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阵地,它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社会和区域的稳定。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校园安全面临的内外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各类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的逐步凸顯,传统校园安全受到强烈冲击,学校承担的安全管理责任也日益加重,这些迫切要求我们对新形势下校园安全管理这一课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思考。
【关键词】新形势;校园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对策
维护校园安全是保证教育持续、健康、高效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校园安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新形势下对校园安全的影响因素
1.生活方式和意识的改变
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得私家车的数量逐年增多,道路越来越拥挤,学校不是世外桃源,学生需要上下学回家,要出校门参加课外活动,许多校园门口就是车水马龙的道路,威胁着上下学和校园里的学生安全。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不顾法律与他人的生命制造假冒伪劣产品,通过校园周边的个体摊贩和商店进入到学生的手中。很多学校内部的小卖部和食堂属于承包经营,部分经营者及学校管理者盲目追求利益,对食品安全不够重视,使校园食品安全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2.网络的发展和普及
网络环境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我们也看到随之而来的消极的、负面的影响也正逐步扩大。一是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诈骗,将魔爪伸向校园里的学生。二的网络自由和开放,不同于电视报刊,杂志等缺少了审查环节,信息的良莠不齐易使学生形成畸形的价值观。一些学生痴迷网络游戏,思想偏激,荒废学业,与父母和老师关系紧张,甚至有学生因迷恋网络游戏而使年轻的生命陨落。
3.心理干预与治疗机制的匮乏
在竞争日益激烈、学习压力增大、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增多的今天,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越来越多,在学校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一般又流于形式,得不到实施。面临着教学压力、经济压力、家庭压力,教师群体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教师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对学生形成潜在的危害。按照现行规定,只有在精神病患者对社会实施危害行为的过程中和实施之后,才可以对其实行强制治疗。精神病患者的监护基本上都由病人的成年家属完成,加之治疗需要相当高的费用,所以大量精神病人流落民间。精神病患者人数逐年上升,其中的重症精神病患者因难以预料的暴力行为,成为校园安全的隐患。
4.逐渐增多的寄宿制学校
出生率下降,城镇化建设,以及农村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将教学资源进行集中,办寄宿制学校成为趋势。但现实情况是义务办学条件都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尤其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用房及设施不健全,一两个宿舍管理员管理一个楼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具备自我保护能力,经常是管不到,难免出现安全问题。
二、解决校园安全事故的对策
1.积极实施校园安全立法
现有的法律未能完全覆盖校园,当发生校园安全事故,由校园独自为自身的安全负责,导致校方疲于奔命的后果。许多学校根本不敢开展活动,甚至因为心理问题导致学生自杀事件的频繁发生而不敢管理学生。因此,要特别针对社会中的这一个特殊领域和组织进行专门化的安全立法,显得尤为必要。全国的各类学校安保措施应当给予法律规定,明确学校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又因该做什么,承担什么责任,从制度层面保护学生的安全。
2.健全自防体系,抓好内部建设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保卫组织,配齐配强专职保卫人员,加强校园内部的巡逻、守护,落实各项安全保卫措施,切实增强学校内部安全防范的能力,健全校园自防体系。一是日常的安全排查工作。认真梳理和掌握师生精神状况,硬件设施,门卫管理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情况。对存在问题的,要求做好疏导及整治工作。二是加强门卫监管力度。加强对保安培训、落实责任,强化意识,要求保安加强对可疑人员的排查力度,严格执行进出校园外来人员实名登记制度,防止精神病患者、来历不明人员等社会闲散人员进入校园。三是学校要成立安全教育领导机构,实行责任分工,要将学校每个岗位的安全责任进行细化、分解和落实,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责任到人、群策群力、人人抓落实,形成良好的学校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保证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3.加强学校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学校应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校报、挂横幅等方式向学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饮食卫生安全、集体外出活动安全等多方面的教育。进行必要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逃生演练、急救等各类实训演练,使师生形成安全态度、增强安全意识、锻炼安全自护自救能力。学校同时建立对学生心理辅导机构,安排专职老师承担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有效的预防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4.营造家庭、学校、政府互动合作的环境
政府需要加强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寄宿制等类学校的投入,保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证学校的安全教学和管理。同时国家应尽早出台校园安全管理类的安全政策和指导性文件,颁布关联的法律、法规、制度等。公安、交通、卫生、文化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也应与学校密切配合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强化家庭教育,注重孩子生活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家校之间加强的联系,成立家长协会,与学校共同研究管理方案。加强彼此的沟通联系,一旦发生不良倾向,共同应对,预防严重事件的发生。
搞好学校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无论是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都应通力协作,共同筑建起一道坚固的安全网。
参考文献:
[1]邹文强.中小学校安全管理研究初探.2004.
[2]尹晓敏,方益权.公共治理:我国校园安全管理的一种新范式[J].现代教育论丛,2011.
【关键词】新形势;校园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对策
维护校园安全是保证教育持续、健康、高效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校园安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新形势下对校园安全的影响因素
1.生活方式和意识的改变
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得私家车的数量逐年增多,道路越来越拥挤,学校不是世外桃源,学生需要上下学回家,要出校门参加课外活动,许多校园门口就是车水马龙的道路,威胁着上下学和校园里的学生安全。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不顾法律与他人的生命制造假冒伪劣产品,通过校园周边的个体摊贩和商店进入到学生的手中。很多学校内部的小卖部和食堂属于承包经营,部分经营者及学校管理者盲目追求利益,对食品安全不够重视,使校园食品安全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2.网络的发展和普及
网络环境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我们也看到随之而来的消极的、负面的影响也正逐步扩大。一是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诈骗,将魔爪伸向校园里的学生。二的网络自由和开放,不同于电视报刊,杂志等缺少了审查环节,信息的良莠不齐易使学生形成畸形的价值观。一些学生痴迷网络游戏,思想偏激,荒废学业,与父母和老师关系紧张,甚至有学生因迷恋网络游戏而使年轻的生命陨落。
3.心理干预与治疗机制的匮乏
在竞争日益激烈、学习压力增大、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增多的今天,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越来越多,在学校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一般又流于形式,得不到实施。面临着教学压力、经济压力、家庭压力,教师群体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教师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对学生形成潜在的危害。按照现行规定,只有在精神病患者对社会实施危害行为的过程中和实施之后,才可以对其实行强制治疗。精神病患者的监护基本上都由病人的成年家属完成,加之治疗需要相当高的费用,所以大量精神病人流落民间。精神病患者人数逐年上升,其中的重症精神病患者因难以预料的暴力行为,成为校园安全的隐患。
4.逐渐增多的寄宿制学校
出生率下降,城镇化建设,以及农村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将教学资源进行集中,办寄宿制学校成为趋势。但现实情况是义务办学条件都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尤其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用房及设施不健全,一两个宿舍管理员管理一个楼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具备自我保护能力,经常是管不到,难免出现安全问题。
二、解决校园安全事故的对策
1.积极实施校园安全立法
现有的法律未能完全覆盖校园,当发生校园安全事故,由校园独自为自身的安全负责,导致校方疲于奔命的后果。许多学校根本不敢开展活动,甚至因为心理问题导致学生自杀事件的频繁发生而不敢管理学生。因此,要特别针对社会中的这一个特殊领域和组织进行专门化的安全立法,显得尤为必要。全国的各类学校安保措施应当给予法律规定,明确学校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又因该做什么,承担什么责任,从制度层面保护学生的安全。
2.健全自防体系,抓好内部建设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保卫组织,配齐配强专职保卫人员,加强校园内部的巡逻、守护,落实各项安全保卫措施,切实增强学校内部安全防范的能力,健全校园自防体系。一是日常的安全排查工作。认真梳理和掌握师生精神状况,硬件设施,门卫管理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情况。对存在问题的,要求做好疏导及整治工作。二是加强门卫监管力度。加强对保安培训、落实责任,强化意识,要求保安加强对可疑人员的排查力度,严格执行进出校园外来人员实名登记制度,防止精神病患者、来历不明人员等社会闲散人员进入校园。三是学校要成立安全教育领导机构,实行责任分工,要将学校每个岗位的安全责任进行细化、分解和落实,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责任到人、群策群力、人人抓落实,形成良好的学校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保证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3.加强学校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学校应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校报、挂横幅等方式向学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饮食卫生安全、集体外出活动安全等多方面的教育。进行必要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逃生演练、急救等各类实训演练,使师生形成安全态度、增强安全意识、锻炼安全自护自救能力。学校同时建立对学生心理辅导机构,安排专职老师承担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有效的预防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4.营造家庭、学校、政府互动合作的环境
政府需要加强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寄宿制等类学校的投入,保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证学校的安全教学和管理。同时国家应尽早出台校园安全管理类的安全政策和指导性文件,颁布关联的法律、法规、制度等。公安、交通、卫生、文化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也应与学校密切配合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强化家庭教育,注重孩子生活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家校之间加强的联系,成立家长协会,与学校共同研究管理方案。加强彼此的沟通联系,一旦发生不良倾向,共同应对,预防严重事件的发生。
搞好学校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无论是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都应通力协作,共同筑建起一道坚固的安全网。
参考文献:
[1]邹文强.中小学校安全管理研究初探.2004.
[2]尹晓敏,方益权.公共治理:我国校园安全管理的一种新范式[J].现代教育论丛,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