周莹对各地资源的配置能力。她不计前嫌,用好之前打砸机器的工人,将他们培养成熟练的技术工人。她以诚信立本,在与蒙古商人的茶叶交易中,不坐地起价,赢得蒙古商人的赞誉。
每一个地理区位因素都有其利弊两面性,但周莹不仅能把控好各种地理区位因素,还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变通,为其产业服务。
三、因时制宜优化产业结构
周莹收购关中大部分棉花,以高价卖给生产府布的童老板后赚了一把。但她发现其实是童老板赚得大头后,决定把产业链向下游扩展,将生产重心转向土布,之后发现洋布比土布价廉物美,又决定与政府合作,参股机器织布局生产洋布,甚至向胡咏梅寻求市场。从自产棉花、收购棉花、售卖棉花→自产土布→参股洋布生产→与胡家合作开拓市场,是一条产品不断转化,从上游往下游发展的产业链。
在地理教学中,“微笑曲线”是关于产品生产环节附加值高低的一幅图(如图1)。图中显示,附加值高的为“品牌”和“营销”。在这两大环节的建设方面,可以看到周莹的智慧。在品牌上,当周莹得知供应洋商克劳迪的一包生丝质量略次时,坚持做了更换,并把那包生丝免费送给克劳迪。如此诚恳、一丝不苟的态度让陕西吴家的招牌更加深入人心。在随后与洋商的宴席上,周莹提到餐布、餐具的生产均与吴家有关,再一次不失时宜地向洋商们介绍了陕西吴家。
在营销方面,吴家的茶叶被沈家设计浸水之后变成另一种口味,周莹重新起了“金花茯茶”的美名。为了推进金花茯茶的销售,她聘请千红担任礼仪顾问,培训吴家东院的丫鬟们当起“茶模特”,既从服饰上与“金花茯茶”呼应,在仪态、泡茶技巧上也与“品茶”相得益彰,让陷入困境的茶叶销售扭转颓势。
四、因地制宜进行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规律即指从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将产业全部或部分转向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从泾阳到上海,周莹发现上海的店面一半是泾阳所没有的门类,这让她看到了在泾阳发展这些门类产业的商机。周莹了解到约瑟夫的家乡英吉利的有关信息,此时的英国是世界工厂,经济发达。从产业转移的角度来看,如果当时的中国能具有周莹看世界的眼光,说不定在亚洲能率先承接欧洲的产业转移。从英国、上海、西安、泾阳、迪化这一系列地名正好体现着经济发展的层次和产业转移的方向。而周莹对产业转移的规律不敢说精通,但至少心中有数。
周莹还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商界女强人。她重视教育,兴办女子学堂,重视人才培养;她修桥铺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造福乡民;她目光长远,有开拓市场的雄心大略;她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革新求变,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营造了很好的创新理念。
参考文献:
[1] 袁孝亭,王向东.中学地理素养教育[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5.
[2] 杨柳.如何通过创意教学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J].综合教育观点,2016,5(1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