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日头条借助移动互联的东风,目前已超额完成了60亿元的年度收入目标,今年有可能会达到100亿元,传统的门户网站如新浪,去年全年的广告营收还不足50亿元,由于对内容提供者的支出巨大,是否盈利还不得而知
创立于2012年的今日头条APP在4年后的今天,其累计激活用户数量已经超过5.5亿人,每天至少有上千万人活跃于此。张一鸣即是今日头条的创始人。在2016年年初公司的年会上,张一鸣表示,希望2016年年底今日头条APP的日活跃用户数量达到6000万,现在看来,目标已经达成。
公开资料显示,今日头条APP是字节跳动科技公司旗下的一款以推介信息、内容生产为主的平台。“你关心的,才是头条”这种理念一直贯彻今日头条创办及发展整个过程。过去三年时间,今日头条方面也获得了1亿美元以上的融资,其中投资者不乏红杉资本等著名机构。
近期,《华尔街日报》还传出今日头条APP的母公司字节跳动科技正在考虑新一轮达10亿美元的融资,外媒估测,如果融资完成,那么字节跳动科技估值将超过100亿美元。不过今日头条方面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公司目前尚未收到相关消息。
不安束缚多次创业
作为一个互联网创业者,张一鸣对公开场合的演讲及媒体专访显然得心应手。关于张一鸣的经营理念、盈利理念、用人理念之类的观点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据公开报道,张一鸣出生于福建龙岩,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后他加入了一家名为酷讯的公司,张一鸣是最早加入该公司的员工之一,当时他只是一名程序员,负责搜索产品工作。2008年,他从酷讯离职。
此后,张一鸣曾短暂服务于微软,但由于大公司条框较多,不久他就离职。2008年9月份,张一鸣以技术合伙人的身份加入了微博网站饭否,主要负责搜索、信息分发、用户排名等工作,也正是在饭否工作期间,张一鸣意识到,信息在人与人之间流动的价值。2009年,饭否用户就达上百万,但随后却因政策原因被关闭。
后来张一鸣又在海纳投资下创立了中文房产搜索网站九九房,2011年,九九房已成为第三大房产信息网站,公司也开始进入商业化,张一鸣表示,自己对移动互联网更感兴趣,便于2012年跳出九九房创立了字节跳动科技公司,这也是今日头条APP的母公司。
回顾2012年前的工作经历,张一鸣实现了从一名技术人员向管理层的转变。他曾经在演讲中分享了他在酷讯时候的工作经历,张一鸣说:“我在工作时,不分哪些是我该做的,哪些是我不该做的。”他表示,在做完自己的工作之后,对于同事遇到的问题,只要能解决,也都会去做。当时张一鸣负责技术,但遇到产品上的问题,也会积极参与讨论,设想产品的方案。
这些看起来“不该做”的事情,对后来张一鸣创办今日头条带来了很多帮助。
抓住移动互联东风
2012年8月份,今日头条客户端正式上线。实际上,在张一鸣创办今日头条之前,新闻客户端市场已出现众多参与者。参与主体主要分为几个类型,首先是传统媒体集团,例如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等,在当时已经推出了自己的客户端。二是网络媒体及门户网站推出的APP,当时搜狐新闻客户端、网易新闻客户端都已经有了5000万左右的安装量。第三则是新生互联网公司推出的客户端,如鲜果APP等,以个性化推荐吸引用户,而今日头条即属于第三种类型。
当时的新闻客户端市场看似一片红海,今日头条相对于传统媒体及已有众多用户的老牌门户网站来说并无内容及用户上的优势,但张一鸣作为一个技术出身的互联网人,更愿意从技术上寻找突破点。
张一鸣在一次大会上分享了自己创办今日头条APP的理由。张一鸣认为,变化是创业的重要前提。“变化会带来趋势。”张一鸣说。
2011年,移动互联网快速崛起,当年手机发布量相当于2008年~2010年三年的总和。当年,纸媒销售量也大幅减少,张一鸣认为,传播信息的介质发生了重大变化,手机将成为主要的信息传播介质。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将对信息分发带来非常大的改变,为了抓住这次改变的机会,张一鸣便于2012年创办了今日头条。
截至目前,今日头条已拿到了三轮融资,2012年,SIG海纳亚洲投入数百万美元,2013年,DST/Yuri Milner投入数千万美元。2014年6月份,今日头条还融资了1亿美元,投资方为红杉资本及新浪微博。2015年,今日头条的估值达到了5亿美元。
张一鸣的身价也不断上涨,不过张一鸣在媒体采访中表示,自己每个月花费还不到3000元, “我觉得奋斗的目标不是为赚钱和享乐,虽然经济回报也很重要。我对奢侈品、手表、汽车、烟酒都没爱好。支撑我的是自我实现,希望有更多的创造体验,更丰富的人生经历,希望遇到更多优秀的人。”张一鸣说道。
信息个性化分发成核心竞争力
目前,今日头条的内容不仅包括门户网站、传统媒体发布的新闻、资讯,还包括超30万个的“头条号”创作及发布的内容。用户可以在今日头条上浏览新闻,并发表评论,一些热门新闻评论甚至上万条。
虽然今日头条做得是信息、资讯方面的整合,但张一鸣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我们不是一家媒体公司,而是一家技术公司。”
据了解,目前今日头条人员构成中技术人员大约占了五分之二的岗位,是公司人员的主要构成部分。这也使得张一鸣引以为傲的个性化信息推荐得以实现。
张一鸣曾在演讲中表示,今日头条不仅分析用户性别、终端、年龄及地域分布,还将对用户的兴趣、情感倾向进行分析,这可以知晓用户喜欢哪些分类的文章,客户端可从数以亿计的信息中向用户推荐其最感兴趣、最需要的内容,这使得用户体验得以提升。
事实上,今日头条并不是第一个使用技术进行个性化信息投放的客户端,但它却成功了,这其中或许还包括一些软实力。
例如在人才招聘上的认真谨慎,张一鸣曾对媒体表示,“在头条团队达到100人以前,不管什么岗位,哪怕是前台,我都会亲自面试,团队的前50人有七八成都是我亲自招进来的。” 据了解,张一鸣还曾经为招聘一个工程师,而从各个方面打听对方的信息,甚至加上对方的微信,将对方朋友圈浏览一遍。 版权争议不断
今日头条的壮大也引来了诸多争议,直到今天类似的讨论依然存在。实际上,自2013年年底,今日头条就屡次陷入侵权风波,包括搜狐网、享有《广州日报》网络传播权的公司广州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楚天都市报》等在内的公司、媒体都与今日头条发生过版权纠纷。
据了解,目前今日头条的内容主要来源三个方面,首先是来源于签约合作伙伴,当用户通过今日头条浏览这些网站的新闻时,将会直接跳转到这些媒体的官方网站,对传统媒体来说,今日头条的导流能力不容小觑,截至2015年上半年,与今日头条进行签约合作的传统媒体高达1000家。
其次,今日头条旗下的超30万个媒体平台“头条号”,也每天为平台带来了数万条内容。
此外,今日头条内容还来自“转码”产生,即所谓的深度链接,也是今日头条涉嫌侵权的主要争议点。据了解,采取这种方式主要与合作网站的IT能力有关,如果直接从今日头条网站向合作网站跳转,则很容易出现死链、浏览速度缓慢的现象,为了提高用户体验,今日头条方面对这种链接进行了转码处理。不过这种转码方式给今日头条带来了内容,但却没有给原网站带去流量,这也令内容提供方不满。
在经历媒体“围攻”之后,张一鸣曾在多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手机新闻客户端之类的推荐软件,基本上都在抓取纸媒的内容,有一些也对原网站进行了转码。
他还表示,今日头条并没有侵权,因为大部分内容有授权,且今日头条并未从内容页上发布广告,使其商业化。从目前的消息来看,今日头条确实并未因侵权事件对任何一家公司做过道歉或补偿。
用户基数大带来变现底气
在今日头条用户达数亿人次的今天,其盈利模式备受市场关注。2014年,张一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今日头条并未实现盈利,但已经找到了较为清晰的商业变现模式,即主要来源于信息流广告。
所谓的信息流广告,是目前移动APP端经常出现的广告形式,这种广告穿插于原有内容当中,不容易被用户忽视。此外,这种广告大多基于用户行为及大数据进行精准投放,转化率较高。这与今日头条本身的信息精准分发属性相似。
据了解,今日头条目前已超额完成了60亿元的年度收入目标,今年有可能会达到100亿元,传统的门户网站如新浪,2015年全年的广告营收也不足50亿元。张一鸣在年初的内部会议上表示,希望2020年营收能达到100亿美元。
他的底气在哪里呢?主要还是来源于用户数量的绝对优势。截至今年9月底,今日头条已有5.8亿用户,日活跃用户超过6300万,每个用户每天使用今日头条的时长达到了76分钟,这也意味着每天今日头条都有超过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选择向用户精准投放广告,那么用户流量将通过广告得到变现。不过张一鸣也并没有对公司盈利状况进行披露,目前是否有利润外界不得而知。
目前,今日头条不仅面临着来自传统门户网站的竞争,还面临着新搅局者的不断加入。张一鸣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早期我是躲,现在躲不起了那就加快。”竞争的事情是你不能改变的。“我一直打一个比喻,就像你在跑步过程中主要向前看,偶尔看一下左右,就不要回头了。”
下阶段,张一鸣表示希望能够通过技术,创造更多场景化的精准。在今年9月份的头条号创业者大会上,张一鸣宣布,在未来12个月里,今日头条至少投入10亿元人民币补贴给头条号上的短视频创作者。
在最近举行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张一鸣还表示,全球化将成为2017年今日头条的核心战略之一。据了解,今年10月份,今日头条战略投资了印度当地最大的资讯应用Dailyhunt,Dailyhunt每月页面浏览量达45亿次。
创立于2012年的今日头条APP在4年后的今天,其累计激活用户数量已经超过5.5亿人,每天至少有上千万人活跃于此。张一鸣即是今日头条的创始人。在2016年年初公司的年会上,张一鸣表示,希望2016年年底今日头条APP的日活跃用户数量达到6000万,现在看来,目标已经达成。
公开资料显示,今日头条APP是字节跳动科技公司旗下的一款以推介信息、内容生产为主的平台。“你关心的,才是头条”这种理念一直贯彻今日头条创办及发展整个过程。过去三年时间,今日头条方面也获得了1亿美元以上的融资,其中投资者不乏红杉资本等著名机构。
近期,《华尔街日报》还传出今日头条APP的母公司字节跳动科技正在考虑新一轮达10亿美元的融资,外媒估测,如果融资完成,那么字节跳动科技估值将超过100亿美元。不过今日头条方面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公司目前尚未收到相关消息。
不安束缚多次创业
作为一个互联网创业者,张一鸣对公开场合的演讲及媒体专访显然得心应手。关于张一鸣的经营理念、盈利理念、用人理念之类的观点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据公开报道,张一鸣出生于福建龙岩,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后他加入了一家名为酷讯的公司,张一鸣是最早加入该公司的员工之一,当时他只是一名程序员,负责搜索产品工作。2008年,他从酷讯离职。
此后,张一鸣曾短暂服务于微软,但由于大公司条框较多,不久他就离职。2008年9月份,张一鸣以技术合伙人的身份加入了微博网站饭否,主要负责搜索、信息分发、用户排名等工作,也正是在饭否工作期间,张一鸣意识到,信息在人与人之间流动的价值。2009年,饭否用户就达上百万,但随后却因政策原因被关闭。
后来张一鸣又在海纳投资下创立了中文房产搜索网站九九房,2011年,九九房已成为第三大房产信息网站,公司也开始进入商业化,张一鸣表示,自己对移动互联网更感兴趣,便于2012年跳出九九房创立了字节跳动科技公司,这也是今日头条APP的母公司。
回顾2012年前的工作经历,张一鸣实现了从一名技术人员向管理层的转变。他曾经在演讲中分享了他在酷讯时候的工作经历,张一鸣说:“我在工作时,不分哪些是我该做的,哪些是我不该做的。”他表示,在做完自己的工作之后,对于同事遇到的问题,只要能解决,也都会去做。当时张一鸣负责技术,但遇到产品上的问题,也会积极参与讨论,设想产品的方案。
这些看起来“不该做”的事情,对后来张一鸣创办今日头条带来了很多帮助。
抓住移动互联东风
2012年8月份,今日头条客户端正式上线。实际上,在张一鸣创办今日头条之前,新闻客户端市场已出现众多参与者。参与主体主要分为几个类型,首先是传统媒体集团,例如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等,在当时已经推出了自己的客户端。二是网络媒体及门户网站推出的APP,当时搜狐新闻客户端、网易新闻客户端都已经有了5000万左右的安装量。第三则是新生互联网公司推出的客户端,如鲜果APP等,以个性化推荐吸引用户,而今日头条即属于第三种类型。
当时的新闻客户端市场看似一片红海,今日头条相对于传统媒体及已有众多用户的老牌门户网站来说并无内容及用户上的优势,但张一鸣作为一个技术出身的互联网人,更愿意从技术上寻找突破点。
张一鸣在一次大会上分享了自己创办今日头条APP的理由。张一鸣认为,变化是创业的重要前提。“变化会带来趋势。”张一鸣说。
2011年,移动互联网快速崛起,当年手机发布量相当于2008年~2010年三年的总和。当年,纸媒销售量也大幅减少,张一鸣认为,传播信息的介质发生了重大变化,手机将成为主要的信息传播介质。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将对信息分发带来非常大的改变,为了抓住这次改变的机会,张一鸣便于2012年创办了今日头条。
截至目前,今日头条已拿到了三轮融资,2012年,SIG海纳亚洲投入数百万美元,2013年,DST/Yuri Milner投入数千万美元。2014年6月份,今日头条还融资了1亿美元,投资方为红杉资本及新浪微博。2015年,今日头条的估值达到了5亿美元。
张一鸣的身价也不断上涨,不过张一鸣在媒体采访中表示,自己每个月花费还不到3000元, “我觉得奋斗的目标不是为赚钱和享乐,虽然经济回报也很重要。我对奢侈品、手表、汽车、烟酒都没爱好。支撑我的是自我实现,希望有更多的创造体验,更丰富的人生经历,希望遇到更多优秀的人。”张一鸣说道。
信息个性化分发成核心竞争力
目前,今日头条的内容不仅包括门户网站、传统媒体发布的新闻、资讯,还包括超30万个的“头条号”创作及发布的内容。用户可以在今日头条上浏览新闻,并发表评论,一些热门新闻评论甚至上万条。
虽然今日头条做得是信息、资讯方面的整合,但张一鸣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我们不是一家媒体公司,而是一家技术公司。”
据了解,目前今日头条人员构成中技术人员大约占了五分之二的岗位,是公司人员的主要构成部分。这也使得张一鸣引以为傲的个性化信息推荐得以实现。
张一鸣曾在演讲中表示,今日头条不仅分析用户性别、终端、年龄及地域分布,还将对用户的兴趣、情感倾向进行分析,这可以知晓用户喜欢哪些分类的文章,客户端可从数以亿计的信息中向用户推荐其最感兴趣、最需要的内容,这使得用户体验得以提升。
事实上,今日头条并不是第一个使用技术进行个性化信息投放的客户端,但它却成功了,这其中或许还包括一些软实力。
例如在人才招聘上的认真谨慎,张一鸣曾对媒体表示,“在头条团队达到100人以前,不管什么岗位,哪怕是前台,我都会亲自面试,团队的前50人有七八成都是我亲自招进来的。” 据了解,张一鸣还曾经为招聘一个工程师,而从各个方面打听对方的信息,甚至加上对方的微信,将对方朋友圈浏览一遍。 版权争议不断
今日头条的壮大也引来了诸多争议,直到今天类似的讨论依然存在。实际上,自2013年年底,今日头条就屡次陷入侵权风波,包括搜狐网、享有《广州日报》网络传播权的公司广州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楚天都市报》等在内的公司、媒体都与今日头条发生过版权纠纷。
据了解,目前今日头条的内容主要来源三个方面,首先是来源于签约合作伙伴,当用户通过今日头条浏览这些网站的新闻时,将会直接跳转到这些媒体的官方网站,对传统媒体来说,今日头条的导流能力不容小觑,截至2015年上半年,与今日头条进行签约合作的传统媒体高达1000家。
其次,今日头条旗下的超30万个媒体平台“头条号”,也每天为平台带来了数万条内容。
此外,今日头条内容还来自“转码”产生,即所谓的深度链接,也是今日头条涉嫌侵权的主要争议点。据了解,采取这种方式主要与合作网站的IT能力有关,如果直接从今日头条网站向合作网站跳转,则很容易出现死链、浏览速度缓慢的现象,为了提高用户体验,今日头条方面对这种链接进行了转码处理。不过这种转码方式给今日头条带来了内容,但却没有给原网站带去流量,这也令内容提供方不满。
在经历媒体“围攻”之后,张一鸣曾在多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手机新闻客户端之类的推荐软件,基本上都在抓取纸媒的内容,有一些也对原网站进行了转码。
他还表示,今日头条并没有侵权,因为大部分内容有授权,且今日头条并未从内容页上发布广告,使其商业化。从目前的消息来看,今日头条确实并未因侵权事件对任何一家公司做过道歉或补偿。
用户基数大带来变现底气
在今日头条用户达数亿人次的今天,其盈利模式备受市场关注。2014年,张一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今日头条并未实现盈利,但已经找到了较为清晰的商业变现模式,即主要来源于信息流广告。
所谓的信息流广告,是目前移动APP端经常出现的广告形式,这种广告穿插于原有内容当中,不容易被用户忽视。此外,这种广告大多基于用户行为及大数据进行精准投放,转化率较高。这与今日头条本身的信息精准分发属性相似。
据了解,今日头条目前已超额完成了60亿元的年度收入目标,今年有可能会达到100亿元,传统的门户网站如新浪,2015年全年的广告营收也不足50亿元。张一鸣在年初的内部会议上表示,希望2020年营收能达到100亿美元。
他的底气在哪里呢?主要还是来源于用户数量的绝对优势。截至今年9月底,今日头条已有5.8亿用户,日活跃用户超过6300万,每个用户每天使用今日头条的时长达到了76分钟,这也意味着每天今日头条都有超过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选择向用户精准投放广告,那么用户流量将通过广告得到变现。不过张一鸣也并没有对公司盈利状况进行披露,目前是否有利润外界不得而知。
目前,今日头条不仅面临着来自传统门户网站的竞争,还面临着新搅局者的不断加入。张一鸣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早期我是躲,现在躲不起了那就加快。”竞争的事情是你不能改变的。“我一直打一个比喻,就像你在跑步过程中主要向前看,偶尔看一下左右,就不要回头了。”
下阶段,张一鸣表示希望能够通过技术,创造更多场景化的精准。在今年9月份的头条号创业者大会上,张一鸣宣布,在未来12个月里,今日头条至少投入10亿元人民币补贴给头条号上的短视频创作者。
在最近举行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张一鸣还表示,全球化将成为2017年今日头条的核心战略之一。据了解,今年10月份,今日头条战略投资了印度当地最大的资讯应用Dailyhunt,Dailyhunt每月页面浏览量达45亿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