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侃”为学生创造了轻松、和谐、自由的口语交际与作文的气氛,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在训练过程中,老师始终是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要让学生想“侃”、乐“侃”。
【关键词】表达;“侃”;“写”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这对中小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的综合表达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口语表达还是写作,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学生不敢说写,怕说写不好别人笑话;想说想写又没内容,没有说写的材料;有内容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对材料无法取舍、运用。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我运用了“侃”的训练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淡化任务意识,激发学生交流愿望
所谓“侃”,就是对说话内容没有限制。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学生有自由说话的空间和时间。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教师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侃一侃,让学生在心理上消除“完成口语训练任务”的压力,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开口说话,自觉进行口语训练。学生可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由教师提示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物。这样既可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愿意与老师交谈,又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侃”,鼓励学生完全自由地表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有兴趣说话,消除疑虑。先从课外进行训练,设置一些情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口语表达。这种训练要求教师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应变能力,能让学生不自觉地被拉入口语表达的“陷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将这种方式引入课堂上,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不爱表达、羞于表达的问题。
二、切入话题中心,促使学生准确表达
(一)“侃”可以拓宽学生思维
教材编排的训练其实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但是有些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往往对某些指定的内容缺乏兴趣,不爱接触,更不要说探究、扩展了。话题本身范围宽,但思维不所及,对学生而言就显得窄了,学生就会觉得无话可说。为了让大多数学生活跃思维,老师提起一个话题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不自觉地加入进来,积极思考并表达。学生喜欢这种漫无边际地“侃”的方式。这种“侃”可以一去十万八千里,只要中间牵一丝。因此,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和得到锻炼。最开始,老师要给学生最感兴趣、最关心的话题,不管内容是否有意义,这种发散的思维训练是可取的。学生积极参与表达后,如果沒有丰富的“谈写之资”(素材),就不能坚持多长时间,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获取素材,一次活动、一个画面、一件小事都可以成为素材。课堂上学生的“侃”也为交流提供了机会,他们可以互相补充信息,这也为打开思路提供了便利。适当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带着话题去搜集材料。这样训练到一定的程度,学生就会积极地扩展思维,从而掌握一定的说写材料。
(二)“侃”可以引导学生准确立意
话题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所以,需要根据材料确立主旨,也就是立意。立意要健康,要“以小见大”,要有明确的态度或倾向。在“侃”的训练中,经常让学生互相评价,谁“侃”得好、侃得有意义,有时也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要引导学生在“侃”之前根据所选材料提炼主旨,围绕主旨展开内容。在训练中,要善于选择自己熟悉的、想说的(有话可说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去写。要尊重学生个性,鼓励推陈出新、独辟蹊径,要试着选择新的切入点,从新的方面认识事物、表现事物。如有的学生在大家的一片追星热潮中冷静地站出来指责新闻媒体的恶意炒作,从另一个侧面来告诉大家盲目追星是不理智的。
(三)“侃”可以帮助学生积极选材
要想表达集中、观点鲜明,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作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 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 意散漫。所以,表达的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说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使立意鲜明,内容集中、具体、充实。学生能掌握一定说写材料后,就要训练怎样选择材料,也就是怎样在“大范围”中选择“某一方面”。在学生“侃”过之后,不妨引导学生想想材料中哪些最感兴趣、能引起共鸣或者关注的,哪些最有意义……将话题缩小范围到“一方面”,以引起小话题。这样一来,学生就自觉地找到了切入点。同样是关于明星的话题,如果老师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喜欢他”,就能抓住这个明星有关奋斗历程方面的材料,说写的时候,就会使文意集中、观点鲜明起来。
三、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获得进步
“侃”的形式很自由,学生可利用侃的形式交流,获取一些知 识,让自己丰富起来,同时,在侃的过程中,学生会不同程度地相互感染,也就不自觉地将话题引向同一方向。为了表达的需要,还会对自己获取的材料进行加工,让它更丰富、更准确。
“侃”为学生创造了轻松、和谐、自由的口语交际与作文的气 氛,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在训练过程中,老师始终是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要让学生想“侃”、乐“侃”。口语训练和写作指导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表达;“侃”;“写”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这对中小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的综合表达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口语表达还是写作,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学生不敢说写,怕说写不好别人笑话;想说想写又没内容,没有说写的材料;有内容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对材料无法取舍、运用。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我运用了“侃”的训练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淡化任务意识,激发学生交流愿望
所谓“侃”,就是对说话内容没有限制。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学生有自由说话的空间和时间。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教师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侃一侃,让学生在心理上消除“完成口语训练任务”的压力,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开口说话,自觉进行口语训练。学生可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由教师提示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物。这样既可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愿意与老师交谈,又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侃”,鼓励学生完全自由地表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有兴趣说话,消除疑虑。先从课外进行训练,设置一些情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口语表达。这种训练要求教师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应变能力,能让学生不自觉地被拉入口语表达的“陷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将这种方式引入课堂上,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不爱表达、羞于表达的问题。
二、切入话题中心,促使学生准确表达
(一)“侃”可以拓宽学生思维
教材编排的训练其实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但是有些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往往对某些指定的内容缺乏兴趣,不爱接触,更不要说探究、扩展了。话题本身范围宽,但思维不所及,对学生而言就显得窄了,学生就会觉得无话可说。为了让大多数学生活跃思维,老师提起一个话题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不自觉地加入进来,积极思考并表达。学生喜欢这种漫无边际地“侃”的方式。这种“侃”可以一去十万八千里,只要中间牵一丝。因此,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和得到锻炼。最开始,老师要给学生最感兴趣、最关心的话题,不管内容是否有意义,这种发散的思维训练是可取的。学生积极参与表达后,如果沒有丰富的“谈写之资”(素材),就不能坚持多长时间,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获取素材,一次活动、一个画面、一件小事都可以成为素材。课堂上学生的“侃”也为交流提供了机会,他们可以互相补充信息,这也为打开思路提供了便利。适当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带着话题去搜集材料。这样训练到一定的程度,学生就会积极地扩展思维,从而掌握一定的说写材料。
(二)“侃”可以引导学生准确立意
话题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所以,需要根据材料确立主旨,也就是立意。立意要健康,要“以小见大”,要有明确的态度或倾向。在“侃”的训练中,经常让学生互相评价,谁“侃”得好、侃得有意义,有时也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要引导学生在“侃”之前根据所选材料提炼主旨,围绕主旨展开内容。在训练中,要善于选择自己熟悉的、想说的(有话可说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去写。要尊重学生个性,鼓励推陈出新、独辟蹊径,要试着选择新的切入点,从新的方面认识事物、表现事物。如有的学生在大家的一片追星热潮中冷静地站出来指责新闻媒体的恶意炒作,从另一个侧面来告诉大家盲目追星是不理智的。
(三)“侃”可以帮助学生积极选材
要想表达集中、观点鲜明,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作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 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 意散漫。所以,表达的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说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使立意鲜明,内容集中、具体、充实。学生能掌握一定说写材料后,就要训练怎样选择材料,也就是怎样在“大范围”中选择“某一方面”。在学生“侃”过之后,不妨引导学生想想材料中哪些最感兴趣、能引起共鸣或者关注的,哪些最有意义……将话题缩小范围到“一方面”,以引起小话题。这样一来,学生就自觉地找到了切入点。同样是关于明星的话题,如果老师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喜欢他”,就能抓住这个明星有关奋斗历程方面的材料,说写的时候,就会使文意集中、观点鲜明起来。
三、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获得进步
“侃”的形式很自由,学生可利用侃的形式交流,获取一些知 识,让自己丰富起来,同时,在侃的过程中,学生会不同程度地相互感染,也就不自觉地将话题引向同一方向。为了表达的需要,还会对自己获取的材料进行加工,让它更丰富、更准确。
“侃”为学生创造了轻松、和谐、自由的口语交际与作文的气 氛,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在训练过程中,老师始终是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要让学生想“侃”、乐“侃”。口语训练和写作指导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