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由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决定。而过程教学特别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金钥匙。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过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f2010)9-034-002
一、过程教学引入政治课堂的必要性和含义
众所周知,数学和思维密不可分。数学老师在讲某一公式时,不是单纯让学生记住这一公式,而是注重对这一公式的推导。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理解得深,记忆得牢,能灵活运用。而政治老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这一过程,往往直奔主题,告诉“真理”,直接让学生记住结论,使政治教学变成理论说教、空洞乏味,这也正是许多学生对政治课感到枯燥厌烦的原因之一。另外,没有过程的教学,还造成了这样一个后果:学生花费了很多工夫来学习政治课,而且对于理论知识都能“倒背如流”,但答题时却答不好。这里当然有学生知识准备不够、不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因素,更重要的却是学生思维能力不强造成的。
那么,什么是过程教学?我们来分析一下。“过程”二字,广义地讲是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狭义地讲,任何一项活动,都有一个从起因到经过到结果的过程,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在学习活动中,结论是学生获得的知识(概念、规律等),过程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形成技能的历程。如果说,结论是学习什么,那么过程就是如何学习。政治课理论性强,如果轻易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其记性(背出来),这不仅是知识的简化,更是思维的简化,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把过程教学引入思想政治课堂。利用这种方法,一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二有利于学生参与意识的提高;三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记忆和运用;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五有利于知识创新。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让学生成长为一名善于在知识的海洋里捕鱼的渔夫。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所谓“过程教学”,就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仅要告诉学生知识本身的内容,还要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
二、过程教学的理论依据
过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现象,古已有之,然而,作为一种有影响的教学指导思想,却是现代教学理论的产物。上世纪80年代未,美国教育家首先提出了“过程学习”教学法,简称过程教学。最初运用于数学课堂实践。其理论要点是:“过程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各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简单地讲,过程学习,就是方法学习。”①可见,这一教法符合素质教育。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实行新课改。在课程要求上,新课程提出,“……每个学科都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明确提出一系列过程性目标……”;在评价体系上,新课程又提出,“……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②在新课程说明中进一步强调,“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就会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就不可能促使学生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只有在关注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③因此,把过程教学引入思想政治课堂也是新课程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过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以初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三、过程教学的五个步骤
1 设置思维情境
我们知道,导游如果在“导游”的过程中含蓄引导,点到为止,便会刺激游客的探究心理,激发其“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勃勃游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好比“导游”,起“引路人”的作用,而学生是游客、是主体,在教师的引导指点下积极思考,亲身领略“无限风光”。设置思维情境的目的正在于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学生的思维正确领人“旅游点”,激活其“勃勃游兴’,_思维。
在课堂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展示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暴发的洪灾实况录像材料。这场灾害一下子就引出了和我国的资源环境现状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负面问题,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会产生疑惑,同时又会出自本能地想去解决它。教师可利用这种内在的渴望,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
2 探索结果
在课堂上,当师生共同解决了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特点、现状,分析了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带来的种种问题之后,学生可对解决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方法集中讨论。教师要耐心倾听,敏锐地抓住学生的思维流,作引导性介入。要有步骤、渐进地导向问题的本质,使学生越来越接近知识的前沿。如在资源利用上,教材中有这么一段材料:“我国许多宜林荒山、荒地、荒滩没有开发利用,已利用的沿海滩涂和内陆水面不到10%,水能资源的利用率只有6%左右,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则利用得更少……”此时,教师要抓住材料及时,层层推进。(1)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现阶段在资源利用上存在着一个什么问题?(2)这一问题的实质是什么?③这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现阶段的哪一国情特点?这三个问题是探究解决资源问题方法的矛盾和难点所在,直接指向问题解决的过程、路径和方法。所以每一问都应作为原动力,引发学生思考,产生疑惑。
3 发现结论
当学生心甘情愿地忍受疑难的困惑,不辞劳苦地进行思考,通过归纳、演绎、推论等综合分析法,认识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时,他离所要得出的结论越来越近了。以上面提到的教学内容为例,学生顺理成章地找到了解决我国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突破口: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资源开发的广度、深度,与其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这时,学生会感到豁然开朗。既然资源利用率不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其次是科技水平,那么,根本的解决方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要科技创新。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一次很好地锻炼。
在以上三个步骤中,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发现、得出结论。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积极参与,互相配合,思考讨论,发现了结论,主动获得了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思维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生分析情境、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4 引申拓宽(升华认识)
在学生发现结论的基础上,教师应注意引申拓宽,深层次地把握关键点。例如,对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总结,要告诉学生保护资源和环境这一基本国策,它不仅是资源环境政策,也是经济政策,进而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道德信念教育,如尊重和爱护其它生命;资源环境问题本质上说是发展问题,我们要从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性;资源环境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地球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需要大家共同保护,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这 三条总结和概括,将知识、理解和道德信念以及情感融为一体,突破了框题界线,体现了教师对知识的内在把握和灵活运用,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推进知识横向和纵向的发展。同时,于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了思维的整体素质。
5 延展应用(教学反馈)
这是该教学方法的收尾之笔,也是给本堂课画上句号,同时也是问号和省略号——将课内知识和思维的积极影响延伸到广阔的课堂之外乃至更广阔的天地,甚至是整个人生。如有的同学在本堂课结束之后,在同学中发起了“珍惜纸张,减卡救树”的倡议,有的则呼吁:北京远离沙尘暴……全体学生一致认为:要从身边做起,要从小事做起,保护资源和环境。
经过思考讨论,学生们深刻了解了我国现阶段资源环境形势相当严峻的真正内涵,并各自尝试着找到了解决方法。我认为,本堂课至少有两点成功之处:
第一,激活作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活了政治课堂。原来一潭死水的思想政治课堂充分活跃起来,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了新的兴趣。课堂上有声有色有画面,有查阅、有思考、有分析,所有的参与者都争相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结论,思维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
第二,内化作用。通过对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分析研究,以及对所提问题的思考、讨论,学生自主地产生了一些观点、看法,内心形成了强烈的保护资源环境意识,远胜于外部强加式的说教。这也是正是德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孙子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教学方法也没有固定的套路。过程教学的这五个步骤,也并非缺一不可、一成不变。举个例子,在讲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第一大原则,即“平等原则”时,教师完全可以以“国有企业是嫡系正宗大儿子,个体私营经济是私生子”为比方,将枯燥的原理变动生动的例子,变单一的灌输为深刻的启发。之所以这一比方是错的,就在于这一观点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典型代表。笑谈真理,用反证法论证了平等原则。我认为这也是过程教学。有时,一两句妙语讲透了某个知识点,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这正是过程教学的精髓所在。
四、过程教学的注意点
过程教学毕竟产生于数学学科的教学实践中,运用于以人格培养、灵魂塑造为宗旨的德育过程中,难免会有某些不适应之处。因此,将其引入思想政治课堂时,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1 教师首先要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突破口。2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探索结论的形成。3 问题要有梯度,本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适当引申拓宽。4 教师应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与完善,揭示所得结论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联系和作用。5 对同一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加以讲解、检测,保证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过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f2010)9-034-002
一、过程教学引入政治课堂的必要性和含义
众所周知,数学和思维密不可分。数学老师在讲某一公式时,不是单纯让学生记住这一公式,而是注重对这一公式的推导。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理解得深,记忆得牢,能灵活运用。而政治老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这一过程,往往直奔主题,告诉“真理”,直接让学生记住结论,使政治教学变成理论说教、空洞乏味,这也正是许多学生对政治课感到枯燥厌烦的原因之一。另外,没有过程的教学,还造成了这样一个后果:学生花费了很多工夫来学习政治课,而且对于理论知识都能“倒背如流”,但答题时却答不好。这里当然有学生知识准备不够、不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因素,更重要的却是学生思维能力不强造成的。
那么,什么是过程教学?我们来分析一下。“过程”二字,广义地讲是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狭义地讲,任何一项活动,都有一个从起因到经过到结果的过程,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在学习活动中,结论是学生获得的知识(概念、规律等),过程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形成技能的历程。如果说,结论是学习什么,那么过程就是如何学习。政治课理论性强,如果轻易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其记性(背出来),这不仅是知识的简化,更是思维的简化,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把过程教学引入思想政治课堂。利用这种方法,一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二有利于学生参与意识的提高;三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记忆和运用;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五有利于知识创新。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让学生成长为一名善于在知识的海洋里捕鱼的渔夫。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所谓“过程教学”,就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仅要告诉学生知识本身的内容,还要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
二、过程教学的理论依据
过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现象,古已有之,然而,作为一种有影响的教学指导思想,却是现代教学理论的产物。上世纪80年代未,美国教育家首先提出了“过程学习”教学法,简称过程教学。最初运用于数学课堂实践。其理论要点是:“过程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各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简单地讲,过程学习,就是方法学习。”①可见,这一教法符合素质教育。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实行新课改。在课程要求上,新课程提出,“……每个学科都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明确提出一系列过程性目标……”;在评价体系上,新课程又提出,“……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②在新课程说明中进一步强调,“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就会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就不可能促使学生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只有在关注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③因此,把过程教学引入思想政治课堂也是新课程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过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以初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三、过程教学的五个步骤
1 设置思维情境
我们知道,导游如果在“导游”的过程中含蓄引导,点到为止,便会刺激游客的探究心理,激发其“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勃勃游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好比“导游”,起“引路人”的作用,而学生是游客、是主体,在教师的引导指点下积极思考,亲身领略“无限风光”。设置思维情境的目的正在于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学生的思维正确领人“旅游点”,激活其“勃勃游兴’,_思维。
在课堂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展示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暴发的洪灾实况录像材料。这场灾害一下子就引出了和我国的资源环境现状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负面问题,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会产生疑惑,同时又会出自本能地想去解决它。教师可利用这种内在的渴望,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
2 探索结果
在课堂上,当师生共同解决了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特点、现状,分析了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带来的种种问题之后,学生可对解决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方法集中讨论。教师要耐心倾听,敏锐地抓住学生的思维流,作引导性介入。要有步骤、渐进地导向问题的本质,使学生越来越接近知识的前沿。如在资源利用上,教材中有这么一段材料:“我国许多宜林荒山、荒地、荒滩没有开发利用,已利用的沿海滩涂和内陆水面不到10%,水能资源的利用率只有6%左右,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则利用得更少……”此时,教师要抓住材料及时,层层推进。(1)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现阶段在资源利用上存在着一个什么问题?(2)这一问题的实质是什么?③这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现阶段的哪一国情特点?这三个问题是探究解决资源问题方法的矛盾和难点所在,直接指向问题解决的过程、路径和方法。所以每一问都应作为原动力,引发学生思考,产生疑惑。
3 发现结论
当学生心甘情愿地忍受疑难的困惑,不辞劳苦地进行思考,通过归纳、演绎、推论等综合分析法,认识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时,他离所要得出的结论越来越近了。以上面提到的教学内容为例,学生顺理成章地找到了解决我国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突破口: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资源开发的广度、深度,与其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这时,学生会感到豁然开朗。既然资源利用率不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其次是科技水平,那么,根本的解决方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要科技创新。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一次很好地锻炼。
在以上三个步骤中,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发现、得出结论。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积极参与,互相配合,思考讨论,发现了结论,主动获得了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思维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生分析情境、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4 引申拓宽(升华认识)
在学生发现结论的基础上,教师应注意引申拓宽,深层次地把握关键点。例如,对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总结,要告诉学生保护资源和环境这一基本国策,它不仅是资源环境政策,也是经济政策,进而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道德信念教育,如尊重和爱护其它生命;资源环境问题本质上说是发展问题,我们要从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性;资源环境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地球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需要大家共同保护,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这 三条总结和概括,将知识、理解和道德信念以及情感融为一体,突破了框题界线,体现了教师对知识的内在把握和灵活运用,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推进知识横向和纵向的发展。同时,于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了思维的整体素质。
5 延展应用(教学反馈)
这是该教学方法的收尾之笔,也是给本堂课画上句号,同时也是问号和省略号——将课内知识和思维的积极影响延伸到广阔的课堂之外乃至更广阔的天地,甚至是整个人生。如有的同学在本堂课结束之后,在同学中发起了“珍惜纸张,减卡救树”的倡议,有的则呼吁:北京远离沙尘暴……全体学生一致认为:要从身边做起,要从小事做起,保护资源和环境。
经过思考讨论,学生们深刻了解了我国现阶段资源环境形势相当严峻的真正内涵,并各自尝试着找到了解决方法。我认为,本堂课至少有两点成功之处:
第一,激活作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活了政治课堂。原来一潭死水的思想政治课堂充分活跃起来,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了新的兴趣。课堂上有声有色有画面,有查阅、有思考、有分析,所有的参与者都争相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结论,思维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
第二,内化作用。通过对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分析研究,以及对所提问题的思考、讨论,学生自主地产生了一些观点、看法,内心形成了强烈的保护资源环境意识,远胜于外部强加式的说教。这也是正是德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孙子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教学方法也没有固定的套路。过程教学的这五个步骤,也并非缺一不可、一成不变。举个例子,在讲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第一大原则,即“平等原则”时,教师完全可以以“国有企业是嫡系正宗大儿子,个体私营经济是私生子”为比方,将枯燥的原理变动生动的例子,变单一的灌输为深刻的启发。之所以这一比方是错的,就在于这一观点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典型代表。笑谈真理,用反证法论证了平等原则。我认为这也是过程教学。有时,一两句妙语讲透了某个知识点,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这正是过程教学的精髓所在。
四、过程教学的注意点
过程教学毕竟产生于数学学科的教学实践中,运用于以人格培养、灵魂塑造为宗旨的德育过程中,难免会有某些不适应之处。因此,将其引入思想政治课堂时,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1 教师首先要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突破口。2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探索结论的形成。3 问题要有梯度,本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适当引申拓宽。4 教师应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与完善,揭示所得结论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联系和作用。5 对同一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加以讲解、检测,保证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