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小学数学作为孩子数学的启蒙,对孩子数学思维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翻转课堂是一个创新性的教育思想,将它应用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效果显著。基于此,本文对翻转课堂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数学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不断重视,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不断发生改变,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思想,以顺应时代的发展,为祖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翻转课堂有效避免了传统课堂的弊端,利用互联网线上视频教学,使得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本文以北师大版本的小学数学教学为例,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提出在翻转课堂下高效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通过划分教学资源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计算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一人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任务就是听讲,这样的方式抑制了孩子思维的拓展,固化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小学数学是培养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教学阶段,而小学生的思维更是发散。因此,合理划分课堂任务是很有必要的。在翻转课堂下,课上教师将教学目标划分并下达到各个小组,让不同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及整合,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更好地检查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研究问题时,小组成员之间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合理分组,可大致分为6组;然后出三组题,每两个组的题目相同;最后,通过固定时间的小组讨论得出最简便的解题方法。任务相同的两组可以形成竞争,教师作最后归纳总结,比比哪个小组找到了最简单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题“55+26+45等于多少?”显然这样的问题,最简便的算法应该是通过加法交换律计算,先计算55+45等于100,100再加26等于126。由于课前学生已经在微课上进行了学习,所以课上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通过互联网教学,协助学生课下查漏补缺
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优缺点也各不相同。在课堂上,每个学生的理解吸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细心程度都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但是,传统课堂教学下,由于课上时间有限,教师无法兼顾全部学生,导致教学缺乏针对性。翻转课堂则可以避免这一弊端,教师在课前录制好带语音的PPT,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分发给学生,学生在课前通过听视频进行预习并在这个过程中标记自己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主要负责解答学生的这些疑虑。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效率高的同学可以课下进行知识巩固和拓展,反应较慢的学生也不必担心跟不上授课进程。
例如,在“小数的计算”这一部分,教师在课前录制好关于如何进行加减乘除计算的视频,并布置好几道练习题检查学生学习成果。在课上,教师就可以大量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训练,这个过程既能巩固课前学习成果,又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课上教学只能保证一个平均水平,对于学有余力和进度较慢的同学,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小视频推送等方式,为成绩较差的同学提供必须掌握的知识视频;为成绩优秀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布置额外的任务。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自己时间,从而提高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
三、通过独有的视频特点,帮助学生熟记计算公式
隨着应试教育的改革,考试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能死学,而是应该掌握知识的根蒂,这样才能在面对各式种题目时沉着应对。小学数学更是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告诉学生一个问题“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不是告诉学生硬生生的公式,让学生死记硬背。由于传统课堂课上时间的固定性,教师无法一一说明,翻转课堂则能够避免这样的情况,教师可在课前单独录制一个视频,对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每个问题都能看得更加透彻,这样,学生在计算时就不需要对公式生搬硬套。
例如,在“图形的面积”这一章节内容中,课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见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就三角形的面积来说,其面积等于“底*高/2”,教师可以在课前用视频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推导出这一公式,这样学生便能对公式的理解更加深刻,计算时也能更快。
综上所述,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要不断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要对传统教学方法取精华、去糟粕。在翻转课堂下,学生更能在自学中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解决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将传统教学思维与翻转课堂的创新思想相结合,秉持“学生为本”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数学不断促进孩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周琼利.翻转课堂在凉山民族地区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2]陈静.重庆市小学数学教师对翻转课堂认识的调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3]叶智辉,韦宏方,王祖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圆的面积》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1(11):58-59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数学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不断重视,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不断发生改变,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思想,以顺应时代的发展,为祖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翻转课堂有效避免了传统课堂的弊端,利用互联网线上视频教学,使得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本文以北师大版本的小学数学教学为例,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提出在翻转课堂下高效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通过划分教学资源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计算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一人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任务就是听讲,这样的方式抑制了孩子思维的拓展,固化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小学数学是培养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教学阶段,而小学生的思维更是发散。因此,合理划分课堂任务是很有必要的。在翻转课堂下,课上教师将教学目标划分并下达到各个小组,让不同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及整合,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更好地检查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研究问题时,小组成员之间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合理分组,可大致分为6组;然后出三组题,每两个组的题目相同;最后,通过固定时间的小组讨论得出最简便的解题方法。任务相同的两组可以形成竞争,教师作最后归纳总结,比比哪个小组找到了最简单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题“55+26+45等于多少?”显然这样的问题,最简便的算法应该是通过加法交换律计算,先计算55+45等于100,100再加26等于126。由于课前学生已经在微课上进行了学习,所以课上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通过互联网教学,协助学生课下查漏补缺
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优缺点也各不相同。在课堂上,每个学生的理解吸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细心程度都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但是,传统课堂教学下,由于课上时间有限,教师无法兼顾全部学生,导致教学缺乏针对性。翻转课堂则可以避免这一弊端,教师在课前录制好带语音的PPT,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分发给学生,学生在课前通过听视频进行预习并在这个过程中标记自己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主要负责解答学生的这些疑虑。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效率高的同学可以课下进行知识巩固和拓展,反应较慢的学生也不必担心跟不上授课进程。
例如,在“小数的计算”这一部分,教师在课前录制好关于如何进行加减乘除计算的视频,并布置好几道练习题检查学生学习成果。在课上,教师就可以大量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训练,这个过程既能巩固课前学习成果,又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课上教学只能保证一个平均水平,对于学有余力和进度较慢的同学,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小视频推送等方式,为成绩较差的同学提供必须掌握的知识视频;为成绩优秀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布置额外的任务。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自己时间,从而提高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
三、通过独有的视频特点,帮助学生熟记计算公式
隨着应试教育的改革,考试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能死学,而是应该掌握知识的根蒂,这样才能在面对各式种题目时沉着应对。小学数学更是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告诉学生一个问题“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不是告诉学生硬生生的公式,让学生死记硬背。由于传统课堂课上时间的固定性,教师无法一一说明,翻转课堂则能够避免这样的情况,教师可在课前单独录制一个视频,对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每个问题都能看得更加透彻,这样,学生在计算时就不需要对公式生搬硬套。
例如,在“图形的面积”这一章节内容中,课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见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就三角形的面积来说,其面积等于“底*高/2”,教师可以在课前用视频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推导出这一公式,这样学生便能对公式的理解更加深刻,计算时也能更快。
综上所述,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要不断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要对传统教学方法取精华、去糟粕。在翻转课堂下,学生更能在自学中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解决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将传统教学思维与翻转课堂的创新思想相结合,秉持“学生为本”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数学不断促进孩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周琼利.翻转课堂在凉山民族地区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2]陈静.重庆市小学数学教师对翻转课堂认识的调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3]叶智辉,韦宏方,王祖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圆的面积》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1(1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