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育前沿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知道,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很“成功”,但大学及以后的教育却很落后。思其原因,就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教育观念落后。我们中小学教育的成功,只是表面现象,或者说是一种短期效应,它只是将学生培养成了“考试的机器”,并没有从学生长期发展的角度去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江泽民总书记曾在一次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就是人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科技发展的源泉。可见,创新能力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何等的重要。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思考和探索的课题,以下我的几点拙见仅供参考。
  
  1 夯实基础知识
  
  夯实基础知识,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将其彻底理解。“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打牢基础”,是提高能力的前提,基础打得越牢,创新的空间就越大。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我们教师及学生都不能好高骛远,急于求成,而应步步为营,循序渐进,要充分理解“百年树人”的含义,决不可为眼前的一点得失,而忽视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2 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其成为学习上的“有心人”,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我们与国外授课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我们总是在课前“精心备课”,并着重准备好重点、难点,学生做题的易错点(既备教材,又备学生),甚至连知识点过度的语言都准备好了。上课时,根据自己的备课,把所有的内容清晰、完整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再有问题,教师必会尽其全力给其解答。而在国外,教师上课前学生甚至连本节课的内容是什么都不知道,“大脑一片空白”的进入教室。随着教师的讲授,积极思考,随时提问,老师不断解答,如遇到难题或老师暂不能解答的问题,会让学生课后讨论,查阅资料,自己解答并上交解题报告。可以说,我们的学生是“喂”的,而国外学生是在自己“觅食”中成长。尽管我们的学生开始时很“茁壮”,可一旦“断奶”,不再喂食,就几乎没有了生存能力。当然无法与从小就“自食其力”长大的孩子竞争了。我们这种已习惯了的教育模式在悄无声息的蚕食着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这一点在家庭教育中也相当严重)。我们应该改变观念,打破旧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思考、质疑、探索,不能再吃“现成饭”了。这也是新教材所努力倡导的教学思想。
  
  3 培养学生在实验和实际问题中的观察能力、创新意识
  
  实验是探索和验证科学规律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探索性实验,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立、总结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我们不应只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创新。我们老师的作用应只是对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实验方法给予指导,挖掘出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而不是成为回答一切问题的百科全书。
  鼓励学生多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有意识的用所学知识去解释、解决它,指导学生搞一些小制作、小发明、小的改进等,拉近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4 重视个性发展,鼓励丰富想象
  
  我们要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就不能只注重那些“听话”、“认真”的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同样应允许那些偏才、怪才的存在,允许那些“刁钻古怪”思维的出现。牛顿、爱因斯坦上学时都不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日后却成了科学巨匠,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理论时,被认为是“没有科学特征的狂想曲”,但受到了爱因斯坦的鼓励,后来德布罗意正是因此而获得了192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学生正处于思维的活跃期,想象力丰富,当他们提出一些“新奇”甚至“古怪”的问题时,老师不要急于批评或否定,而是要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进一步发挥他们的想象,激活它们的思维,使他们养成喜欢探究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一代。
  
  5 健全学生人格,营造创新氛围
  
  好的人格可以使其勤奋好学,向着有利于社会的方向发展,并能对他人施加好的影响。我们新教材中,有介绍科学发展过程的大量篇幅,对这些内容,我们不能仅讲讲故事或让学生自己阅读一下就了事,而是指导学生在了解科学发展史的同时,学习其中的科学方法与思维,尤其应学习科学家们对事业的热情,对名利的淡薄和对传统理论敢于质疑,对新生事物敢于探索,永不放弃,不怕牺牲的精神。如,法拉第、伽利略、富兰克林、居里夫人等都具有崇高的人格,他们的事迹,他们的人格都会对学生形成正面影响,催其奋斗。
  环境是思维的土壤,活跃、积极的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其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应积极营造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更多的学生健康成长。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观念。知识是教学的重点,但绝不是全部,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科学的素养,学会学习,不断提高,并能够创新才是教学的目的。教育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的、有意识的熏陶、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其终生的发张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一方面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提供必要的数学工具;另一方面是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通过对数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数学思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辩证 唯物主义的观点。要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把课上好,老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备课方法,要认真写好三种教案,即:“课前教案”、“课上教案”、“课后教案”。    1
期刊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的动力,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一个人的兴趣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有无积极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积极性。一个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会因为体育活动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而感到“枯燥乏味”。又苦又累而容易产生疲劳或厌倦;反之,如果他对体育课有
期刊
化学是初中阶段新开设的一门学科,为挖掘学生潜能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作了以下尝试。    1 展现化学学科魅力,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它能生发学习热情,并能激发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1.1 贴近生活实际,诱发学习兴趣。化学教学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方面的联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
期刊
1 教学理念    本内容来自广东高教版《基础会计》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作为会计人员,常会遇到材料采购费用分配的账务处理,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掌握这些账务的处理,在教学中将会计案例教学与学生耳濡目染的日常生活实例相融合,通过角色扮演、探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①能了解采购成本计算的意义,
期刊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他肩负着教育和管理学生的重任,要想把学生教育好,把班级管理好,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尤其是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适应“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最基本的是班主任要处处用心,做个有“心”人。    1 对班集体要有“爱心”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监护者,班上几十个学生就好比是自己的子女一般,虽然他们类型不同,特点各异,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一至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为了口语表达。  识字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很多困难,方块字难认难写,那么怎能样让刚入学的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进取,在快乐中识字呢?现在教材的识字课的形式灵活多样
期刊
我是李家埠初中的总务主任,认真读了《一个灾区农村中学校长的避险意识》这篇文章,感触颇深,事迹感人,发人深省,敬佩叶玉平校长的对事业对学生安危的强烈责任感和安全意识,很值得我反思。  自从2003年上任以来,就认识到自己的任务繁杂,艰巨,琐碎。那时刚合并了一所初中,很多工作需要重新做,但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的安全,尤其是我分管的校舍安全:没有经过正规审核验收的教学楼,有危险因素的平房和院墙,都需要重新规
期刊
生活是多彩多姿的,让孩子们走进生活,他们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生活的真实、生活的有趣,在生活里写作,表达真情实感,充分展现自我,不断提高习作水平。    1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积累中挖掘合适的写作素材    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入发掘素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演绎其中的精彩片断,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认识生活。例如描写春天的景物,教师可以组织
期刊
【摘要】创新思维是创新精神的根基,创新思维的培养。应从幼儿抓起,培养幼儿创新思维要通过改变传统教育方法,提供发挥个性思维外部环境、创造让孩子发挥想象的机会,善于发现创新并适时激励等方法实现,同时教师也必须具备创新思维的知识底蕴和教育观念。  【关键词】创新思维;幼儿教育;实践;思考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兴旺、发展的灵魂,是民族进步的动力。开展创新教育,培训人的创新精神,是当今教育所要面临和研究
期刊
现在的孩子的大多是独生子女,而社会的发展变化突飞猛进。社会进步了,开放了,而孩子的心理却封闭了,孤独了。面对这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深思。  孩子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就需要有一种主动、大胆、热情、外向、健谈的性格。让孩子能适应新环境,在千变万化、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这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我的一个学生,名叫刘嘉(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