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

来源 :天下美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k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花》大概是艾未未唯一一部得以在大陆网络传播而不被删不被管的纪录片,它据说比较“不政治”,因为它讲的是猫。“三花”原是艾未未养的一只自来猫,而《三花》一开头就是这只大头花猫的特写;镜头下的“三花”迎风缓缓摆首,优雅得不得了。但再看下去,你就能看到惹起全国爱猫人愤怒、悲痛与恶心的那一连串恐怖镜头了。
  《三花》讲的并不是“三花”,而是无数只像三花这样的流浪猫怎样被诱捕、被偷运、被屠杀,然后再被吃进肚里的全部过程。艾未未冷静地展示了一条“肉猫”的供应链,以及一张覆盖全国的网图,其终站便是广州,一座即将举办亚运会的“文明城市”。难怪有人说这部片子不比艾未未的其它作品“温和”,它简直是掴在这座盛事之城脸上的一巴掌。情况好比当年的汉城奥运,人人都拿韩国人吃狗的习惯开刀,逼得当局急急下令暂停狗肉上市。广州政府又会不会学学人家,叫大家忍口不吃“龙虎凤”呢?
  关于这部片子,有些反应你是完全猜得到的。比方说“吃猫残忍,难道吃狗就不残忍吗?”;或者“连人都快活不了了,还有空管猫的事?”。几乎每次有人提起虐待动物的话题,都一定有人要立刻重弹这些老调。今年初我也写过一篇《吃猫的艺术》,果然就引起了类似的反应,他们批评我不吃猫却吃猪“虚伪得很”。
  虽然我爱猫,短短一小时多的《三花》也看不下去,但是我并不敢轻易判定吃猫人有罪。虽然我在卖“肉猫”的贩子那儿赎走过一批小猫,可这并不表示我视猫肉贩子如仇雠,恨其入骨。既然今人没有耐性解读文字,喜欢望题生义,我不妨把话说得再清楚一点。简单地讲,假如我们食荤,我们就实在没有太多理由可以指责那些吃猫的人;顶多只能够谴责捕猫者杀猫的手段太过凶残罢了(例如用脚活生生地踩碎它们的头)。
  艾未未说过,他这部片子只有百分之五是偷拍的,其余全是正大光明摆好镜头取来的材料。难怪他说最恐怖的不是那些人怎么对付猫,而是他们一点也不介意,似乎世事合该如此。问题是,为甚么他们要介意呢?任何年代,人类都会用不同的理由禁食某些动物,有时候那是宗教的缘故(最著名者如穆斯林不吃猪),有时候那是道德的影响(例如传统中国农夫不食牛,以念其辛劳之功)。只有到了近代,西方人才发明出不吃宠物的想法;一种动物一旦入了家门,成为老少宠爱的伴侣,这种动物就不能再吃了。事实上,“宠物”的概念本身就是一套现代产物,以前的人从来不会那么清楚地界定出“宠物”的种类、范围,以及对待牠们的种种规条。这并不意味着古人不养宠物,而是说他们不会如此明确地定下宠物不能吃只能宠的规矩。
  约翰.伯格(John Berger)在他那篇经典的《为何凝视动物》里面如是说:“这现象(宠物的现象)可说是一种普遍的却又是‘个人式’的退缩,退缩到私人的小家单位中,……;。小家庭式的生活单位缺乏空间、土壤、其它动物、四季变化以及天然气温等。宠物不是被结扎就是无机会交配,运动的机会可能非常有限,而且吃的是人造食品,这就是为什么宠物养到后来就和它们的主人相像的道理。它们是主人生活方式的产物。”宠物是动物的退缩,从前它们却有着多重的生命;同一种动物,人类可以一边驯养一边当作神物崇拜,一边崇拜还一边拿来祭献。伯格还说了一句很妙的话:“一个农夫可以喜欢他的猪又可以将它腌成火腿。值得一提而且令城市人不解的是:上面那个句子是以‘又……’而非以‘但是……’来连接。”
  现代化并不是一条平稳的直线,全面而同时地覆盖了整个地球。在现代宠物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的今天,始终有些地区不同意我们把猫归入宠物的做法,也始终有人甚至会养猫爱猫“又”同时吃猫进补。请注意,我不以为现代一定要比前代好,更不相信现代化只有一种道路。也许广州街头那些满嘴老猫肉的汉子正处在我们熟悉的现代之外,说不定他们家自己也养过猫呢。问题只在于我们不能理解一个人怎能爱猫“但”却同时爱猫肉;他们也不能理解一个人为何不能爱猫却“又”同时不放弃吃猫。
其他文献
都说成都湿暖的空气能进鼻孔而滋润到喉肺,所以这里一切都是水灵灵的,从姑娘到餐桌。既然如此湿润,所以饮食刺激火辣一点也可以被接受,相较于从前这也不敢吃那也不健康的吃喝教条,在这天府之国你还会感到一种突破禁忌畅快。成都火锅与重庆火锅不同,重庆火锅就爱“老三篇”,牛油锅底配毛肚、黄喉、鸭肠;成都火锅则衍生出火锅鸡、火锅鱼、鱼头火锅、兔火锅、牛筋火锅等品种口味和吃法各异的火锅。而“串串香”更是成都人将火锅
期刊
成都受热捧的餐厅,都是一眼能瞧明白的,古里古怪生意奇好的餐厅几乎不存在。餐厅成功生存的第一法则是——味道不能差,成都人比较懂得对得起自己口袋里的钞票,更懂得对得起自己的舌头。讲究性价比的成都人自然也会对人均是一般店家数倍的餐厅提出环境、服务、菜品等等高层次的要求。所以,在成都,餐厅若想门庭若市,短暂盈利绝不是唯一,求新求变求好上更好,才是那些热餐厅的成功之道。    成都映象  文/sun摄影/杨
期刊
在传统川菜体系里,百菜百味,如成都食家石光华所言,“龙生九子,辣有八味,麻辣、酸辣、香辣、糊辣、干辣等等等等”,更多的名菜,或者说是高档筵席菜,甚至家常菜,其实都是不辣的,“辣”仅仅占了一小部分,按百分比相较,简直可说是——川不辣。    1、黄焖鸡块  川式传统风味,鸡块、笋块、冬菇等,混合黄酒、酱油、姜葱等以砂锅焖透,成品呈淡酱色,鸡汁浓厚,入口烂,带鲜甜。    2、香油茼蒿  早春野菜,茼
期刊
蓉城小吃名声在外非一两日,姑且不论其味道如何,是否有如传闻中那般叫绝,至少它的品目足够叫人眼花缭乱,它的名小吃之多    担担面  担担面是著名的川味小吃,由自贡一名叫陈包包的小贩始创于1841年。因最初是挑着担子沿街叫卖而得名。过去,成都走街串巷的担担面,故名。其面细而无汤,麻辣味鲜。    龙抄手  “抄手”是四川人对馄饨的特殊叫法。龙抄手皮薄馅嫩,爽滑鲜香,汤浓色白,为蓉城小吃的佼佼者。龙抄
期刊
没有创意,等于没有进步;创意不等同于放弃传统;创意=改良,目的是更好看,更好吃,更有意思,让一桌菜,充满引人遐思的空间……创意的极致,便是高级餐厅、私家会所们的天下,因为创意需要传统技术、巧思妙想、创意灵感,以及高昂的成本,能够满足这些前提,并不容易。      1、茶聊鸭  麻辣味型的板鸭,配以功夫茶具的整体造型,契合私房菜的经营理念。    2、鱼香龙虾球  川菜大师卢朝华所创,其徒李宏伟在上
期刊
经典热卖川菜    成都热卖的川菜,也是全国热卖的川菜,甚至是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菜品,如回锅肉、夫妻肺片、麻婆豆腐……这些菜品的味道在不同城市、不同地域,衍生出带有地域特色的味型和造型,从某种角度成就了川味永恒的经典。    1、辣子鸡丁  色泽金亮的家常热菜,公鸡丁和泡海椒、鲜辣椒、葱姜结合,出品鸡肉鲜嫩香口。关键是“鱼辣子”——经典川菜特需的调辅料。    2、回锅肉  色泽红亮,香气浓郁,微
期刊
不得不慨叹,成都人的吃,秉持了这个城市一贯推崇的热闹劲,扎堆风,譬如泡茶馆、逛老街、听曲艺,而以吃为衍生产物或主打特色,即使夹带了旅游商业的概念,较之其他城市的不成熟,成都,还是有很多地方可以晃晃的。    宽窄巷子  宽巷子曾经代表了最成都、最市井的民间文化,构成了宽巷子独一无二的吸引元素和成都语汇,承载了现代人对于一个城市的记忆和深切怀念。现在的宽巷子以精品酒店、私房餐饮、特色民俗餐饮、特色休
期刊
传统川菜一定少不了带有浓郁地方风味的调味料辅佐,它是川菜成就美味不可或缺的灵魂伴侣,没有了腌菜、泡菜、酸菜、豆瓣酱等等,就没有川菜引以为傲的独特风味。当然,没有了二金条、青花椒这样特殊的特产原料,川菜也万万不会这般味绝天下。    泡菜  泡菜为多种蔬菜盐腌制品的总称。自古以来,川人皆爱吃,家家都会做。用作泡菜的蔬菜很多,根、茎、叶、果、豆、瓜,无一不可。成品以新鲜爽洁、质地脆健、咸淡适口为主要特
期刊
这一切,连吴宝春自己也没预料到。  20多年前,军人出身的他在福建省某个市区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面前是一条宽坦的仕途,如果没有那种“强烈的个性”,他这一生都将被钦定,过着云上的日子。但吴宝春放弃了这份安稳的前程,为了某些看似渺茫的“梦想”,毅然辞职北上,改写了自己的未来。    坚持与改变  每天早晨7点,8部万龙洲运输车准时出发去机场接货,11点前全部卸货,保证消费者中午吃到的是刚刚空运来的新鲜
期刊
风水  是研究大自然对人类作用的精深学问,   是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   是趋吉避凶的术数,   是流传了几千年的民俗活动,   是中国独有的以天人合一阴阳调和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产物。    风水  是妖言惑众怪力乱神,  是江湖术士骗人钱财的工具,  是扭曲审美干预建筑语言运用的伪科学,  是腐蚀人心的封建迷信,  是没有任何科学价值的传统文化糟粕。    我们无意再去争论风水是什么,于现代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