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保健干预对提升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in00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保健干预对老年人生存质量提升的作用。方法以86例2011.1.1.~2012.1.1.之间在我院进行生存质量评估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并对资料采用回个性的分析方法,根据患者采用中医保健干预与否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分别为46例和40例,对两组老年人实施中医保健干预前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随后对观察组老年人实施中医保健干预,而对照组老年人不做任何处理,干预的时间持续性半年,再对两组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半年之后,对两组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进行再次评估得出,观察组老年人与对照组相比较之下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更推荐显著,同时老年人的健康信念更强,有效的提升了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两组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保健干预是结合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实施的针对性健康干预,对老年人生存质量的提升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该模式可以在全国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中医保健干预老年人生存质量
  前言
  目前随着我国人口的逐渐老年化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使得如何有效的提升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成了当下广大医疗工作者共同探讨的课题,就现在而言,提升老年人生存质量的方法具有多样性,但是在成效上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其中中医保健干预手段就是其中的一种,目前应用较为广泛,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下面我们将以86例来年人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医保健干预的作用优势,现报道如下:
  一、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以86例2011.1.1.~2012.1.1.之间在我院进行生存质量评估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并对资料采用回个性的分析方法,其中男性42例,女性44例,老年人的年龄在60~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5±3.5岁),并且所有老人均属于长期居住者,并且无重大身体器质性疾病、生理缺陷,意识和精神良好,具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2.研究方法根据患者采用中医保健干预与否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分别为46例和40例,对两组老年人实施中医保健干预前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随后对观察组老年人实施中医保健干预,而对照组老年人不做任何处理,干预的时间持续性半年,再对两组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其中中医保健干预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老年人进行合理的膳食指导,使老年人严格遵守饮食原则,就是少食多餐、以豆制品代替动物蛋白、多食素食纤维和水果、多补充维生素、对油脂的摄取量予以调控、少食用酱油、味精和盐、多喝水,少食用辛辣食物[1]。二是对老年人进行适当的运动指导,也就是进行适量的晨练运动、散步、打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三是加强生活养生的了解,也就是告知老人季节性的养生保健知识,如饮食、按摩以及情趣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作用、老年常见疾病的预防等。四是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使其以乐观的心态生活,树立健康的信心,将内心的焦虑等消除。五是告知老年人自我保健按摩的方法,每天做两次左右,每次持续按摩半小时左右。六是告知老人刮痧和拔罐的方法,如采用红花油进行督脉和双侧膀胱经的刮痧处理,每周进行一次,直至出痧或皮肤呈透红为止[2]。
  3.统计学方法对调查的两组老年人的情况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处理和分析,以8 个指标转换分数来作为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分析指标,并且指标分值均在0~100分,并且老年人的生存质量与分值呈正相关性,分值越高,则说明生存质量越好。
  二、结果
  半年之后,对两组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进行再次评估得出,观察组老年人与对照组相比较之下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更推荐显著,同时老年人的健康信念更强,有效的提升了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两组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两组老年人生存质量评估比较(x±s)
  
  
  
  
  
  
  
  
  
  
  
  
  
  (注:P<0.05)
  三、结论
  以上我们以86名老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调查了两组老年人实施中医保健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得出,实施中医保健干预之后,患者的各项分析指标分值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并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从老人的饮食、运动、心理、刮痧、拔罐以及自我保健等几个方面具体着手,使老年人得到有效的身心健康指导,由此可见,对老年人实施中医保健干预对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后期的老年人生存质量提升中,值得将中医保健干预法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焕兰,仇穗鸣 . 中医保健按摩对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9; 10( 4) : 204-5.
  [2]甄向华,张 丽,张新华 . 浅谈社区老年人的保健管理〔J〕.中国保健,2008; 7( 2) : 263.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式包括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后入路腹股沟疝修补(kugel术))与Lichtenstein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探讨发生原因,采取预防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3年间524例腹股沟疝术后患者资料。结果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后血清肿发生率为8.5%(25/279)后入路腹股沟疝修补(kuge
期刊
摘要:目的:在医院药房实施药品的精细分类,根据药品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管理制度,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质量合格药品。方法:根据传统的药品分类,借助信息化手段,实施药房药品的精细分类,突出重点加强管理。结论:药品精细分类体现了不同药品的特殊性,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能够突出重点加强管理,制作醒目的提示标签,起到了警示作用,减少了调配差错,保证了药品质量。  关键词:药品;精细分类;管理方法  一.
期刊
摘要:目地:加强药品有效期的管理保障药品质量。方法:执行药品管理与我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效期药品管理。结果:有效的控制药品质量和减少药品浪费,更好的服务于患者。结论:严格控制药品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药品效期质量安全管理  我院是一家“二甲”综合性医院,一直以来我科强调药品质量,做好药品效期管理。药品的有效期,是指在一定贮存条件下,药品能够保持其质量的期限,它是控制药品质量标
期刊
摘要: 外科基本操作技能是每个医学生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 是影响外科学总论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笔者结合外科学总论操作技能教学的亲身体会,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 外科学;操作技能;教学  文章编号:  中图法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外科基本操作技能是每个医学生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是成为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必经之路[1]。外科学总论中的基本操作技能体现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工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预后和CT影像相关性。方法以115例2012.1.1.~2014.1.1.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头颅CT检测,同时对患者的脑干和脑室血肿量进行计算,并对预后的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以上115例患者在接受CT影像学检查之后,脑室出血量在15 mL以下的患者有75例,出血量在15ml或15mL以上的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腹腔镜治疗妇科急腹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3年5月收治的妇科急腹症患者14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镇痛剂使用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中药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临床诊断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中药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艾迪莎(美沙拉嗪)口服治疗。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86.7%,治疗组有效率83.3%,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没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 针灸、中药结合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疗效确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微创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63例采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微创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63例患者在经过70-150分钟的手术后,胆总管内的结石全部取净,术后没有手术并发症发生。在患者康复后进行治疗效果的回访,只有3例患者复发少量的泥沙样的结石。结论: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微创术对于治疗胆总管结石有着显著的疗效,并且手术的创口小,恢复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症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中医护理干预可行性。方法 抽取41例已确诊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成中医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中医护理干预组21例,主要给以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辅助以合理膳食、指导情志、功能锻炼及日常生活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20例,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中医护理干预组在护理干预后疼痛感明显得到控制,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  护理干
期刊
静脉畸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约占血管畸形的2/3),通常出生时即存在,并随身体发育成比例生长,不能自行消退[1]。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者仅仅表现为无症状胎记,严重者可危及生命[2]。上个世纪,外科医生作了较多的工作[3]。但是因对静脉畸形的复杂性认识不足,效果并不满意,术后常常复发或因手术创伤过大引起难以接受的功能和外观损害[2]。虽经数十年努力,静脉畸形的诊治目前仍是临床难点,部分原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