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0年1月-2012年1月43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和经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临床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方式在术后肘关节恢复方面优于经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方式。
【关键词】手术入路内固定;肱骨髁间骨折;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501-01
肱骨髁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多为外力所致,包括肱骨外髁骨折、内髁骨折、小头骨折、髁间骨折等。肱骨髁间骨折多见于成人,常伴有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损伤,临床症状主要为肘部肿胀、畸形等,可合并神经血管损伤。髁间骨折为关节内骨折,肘部解剖结构较为复杂,骨折后常发生明显移位,单纯手法复位难以实现骨折端解剖复位,临床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1]。为探讨不同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将43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和经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方法行复位内固定治疗,现将相关临床治疗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0年1月-2012年1月43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23-49岁,平均29.4±5.7岁,伤后至就诊时间30min-3d。因跌伤骨折13例,车祸伤21例,其他原因9例。开放性骨折29例,粉碎性骨折14例。随机将43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2例,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行臂丛麻醉,取仰卧位,患肢常规放置止血带,于肘后侧正中位置作长8-12cm的纵切口。充分显露肱骨内上髁后侧尺神经并牵开保护,沿肱三头肌健两侧分离至尺骨鹰嘴,在距尺骨鹰嘴尖约3 cm处用摆锯作倒“V"型截骨,尖端位于鹰嘴远侧,将鹰嘴及共附着的肱三头肌健向近侧翻转显露骨折处。将骨折复位,尽量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同时注意原有的肱骨髁前倾角及滑车宽度,如有骨质缺损,取同侧髂骨进行植骨,复位后用A()钢板或Y型钢板固定,部分加用克氏针固定。复位固定满意后将尺骨鹰嘴骨块复位,用双克氏针及“8”字钢丝张力带固定。修补受损关节囊和软组织,常规行尺神经前置,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对照组经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麻醉方式及切口位置同观察组,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向内外两侧游离皮瓣至内、外上髁,显露肱三头肌及其腱部,在其键部作舌瓣状切开,舌瓣的尖在鹰嘴上方约10 cm处,基底在关节线上,将其向远侧翻转显露骨折部位。复位、内固定方法同观察组一致。
术后常规预防感染,消肿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石膏托固定患肢于功能位2-3周,去除外固定开始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大部分病例不行石膏固定,术后3-7天开始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
1.3 评价标准
参照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将临床疗效分为优、良、尚可、差[2]。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无疼痛,肘关节功能范围>110°为优;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无明显疼痛,肘关节伸屈功能范围110°-75°为良;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有轻度疼痛,肘关节伸屈功能范围75°-60°为尚可。患者骨折愈合,有经常性疼痛,肘关节伸屈功能范围<60°,关节僵硬,患肢仅能完成支撑动作为差。评价结果为优和良的病例计入优良率计算。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运用 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
3 讨论
肱骨髁间骨折属肘关节严重的关节内损伤,手法整复治疗难以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复位后也不稳定,极易再移位,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常遗留严重关节功能障碍[3]。目前多指张早期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使骨折面达到解剖复位并获得稳妥固定,利于患者术后能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避免因术后长时间外固定或伤口疼痛影响患者康复,从而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入路有多种,不同手术入路对软组织损伤程度、对术野显露是否充分及术后开始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的时间各有差异,因此,手术方式的选择对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4]。
经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是临床经典Campbell后侧入路手术方式[5]。该入路对软组织损伤较大,对关节前方结构显露较差,因肱三头肌键部切断,术后该肌肌力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可出现肌萎缩,收缩无力。肌肉断面渗出、液化以及纤维化,术后易出现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术后一般均需石膏托固定制动3周左右,不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发生关节僵硬的机率较大,影响其疗效[5]。
经尺骨鹰嘴截骨人路治疗肱骨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目前被公认为显露最充分的入路方式[7],近年来逐渐为广大临床医师接受。(1)该入路尺骨鹰嘴截骨位置位于鹰嘴远侧肘关节平面处,能充分显露髁间骨折面,对肘关节前方结构及合并肱骨小头骨折者亦可获得充分显露,有利于骨折整复及固定,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损伤及出血。(2)该入路从肱三头肌内外侧间隙分离,肱三头肌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渗出少,从而减少了术后关节粘连。(3)该入路不切断肱三头肌肌腱部,保留了伸肘装置的完整性,将肌肉间的愈合变为骨与骨之间的愈合,术后疼痛时间较短,可以较早地进行肘关节功能康复训练,防止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本组研究中,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和手术时间差异明显,表明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踝间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龚志峰,沈光程,毛琦,等.四种人路方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2009,14(5):469 - 470.
[2] Gupta R.Khanehandani P.1nterc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bumerus in duhs:a critical analysis of 55 cases [J].Injury,2002,33(6):511 - 5l5.
[3] 刘刚,谷右天,刘凡,等.经肱三肌头舌状瓣入路与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比较分析[J].中医正骨,2007,l9(4):27 - 28.
[4] 秦步平,黄永则,周荣,等.改良尺骨鹰嘴劈开、肱三头肌外缘入路,锁定钛板固定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J].医学信息:内外科版,2009,22(6):485 - 486.
[5] Canale ST.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卢世壁,译,9版3卷,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1:2256.
[6] Zamzam MM,Bakarman KA. Treatment of displaced su-pracondylar humeral fractures among children:crossedversus lateral pinning .1njury,2009,40 (6) :625-630 .
[7] Wilkinson JM,Stanley D. Posterior surgical approaches to the elbow:a comparative anatomic study[J].J Shoulder Elbow Surg,2001,10(4) :380一382.
作者简介:
黄朝庆(1969-),男,广西马山县人,主治医师,医学学士。
【关键词】手术入路内固定;肱骨髁间骨折;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501-01
肱骨髁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多为外力所致,包括肱骨外髁骨折、内髁骨折、小头骨折、髁间骨折等。肱骨髁间骨折多见于成人,常伴有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损伤,临床症状主要为肘部肿胀、畸形等,可合并神经血管损伤。髁间骨折为关节内骨折,肘部解剖结构较为复杂,骨折后常发生明显移位,单纯手法复位难以实现骨折端解剖复位,临床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1]。为探讨不同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将43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和经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方法行复位内固定治疗,现将相关临床治疗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0年1月-2012年1月43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23-49岁,平均29.4±5.7岁,伤后至就诊时间30min-3d。因跌伤骨折13例,车祸伤21例,其他原因9例。开放性骨折29例,粉碎性骨折14例。随机将43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2例,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行臂丛麻醉,取仰卧位,患肢常规放置止血带,于肘后侧正中位置作长8-12cm的纵切口。充分显露肱骨内上髁后侧尺神经并牵开保护,沿肱三头肌健两侧分离至尺骨鹰嘴,在距尺骨鹰嘴尖约3 cm处用摆锯作倒“V"型截骨,尖端位于鹰嘴远侧,将鹰嘴及共附着的肱三头肌健向近侧翻转显露骨折处。将骨折复位,尽量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同时注意原有的肱骨髁前倾角及滑车宽度,如有骨质缺损,取同侧髂骨进行植骨,复位后用A()钢板或Y型钢板固定,部分加用克氏针固定。复位固定满意后将尺骨鹰嘴骨块复位,用双克氏针及“8”字钢丝张力带固定。修补受损关节囊和软组织,常规行尺神经前置,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对照组经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麻醉方式及切口位置同观察组,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向内外两侧游离皮瓣至内、外上髁,显露肱三头肌及其腱部,在其键部作舌瓣状切开,舌瓣的尖在鹰嘴上方约10 cm处,基底在关节线上,将其向远侧翻转显露骨折部位。复位、内固定方法同观察组一致。
术后常规预防感染,消肿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石膏托固定患肢于功能位2-3周,去除外固定开始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大部分病例不行石膏固定,术后3-7天开始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
1.3 评价标准
参照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将临床疗效分为优、良、尚可、差[2]。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无疼痛,肘关节功能范围>110°为优;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无明显疼痛,肘关节伸屈功能范围110°-75°为良;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有轻度疼痛,肘关节伸屈功能范围75°-60°为尚可。患者骨折愈合,有经常性疼痛,肘关节伸屈功能范围<60°,关节僵硬,患肢仅能完成支撑动作为差。评价结果为优和良的病例计入优良率计算。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运用 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
3 讨论
肱骨髁间骨折属肘关节严重的关节内损伤,手法整复治疗难以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复位后也不稳定,极易再移位,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常遗留严重关节功能障碍[3]。目前多指张早期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使骨折面达到解剖复位并获得稳妥固定,利于患者术后能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避免因术后长时间外固定或伤口疼痛影响患者康复,从而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入路有多种,不同手术入路对软组织损伤程度、对术野显露是否充分及术后开始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的时间各有差异,因此,手术方式的选择对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4]。
经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是临床经典Campbell后侧入路手术方式[5]。该入路对软组织损伤较大,对关节前方结构显露较差,因肱三头肌键部切断,术后该肌肌力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可出现肌萎缩,收缩无力。肌肉断面渗出、液化以及纤维化,术后易出现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术后一般均需石膏托固定制动3周左右,不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发生关节僵硬的机率较大,影响其疗效[5]。
经尺骨鹰嘴截骨人路治疗肱骨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目前被公认为显露最充分的入路方式[7],近年来逐渐为广大临床医师接受。(1)该入路尺骨鹰嘴截骨位置位于鹰嘴远侧肘关节平面处,能充分显露髁间骨折面,对肘关节前方结构及合并肱骨小头骨折者亦可获得充分显露,有利于骨折整复及固定,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损伤及出血。(2)该入路从肱三头肌内外侧间隙分离,肱三头肌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渗出少,从而减少了术后关节粘连。(3)该入路不切断肱三头肌肌腱部,保留了伸肘装置的完整性,将肌肉间的愈合变为骨与骨之间的愈合,术后疼痛时间较短,可以较早地进行肘关节功能康复训练,防止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本组研究中,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和手术时间差异明显,表明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踝间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龚志峰,沈光程,毛琦,等.四种人路方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2009,14(5):469 - 470.
[2] Gupta R.Khanehandani P.1nterc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bumerus in duhs:a critical analysis of 55 cases [J].Injury,2002,33(6):511 - 5l5.
[3] 刘刚,谷右天,刘凡,等.经肱三肌头舌状瓣入路与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比较分析[J].中医正骨,2007,l9(4):27 - 28.
[4] 秦步平,黄永则,周荣,等.改良尺骨鹰嘴劈开、肱三头肌外缘入路,锁定钛板固定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J].医学信息:内外科版,2009,22(6):485 - 486.
[5] Canale ST.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卢世壁,译,9版3卷,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1:2256.
[6] Zamzam MM,Bakarman KA. Treatment of displaced su-pracondylar humeral fractures among children:crossedversus lateral pinning .1njury,2009,40 (6) :625-630 .
[7] Wilkinson JM,Stanley D. Posterior surgical approaches to the elbow:a comparative anatomic study[J].J Shoulder Elbow Surg,2001,10(4) :380一382.
作者简介:
黄朝庆(1969-),男,广西马山县人,主治医师,医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