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意义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kang3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由于呼吸衰竭,可并发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还可伴发心肌梗死,骨质疏松等,因此COPD不仅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还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全球40岁以上的发病率已高达9%~10%[1],预计到2020年,将居全球死亡原因第3位。急性加重期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组织因子释放,进而形成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肺部及其他器官发生血栓栓塞的几率是非COPD患者的两倍[2] 随着近年COPD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发现,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功能亢进、凝血因子含量增加、抗凝蛋白含量减少、纤溶成分活性减弱、血粘度升高、血流减慢等因素,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存在血栓形成之前的一种被称为血栓前状态的病理过程。而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作为反映血栓前状态的标志,对COPD的诊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1、D-二聚体
  D-二聚体是特异性反映体内血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物之一,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当各种因素导致机体平衡被破坏时,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单体在因子XIIIa作用后生成交联的纤维蛋白,再经纤溶酶溶解作用形成大量D-二聚体。其增高或阳性表明有纤维蛋白的形成与降解,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3],在全血和血浆中,采用针对D-二聚体的抗体,可以很容易监测D-二聚体。由于D-二聚体有较强的抗原特异性,故其动态变化可作为凝血功能与继发性纤溶亢进的监测指标,对体内血栓形成及高凝状态评估有重要意义。
  2、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为凝血因子I,是由肝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是纤维蛋白的前体,平均分子量340000,能溶解于水。感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情况下,炎症因子释放、血管内皮受损,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增多,并释放凝血致活酶,在钙离子的作用下催化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凝血酶将水中原本可水溶的纤维蛋白原凝固成不溶于水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扭结其他血细胞成团,凝固成血块,促进血栓形成。其水平变化与凝血障碍、出血、DIC、应激有关。所以,纤维蛋白原是形成血栓的重要分子及反应机体凝血状态的主要指标,也是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4]。
  3、COPD患者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变化的机制
  导致COPD患者血液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升高可的机制如下[5]
  1)、COPD患者因为长期气流受限、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气道炎症及各种因素的刺激使红细胞代偿性增多,血液流动缓慢,粘稠;
  2)、供氧与耗氧失衡,纤溶酶原激活物分泌增加,纤溶亢进,纤维蛋白原单体在因子XIIIa作用后生成交联的纤维蛋白,再经纤溶酶溶解作用形成D-二聚体;
  3)、肝细胞中的各种酶在低氧血症时,线粒体变性导致代谢功能紊乱,最终可导致肝脏纤溶酶原合成减少;
  4)、感染导致炎症因子释放,内源性凝血系统被异常激活,凝血因子增加, 抗凝因子含量降低,破坏机体内抗凝系统稳定状态,促使纤维蛋白溶解 。
  4、COPD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与血栓发生
  COPD患者长期慢性缺氧引起代偿性红细胞增多,血粘度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气管及肺组织的持续炎症病变,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增加,白蛋白减少,引起血液粘度增加,血液成分改变,此外,炎症激活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释放大量炎性介质,炎症介质损伤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氧化-抗氧化失衡,刺激血小板粘附及聚集,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使成为血液高粘、高凝状态。同时由于长期的慢性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肝、肾负荷加重,使其功能受影响,凝血因子清除减少,抗凝系统功能下降,极易导致血栓形成。形成的栓塞会增加患者入住ICU频率,住院时间,死亡风险明显升高。Zarfis报告重度AECOPD时患者合并肺栓塞约25%,当COPD进展为AECOPD时,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且随着AECOPD的严重程度逐渐升高,在Gunen H的研究中,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有95%D2聚体、纤维蛋白原升高,且肺栓塞发生几率高于正常人3倍,合并肺栓塞患者隨诊1年内死亡率明显升高。也进一步说明了AECOPD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血栓发生率进一步加大[6]。
  目前COPD诊断技术已比较成熟,但当COPD患者合并肺血栓栓塞时,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且肺栓塞时出现的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多会被认为是COPD的急性发作期时的症状,加之影像学检查费用昂贵,在普通医院难以普及。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可作为COPD血液高凝状态与血栓发生的反应性指标之一,虽对肺栓塞诊断的特异性不高,但有助于观察病情变化及判断预后。目前已有多个报道指出D-二聚体在AECOPD患者中有升高,且随着AECOPD的严重程度逐渐升高,病情好转后逐渐下降[7], Donaldson等研究发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越高,COPD患者住院率越高,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是COPD患者住院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可通过这些客观指标,分析急、慢性炎症和凝血纤溶的关系,预防性使用抗凝治疗。有利于病情的好转,降低患者死亡率,
  5. 抗凝治疗
  肺细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是COPD急性加重期极为突出和常见的病理改变。肺动脉血栓形成后引起的呼吸困难等症状与COPD急性加重症状重叠,临床上往往出现漏诊,加之目前尚无临床诊断手段, 仅能根据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作出疑似诊断。
  当内皮细胞损伤时,血小板粘附、聚集,局部积蓄有效浓度凝血酶,导致血管腔变窄,血栓形成。但人体自身是存在纤溶能力的,只要凝血过程终止, 即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肺细小动脉血栓并防止其再发生。因此, 对多发性肺细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的治疗主要是应用抗凝剂,而目前临床使用最多且最安全的是肝素/低分子肝素。有文献提示: 在COPD、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中宜将肝素作为常规治疗[8] 。只要无禁忌证, 均可应用。   肝素半衰期1.5小时,通过增强抗凝血酶III的活性,促进纤溶系统激活及抗血小板凝集等机制产生抗凝作用,根据血液高凝状态发病机制及肝素的药理特性,使用肝素治疗COPD高凝状态安全性高、副作用小,每天一次皮下注射使用方便。有多個文献报道的随机对照研究,将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分为抗凝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抗感染、止咳、解痉、氧疗,抗凝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在加用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症状缓解后复查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凝血指标显著下降,且肺功能、动脉血气指标亦有显著改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死亡率降低[8]。
  亦有使用华法林和低分子肝素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对照研究,结果证实华法林治疗效果稍优于使用低分子肝素组,但因华法林抗凝治疗个体差异较大,使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凝血酶原时间INR值,且易出现鼻腔、皮肤、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等不良反应,作者建议慎重应用华法林对COPD患者行抗凝治疗。
  在凝血过程中,血小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临床上抗血小板的药物有用前列环素、替罗非班、阿昔单抗。这类药物效果较好,但大多价格昂贵,不推荐常规使用。
  此外,中医中药及国外发展尚不成熟的抗凝方法在预防肺动脉血栓治疗上也有一定效果,此处不详细介绍。
  6结语
  COPD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大多存在异常,且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临床工作中,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检测简单易行、敏感性高,若能早期监测其变化,在抗感染、止咳化痰、解痉平喘治疗原则上加用适当的抗凝治疗,可改善肺功能、血气指标及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 Halbert R J,Natola J L,Gano A.et al Global burden of COPD: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Eur Respir J’2006’28(3);523-532.
  [2] Sidney S,Sorel M,Quesenberry CP,et al.COPD and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ospitalizations and mortality:Kaiser Permanente Medical Care Program[J].Chest,2005 128(4):2068-2075.
  [3] Chaouat A,Naeije R,WeizenblumE,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COPD[J].Eur Respir J,2008,32(5):1371-1385.
  [4] Gorlach A’,Bonello S.The cross-talk between NF-kappaB and HIF-1;further evidence for a significant liaison[J],Biochem J’2008’412(3);477-484.
  [5] Howida Mohamed Abd Elsalam;Mohamed Awad Mohamed;Mohamed Sobh El Gammal;Mohammed El-Shabrawy, Hypercoagulability in different respiratory diseases[J], Egyptian Journal of Chest Diseases and Tuberculosis,2013 62(2);331-341.
  [6]Donaldson C,Seemungal TA,Patel IS,et al,Airway and systemicinflammation and decline in lung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PD[J],Chest 2005,128(4);1995-2004.
  [7]Annelyse Duvoix;Jenny Dickens;Imran Haq;David Mannino;Bruce Miller;Ruth Tal-Singer;David A Lomas, Blood fibrinogen as a biomarker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Thorax,2013 68(7);670-676.
  [8]Gunen H,?Gulbas G,?In E,?Yetkin O,?Hacievliyagil SS,Venous thromboemboli and exacerbations of COPD[J]. The European Respirataory Journal.?2010 Jun;35(6):1243-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实践中加强影像学教育的价值。方法: 通过对加强影像学教育和未加强影像学教育的2组医学生实施考核,对成绩进行评价。结果: 加强医学影像学教育能提高医学生在消化内科的学习成绩及效果。结论: 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实践中加强影像学教育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影像学  消化内科,是医学生内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消化内科的临
期刊
摘要:目的: 探析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其预后影响。方法: 入选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炎患者122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1)收集入院病人的原始数据;(2)记录机械通气相关性肺部真菌感染的预后、诊断及发生可能相关因素,对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析其预后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机械通气相关
期刊
摘要:目的:对高度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研究。方法:选取正常人40例(80眼)和高度近视50例(94眼),分为正常组和近视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以视盘为中心扫描,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进行测量,计算鼻,颞、上、下四个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将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度近视组患者的鼻、上、下三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变薄(P<0.05),
期刊
摘要:目的 :比较前列腺癌患者血清Tracp、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碱性磷酸酶(ALP)在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及评价双膦酸盐治疗效果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8名健康志愿者、26例无骨转移前列腺癌患者及32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血清Tracp、PSA及ALP水平;检测其中19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口服唑来磷酸钠治疗3个月后血清Tracp、PSA和AL
期刊
摘要:将PBL教学模式引入到医学本科生《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临床问题和其他相关问题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PBL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医学免疫学在现代医学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同时其研究理论及相应技术的快速发展也驱动着生命科学的进步,尤其是免疫学新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最佳干预策略。方法: 回顾2013年4月前未开展集束干预策略的肿瘤患者254例,选择2013年4月后开展集束干预策略的肿瘤置管患者267例,比较集束干预前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集束干预前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为14.6%,集束干预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率降为3.7%。结论: 实施集束干预策略能有效减少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期刊
摘要:抑瘤素M(OSM)是屬于IL-6家族的一类分泌型蛋白因子,在维持慢性炎症条件下机体内环境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也是gp130膜蛋白家族的一员,在细胞增殖、分化、造血系统功能和炎症免疫等病理生理过程具有多功能调控作用。过去很多研究报道了OSM在肿瘤、肝细胞再生、心血管疾病等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及肺部感染等炎症疾病也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将研究重点聚焦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老年腰腿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择取80例来我院就诊医的老年腰腿痛患者,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依据择取和排除标准对其分组,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鹿瓜多肽注射液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对照组临床单纯应用针灸治疗。第一个疗程为10天,休息3天后继续第二个疗程,仍以10天为一疗程,并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脑心通对缺血再灌注导致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结合鼠尾放血引起循环血量减少的方法制备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脑组织中Glu含量及大鼠海马组织NMDA-R1表达数量的变化。结果:脑心通组脑组织Glu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并且大鼠脑海马组织内NMDA-R1表达明显减弱(P﹤0.01,与模型组相比)。结论:脑心通能够减少脑缺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饮食结构护理在预防冠心病中的运用疗效。方法: 在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随机选择某市100例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运用饮食结构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突发6例,发病率为12.0%,对照组冠心病突发15例,发病率为3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0%明显高于对照组40%。结论: 健康饮食和良好的饮食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