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材所选择的优秀文本,无论是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内在韵味,都能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深远影响,在引领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不能简单地读一读、背一背,而是要引领他们触摸到文本的内核,深刻体会文本的内涵,从文中汲取精神养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与出”,从文中欣赏品味,获得熏陶,得到升华,领悟阅读与写作方法,为自己的语文素养积累经验,储备动能。笔者围绕阅读教学案例进行阐述,以期探寻有助于学生有效学习的途径。
关键词:阅读;入与出;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6-0161-02
Entry and Exit in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ZHANG Fangxia (Lumatan Primary School,Wuzhu Town,Weiyuan County,Dingxi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excellent texts selected in Chinese textbooks,whether it is wording and sentence making,text layout,and internal charm,can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students' thinking. When guiding students to read,they cannot simply read and recite ,But to lead them to touch the core of the text,deeply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ext,and draw spiritual nutrients from the text. The teacher should guide the students to "in and out",appreciate the taste from the text,be nurtured,sublimated,and comprehend the methods of reading and writing ,Accumulate experience and reserve momentum for one's own language literacy. The author elaborates on reading teaching cases in order to explore ways to help students learn effectively.
【Keywords】Reading;Entry and exit;Effective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其最大特点就是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引领学生正确体会和把握这一特点,既让他们从学习中体会语文教材所包含的丰富人文内涵以及精神实质,还需要习得一定的方法,来提高运用实践的技能。语文教材所选择的优秀文本,无论是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内在韵味,都能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深远影响,在引领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而是要引领他们触摸到文本的内核,深刻体会文本的内涵,从文中汲取精神养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与出”,从文中欣赏品味,获得熏陶,得到升华,收到净化,涵养心灵,领悟阅读与写作方法,为自己的语文素养积累经验,储备动能。
1.师生“入”文,分析探究
(1)教师先入,精研教材
要带领学生去深入的体味文本,与文本进行情感思想交汇,关键的引导者就是教师。作为教师,要能够先入为主,不断对教材进行精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整个教材进行细分,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学习能力来创设问题,以及做好任务的分类与分配。所以说,对于教材的“入”,对文本的“入”,对课堂的“入”,都需要教师能够发挥个人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尽最大可能为学生调好“最美的汤汁”,才能让学生品尝到美味而流连忘返,沉醉其中。比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之前,教师围绕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教学设计,在设计之中,首先考虑到学生现在的生活与文本中小女孩的生活之差别,同时也要让他们了解作者安徒生究竟是哪一国家的人?文中擦燃火柴的特点与当时的生活背景是否有关?而安徒生还有哪些作品……通过这些细节性的研究,使得教师可以精准的在课堂上进行授课,也能够让各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精彩迭出。
(2)学生细入,层层递进
第一,精读细说,独立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读”是最基础的部分,也是学生从初读、熟读、深读中,不断去由浅入深地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因此在“读”这一环节中,就要引导学生能进行精读。精读意味着学生慢下腳步,从对课文有个大致全面的了解后,就要进入到文本的“脉络”中,带着感情朗读文本,自然也会对小女孩儿的悲惨生活给予同情,也能与作者所要表达的一种情感同频共振。《卖火柴的小女孩》全文实际上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卖火柴”的情景描写,一部分是“擦火柴”的幻想描写。在“卖火柴”部分,教师启发和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自感,切实根据段落中的具体语句来进行体会、感悟,生生之间还可以相互进行交流,从而认识到在小女孩儿所处的那个时代中,她所遭遇的痛苦和悲惨经历;而在“擦火柴”这一部分,除了让学生进行自读以外,让他们根据作者的想象与幻觉描写,去体会这一描写的合理性。
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体会与交流,以及进行思维的碰撞,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教师通过搭建生生之间交流讨论的平台,进一步促使学生能够在小组中进行畅所欲言,将自己独到的个性感受和体验说出来,并将自己选择朗读的形式也说出来,由此体现学生的独立体验和他们个性选择。 第二,读议结合,事半功倍。
在对具体的段落语句进行分析以及解读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地创设自由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读议结合,从而不断强化理解与感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其中,既有教师通过问题来引领学生进一步挖掘文本所包含的深意,同时,学生也就自己所不懂或者迫切知道的一些问题提出来,教师以学生的问题为导火索,来引发全班的议论,最终为这一问题找到一个合理的、符合文本走向的解答。在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中,教师给予适当点拨,使得学生们在自己的独立理解以及不断开阔的思维下,放飞个性,加深体悟,同时还能学习和了解作者的写法,观察和发现、体会和感悟文本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如,“擦火柴”这一部分通过小女孩儿擦出四次火柴之后,所出现的烤鹅、圣诞树、奶奶、飞走等等四次幻景,来让学生根据作者的写法和小女孩的心理变化进行议论与交流。在组织学生对重点句子“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进行讨论,紧随其后的是教师一连串的问题:“这道火光为什么奇异?”“为什么作者不写小女孩儿在温暖炉火边度过一个幸福的夜晚,却要这么残酷地写出手中的火柴灭了,温暖炉火消失了,幻想破灭了”……学生们在问题的激发之下,纷纷地开动自己的脑筋,道出自己的个人感悟,大家相互交流、议论与探讨。正是在生生之间的议论之中,大家对一个个问题有了答案:对于这道奇异的光,大家的解释是,“小女孩儿在火光中看到温暖而美好的幻想,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看到的,因此这道光非常奇异。”而对于作者残酷写出火柴灭了这样的语句,实际上体现了作者运用对比写法的用意,通过温暖与寒冷进行对比,通过美好的幻想与现实的冰冷来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小女孩儿的悲惨境遇。也由此让生活在新时代下的学生们更加体会到当前生活的美好,使他们产生珍惜幸福生活的自然情感。那么以这样的方式对“擦火柴”部分的其他语句进行分析、议论,则让学生们的体会更为深刻,也使得他们对文本的解读入情入理。
2.走“出”文本,步步深入
当教师引领学生对整个文本经过初读、精读、议论、深读之后,再引导学生走出文本,站在旁观者的位置,对这一文本进行冷静的思考和理性的评判,从而使得文本精髓部分能够源源不断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之中,发射出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深度。走出文本,意味着要高于文本之上,站在文本之外,通过比较、评判,使得对文本的解读更为通透与深入。
(1)个性判断,完善结构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引导他们去认识文本,深入文本,体会其中所包含的内涵,同时鼓励学生以自我独立学习、个性的体验以及解读,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自主建构。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是通过探究、分析、发现等一系列的动态来完成的,因此引导学生站在文本之外,对整个所学的内容进行一次回顾,同时对文本进行一次深层次的、有质感的解读。才能让学生“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发出自己个性的声音。学生以自身的认知结构为基础解读文本,势必需要他们用所拥有的生活经验与文本的视界进行融合,从而会产生不同的解读,有时候就文本中的矛盾点产生各种个性评判。比如说,在《卖火柴的小女孩》文本最后一部分,当小女孩儿离开人世的时候,她的嘴角却露出了微笑,这样的一种写法和表达,令不少学生产生了疑惑,“小女孩的遭遇这么悲惨,她为什么还会笑出来。”而这一问题的提出,也正是学生站在文本之外,去重新审视这一文本之后,以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感受来提出质疑。实际上,他们也真正触到了这一文本的价值所在。教师先是与学生一起回顾小女孩儿在其擦燃火柴之后所看到的四次幻境,其心中的某些愿望得以满足,因此在那一刻她是幸福的;而当她最后划了一大把火柴之后,看到了自己最最想念的奶奶之后,幸福感增强,在幻想中飞向奶奶,而之后她再也不会有痛苦和悲惨的境遇,因此小女孩的微笑体现了一种悲剧主义的写法。当学生们进行了这样的解读之后,他们的个性化体验会越来越深刻。由此,学生们也在讨论之中认识到自我的理解是否合理,其认知结构得到了一步一步的完善,也让个体的知识体系架构更为牢固。
(2)文本多义,多元解读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说明了对于文本的解读,实际上它充满了无限的意义,除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使得这一解读呈现的是一种确定的、相对统一的意义,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生活经验阅历不同,认知水平不同,思考深度不精通,使得他们具有了不同的理解。基于一种普遍、公认的意义之下,学生还会产生批判性的解读,从而不断激发他们创新的思维火花。《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文本是要通过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来揭示出黑暗社会的罪恶与残酷。但是在文章最后“微笑”似乎让整个文本充满了更为浓厚的一抹温情与感动,而教师也趁势提出问题来让学生思考与辩论,那就是——“你认为小女孩微笑的背后是什么呢?”学生们先经过静静的思考,然后有学生忽然说:“小女孩的微笑,表示原谅了这个世界,她的心中没有仇恨。”也有学生说,“小女孩擦亮火柴,自己的愿望得到满足,她没有停止追逐幸福的脚步,她感到世界依然是美好的。而这样的写法,也是要让那些剥削阶层受到心灵的鞭挞和拷问。”还有学生说,“小女孩生活的社会很黑暗,但她向往光明。”当然,也有学生认为“造成小女孩的这个黑暗社会理应受到惩罚,如果我是小女孩,会恨死他们,永远不会原谅”……面对学生的解读,既有合理性,也有歧义和误读。但作为教师需要尊重每一名学生的解读,保护他们的个性。同时组织学生共同讨论这一语句产生的多义性,让学生的思维更为开阔,在批判性解读中获取新的认知,从而延伸这一文本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意。
此外,教师还要认识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解读文本,并不意味着这一文本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要能以纵横相间的方式进行链条式的解读。既需要读出这一文本及作者、社会、时代、历史背景等等,还有就作者相同的一些作品进行解读,同时,围绕这一人物故事来阅读更多的有关这一题材的人物故事,从而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引导学生站在另一个层面和角度,对不同文章其所包含的一些相同的元素进行对比与解读,看看不同作者的思想、语言以及风格有何不同,相同作者其不同作品体现了怎样的一种思想内涵,从而挖掘更多的文本价值,以此来架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作为教师,要为学生推荐更多的素材,或者是进行整合、组合文本,让他们体会和感悟更深刻的意义与价值从而使得他们的鉴别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要引领小学生学会进入文本,去体验文本所包含的内涵,学习作者创作文本的写法,还要学会走出文本,站在文本之外来审视文本,去探究其所包含的价值与意义。只有不断深入其中,才能真正地生出新的价值与意义,也能够让语文教学产生更多思维创新火花,使得学生获得精神的滋养与思想的熏陶,语文教学才可谓达到了一定境界。
参考文献
[1]李广.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价值取向、核心特质与实践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7(09).
[2]田春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06).
关键词:阅读;入与出;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6-0161-02
Entry and Exit in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ZHANG Fangxia (Lumatan Primary School,Wuzhu Town,Weiyuan County,Dingxi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excellent texts selected in Chinese textbooks,whether it is wording and sentence making,text layout,and internal charm,can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students' thinking. When guiding students to read,they cannot simply read and recite ,But to lead them to touch the core of the text,deeply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ext,and draw spiritual nutrients from the text. The teacher should guide the students to "in and out",appreciate the taste from the text,be nurtured,sublimated,and comprehend the methods of reading and writing ,Accumulate experience and reserve momentum for one's own language literacy. The author elaborates on reading teaching cases in order to explore ways to help students learn effectively.
【Keywords】Reading;Entry and exit;Effective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其最大特点就是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引领学生正确体会和把握这一特点,既让他们从学习中体会语文教材所包含的丰富人文内涵以及精神实质,还需要习得一定的方法,来提高运用实践的技能。语文教材所选择的优秀文本,无论是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内在韵味,都能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深远影响,在引领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而是要引领他们触摸到文本的内核,深刻体会文本的内涵,从文中汲取精神养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与出”,从文中欣赏品味,获得熏陶,得到升华,收到净化,涵养心灵,领悟阅读与写作方法,为自己的语文素养积累经验,储备动能。
1.师生“入”文,分析探究
(1)教师先入,精研教材
要带领学生去深入的体味文本,与文本进行情感思想交汇,关键的引导者就是教师。作为教师,要能够先入为主,不断对教材进行精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整个教材进行细分,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学习能力来创设问题,以及做好任务的分类与分配。所以说,对于教材的“入”,对文本的“入”,对课堂的“入”,都需要教师能够发挥个人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尽最大可能为学生调好“最美的汤汁”,才能让学生品尝到美味而流连忘返,沉醉其中。比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之前,教师围绕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教学设计,在设计之中,首先考虑到学生现在的生活与文本中小女孩的生活之差别,同时也要让他们了解作者安徒生究竟是哪一国家的人?文中擦燃火柴的特点与当时的生活背景是否有关?而安徒生还有哪些作品……通过这些细节性的研究,使得教师可以精准的在课堂上进行授课,也能够让各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精彩迭出。
(2)学生细入,层层递进
第一,精读细说,独立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读”是最基础的部分,也是学生从初读、熟读、深读中,不断去由浅入深地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因此在“读”这一环节中,就要引导学生能进行精读。精读意味着学生慢下腳步,从对课文有个大致全面的了解后,就要进入到文本的“脉络”中,带着感情朗读文本,自然也会对小女孩儿的悲惨生活给予同情,也能与作者所要表达的一种情感同频共振。《卖火柴的小女孩》全文实际上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卖火柴”的情景描写,一部分是“擦火柴”的幻想描写。在“卖火柴”部分,教师启发和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自感,切实根据段落中的具体语句来进行体会、感悟,生生之间还可以相互进行交流,从而认识到在小女孩儿所处的那个时代中,她所遭遇的痛苦和悲惨经历;而在“擦火柴”这一部分,除了让学生进行自读以外,让他们根据作者的想象与幻觉描写,去体会这一描写的合理性。
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体会与交流,以及进行思维的碰撞,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教师通过搭建生生之间交流讨论的平台,进一步促使学生能够在小组中进行畅所欲言,将自己独到的个性感受和体验说出来,并将自己选择朗读的形式也说出来,由此体现学生的独立体验和他们个性选择。 第二,读议结合,事半功倍。
在对具体的段落语句进行分析以及解读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地创设自由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读议结合,从而不断强化理解与感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其中,既有教师通过问题来引领学生进一步挖掘文本所包含的深意,同时,学生也就自己所不懂或者迫切知道的一些问题提出来,教师以学生的问题为导火索,来引发全班的议论,最终为这一问题找到一个合理的、符合文本走向的解答。在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中,教师给予适当点拨,使得学生们在自己的独立理解以及不断开阔的思维下,放飞个性,加深体悟,同时还能学习和了解作者的写法,观察和发现、体会和感悟文本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如,“擦火柴”这一部分通过小女孩儿擦出四次火柴之后,所出现的烤鹅、圣诞树、奶奶、飞走等等四次幻景,来让学生根据作者的写法和小女孩的心理变化进行议论与交流。在组织学生对重点句子“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进行讨论,紧随其后的是教师一连串的问题:“这道火光为什么奇异?”“为什么作者不写小女孩儿在温暖炉火边度过一个幸福的夜晚,却要这么残酷地写出手中的火柴灭了,温暖炉火消失了,幻想破灭了”……学生们在问题的激发之下,纷纷地开动自己的脑筋,道出自己的个人感悟,大家相互交流、议论与探讨。正是在生生之间的议论之中,大家对一个个问题有了答案:对于这道奇异的光,大家的解释是,“小女孩儿在火光中看到温暖而美好的幻想,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看到的,因此这道光非常奇异。”而对于作者残酷写出火柴灭了这样的语句,实际上体现了作者运用对比写法的用意,通过温暖与寒冷进行对比,通过美好的幻想与现实的冰冷来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小女孩儿的悲惨境遇。也由此让生活在新时代下的学生们更加体会到当前生活的美好,使他们产生珍惜幸福生活的自然情感。那么以这样的方式对“擦火柴”部分的其他语句进行分析、议论,则让学生们的体会更为深刻,也使得他们对文本的解读入情入理。
2.走“出”文本,步步深入
当教师引领学生对整个文本经过初读、精读、议论、深读之后,再引导学生走出文本,站在旁观者的位置,对这一文本进行冷静的思考和理性的评判,从而使得文本精髓部分能够源源不断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之中,发射出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深度。走出文本,意味着要高于文本之上,站在文本之外,通过比较、评判,使得对文本的解读更为通透与深入。
(1)个性判断,完善结构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引导他们去认识文本,深入文本,体会其中所包含的内涵,同时鼓励学生以自我独立学习、个性的体验以及解读,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自主建构。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是通过探究、分析、发现等一系列的动态来完成的,因此引导学生站在文本之外,对整个所学的内容进行一次回顾,同时对文本进行一次深层次的、有质感的解读。才能让学生“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发出自己个性的声音。学生以自身的认知结构为基础解读文本,势必需要他们用所拥有的生活经验与文本的视界进行融合,从而会产生不同的解读,有时候就文本中的矛盾点产生各种个性评判。比如说,在《卖火柴的小女孩》文本最后一部分,当小女孩儿离开人世的时候,她的嘴角却露出了微笑,这样的一种写法和表达,令不少学生产生了疑惑,“小女孩的遭遇这么悲惨,她为什么还会笑出来。”而这一问题的提出,也正是学生站在文本之外,去重新审视这一文本之后,以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感受来提出质疑。实际上,他们也真正触到了这一文本的价值所在。教师先是与学生一起回顾小女孩儿在其擦燃火柴之后所看到的四次幻境,其心中的某些愿望得以满足,因此在那一刻她是幸福的;而当她最后划了一大把火柴之后,看到了自己最最想念的奶奶之后,幸福感增强,在幻想中飞向奶奶,而之后她再也不会有痛苦和悲惨的境遇,因此小女孩的微笑体现了一种悲剧主义的写法。当学生们进行了这样的解读之后,他们的个性化体验会越来越深刻。由此,学生们也在讨论之中认识到自我的理解是否合理,其认知结构得到了一步一步的完善,也让个体的知识体系架构更为牢固。
(2)文本多义,多元解读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说明了对于文本的解读,实际上它充满了无限的意义,除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使得这一解读呈现的是一种确定的、相对统一的意义,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生活经验阅历不同,认知水平不同,思考深度不精通,使得他们具有了不同的理解。基于一种普遍、公认的意义之下,学生还会产生批判性的解读,从而不断激发他们创新的思维火花。《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文本是要通过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来揭示出黑暗社会的罪恶与残酷。但是在文章最后“微笑”似乎让整个文本充满了更为浓厚的一抹温情与感动,而教师也趁势提出问题来让学生思考与辩论,那就是——“你认为小女孩微笑的背后是什么呢?”学生们先经过静静的思考,然后有学生忽然说:“小女孩的微笑,表示原谅了这个世界,她的心中没有仇恨。”也有学生说,“小女孩擦亮火柴,自己的愿望得到满足,她没有停止追逐幸福的脚步,她感到世界依然是美好的。而这样的写法,也是要让那些剥削阶层受到心灵的鞭挞和拷问。”还有学生说,“小女孩生活的社会很黑暗,但她向往光明。”当然,也有学生认为“造成小女孩的这个黑暗社会理应受到惩罚,如果我是小女孩,会恨死他们,永远不会原谅”……面对学生的解读,既有合理性,也有歧义和误读。但作为教师需要尊重每一名学生的解读,保护他们的个性。同时组织学生共同讨论这一语句产生的多义性,让学生的思维更为开阔,在批判性解读中获取新的认知,从而延伸这一文本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意。
此外,教师还要认识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解读文本,并不意味着这一文本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要能以纵横相间的方式进行链条式的解读。既需要读出这一文本及作者、社会、时代、历史背景等等,还有就作者相同的一些作品进行解读,同时,围绕这一人物故事来阅读更多的有关这一题材的人物故事,从而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引导学生站在另一个层面和角度,对不同文章其所包含的一些相同的元素进行对比与解读,看看不同作者的思想、语言以及风格有何不同,相同作者其不同作品体现了怎样的一种思想内涵,从而挖掘更多的文本价值,以此来架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作为教师,要为学生推荐更多的素材,或者是进行整合、组合文本,让他们体会和感悟更深刻的意义与价值从而使得他们的鉴别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要引领小学生学会进入文本,去体验文本所包含的内涵,学习作者创作文本的写法,还要学会走出文本,站在文本之外来审视文本,去探究其所包含的价值与意义。只有不断深入其中,才能真正地生出新的价值与意义,也能够让语文教学产生更多思维创新火花,使得学生获得精神的滋养与思想的熏陶,语文教学才可谓达到了一定境界。
参考文献
[1]李广.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价值取向、核心特质与实践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7(09).
[2]田春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