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68黄铜形变再结晶温度及晶粒尺寸变化的研究

来源 :中国金属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ni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拟通过对H68黄铜进行模拟形变并使用不同温度回火的方法,来探索H68黄铜的形变及再结晶温度特征,希望能为相关企业提供可参考的加工及热处理参数.研究发现供货态的H68黄铜需要加热后方能进行成型加工,否则会开裂.故此,采取将原料加热后轧制的方式获得了60%形变的H68黄铜板材,后选用不同回火温度再探索了其再结晶特征.结论:供货态H68黄铜须加热后方可形变加工;270℃无法使H68黄铜再结晶,350℃可以使其再结晶.随着温度升高,H68黄铜再结晶晶粒尺寸会明显变大.350℃再结晶后的H68黄铜金相组织均匀,晶粒尺寸较小;推荐使用该温度对加工成型的H68黄铜产品进行热处理,以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
其他文献
在工业管道运行过程中,压力管道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对此,本文提出在进行压力管道安装时,应对其进行科学的检验,把握检验重点,维护压力管道安装的安全性,使之能够稳定运行,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加以解决,从而提高压力管道安装质量。
滚动轴承作为大型机械设备的重要零部件,其健康状态对设备的正常运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故对轴承进行寿命预测的意义重大。传统的轴承的剩余寿命预测以基于物理模型和统计模型的方法为主,但其预测误差较大,效率较低,特征反映较弱。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置信网络的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模型,此模型将深度置信网络和轴承健康因子相结合,有效避免了梯度问题,且无需人工设置大量参数,处理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为提高金属材料应用价值,就要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随着科研技术不断进步,人们对金属材料分析金属提出新要求,应用新型技术手段成为金属加工行业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分析金属材料的重要作用,结合传统分析技术与新型分析技术应用,对其发展前景作出讨论.
对宁夏冶金行业的发展基本情况进行回顾,客观分析当前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新思维谋取高质量发展,以绿色、高端、数字为准绳助力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以政策落实保障高质量发展,以联盟支撑高质量发展等对策建议.
概述了城市排水系统的模型发展,从面向过程和面向控制两个角度对城市排水系统模型进行分类,并分别介绍了集水区、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地表水和城市排水系统的集成模型.梳理了产流、水力传输和水质模拟的常见原理,对城市排水系统模型的主要应用方向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论述.从源-网-厂-河一体化、机理-概念性模型混合应用、网络物理系统和排水系统数字孪生等方面,对城市排水系统模型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以科技创新助推镁产业升级发展为研究思路,提出了制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助推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常见的精炼渣主要是通过CaO-CaF2基、CaO-Al2O3基、CaO-Al2O3-SiO2基,重点是低碱度和高碱度的渣系.在合成渣电弧加热的作用下,合成渣缓慢熔化成固态液态渣并与钢水有效混合,在反应过程中起到保温和炼钢的实际作用.反应过程中显示的功能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脱硫;二、脱氧;三、实现高精度反应环境;四、LF炉高还原渣吹氩搅拌.这样可有效提高与钢水的混合接触面积,从而充分发挥其还原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脱硫、脱氧的效果.在吹氩搅拌操作过程中,钢水中的杂质会不断向上堆积,与残渣接触的部分会被缓慢吸
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黄金的需求量逐渐增大,这是因为黄金是稀有金属,其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比较高.因此需要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重视黄金矿山的开采技术.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我国黄金矿山开采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西方的一些国家对比,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基于此,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黄金矿山采矿技术现状及展望.
在铜电解精炼过程中,阳极铜中部分的As、Sb、Bi等杂质会溶解进入电解液,由于As、Sb、Bi的标准电位与Cu相近,当As、Sb、Bi浓度达到一定量时,就会在阴极上放电析出,影响阴极铜质量.因此,为了维持电解液中As、Sb、Bi等杂质元素平衡,必须定期抽取一定量的电解液进行净化除杂.然而铜电解液的净化和杂质去除一直是电解过程中的难题.本文根据每个工厂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经济、最合理的解决方案,并比较了几种常用电解沉积法的优缺点,简要描述铜电解液净化的过程,并提出了一种具有技术创新的、经济环保的电解液净化工艺,
在UASB反应器中接种絮状活性污泥,通过调节进水底物浓度、提高上升流速等方式培养并富集反硝化颗粒污泥.经过45 d的运行快速培养出边缘清晰、白色且粒径均匀的反硝化颗粒污泥.在反硝化颗粒污泥形成后,总氮去除负荷(NRR)及碳去除负荷(CRR)分别达到0.65和1.97 kg/(m3·d),NO3-N与COD最大比降解速率分别为68.90和182.63 mg/(gMLSS·d),表明反硝化颗粒污泥工艺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碳性能.在反硝化颗粒污泥培养的过程中,△COD/△NO3-N均值为3.35,始终大于理论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