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启发式教学,然后阐述物理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原则,最后就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物理课堂中的运用作了一番探讨。
【关键词】 素质教育 物理教学 启发式 兴趣 方法
“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他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之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其意思是说,教师启发学生时,要首先造成一种“愤”、“悱”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储认知结构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这种教学方法就是科学的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充分调动教学中各种因素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效果。
在西方,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首创“谈话问答法”,后又被称为“启发法”,他通过设置疑问、暗示和追问使学生获取知识;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倡导启发儿童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作为学习的出发点,称为“启发教学”或者“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合、系统、方法(应用)。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由来已久,启发式教学不仅是各种启发方法、手段等策略的统一体,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要求在教学思想过程中从根本上放弃“灌”字。在教学目的上,启发式教学旨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独特的个性,教师启发活动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上狠下工夫,使“要我学”升华为“我要学”,即“爱学”;同时,教师的启发活动还在于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本领,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达到会学,即提高自学能力。把培养学生“爱学”、“学会”和“会学”作为现代启发式教学的教学目的,是启发式教学对传统启发观的新发展。
在教学策略上,启发式教学的启发则充分重视学生的观察活动、实验活动、研讨活动和阅读活动等内在的启发性特点,主张除运用语言外,还要更多地运用观察、实验、讨论和阅读等手段来实施启发教学,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笔、动脑的探索过程。总之,启发式教学的启发是师生之间的启发,学生之间的启发,学生自身的启发和活动内在的启发性等综合运用的完整教学活动。物理教学,贵在启发。
1 物理教学中的启发性原则
在物理课堂上要做到对学生有所启发,课堂教学应该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教师积极地创设各种学习物理知识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可以看出,其核心是使教学过程立足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着眼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应注意做到:
1.1 以趣培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众所周知的训诂。兴趣是学习耗散结构中最重要的涨落因素,能有效地导致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学生学习的兴趣主要来源于:①尝到成功的甜头之后所发生的良性循环的效应,这正符合马斯洛心理学的“自我实现”理论;②通过学习,学生确实体验到了思想境界的升华,或者解决的以往的困惑、误解;或者所学物理知识产生了一定的实际效益;③由于教师的修养、魅力、工作态度对学生感化而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力求使他的教学要有较高的科学性、适用性和思想境界;要紧紧抓住学生所获得的种种成功的体验,认真地与学生共同追求哪怕是小小的成功;如给学生伏特表、安培表、电源、变阻器和导线、开关等,启发学生用这些设备拟定一个测出伏特表、安培表内电阻的实验方案,如果教师把正确答案直接“端给”学生。那么这个实验就变为学生的一种机械性活动。如果教师期待学生设计,是教师给予学生的智力投标,当引导学生再现伏安法时,学生就能闪现出“用两表测量表”的思想火花,此后教师再启发学生考虑实验注意事项,教师在期待启发中感到愉悦,学生在实验中体味到探索成功的乐趣。演示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利用好演示实验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又如自由落体运动,演示实验:羽毛与铁片在真空管中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同时落地的情境。
(师生讨论)
师: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了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具有从同一高度从静止同时释放将同时落体的特点。除了这样的特点你们还想了解其他的什么特点吗?请大家想一想。
生1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速还是加速的?
师:也就是速度的情况。
生2 :它的运动路线是怎样的?
师:也就是轨迹。
生3 :我想知道它有没有加速度?
师:加速度的情况。
生4 :我想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师总结:大家实际上是想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运动。
教师通过引入“铁片与羽毛同时落地”的演示实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并积极鼓励他们思考、发现问题,使得学生们不再仅仅拘泥于课本中的相关描述,对于这些“冲突式”情景自然会有很多的疑问。在经过了对于现象的讨论后,教师给予学生开放的提问空间和主动提出问题的机会,对于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2 双向沟通。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发挥其主导性作用,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造成一种生活泼的学习场景。教师的“启”与学生的“发”是相辅相成的,“启”要有针对性,要恰好“启”在学生心坎上,即“启”在学生想表达而表达不出之处。“发”要有适应性,要能积极主动地响应教师之“启”。因此,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既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能够站在学生的起点、定势上,启发学生逐渐走向教学的目标,同时也要求学生能理解、响应教师的启发。所以,启发性原则要求师生间要有顺利的角色沟通,双方都要知己知彼,形成对启发性原则的理解与运用的共识。例如,在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中,学生在了解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用它与初中所学的平衡力进行对比,让学生尽量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教师最后补充完整。有了这样的过程,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会比较牢固,它的效果明显好于教师把分析好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 2 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启发式教学的启发,侧重于抓住两个方面,即它既设法使学生“爱学”,又设法使学生“学会”。真能“爱学”和“学会”,自然就可以“会学”。因此,我们侧重于启发学生爱学和学会。
2.1 启发学生爱学,关键是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使学生对学习呈现强烈的兴趣和迫切的求知欲,教师要通过启发活动在教学中建立起一个很强的“情绪场”,形成一种使学生兴奋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启发学生爱学物理的方法一般包括:
2.1.1 通过观察和实验启发学生爱学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所以这种方法主要是多让学生观察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多让学自己动手实验,使学生受到感染,激发起学习兴趣,以致于急于寻根问底,这种方法一般在引入新课和探索物理规律时常常用到。例如,当讲到能量守恒定律时,可以做以下实验:
在阶梯教室的天花板上悬挂一条尼龙绳,绳的另一端系一水桶,随后将水桶从平衡位置移动并贴近一同学面部。将桶释放时,其余同学思考:水桶的速度如此快,当它摆回来时会伤害同学的面部吗?实验的结果无可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2.1.2 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励学生爱学。采用电教媒体,借助幻灯、录象、电影以及电脑多媒体技术,以生动、形象、鲜明的视听效果,模拟再现一些物理过程,通过交互式的方法,将难以说明的问题阶梯化,摆到学生面前。在这样更具启发性的氛围中,让他们具体运用自己的视觉、听觉,更有效地运用形象思维,情趣横溢地的形成物理情景的全面认识。现代化教学手段视听结合、形象生动,容易形成一种热烈的气氛,作为启发学生爱学,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一种方法,已经越来越为教师所青睐。
2.2 启发学生会学,就是要从学习物理的方法上、习惯上加以指导和引导,让学生亲自观察、亲自实验、讨论分析、独立学习有关资料,主动自我矫正学习方法,从而把握获取物理知识的本领和能力,如果说爱学是学习的准备状态和必要条件,那么会学则是学好物理的实验过程和充要条件。启发学生会学物理的方法,一般包括:
2.2.1 通过诱导和训练,启发学生观察和实验。观察和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为了使学生会学,教师切忌越俎代庖,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不懈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在观察时,教师应启发学生“观察什么”和“观察结果如何”。在实验时,教师应从实验原理、器材选择、步骤安排、分析数据、总结归纳实验结果等方面进行点拨和指导,努力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实验。
2.2.2 过程分析,启发学生学会分析和归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可启发和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总结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正确思路和思考方法。讨论的方法在启发式教学中运用得很多,它包括全班讨论、大组发言、小组讨论,有时也可进行适当的辩论。讨论应注意:①要有内容可以讨论,避免流于形式;②讨论内容要使大多数学生有话可说;③不断点拨,使讨论围绕主题;④讨论后要让学生归纳思路。
2.2.3 通过指导阅读,启发学生学会自学。通过阅读直接汲取和掌握知识是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培养学生研究精神和探索意识,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去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知识被学生获得之后在学生认知体系中的重新的建构过程。通过指导学生的自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将知识内化和外演的能力,也就是自学能力。
总之,启发式教学是一门高妙的教学艺术,要根据具体的内容与教学对象进行创造性的运用,教师的创造性思索本身就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索,而学会这种创造性思索正是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 卢秀安.现代心理学纲要.广州出版社
2 周立平.谈谈启发性原则.物理教师,1992.6
【关键词】 素质教育 物理教学 启发式 兴趣 方法
“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他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之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其意思是说,教师启发学生时,要首先造成一种“愤”、“悱”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储认知结构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这种教学方法就是科学的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充分调动教学中各种因素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效果。
在西方,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首创“谈话问答法”,后又被称为“启发法”,他通过设置疑问、暗示和追问使学生获取知识;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倡导启发儿童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作为学习的出发点,称为“启发教学”或者“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合、系统、方法(应用)。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由来已久,启发式教学不仅是各种启发方法、手段等策略的统一体,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要求在教学思想过程中从根本上放弃“灌”字。在教学目的上,启发式教学旨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独特的个性,教师启发活动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上狠下工夫,使“要我学”升华为“我要学”,即“爱学”;同时,教师的启发活动还在于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本领,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达到会学,即提高自学能力。把培养学生“爱学”、“学会”和“会学”作为现代启发式教学的教学目的,是启发式教学对传统启发观的新发展。
在教学策略上,启发式教学的启发则充分重视学生的观察活动、实验活动、研讨活动和阅读活动等内在的启发性特点,主张除运用语言外,还要更多地运用观察、实验、讨论和阅读等手段来实施启发教学,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笔、动脑的探索过程。总之,启发式教学的启发是师生之间的启发,学生之间的启发,学生自身的启发和活动内在的启发性等综合运用的完整教学活动。物理教学,贵在启发。
1 物理教学中的启发性原则
在物理课堂上要做到对学生有所启发,课堂教学应该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教师积极地创设各种学习物理知识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可以看出,其核心是使教学过程立足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着眼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应注意做到:
1.1 以趣培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众所周知的训诂。兴趣是学习耗散结构中最重要的涨落因素,能有效地导致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学生学习的兴趣主要来源于:①尝到成功的甜头之后所发生的良性循环的效应,这正符合马斯洛心理学的“自我实现”理论;②通过学习,学生确实体验到了思想境界的升华,或者解决的以往的困惑、误解;或者所学物理知识产生了一定的实际效益;③由于教师的修养、魅力、工作态度对学生感化而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力求使他的教学要有较高的科学性、适用性和思想境界;要紧紧抓住学生所获得的种种成功的体验,认真地与学生共同追求哪怕是小小的成功;如给学生伏特表、安培表、电源、变阻器和导线、开关等,启发学生用这些设备拟定一个测出伏特表、安培表内电阻的实验方案,如果教师把正确答案直接“端给”学生。那么这个实验就变为学生的一种机械性活动。如果教师期待学生设计,是教师给予学生的智力投标,当引导学生再现伏安法时,学生就能闪现出“用两表测量表”的思想火花,此后教师再启发学生考虑实验注意事项,教师在期待启发中感到愉悦,学生在实验中体味到探索成功的乐趣。演示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利用好演示实验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又如自由落体运动,演示实验:羽毛与铁片在真空管中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同时落地的情境。
(师生讨论)
师: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了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具有从同一高度从静止同时释放将同时落体的特点。除了这样的特点你们还想了解其他的什么特点吗?请大家想一想。
生1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速还是加速的?
师:也就是速度的情况。
生2 :它的运动路线是怎样的?
师:也就是轨迹。
生3 :我想知道它有没有加速度?
师:加速度的情况。
生4 :我想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师总结:大家实际上是想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运动。
教师通过引入“铁片与羽毛同时落地”的演示实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并积极鼓励他们思考、发现问题,使得学生们不再仅仅拘泥于课本中的相关描述,对于这些“冲突式”情景自然会有很多的疑问。在经过了对于现象的讨论后,教师给予学生开放的提问空间和主动提出问题的机会,对于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2 双向沟通。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发挥其主导性作用,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造成一种生活泼的学习场景。教师的“启”与学生的“发”是相辅相成的,“启”要有针对性,要恰好“启”在学生心坎上,即“启”在学生想表达而表达不出之处。“发”要有适应性,要能积极主动地响应教师之“启”。因此,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既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能够站在学生的起点、定势上,启发学生逐渐走向教学的目标,同时也要求学生能理解、响应教师的启发。所以,启发性原则要求师生间要有顺利的角色沟通,双方都要知己知彼,形成对启发性原则的理解与运用的共识。例如,在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中,学生在了解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用它与初中所学的平衡力进行对比,让学生尽量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教师最后补充完整。有了这样的过程,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会比较牢固,它的效果明显好于教师把分析好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 2 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启发式教学的启发,侧重于抓住两个方面,即它既设法使学生“爱学”,又设法使学生“学会”。真能“爱学”和“学会”,自然就可以“会学”。因此,我们侧重于启发学生爱学和学会。
2.1 启发学生爱学,关键是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使学生对学习呈现强烈的兴趣和迫切的求知欲,教师要通过启发活动在教学中建立起一个很强的“情绪场”,形成一种使学生兴奋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启发学生爱学物理的方法一般包括:
2.1.1 通过观察和实验启发学生爱学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所以这种方法主要是多让学生观察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多让学自己动手实验,使学生受到感染,激发起学习兴趣,以致于急于寻根问底,这种方法一般在引入新课和探索物理规律时常常用到。例如,当讲到能量守恒定律时,可以做以下实验:
在阶梯教室的天花板上悬挂一条尼龙绳,绳的另一端系一水桶,随后将水桶从平衡位置移动并贴近一同学面部。将桶释放时,其余同学思考:水桶的速度如此快,当它摆回来时会伤害同学的面部吗?实验的结果无可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2.1.2 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励学生爱学。采用电教媒体,借助幻灯、录象、电影以及电脑多媒体技术,以生动、形象、鲜明的视听效果,模拟再现一些物理过程,通过交互式的方法,将难以说明的问题阶梯化,摆到学生面前。在这样更具启发性的氛围中,让他们具体运用自己的视觉、听觉,更有效地运用形象思维,情趣横溢地的形成物理情景的全面认识。现代化教学手段视听结合、形象生动,容易形成一种热烈的气氛,作为启发学生爱学,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一种方法,已经越来越为教师所青睐。
2.2 启发学生会学,就是要从学习物理的方法上、习惯上加以指导和引导,让学生亲自观察、亲自实验、讨论分析、独立学习有关资料,主动自我矫正学习方法,从而把握获取物理知识的本领和能力,如果说爱学是学习的准备状态和必要条件,那么会学则是学好物理的实验过程和充要条件。启发学生会学物理的方法,一般包括:
2.2.1 通过诱导和训练,启发学生观察和实验。观察和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为了使学生会学,教师切忌越俎代庖,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不懈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在观察时,教师应启发学生“观察什么”和“观察结果如何”。在实验时,教师应从实验原理、器材选择、步骤安排、分析数据、总结归纳实验结果等方面进行点拨和指导,努力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实验。
2.2.2 过程分析,启发学生学会分析和归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可启发和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总结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正确思路和思考方法。讨论的方法在启发式教学中运用得很多,它包括全班讨论、大组发言、小组讨论,有时也可进行适当的辩论。讨论应注意:①要有内容可以讨论,避免流于形式;②讨论内容要使大多数学生有话可说;③不断点拨,使讨论围绕主题;④讨论后要让学生归纳思路。
2.2.3 通过指导阅读,启发学生学会自学。通过阅读直接汲取和掌握知识是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培养学生研究精神和探索意识,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去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知识被学生获得之后在学生认知体系中的重新的建构过程。通过指导学生的自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将知识内化和外演的能力,也就是自学能力。
总之,启发式教学是一门高妙的教学艺术,要根据具体的内容与教学对象进行创造性的运用,教师的创造性思索本身就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索,而学会这种创造性思索正是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 卢秀安.现代心理学纲要.广州出版社
2 周立平.谈谈启发性原则.物理教师,1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