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高管们的薪酬一下子处于全球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2009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怒斥华尔街高管分红为“可耻且不负责任的”。6月10日,美国政府任命律师肯尼斯·费恩伯格(Kenneth Feinberg)为“薪酬专员”,对7家接受政府“问题资产救助计划”注资企业的25名最高级官员的具体薪酬作出决定,对另外80家企业的薪酬结构做出整体评价和指导。费恩伯格被称为“薪酬沙皇”。
中国政府对企业高管的薪酬监管力量也在增强。2008年10月,国资委、财政部发布《关于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做出详细规定;2009年1月,财政部印发了《财政部关于金融类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金融企业高额的年度分红计划进行约束;2009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大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开始对国企高管限薪。在中资银行大量上市的香港,香港金融管理局拟出台《合理薪酬体系的指导原则(Guideline on a Sound Remuneration System)》,对金融企业的高管薪酬做出约束。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趋势
高管薪酬是股东和管理层利益的聚焦点,也是公司治理的晴雨表。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内外的监管环境日趋严格,各项法规制度和政策也在反复争议的过程中出台,这将对国际和中国的高管薪酬和长期激励产生长远的、根本性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高管薪酬增速放缓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8年中国企业的高管薪酬暂时止住了近几年高速增长的步伐。总体而言,2008年H股公司的高管薪酬增长率低于10%,远小于上一年的增幅,而A股和红筹股公司的高管薪酬呈现负增长。
高管薪酬受行业和资本市场影响 高管薪酬的水平受到公司所在的行业和上市地的影响而存在较大差异,在A股和H股公司中,金融和房地产行业的高管薪酬水平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平均水平,红筹股公司的薪酬水平总体而言高于其他上市地的公司,高管薪酬水平与是否为国有控股的相关性在不同市场呈现不同趋势。
业绩与薪酬水平有一定联系业绩排名前10位的公司,其高管薪酬水平和2008年的薪酬涨幅均高于(或跌幅低于)业绩排名末十位的公司。尽管薪酬和业绩有一定的联系,但薪酬下降幅度远远低于业绩下降幅度。
长期激励计划的实施受到影响2008年,股市的骤跌和监管加强导致很多公司暂缓制定新的长期激励计划,尽管在A股、H股和红筹股公司中,不少公司已制定了长期激励计划,但在2008年的实际授予价值为O。随着经济环境的逐渐好转,我们预期企业从2010年起又将会陆续建立新的长期激励方案并实施授予,但目前所面临的诸多监管和市场环境的限制仍将持续。
韬睿根据对四个股票市场上市的中国公司的研究发现,受经济危机的影响,高管薪酬的增幅下降或出现负增长。H股共有样本的高管总薪酬增幅由2007年的16%下降为8.6%,A股和红筹股共有样本的高管总薪酬分别下降了4%和7.8%。
公司治理的进步
纵向的研究也表明了近几年中国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持续进步。在董事会人数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专业委员会的普及度有所提高,独立董事薪酬水平持续上升,体现了董事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对董事专业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
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上市公司可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其中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并担任召集人,审计委员会中至少应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士。香港联交所规定上市公司应设置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并建议设置提名委员会。
2008年,A股、H股和红筹股披露的各类委员会数量有所增长。普及程度最高的是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受联交所监管规定的影响,H股和红筹股披露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普及率几乎均为100%。
我们针对董事长的角色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分别从董事长与首席执行官(CEO)是否分离、董事长是否全职,以及董事长所属的董事类型三个角度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发现:
——A股、H股和红筹股市场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分离的程度较高,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由不同人员担任的公司均占80%以上。但N股上市公司中,两者分离的程度相对较低,只有37%的公司中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由不同人员担任。
——绝大部分公司的董事长为全职在公司任职,其中H股全职的董事长占总数的比例最大,为75%;红筹股全职董事长的相对比例最小,占55%。
——在四个市场中,由执行董事担任董事长的公司均占绝对多数。其中H股、红筹股和N股的上市公司中,每个市场都有超过80%的公司由执行董事担任董事长,A股市场中这一比例相对较低,56%的公司董事长由执行董事担任。相应地,A股公司中由非执行董事担任董事长的情况较多,占39%。原因是A股中的国有企业多一些。
在董事会专业委员会中,我们重点关注了与高管薪酬关系最为密切的薪酬委员会的主席所属的董事类型。在样本公司中,H股、红筹股和N股的上市公司中,超过75%的公司薪酬委员会主席由独立董事担任,A股公司中超过半数的公司未披露相关信息,披露相关信息的公司,由独立董事担任薪酬委员会成员的也占了绝大多数。
高管薪酬和企业业绩缺乏相关性
研究发现,四个市场中,高管薪酬和公司的业绩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在A股和H股市场,在企业业绩大幅下挫、公司市值缩水超过30%的情况下,企业的总现金薪酬支出分别增加了3%和2%。红筹股公司的利润降低了61%,而总现金薪酬只降低了4%。在强调把公司业绩与高管薪酬挂钩的时代,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却如此缺乏相关性,这也说明了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严重。
当然,我们通过比较各市场净资产收益率、利润率和市值增长率排名前10位和末10位的公司的高管薪酬,仍可以看到,业绩排名前10位的公司高管薪酬总体上高于业绩排名末10位的公司。
如何考核董事
各国的机构投资者或商业投资集团都对董事会绩效考核的影响持肯定态度,北美、欧洲及亚洲对董事会定期考核的企业超过60%。但在亚洲,日本之外的国家对董事进行考核的比例只有34%。
如果不能对董事进行业绩考核,又如何保证董事会能有效地考核管理层,更何况大量执行董事身兼公司高管。因此未来对董事会成员的考核成为薪酬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对中国企业来说,考核董事不但意味着要解决内部人控制的问题,还要面临独立董事义务与薪酬相匹配的问题。
我们认为,有效的绩效领域和内容需要具备两个关键因素:一是要保证评价领域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和设计评价内容,即绩效指标:要有效地区分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表1,表2,表3将有助于企业对董事进行考核:
中国高管薪酬未来趋势
总体而言,2009年以后的几年间,中国企业高管薪酬会出现以下四大趋势。
董事会和薪酬委员会更加积极参与高管薪酬的制定和审阅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企业的监管都将加强,高管薪酬的制定将受到更多的审视和挑战。董事会和薪酬委员会的责任和风险都将增加。另外,作为上市公司,股权多元化也导致股东意识增强,对企业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高管薪酬还将增加最重要的好消息还是中国企业的高管薪酬还将继续增加,动力来源于人才的持续市场化。绩优的管理人才(高级和中级)仍是市场追逐的稀缺资源,典型的例子是最近几年房地产企业上市后大量招聘职业经理人拓展区域市场,导致房地产企业高管薪酬大幅增加。但是,国有企业受自身体制的限制,在人才竞争中可能处于劣势。
绩效条件将强化或规范化为解决高管薪酬和业绩关联性的问题,对实施年度奖金和长期激励的绩效条件将强化和规范化,A股甚至走在其他市场前列,在H股、红筹股、N股市场的公司中,设置业绩条件的公司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8%、3%和13%。但在A股市场上,受到监管规定的影响,79%的公司设置了生效的业绩条件。
长期激励将日趋流行 长期激励的递延机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它将高管薪酬和企业长期风险结合起来,对高管的短期行为也是一种约束。包括业绩股票在内的股权激励会成为长期激励的主题,但单一的期权方式得到了修正。
我们看到,对董事会的监督和管理尚不完善,企业高管薪酬和业绩的相关性非常之低,因此需要企业和薪酬专家们做更多创新,以适应监管的要求,也为提升企业业绩建构了新的制度基础。
2009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怒斥华尔街高管分红为“可耻且不负责任的”。6月10日,美国政府任命律师肯尼斯·费恩伯格(Kenneth Feinberg)为“薪酬专员”,对7家接受政府“问题资产救助计划”注资企业的25名最高级官员的具体薪酬作出决定,对另外80家企业的薪酬结构做出整体评价和指导。费恩伯格被称为“薪酬沙皇”。
中国政府对企业高管的薪酬监管力量也在增强。2008年10月,国资委、财政部发布《关于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做出详细规定;2009年1月,财政部印发了《财政部关于金融类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金融企业高额的年度分红计划进行约束;2009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大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开始对国企高管限薪。在中资银行大量上市的香港,香港金融管理局拟出台《合理薪酬体系的指导原则(Guideline on a Sound Remuneration System)》,对金融企业的高管薪酬做出约束。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趋势
高管薪酬是股东和管理层利益的聚焦点,也是公司治理的晴雨表。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内外的监管环境日趋严格,各项法规制度和政策也在反复争议的过程中出台,这将对国际和中国的高管薪酬和长期激励产生长远的、根本性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高管薪酬增速放缓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8年中国企业的高管薪酬暂时止住了近几年高速增长的步伐。总体而言,2008年H股公司的高管薪酬增长率低于10%,远小于上一年的增幅,而A股和红筹股公司的高管薪酬呈现负增长。
高管薪酬受行业和资本市场影响 高管薪酬的水平受到公司所在的行业和上市地的影响而存在较大差异,在A股和H股公司中,金融和房地产行业的高管薪酬水平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平均水平,红筹股公司的薪酬水平总体而言高于其他上市地的公司,高管薪酬水平与是否为国有控股的相关性在不同市场呈现不同趋势。
业绩与薪酬水平有一定联系业绩排名前10位的公司,其高管薪酬水平和2008年的薪酬涨幅均高于(或跌幅低于)业绩排名末十位的公司。尽管薪酬和业绩有一定的联系,但薪酬下降幅度远远低于业绩下降幅度。
长期激励计划的实施受到影响2008年,股市的骤跌和监管加强导致很多公司暂缓制定新的长期激励计划,尽管在A股、H股和红筹股公司中,不少公司已制定了长期激励计划,但在2008年的实际授予价值为O。随着经济环境的逐渐好转,我们预期企业从2010年起又将会陆续建立新的长期激励方案并实施授予,但目前所面临的诸多监管和市场环境的限制仍将持续。
韬睿根据对四个股票市场上市的中国公司的研究发现,受经济危机的影响,高管薪酬的增幅下降或出现负增长。H股共有样本的高管总薪酬增幅由2007年的16%下降为8.6%,A股和红筹股共有样本的高管总薪酬分别下降了4%和7.8%。
公司治理的进步
纵向的研究也表明了近几年中国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持续进步。在董事会人数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专业委员会的普及度有所提高,独立董事薪酬水平持续上升,体现了董事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对董事专业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
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上市公司可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其中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并担任召集人,审计委员会中至少应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士。香港联交所规定上市公司应设置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并建议设置提名委员会。
2008年,A股、H股和红筹股披露的各类委员会数量有所增长。普及程度最高的是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受联交所监管规定的影响,H股和红筹股披露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普及率几乎均为100%。
我们针对董事长的角色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分别从董事长与首席执行官(CEO)是否分离、董事长是否全职,以及董事长所属的董事类型三个角度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发现:
——A股、H股和红筹股市场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分离的程度较高,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由不同人员担任的公司均占80%以上。但N股上市公司中,两者分离的程度相对较低,只有37%的公司中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由不同人员担任。
——绝大部分公司的董事长为全职在公司任职,其中H股全职的董事长占总数的比例最大,为75%;红筹股全职董事长的相对比例最小,占55%。
——在四个市场中,由执行董事担任董事长的公司均占绝对多数。其中H股、红筹股和N股的上市公司中,每个市场都有超过80%的公司由执行董事担任董事长,A股市场中这一比例相对较低,56%的公司董事长由执行董事担任。相应地,A股公司中由非执行董事担任董事长的情况较多,占39%。原因是A股中的国有企业多一些。
在董事会专业委员会中,我们重点关注了与高管薪酬关系最为密切的薪酬委员会的主席所属的董事类型。在样本公司中,H股、红筹股和N股的上市公司中,超过75%的公司薪酬委员会主席由独立董事担任,A股公司中超过半数的公司未披露相关信息,披露相关信息的公司,由独立董事担任薪酬委员会成员的也占了绝大多数。
高管薪酬和企业业绩缺乏相关性
研究发现,四个市场中,高管薪酬和公司的业绩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在A股和H股市场,在企业业绩大幅下挫、公司市值缩水超过30%的情况下,企业的总现金薪酬支出分别增加了3%和2%。红筹股公司的利润降低了61%,而总现金薪酬只降低了4%。在强调把公司业绩与高管薪酬挂钩的时代,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却如此缺乏相关性,这也说明了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严重。
当然,我们通过比较各市场净资产收益率、利润率和市值增长率排名前10位和末10位的公司的高管薪酬,仍可以看到,业绩排名前10位的公司高管薪酬总体上高于业绩排名末10位的公司。
如何考核董事
各国的机构投资者或商业投资集团都对董事会绩效考核的影响持肯定态度,北美、欧洲及亚洲对董事会定期考核的企业超过60%。但在亚洲,日本之外的国家对董事进行考核的比例只有34%。
如果不能对董事进行业绩考核,又如何保证董事会能有效地考核管理层,更何况大量执行董事身兼公司高管。因此未来对董事会成员的考核成为薪酬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对中国企业来说,考核董事不但意味着要解决内部人控制的问题,还要面临独立董事义务与薪酬相匹配的问题。
我们认为,有效的绩效领域和内容需要具备两个关键因素:一是要保证评价领域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和设计评价内容,即绩效指标:要有效地区分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表1,表2,表3将有助于企业对董事进行考核:
中国高管薪酬未来趋势
总体而言,2009年以后的几年间,中国企业高管薪酬会出现以下四大趋势。
董事会和薪酬委员会更加积极参与高管薪酬的制定和审阅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企业的监管都将加强,高管薪酬的制定将受到更多的审视和挑战。董事会和薪酬委员会的责任和风险都将增加。另外,作为上市公司,股权多元化也导致股东意识增强,对企业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高管薪酬还将增加最重要的好消息还是中国企业的高管薪酬还将继续增加,动力来源于人才的持续市场化。绩优的管理人才(高级和中级)仍是市场追逐的稀缺资源,典型的例子是最近几年房地产企业上市后大量招聘职业经理人拓展区域市场,导致房地产企业高管薪酬大幅增加。但是,国有企业受自身体制的限制,在人才竞争中可能处于劣势。
绩效条件将强化或规范化为解决高管薪酬和业绩关联性的问题,对实施年度奖金和长期激励的绩效条件将强化和规范化,A股甚至走在其他市场前列,在H股、红筹股、N股市场的公司中,设置业绩条件的公司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8%、3%和13%。但在A股市场上,受到监管规定的影响,79%的公司设置了生效的业绩条件。
长期激励将日趋流行 长期激励的递延机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它将高管薪酬和企业长期风险结合起来,对高管的短期行为也是一种约束。包括业绩股票在内的股权激励会成为长期激励的主题,但单一的期权方式得到了修正。
我们看到,对董事会的监督和管理尚不完善,企业高管薪酬和业绩的相关性非常之低,因此需要企业和薪酬专家们做更多创新,以适应监管的要求,也为提升企业业绩建构了新的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