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聋生尤为如此,这样才能达到美的教育。多年的聋校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聋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对于聋生,他们听不到外界的声音,用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更要抓住他们的特点有的放矢。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聋生情为之所动,心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录像,让聋生观看后,聋生很快掌握了故事情节,激起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狼牙山五壮士的敬佩之情,使聋生在故事情景中自然进入课文的学习。又如教学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教师可制作关于各种桥的多媒体课件,在导入新课之前,将图片展示出来,引起聋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引起他们寻求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为他们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也为他们架起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而激发学生思考。
二、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教师在让聋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通过手语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他们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聋生的好奇心,聋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科里亚的木匣》、《倔强的小红军》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聋生的情感。
三、创设疑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聋生思考,从而使他们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聋生的注意,使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鱼生活在水里,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四、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聋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他们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聋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较短时间,用熟练的手语,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聋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冀中的地道战》时,可先联系当时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给聋生讲讲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中国人民所创造的新的斗争方式,这样,使他们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五、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聋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聋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聋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教学《桂林山水》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是唤起聋生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火烧云》可让聋生联系夏天看到的火烧云的情景,甚至在傍晚有火烧云的时候,老师抓住契机到学校带领聋生指导他们观察火烧云,为火烧云的教学做好铺垫;教学《春》时,可让聋生回忆过去与好友踏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当时的惬意心情。这样,聋生能触类旁通,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
七、抓住重点,纲举目张
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文中的重点加以点拨,这样,就能使聋生一下子领悟到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如教学《幸福是什么》时,教师可让聋生先朗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一段,从而明白本文所要表达的中心。
八、故留空白,意味深长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去驰骋想象,进行再创作活动。语文教学亦可借鉴这一手段,故留空白,让聋生去体验课文情感。如教学《小郑和造船》等课文时,教师可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而让聋生重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预习提示及有关资料,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归纳主题思想。
九 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因素,把握情感的表达方式
首先,教师应“美其德、慎其行”。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的形象、威信是一种强有力的人格力量,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能引导学生健康、向上发展。
其次,教师的情感要与聋生的特点及教材内容和谐统一。教师应酝酿、激发自己的情感,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创设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把握好情感的表达方式,师生间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的情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中,促进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要善于利用表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教育意图准确地显现出来,同时还应留心观察学生的表情,捕捉其情绪的变化,控制他们的内心世界,使教学工作有的放矢。
再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结合自己和聋生的生活体验,认真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分析教材中作者和某些人物角色的思想感情,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努力体验,才能真正把握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要使自己在教学中能用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自己必须首先被这种情感打动、感染。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就是教师体验作品的过程,教师理解得越透,感受越深,给学生讲解就越透彻,对学生的感染也越深。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的力量往往构成了教学过程中最微妙、最有意义的因素。”让我们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发掘情感美吧。因为只有融合了情感的教学才是美的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内容,我们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入新课,其目的就是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受到熏陶。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对于聋生,他们听不到外界的声音,用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更要抓住他们的特点有的放矢。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聋生情为之所动,心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录像,让聋生观看后,聋生很快掌握了故事情节,激起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狼牙山五壮士的敬佩之情,使聋生在故事情景中自然进入课文的学习。又如教学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教师可制作关于各种桥的多媒体课件,在导入新课之前,将图片展示出来,引起聋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引起他们寻求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为他们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也为他们架起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而激发学生思考。
二、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教师在让聋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通过手语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他们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聋生的好奇心,聋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科里亚的木匣》、《倔强的小红军》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聋生的情感。
三、创设疑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聋生思考,从而使他们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聋生的注意,使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鱼生活在水里,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四、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聋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他们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聋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较短时间,用熟练的手语,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聋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冀中的地道战》时,可先联系当时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给聋生讲讲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中国人民所创造的新的斗争方式,这样,使他们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五、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聋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聋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聋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教学《桂林山水》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是唤起聋生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火烧云》可让聋生联系夏天看到的火烧云的情景,甚至在傍晚有火烧云的时候,老师抓住契机到学校带领聋生指导他们观察火烧云,为火烧云的教学做好铺垫;教学《春》时,可让聋生回忆过去与好友踏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当时的惬意心情。这样,聋生能触类旁通,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
七、抓住重点,纲举目张
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文中的重点加以点拨,这样,就能使聋生一下子领悟到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如教学《幸福是什么》时,教师可让聋生先朗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一段,从而明白本文所要表达的中心。
八、故留空白,意味深长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去驰骋想象,进行再创作活动。语文教学亦可借鉴这一手段,故留空白,让聋生去体验课文情感。如教学《小郑和造船》等课文时,教师可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而让聋生重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预习提示及有关资料,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归纳主题思想。
九 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因素,把握情感的表达方式
首先,教师应“美其德、慎其行”。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的形象、威信是一种强有力的人格力量,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能引导学生健康、向上发展。
其次,教师的情感要与聋生的特点及教材内容和谐统一。教师应酝酿、激发自己的情感,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创设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把握好情感的表达方式,师生间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的情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中,促进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要善于利用表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教育意图准确地显现出来,同时还应留心观察学生的表情,捕捉其情绪的变化,控制他们的内心世界,使教学工作有的放矢。
再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结合自己和聋生的生活体验,认真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分析教材中作者和某些人物角色的思想感情,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努力体验,才能真正把握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要使自己在教学中能用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自己必须首先被这种情感打动、感染。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就是教师体验作品的过程,教师理解得越透,感受越深,给学生讲解就越透彻,对学生的感染也越深。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的力量往往构成了教学过程中最微妙、最有意义的因素。”让我们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发掘情感美吧。因为只有融合了情感的教学才是美的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内容,我们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入新课,其目的就是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受到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