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思政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先进意识,指导其在社会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以免错误理念指导行为而引起的危害。受到传统观念的约束,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明显的缺陷,这些都是未来辅导员工作改进的要点。以高校辅导员体制为前提,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缺陷,从未来社会发展趋势视角拟定了科学可行的创新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361-02
作为辅导员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高校的广泛关注,其不仅能够约束大学生的校园活动,也能在思想意识方面进行优化培训,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越的素质条件。面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辅导员必须发挥出应有的辅导与管理作用,指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学习中。
一、辅导员制度的推广
辅导员是从事辅导工作的人员的简称,包括:心理辅导员、班级辅导员、技术辅导员等或专指高校辅导员,辅导员制度是目前大学普遍采取的一种学生管理制度。从实际应用情况看,辅导员制度在高校教育中发挥了多方面的作用,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管理的常用措施。
1.心理方面。大学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期间,对于社会及人生方面的问题开始思考,此时就需要一位心理导师作为指引,才能使其科学地认识外界环境,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心理疏导是辅导员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其负责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疏通教导,缓解大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压力[1]。高校教育调研显示,辅导员制度实施以来,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有了明显的改善,学到对于人生中遇到的挫折具备足够的信心去面对,显著减小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压力,塑造了良好的心理状态。
2.就业方面。就业是大学生毕业面临的最严重问题,尤其是历年来大学生就业率略有回落,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参与社会就业的信心。事实证明,大学生之所以未能顺利地走上就业岗位,与其自身专业学习和学校就业指导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高校长期注重于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大学生就业咨询与服务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难以科学地选择未来就业方向,新生进入企业参与工作的“辞职率、辞退率”较高。辅导员制度执行之后,可以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与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早期对高等教育工作体制进行了优化改革,但多项政策是偏向于专业学科的教育指导,对学生思政教育措施改革没有提出太多的策略。由于管理层决策性的失误,也造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若不及时总结将影响到学生个人意识行为的规范化管理。主要问题包括:
1.意识问题。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部门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考核越来越严,尤其是每年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率指标,将成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优劣的关键标准。这种教育改革趋势推动了高校专业课程的优化调整,但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例如,高校所拟定的教学管理措施,大部分都是针对专业课程教学的,对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2]。思政教育意识薄弱,势必影响到高校对大学生思政教育采取的措施,约束了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互动空间,对高校未来规划与发展是不利的。
2.方法问题。实际工作改革阶段,也着实发挥了相应的成效,帮助大学生解决了大学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从长远角度规划,现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最主要的表现是思政教学方法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例如,美国思政教育中,要求教师将学生思政知识作为考核指标,纳入年度成绩考核中。而我国对于大学生思政水平考核的力度不严,多数高校仅以选修课培训的方式,仅让学生掌握很少的思政知识。这种教育方法使大学生忽略了思政课程的重要性,也容易误导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采取的措施。
3.创新问题。时代在发展,教育在发展,社会是需要创新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也应当坚持创新原则。最近几年,高校在党政机关的指导下,开始对思政教育工作进行相关的调整,以党政思想为指导的教育活动越来越多。总体上来说,大学生思政教育缺乏足够的创新力,辅导员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考核等,都是沿用了过去高校积累的经验,没有采取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创新举措[3]。比如,我国定期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高校并没有把先进的党政思想融入到教材中,依旧采用过去的党政思想与理论,不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
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新时期国家对大学生个人发展给予了厚望,更是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长期性的规划政策,这些都要求高校做好教育体制创新改革的准备。笔者认为,新时期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应注重理念方面的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
1.自觉理念。必须把外部灌输和开发人的自觉性结合起来进行人格教育,倡导大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思政教育活动中。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外部灌输就是社会教化的过程,人的自觉性过程是个体内化的过程。因此,新时期大学生思政教育要注重自觉学习,这样可以降低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减轻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的辅导压力。可鼓励大学生自觉地学习思政知识,将个人发展与思政教育相互结合,进而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联系理念。必须采取日常化教育方式,使人格教育的内容和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进而形成为人的习惯。未来大学生思政教育应注重联系理念的应用,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4]。中国文化从小对儿童进行“洒扫、应对、进退”方面的教育,就是从劳动、言谈和礼仪方式培养其人格自觉性。而小时候的行为准则,必将影响到学生成长后的行为意识,辅导员必须注重联系理念的指导。 3.启发理念。必须采取诱导式教育方法,避免强制式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人格的形成应当是自然的,道德的养成也是如此。教育者应当以诱导为主,逐渐引导被教育者建立良性人格。必须采取启发式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在自我思索的状态下建立良性的人格。人格教育和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一样,应当想办法激发受教育者的探索热情和思考习惯,并在受教育者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达到“愤”和“悱”的临界状态下。
4.标准理念。新生入学时,从高年级学生或教师中挑选专职或兼职人员担任学生的辅导员,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辅导员在高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必须运用无形教育的方式,把教育者的日常言行作为受教育者的样板和标准树立起来,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良好人格和思想品德的影响和感染,进而建立与教育者一致的人格和思想品德,全面发挥出了思政教育的作用。
四、基于创新理念的思政教育措施
大学生不仅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更是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团,注重大学生教育工作创新改革是必然的要求。为了适应人才价值培养的发展趋势,高校结合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拟定了辅导员制度作为辅助措施,帮助学校强化校内学生活动的日常管理。创新理念指导下,辅导员应注重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改进,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越的校园生活环境,帮助其树立科学的思政价值观念。
1.树立价值观念。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这些都是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先进理念。
2.养成道德品质。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使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更好地指导其人生观念、社会行为[5]。
3.指导思政学习。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此外,还要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好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这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之一。
4.强化队伍建设。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强化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工作,可以扩大辅导员班级管理的范围,让思政教育工作从多个方面开展。
五、结论
从教育学角度分析,辅导员制度本质上是服务于高校教育的一种体制,其是以班级为单位的辅导管理模式。面对现代化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高校推广辅导员制度已经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在执行中也充分体现了其教育管理价值。同时,推广辅导员制度可以减小校内管理层的工作压力,实施了分级辅导与管理的教育模式。辅导员定期参与高校的思政教育研讨会,把先进的教育政策或思想融入班级管理工作中,进而提高了大学生在校园活动中的规范性,加快了大学生先进思想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刘志民.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23(15):38-40.
[2]黄俊英.从历史发展经验回顾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设[J].湖北大学学报,2010,26(15):12-14.
[3]周亮.基于辅导员管理制度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改革[J].中国教育导报,2009,19(4):36-38.
[4]叶志浩.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2011,19(7):52-54.
[5]张磊.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J].思政教育研究,2010,28(6):18-21.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361-02
作为辅导员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高校的广泛关注,其不仅能够约束大学生的校园活动,也能在思想意识方面进行优化培训,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越的素质条件。面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辅导员必须发挥出应有的辅导与管理作用,指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学习中。
一、辅导员制度的推广
辅导员是从事辅导工作的人员的简称,包括:心理辅导员、班级辅导员、技术辅导员等或专指高校辅导员,辅导员制度是目前大学普遍采取的一种学生管理制度。从实际应用情况看,辅导员制度在高校教育中发挥了多方面的作用,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管理的常用措施。
1.心理方面。大学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期间,对于社会及人生方面的问题开始思考,此时就需要一位心理导师作为指引,才能使其科学地认识外界环境,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心理疏导是辅导员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其负责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疏通教导,缓解大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压力[1]。高校教育调研显示,辅导员制度实施以来,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有了明显的改善,学到对于人生中遇到的挫折具备足够的信心去面对,显著减小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压力,塑造了良好的心理状态。
2.就业方面。就业是大学生毕业面临的最严重问题,尤其是历年来大学生就业率略有回落,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参与社会就业的信心。事实证明,大学生之所以未能顺利地走上就业岗位,与其自身专业学习和学校就业指导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高校长期注重于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大学生就业咨询与服务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难以科学地选择未来就业方向,新生进入企业参与工作的“辞职率、辞退率”较高。辅导员制度执行之后,可以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与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早期对高等教育工作体制进行了优化改革,但多项政策是偏向于专业学科的教育指导,对学生思政教育措施改革没有提出太多的策略。由于管理层决策性的失误,也造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若不及时总结将影响到学生个人意识行为的规范化管理。主要问题包括:
1.意识问题。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部门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考核越来越严,尤其是每年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率指标,将成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优劣的关键标准。这种教育改革趋势推动了高校专业课程的优化调整,但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例如,高校所拟定的教学管理措施,大部分都是针对专业课程教学的,对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2]。思政教育意识薄弱,势必影响到高校对大学生思政教育采取的措施,约束了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互动空间,对高校未来规划与发展是不利的。
2.方法问题。实际工作改革阶段,也着实发挥了相应的成效,帮助大学生解决了大学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从长远角度规划,现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最主要的表现是思政教学方法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例如,美国思政教育中,要求教师将学生思政知识作为考核指标,纳入年度成绩考核中。而我国对于大学生思政水平考核的力度不严,多数高校仅以选修课培训的方式,仅让学生掌握很少的思政知识。这种教育方法使大学生忽略了思政课程的重要性,也容易误导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采取的措施。
3.创新问题。时代在发展,教育在发展,社会是需要创新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也应当坚持创新原则。最近几年,高校在党政机关的指导下,开始对思政教育工作进行相关的调整,以党政思想为指导的教育活动越来越多。总体上来说,大学生思政教育缺乏足够的创新力,辅导员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考核等,都是沿用了过去高校积累的经验,没有采取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创新举措[3]。比如,我国定期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高校并没有把先进的党政思想融入到教材中,依旧采用过去的党政思想与理论,不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
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新时期国家对大学生个人发展给予了厚望,更是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长期性的规划政策,这些都要求高校做好教育体制创新改革的准备。笔者认为,新时期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应注重理念方面的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
1.自觉理念。必须把外部灌输和开发人的自觉性结合起来进行人格教育,倡导大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思政教育活动中。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外部灌输就是社会教化的过程,人的自觉性过程是个体内化的过程。因此,新时期大学生思政教育要注重自觉学习,这样可以降低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减轻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的辅导压力。可鼓励大学生自觉地学习思政知识,将个人发展与思政教育相互结合,进而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联系理念。必须采取日常化教育方式,使人格教育的内容和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进而形成为人的习惯。未来大学生思政教育应注重联系理念的应用,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4]。中国文化从小对儿童进行“洒扫、应对、进退”方面的教育,就是从劳动、言谈和礼仪方式培养其人格自觉性。而小时候的行为准则,必将影响到学生成长后的行为意识,辅导员必须注重联系理念的指导。 3.启发理念。必须采取诱导式教育方法,避免强制式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人格的形成应当是自然的,道德的养成也是如此。教育者应当以诱导为主,逐渐引导被教育者建立良性人格。必须采取启发式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在自我思索的状态下建立良性的人格。人格教育和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一样,应当想办法激发受教育者的探索热情和思考习惯,并在受教育者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达到“愤”和“悱”的临界状态下。
4.标准理念。新生入学时,从高年级学生或教师中挑选专职或兼职人员担任学生的辅导员,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辅导员在高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必须运用无形教育的方式,把教育者的日常言行作为受教育者的样板和标准树立起来,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良好人格和思想品德的影响和感染,进而建立与教育者一致的人格和思想品德,全面发挥出了思政教育的作用。
四、基于创新理念的思政教育措施
大学生不仅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更是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团,注重大学生教育工作创新改革是必然的要求。为了适应人才价值培养的发展趋势,高校结合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拟定了辅导员制度作为辅助措施,帮助学校强化校内学生活动的日常管理。创新理念指导下,辅导员应注重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改进,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越的校园生活环境,帮助其树立科学的思政价值观念。
1.树立价值观念。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这些都是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先进理念。
2.养成道德品质。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使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更好地指导其人生观念、社会行为[5]。
3.指导思政学习。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此外,还要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好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这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之一。
4.强化队伍建设。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强化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工作,可以扩大辅导员班级管理的范围,让思政教育工作从多个方面开展。
五、结论
从教育学角度分析,辅导员制度本质上是服务于高校教育的一种体制,其是以班级为单位的辅导管理模式。面对现代化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高校推广辅导员制度已经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在执行中也充分体现了其教育管理价值。同时,推广辅导员制度可以减小校内管理层的工作压力,实施了分级辅导与管理的教育模式。辅导员定期参与高校的思政教育研讨会,把先进的教育政策或思想融入班级管理工作中,进而提高了大学生在校园活动中的规范性,加快了大学生先进思想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刘志民.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23(15):38-40.
[2]黄俊英.从历史发展经验回顾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设[J].湖北大学学报,2010,26(15):12-14.
[3]周亮.基于辅导员管理制度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改革[J].中国教育导报,2009,19(4):36-38.
[4]叶志浩.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2011,19(7):52-54.
[5]张磊.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J].思政教育研究,2010,28(6):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