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在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建设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美术学科是我国基础教学中重要一环,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我现将自己的美术教学工作做以下分析,和大家共同探讨和提高。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参考美术课程标准我确立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在认知领域,通过欣赏和学习,使学生了解外国历史、宗教画的相关知识,着重掌握欣赏的方法和步骤;在技能领域,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在情感领域,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从经典名作中获得审美享受;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历史画欣赏的特殊视角以及相关绘画的表现形式、语言和风格,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另外美术欣赏课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一幅幅美妙的作品,就像在听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可以说成功的艺术从来不回避有意义的内容,而这种内容又肯定是由人类所创作和提炼的。绘画艺术鉴赏教育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能使受教育者得到人文精神的陶冶,实现自我人格的升华。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处处有美感
什么是美感?顾名思义,美感就是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的体验或感受,美感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的意识对美所产生的主观体验、感受、认识和评价。我认为美术课就应该给学生带来美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没有美感的美术课不是成功的美术课。美术欣赏课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也可以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教育。
在每一节课之前,教师都可以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提前准备一些视频、音频课件、作业展示板、板书设计,教师的着装打扮最好跟本课教学内容搭配,创设出一种整体“美”的教学情境,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我的新理念是将知识延伸变成一节绘画兼制作课,还安排了若干课时,由准备阶段的学生废瓶旧罐的收集,到初步加工瓶罐的表面,再到美化装饰瓶罐,足足叫学生真实模拟了一次手工“作坊”活。通过初加工瓶罐到美化装饰再到上釉,和做瓷、上釉、烧瓷的工艺技能相互联系比对,体验生活乐趣。还可以尽可能的多组织学生去大自然中去,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思。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都要学生下意识的去感知周围事物的色彩、形状、花纹等等,而周围的情境是否具有美的特点也会自然而然的引起学生的欣赏与评价,甚至影响到他们在整节课中的审美表现。
二、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发挥想象力,完善对美术作品更深的思考。“真实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任何创造都离不开具体的想象。美术欣赏教学在欣赏名作过程中,大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高中美术教材中包含了许多高水平的美术作品作为欣赏内容,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作品时,凡是学生容易理解的都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鼓励他们独立观察,充分想象,细细领悟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同时要求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欣赏的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尚在积极的摸索和发展阶段,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数理化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愉快,那是教学水平的话,那么艺术教学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则是对教学的一般要求。美术教学中不仅要讲清楚、弄明白,更要追求讲艺术。在当前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变,高考压力依然如故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只能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发挥艺术科学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有可能从学生有限的精力中,真正得到一份收获,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标。
三、创设舞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节良好的美术课,教师既不能让学生长时间地呆呆地坐在那里光画,这样学生对美术课很难产生兴趣。也不能让学生自始至终的不停的忙动,这样课堂纪律既乱,学生又累。教师还会力不从心。参与者的强度和规模应该是:有动有静、全员参与。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分小组进行活动,使动觉参与和心灵参与相结合。从而达到个体动静互换,整体动静互换,使一节课张弛有度。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表演、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还可让学生自己想象,再画上加上自己的想法,画出自己想要达到的完满状态,还可以给学设置一个情景,再配上一段话,让学生在想象中作画,在讨论中作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在动中学美术,在动中感受美术,在动中发展想象,在动中愉悦身心。
总之,美术欣赏是一个多角度、多领域的范畴。我们面对艺术作品时需要全方位的思考,要求学生平时多查资料和多阅读课外书籍,掌握大量的知识,这样才能够从作品的外部形象认识它的内在含义及艺术真谛。最重要的是美感的培养,成功的美术课一定是有美感的美术课,美术教师在设计每一节课时要注意将美贯穿始终,将美进行到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参考美术课程标准我确立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在认知领域,通过欣赏和学习,使学生了解外国历史、宗教画的相关知识,着重掌握欣赏的方法和步骤;在技能领域,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在情感领域,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从经典名作中获得审美享受;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历史画欣赏的特殊视角以及相关绘画的表现形式、语言和风格,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另外美术欣赏课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一幅幅美妙的作品,就像在听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可以说成功的艺术从来不回避有意义的内容,而这种内容又肯定是由人类所创作和提炼的。绘画艺术鉴赏教育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能使受教育者得到人文精神的陶冶,实现自我人格的升华。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处处有美感
什么是美感?顾名思义,美感就是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的体验或感受,美感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的意识对美所产生的主观体验、感受、认识和评价。我认为美术课就应该给学生带来美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没有美感的美术课不是成功的美术课。美术欣赏课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也可以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教育。
在每一节课之前,教师都可以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提前准备一些视频、音频课件、作业展示板、板书设计,教师的着装打扮最好跟本课教学内容搭配,创设出一种整体“美”的教学情境,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我的新理念是将知识延伸变成一节绘画兼制作课,还安排了若干课时,由准备阶段的学生废瓶旧罐的收集,到初步加工瓶罐的表面,再到美化装饰瓶罐,足足叫学生真实模拟了一次手工“作坊”活。通过初加工瓶罐到美化装饰再到上釉,和做瓷、上釉、烧瓷的工艺技能相互联系比对,体验生活乐趣。还可以尽可能的多组织学生去大自然中去,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思。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都要学生下意识的去感知周围事物的色彩、形状、花纹等等,而周围的情境是否具有美的特点也会自然而然的引起学生的欣赏与评价,甚至影响到他们在整节课中的审美表现。
二、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发挥想象力,完善对美术作品更深的思考。“真实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任何创造都离不开具体的想象。美术欣赏教学在欣赏名作过程中,大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高中美术教材中包含了许多高水平的美术作品作为欣赏内容,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作品时,凡是学生容易理解的都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鼓励他们独立观察,充分想象,细细领悟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同时要求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欣赏的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尚在积极的摸索和发展阶段,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数理化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愉快,那是教学水平的话,那么艺术教学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则是对教学的一般要求。美术教学中不仅要讲清楚、弄明白,更要追求讲艺术。在当前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变,高考压力依然如故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只能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发挥艺术科学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有可能从学生有限的精力中,真正得到一份收获,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标。
三、创设舞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节良好的美术课,教师既不能让学生长时间地呆呆地坐在那里光画,这样学生对美术课很难产生兴趣。也不能让学生自始至终的不停的忙动,这样课堂纪律既乱,学生又累。教师还会力不从心。参与者的强度和规模应该是:有动有静、全员参与。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分小组进行活动,使动觉参与和心灵参与相结合。从而达到个体动静互换,整体动静互换,使一节课张弛有度。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表演、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还可让学生自己想象,再画上加上自己的想法,画出自己想要达到的完满状态,还可以给学设置一个情景,再配上一段话,让学生在想象中作画,在讨论中作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在动中学美术,在动中感受美术,在动中发展想象,在动中愉悦身心。
总之,美术欣赏是一个多角度、多领域的范畴。我们面对艺术作品时需要全方位的思考,要求学生平时多查资料和多阅读课外书籍,掌握大量的知识,这样才能够从作品的外部形象认识它的内在含义及艺术真谛。最重要的是美感的培养,成功的美术课一定是有美感的美术课,美术教师在设计每一节课时要注意将美贯穿始终,将美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