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要实现创新教育,就要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创设良好的创新环境,开创创造性教学,实行多元化评价。
关键词 创新教育 观念 环境 创造性 评价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之列的。”由此可见,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话题,是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潮流和社会热切关注的焦点。
那么,什么是创新?何为创新教育呢?所谓创新是指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和社会进步创造出有价值或前所未有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认真做好“普九”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问题。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得转变观念,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只有上上下下都转变了教育观,以创新的观念去看待一切问题,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得到创新。首先,要更新教师的学生观,不能视学生为“知识容器…‘做题机器”,这些错误的学生观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阻碍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其次,要更新以传授知识为教学主要目的的教学观。只有教会学生自己学习数学知识,学会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这种创新型的教学观去培养学生,才能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再次,要更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和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数学创新教育的要求,相比之下可以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实验法、发现法、尝试探究法等。
二、创设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创新教育的基础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造成功的重要条件。教育工作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教师要将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努力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和理解每一个学生,在师生间建立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
2.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励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足够的创造空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再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更好地落实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
三、开创创造性教学是创新教育的深入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创造性教学是实施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基本形式。这里的创造性教学是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它以知识为桥梁,以探究、实践为基础。小学数学创造性教学可以按照“创设情境、活动探究、展示交流、反思评价”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一个“动”字,贯穿一个“趣”字,体现一个“创”字,让学生学于活动,在活动中求知、创新。以趣激学、激创,在趣味中探究,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书本知识学习实践化,学习变得创新化。
教学“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时,直接让学生自由猜想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设计出许多种方法。如:①将圆柱体的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②将圆柱体容器装满水,然后倒入长方体容器里,测出水的体积,就是圆柱体容器的体积;⑥将圆柱体等分成若干份,然后拼成长方体。尽管有的设想不切合实际而失败了,但这些猜想中都包含一个成功的因素,那就是转化的数学思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实行多元化评价是创新教育的延伸
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完善评价体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的考核方式一直是考试这一单一的方法,这种考核方法只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而对于数学教学来说,这种考核方式是不可取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增长学生的数学知识,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现今数学考核的内容应注重于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
教师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创新。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没有单一固定的标准,只要讲得通就行,有创意就是优秀。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对学生认知能力评价外,还要对学生的态度、协作精冲等方面进行评价。
另外,课外活动也是实施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数学课外活动,如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数学趣味竞赛等对于发展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关键词 创新教育 观念 环境 创造性 评价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之列的。”由此可见,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话题,是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潮流和社会热切关注的焦点。
那么,什么是创新?何为创新教育呢?所谓创新是指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和社会进步创造出有价值或前所未有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认真做好“普九”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问题。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得转变观念,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只有上上下下都转变了教育观,以创新的观念去看待一切问题,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得到创新。首先,要更新教师的学生观,不能视学生为“知识容器…‘做题机器”,这些错误的学生观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阻碍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其次,要更新以传授知识为教学主要目的的教学观。只有教会学生自己学习数学知识,学会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这种创新型的教学观去培养学生,才能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再次,要更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和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数学创新教育的要求,相比之下可以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实验法、发现法、尝试探究法等。
二、创设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创新教育的基础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造成功的重要条件。教育工作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教师要将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努力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和理解每一个学生,在师生间建立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
2.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励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足够的创造空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再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更好地落实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
三、开创创造性教学是创新教育的深入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创造性教学是实施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基本形式。这里的创造性教学是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它以知识为桥梁,以探究、实践为基础。小学数学创造性教学可以按照“创设情境、活动探究、展示交流、反思评价”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一个“动”字,贯穿一个“趣”字,体现一个“创”字,让学生学于活动,在活动中求知、创新。以趣激学、激创,在趣味中探究,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书本知识学习实践化,学习变得创新化。
教学“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时,直接让学生自由猜想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设计出许多种方法。如:①将圆柱体的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②将圆柱体容器装满水,然后倒入长方体容器里,测出水的体积,就是圆柱体容器的体积;⑥将圆柱体等分成若干份,然后拼成长方体。尽管有的设想不切合实际而失败了,但这些猜想中都包含一个成功的因素,那就是转化的数学思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实行多元化评价是创新教育的延伸
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完善评价体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的考核方式一直是考试这一单一的方法,这种考核方法只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而对于数学教学来说,这种考核方式是不可取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增长学生的数学知识,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现今数学考核的内容应注重于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
教师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创新。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没有单一固定的标准,只要讲得通就行,有创意就是优秀。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对学生认知能力评价外,还要对学生的态度、协作精冲等方面进行评价。
另外,课外活动也是实施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数学课外活动,如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数学趣味竞赛等对于发展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