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授译林新版《英语》教材中的Story time版块时,很多教师喜欢让学生进行表演,然而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的表演是“表”演,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教师缺乏戏剧教学策略,因此,在教授Story time时,教师可运用定格、思路追踪、回音巷等策略以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 戏剧策略;故事教学;定格;思路追踪;回音巷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5-0012-02
【作者简介】徐玲,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南京,211100),一级教师。
得益于译林新版《英语》教材中Story time版块的故事性和情节性,教师们在教学这一版块时大都喜欢让学生进行表演,然而现实的表演往往是“表”演,即学生站在讲台上,头戴角色卡片,读一遍台词或旁白,这样的表演是为了表演而表演,学生不仅不能深入理解剧中人物性格,获得相关体验,而且对自身语言素养的提高没有任何作用。而将戏剧策略和方法运用于Story time版块教学,可以让表演不再是“表”演,并能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英语学习体验。
一、戏剧策略在故事教学中的运用
1.定格和思路追踪。
定格(Freeze frame)策略是指教师根据语言学习的需要创设特定的环境或场景,然后让学生在突发事件时静止,接下来再使用思路追踪(Thought tracking)策略让学生阐述此时他静态肢体动作的含义以及内心想法,以反思某个处境下人物的情绪,这能让学生理解角色背后的意义。
如:在教学译林新版《英语》六上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心理,以便生动地表演故事,笔者使用了定格和思路追踪策略。在带着学生熟悉了故事内容之后,笔者将学生分组,要求每小组选择故事的一个画面,组员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合作表演并表述人物此时的想法。学生表演时需在教师说 “Freeze”后静止,然后保持动作,并同时思考:How does the person feel?What might the person be thinking?
组1表演的是国王穿着新衣在街上游行,组员们自由分配角色,分别扮演国王、妇人、老人、孩子、骗子1、骗子2。伴随着游行音乐,学生们开始表演,音乐随着笔者的“Freeze”指令突然停止,学生们保持住各自的表情和动作。此时的场景是这样的:国王脸上呈现着得意的表情,妇人用手遮住了脸,老人张着嘴,面露吃惊的表情,孩子手指着国王张嘴大笑,骗子1偷笑,骗子2故作镇定。
T:What are you thinking now?
S1(国王): I’m so nice today. My clothes is the most beautiful clothes in the world.
S2(妇人): Oh, my god. I can’t see any clothes. What happened?Maybe there’s something wrong with my eyes.
S3(老人): Am I a stupid man?Am I really old?
S4(孩子): Ha ha, the king isn’t wearing any clothes.
S5(骗子1): You’re all stupid. Money, I love money!
S6(骗子2): We have got so much money,we should leave at once.
学生觉得这样的活动方式新鲜有趣,因此情绪高涨,教师在这个时候让学生们定格,将真实的行为放慢,再用思路追踪让学生阐述此时的心理活动,学生对剧本中的人物心理会有更深的体验和理解。这种表演方法具有突发性及随意性,并且学生在突发状况下的表现具有趣味性。
2.回音巷。
在回音巷(Conscience alley)这个策略中,参与者需分成两队,代表相反的观点。两队参与者面对面站立,中间留出空间,当某个角色的扮演者穿过这条“巷子”时,两列参与者分别说出自己的观点,以此说服或影响这个演员做出合乎自己一方的决定。
如:在教学译林新版《英语》六下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时,考虑六年级学生大多会比较熟悉该故事,为避免学生因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而降低学习文本的兴趣,在文本的导入阶段,笔者以激趣和设置悬念的方式开展教学,并使用了回音巷策略。
T:The lion can eat all of the animals, the mouse can bite anything, Who is more powerful?I’m the monkey. I don’t know, can you tell me?
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加入狮子队或老鼠队,代表自己的角色描述自己的长处。此时教师扮演猴子,缓缓穿过学生站成的“良心胡同”,边走边听双方的描述。这样的游戏方式迎合了学生的兴趣,并生成了许多精彩的语言:
S1: I have strong body. I can run fast. I’m the king of the forest.
S2: I’m small but I’m clever than the lion.
S3: I’m stronger than the mouse. If I catch it, I can eat it at once. S4: I have sharp teeth. I can make holes, and I can hide in the hole. The lion can’t get me in the hole.
学生为了让教师相信自己是更厉害的动物,不仅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优点,还加上了动作。这个活动的设计意图是激活学生已具备的对两种动物的认知,并让他们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能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3.角色设想。
运用角色设想(Role on the wall)这一策略时,需要让学生分成小组,并让其在纸上画出人物轮廓,再将自己对于人物的理解写在轮廓中,并尝试叙述;也可以由教师画出人物轮廓或呈现人物图片,记录学生的反馈语言。
如:在教学译林新版《英语》五上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时,我运用角色设想这一策略带着学生共同建构故事,首先我从故事中挑出四张能够表示Goldilocks表情变化的图片,并贴在黑板上,讨论图片,建构第一段内容:
T: Look at the picture, How does Goldilocks feel?
S1: She feels happy.
T: Why is she happy?
S2: Maybe she sees some beautiful flowers.
S3: Maybe she meets her friends.
在学生回答时,笔者将happy, beautiful flowers, friends, nice house等信息记录在图片的周围, 随后给学生呈现完整的故事插图和录音,并指导学生补充正确信息,删除错误信息,完善板书内容。
相比让学生观看动画,再开展略读、寻读、细读等一系列的文本处理方式,师生共同建构故事内容的方式,避免了学生在整体感知后的活动中对文本失去阅读兴趣和参与愿望,而角色设想这一戏剧策略不仅是单纯的板书,它还记录、展现了故事中人物的想法和感受,同时根据这些感受进一步开展活动,能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文本。
二、戏剧策略运用的注意事项
戏剧策略易于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情境,能够有效地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使课堂焕发生机,更能为有效教学的实现提供新的途径。但在策略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使用戏剧策略的最终目的,教学中,既不能为表演而表演,也不能将英语课上成戏剧表演课,而应牢牢把握教学的重点和目标,始终将语言教学目标的达成放在首位。
其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使用戏剧策略需要教师进行细致的讲解和到位的示范,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策略,才能真正获得戏剧策略使用的最佳效果。
总之,在运用戏剧策略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实践和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并最终达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启发学生思维,建立学生自信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晓华.教育戏剧的理论与发展[M].台北: 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4.
[2]黄爱华,朱玉林.探索与实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戏剧教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 戏剧策略;故事教学;定格;思路追踪;回音巷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5-0012-02
【作者简介】徐玲,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南京,211100),一级教师。
得益于译林新版《英语》教材中Story time版块的故事性和情节性,教师们在教学这一版块时大都喜欢让学生进行表演,然而现实的表演往往是“表”演,即学生站在讲台上,头戴角色卡片,读一遍台词或旁白,这样的表演是为了表演而表演,学生不仅不能深入理解剧中人物性格,获得相关体验,而且对自身语言素养的提高没有任何作用。而将戏剧策略和方法运用于Story time版块教学,可以让表演不再是“表”演,并能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英语学习体验。
一、戏剧策略在故事教学中的运用
1.定格和思路追踪。
定格(Freeze frame)策略是指教师根据语言学习的需要创设特定的环境或场景,然后让学生在突发事件时静止,接下来再使用思路追踪(Thought tracking)策略让学生阐述此时他静态肢体动作的含义以及内心想法,以反思某个处境下人物的情绪,这能让学生理解角色背后的意义。
如:在教学译林新版《英语》六上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心理,以便生动地表演故事,笔者使用了定格和思路追踪策略。在带着学生熟悉了故事内容之后,笔者将学生分组,要求每小组选择故事的一个画面,组员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合作表演并表述人物此时的想法。学生表演时需在教师说 “Freeze”后静止,然后保持动作,并同时思考:How does the person feel?What might the person be thinking?
组1表演的是国王穿着新衣在街上游行,组员们自由分配角色,分别扮演国王、妇人、老人、孩子、骗子1、骗子2。伴随着游行音乐,学生们开始表演,音乐随着笔者的“Freeze”指令突然停止,学生们保持住各自的表情和动作。此时的场景是这样的:国王脸上呈现着得意的表情,妇人用手遮住了脸,老人张着嘴,面露吃惊的表情,孩子手指着国王张嘴大笑,骗子1偷笑,骗子2故作镇定。
T:What are you thinking now?
S1(国王): I’m so nice today. My clothes is the most beautiful clothes in the world.
S2(妇人): Oh, my god. I can’t see any clothes. What happened?Maybe there’s something wrong with my eyes.
S3(老人): Am I a stupid man?Am I really old?
S4(孩子): Ha ha, the king isn’t wearing any clothes.
S5(骗子1): You’re all stupid. Money, I love money!
S6(骗子2): We have got so much money,we should leave at once.
学生觉得这样的活动方式新鲜有趣,因此情绪高涨,教师在这个时候让学生们定格,将真实的行为放慢,再用思路追踪让学生阐述此时的心理活动,学生对剧本中的人物心理会有更深的体验和理解。这种表演方法具有突发性及随意性,并且学生在突发状况下的表现具有趣味性。
2.回音巷。
在回音巷(Conscience alley)这个策略中,参与者需分成两队,代表相反的观点。两队参与者面对面站立,中间留出空间,当某个角色的扮演者穿过这条“巷子”时,两列参与者分别说出自己的观点,以此说服或影响这个演员做出合乎自己一方的决定。
如:在教学译林新版《英语》六下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时,考虑六年级学生大多会比较熟悉该故事,为避免学生因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而降低学习文本的兴趣,在文本的导入阶段,笔者以激趣和设置悬念的方式开展教学,并使用了回音巷策略。
T:The lion can eat all of the animals, the mouse can bite anything, Who is more powerful?I’m the monkey. I don’t know, can you tell me?
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加入狮子队或老鼠队,代表自己的角色描述自己的长处。此时教师扮演猴子,缓缓穿过学生站成的“良心胡同”,边走边听双方的描述。这样的游戏方式迎合了学生的兴趣,并生成了许多精彩的语言:
S1: I have strong body. I can run fast. I’m the king of the forest.
S2: I’m small but I’m clever than the lion.
S3: I’m stronger than the mouse. If I catch it, I can eat it at once. S4: I have sharp teeth. I can make holes, and I can hide in the hole. The lion can’t get me in the hole.
学生为了让教师相信自己是更厉害的动物,不仅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优点,还加上了动作。这个活动的设计意图是激活学生已具备的对两种动物的认知,并让他们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能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3.角色设想。
运用角色设想(Role on the wall)这一策略时,需要让学生分成小组,并让其在纸上画出人物轮廓,再将自己对于人物的理解写在轮廓中,并尝试叙述;也可以由教师画出人物轮廓或呈现人物图片,记录学生的反馈语言。
如:在教学译林新版《英语》五上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时,我运用角色设想这一策略带着学生共同建构故事,首先我从故事中挑出四张能够表示Goldilocks表情变化的图片,并贴在黑板上,讨论图片,建构第一段内容:
T: Look at the picture, How does Goldilocks feel?
S1: She feels happy.
T: Why is she happy?
S2: Maybe she sees some beautiful flowers.
S3: Maybe she meets her friends.
在学生回答时,笔者将happy, beautiful flowers, friends, nice house等信息记录在图片的周围, 随后给学生呈现完整的故事插图和录音,并指导学生补充正确信息,删除错误信息,完善板书内容。
相比让学生观看动画,再开展略读、寻读、细读等一系列的文本处理方式,师生共同建构故事内容的方式,避免了学生在整体感知后的活动中对文本失去阅读兴趣和参与愿望,而角色设想这一戏剧策略不仅是单纯的板书,它还记录、展现了故事中人物的想法和感受,同时根据这些感受进一步开展活动,能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文本。
二、戏剧策略运用的注意事项
戏剧策略易于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情境,能够有效地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使课堂焕发生机,更能为有效教学的实现提供新的途径。但在策略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使用戏剧策略的最终目的,教学中,既不能为表演而表演,也不能将英语课上成戏剧表演课,而应牢牢把握教学的重点和目标,始终将语言教学目标的达成放在首位。
其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使用戏剧策略需要教师进行细致的讲解和到位的示范,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策略,才能真正获得戏剧策略使用的最佳效果。
总之,在运用戏剧策略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实践和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并最终达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启发学生思维,建立学生自信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晓华.教育戏剧的理论与发展[M].台北: 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4.
[2]黄爱华,朱玉林.探索与实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戏剧教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