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起野草莓,我就会下意识地咽一口唾沫。野草莓那酸酸甜甜的味道,就会回荡在我的口舌之间,真切地给我味蕾强烈的刺激,使我禁不住连连咽口水,唤起童年的味道记忆。
遥远的山村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埋藏在天山深处。四面环山,绿水绕村,高高的台地托举着几十户人家,生息在山水的怀抱中。黄山台子,贴切而富有诗意的名字。那些重重叠叠的山脉,似乎没有哪座叫黄山,只是绕村而过的那条河叫黄山河,傍水有个牧业村叫黄山大队,河流出口处有个煤矿叫大黄山煤矿。黄山、大黄山,我至今闹不清楚这些地名与大名鼎鼎的安徽黄山有什么瓜葛?然而,黄山台子绝不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地方,它群山环抱,幽闭深藏的地形,高敞肥沃,水草丰茂的地貌,缘河依台密布的数十公里长的石堆墓、石圈墓,不时出露的石磨盘、红陶罐、绿锈斑斑的铜钱,处处显示着这个村庄悠久的人文历史。尽管名不见经传,但它历经的过往非同一般,有着诸多待解的谜团,充满了神秘与神奇。
这就是生我养我的村庄,也是收藏我童年所有记忆的地方。十二年,正好一打,我背负着村庄的山光风物,行走在缺少风景的人生路上。
我的小村庄就是一位王后,她是那样丰饶安详,宽厚仁慈,躲在大山深处,尽享阳光雨露,土地富饶,物产丰茂。母亲常说:“在山里是饿不死人的。”甘甜的山泉,遍地的野菜,所有山坡都被葳莛的草木覆盖着,红嘟嘟的野草莓就掩映在草稞中,闪烁着诱人的身影。只要找到几颗,就会发现一片,野草莓是会映的。
拨开厚厚的羽衣草、三芒草或酥油草,野草莓鲜红的卵球形聚合果挂在长长的茎上。顺藤摸瓜,一颗一颗鲜美无比的野草莓即可入筐了。
红红的草莓
儿时记忆最深的是草原上一片一片的野草莓。每到初夏,村里的孩子们最向往的就是等待草莓一点点变红。摘草莓是一项充满无限乐趣的事儿,找到一颗还想找下一颗,摘完一片又看到不远处,更茂盛的另一片。乐此不疲,忘了时间,忘了自己,满眼满心只有闪烁在草丛中的一颗比一颗红艳,一颗比一颗透熟,一颗比一颗诱人的心形红果。直到小筐涨满溢出,才肯心满意足地收手。这时日已中天,时值中午,才感两眼发直,腰酸腿困,双手已是“血染的风采”——十指被草莓汁染得找不到本来的肉色。
常常这个时候,才会想起小伙伴,抬头满坡寻觅,山上、山下、草丛中、灌木旁,同行的小伙伴们像撒开吃草的羊儿,占领着各自的领地,满山满坡星罗棋布。先摘满筐的,总会骄傲地放声叫喊:“摘满了没有?该吃饭了!”大家才会从摘草莓的“魔杖”中惊醒,三三两两聚拢一起。有些手慢的,没摘够的,还不放过路经看到的草莓,就像没吃饱的羊羔,边走边叼的吃一口路边的草一样。
大家总会选个遮阳的大石头边或大刺墩下,席地而坐,开始美味午餐。每个人都先从自己的篮子中挑出那些熟透了的草莓放在最上面,一颗一颗摘掉草莓把儿,然后掰开大白馒头,将挑出的这些汁浓欲滴的草莓排成密密扎扎的队伍,两半馍对合,用劲一捏,哇,红润酸甜的草莓汁顺着指头流淌,白馒头晕染的鲜红流香,我们便大口大口地饕餮鲜美的草莓午餐,馒头吃完了,还意犹未尽,舔舐着满手流淌的草莓浓汁。
艳阳高照,山风徐徐,满眼青翠,满口留香,山坡上那群幸福的孩子从此后,永远走不出野草莓的酸甜。
童年的味道
那个下着雷暴雨的夏天,我们刚刚摘满小筐,准备回家。天空霎间积满了乌云,轰隆隆的雷声在云层之上滚动叫喊,哥哥姐姐们催促我们:快跑,回家!要下雨了!我们还没有爬上坡顶,雷就在头顶炸响,伴随着明亮的闪电,倾盆大雨哗啦啦地倒开了。我们一个个浇的像落汤鸡似的,怀中还紧紧抱着草莓篮子。我的布鞋里积满了雨水,啪踏啪踏地掉,走不快,落在后面,呜呜地哭了起来。
瓢泼大雨连成一道道雨幕,雨幕又成了扯天扯地的雨烟,白茫茫的弥漫了整个天地。我们迷路了,站在坡头辨不清方向。大点的孩子惊慌失措地寻找回家的路。小点的孩子惊恐之极,哭声一片。小弟不知是冷了还是吓的,脸色青紫,小筐子都不知扔到哪儿了,两手袖在袖筒里,像一颗呆呆的土豆,立在队伍的最后面。那一刻,我惊恐极了,似乎再也找不到家了,被丢在这荒郊野地里冻死、饿死、晚上会被狼吃掉。各种自制的恐惧混合着冰冷急迫的大雨笼罩着我们的身心。
害怕恐惧和不知所措使我们在山坡顶上忽向南走,走一会儿觉得不对,又折返回来向北走。任何一个人的判断都会使我们改变方向。就这样,来来回回折腾了很长时间。恐惧、寒冷和饥饿,侵略了我们每个孩子的心灵,绝望的情绪就像雨砸在草地上冒出的白烟一样,很快包围了我们。大孩子们都哭了起来,我们几个小的抱成团,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好像世界末日来了一般。
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像天神一般出现在我们面前,他骑在大青马上,穿着深绿色的雨衣,怀里抱着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棉衣、雨布。他把每个孩子父母的牵挂和爱送到了我们手上,穿在我们身上。我们忽然不害怕了,不哭了,觉得有救了,踏实了。他把我和小弟两个最小的驮在马上,其他的孩子抓着他给的长长的马绳,跟着他的马,一路走回家。
我钻在父亲的雨衣里,紧紧抱着父亲温暖的后腰,坐在大青马柔软温暖的屁股上,沉浸在黑暗温热的幸福中。
那条回家的路似乎很长,又似乎很短。我躲在雨衣隔出的温暖小世界里,趴在父亲的背上睡着了。
那个骄阳似火的夏天,戈壁上的亲戚拉着一麻袋西瓜,还有迫不及待来山里度假的孩子来了。带来了山外的消息和山里吃不到的西瓜、蔬菜。我们全家人,准确地说应该是全村人都很高兴。大伙儿聚在我们家吃西瓜、聊天。孩子们围着喜子听他讲戈壁上的故事。他讲什么我们都爱听,并约好明天去摘草莓。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专门给不善走山路的喜子备了一匹马。母亲给我们装了一个大西瓜,说是中午吃西瓜泡风干馍馍。我们高高兴兴地出发了。到了摘草莓的西沟,我们把马鞍子卸下来,找了一个有平掌子的刺墩边,把西瓜小心放好,用马鞍子盖好,还不放心,又拔了些青草伪装了前后鞍鞘的漏空处,一点都看不到西瓜了,才用三叉绊拌好马,把马赶到沟底,让它慢慢吃草。我们放心地摘草莓去了。
快中午了,我们的篮子也摘满了。想起了西瓜,我们以冲锋的速度冲到藏西瓜的山坡,满怀着垂涎欲滴的西瓜哈喇子,掀开马鞍,西瓜安安静静地站在草地上,但拿起准备杀时,它则裂开成两半,瓜瓤没有了,只剩下两半空荡荡的瓜壳。抬头发现对面山坡上,大哥的马群悠然地吃着草,放马的大哥靠在马鞍上,悠闲地晃着二郎腿,笑嘻嘻地望着我们。我们顿然明白了偷瓜贼是谁,饿狼扑食般地冲向大哥所在的山坡。大哥早已做好准备,翻身骑上残留子马,向更高的山坡跑去。
那些美丽的夏季,宛如一幅幅童年的画卷,珍藏在记忆之库。常常在梦里,不经意间飘入耳畔的班得瑞的森林音乐声里,或是浏览的一帧风景图片里,丝丝缕缕,点点滴滴地渗漏下来,淋湿了我当下的心情。
红艳、酸甜的野草莓,是一副永不褪色的画儿,是我一触即发的童年味道。
遥远的山村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埋藏在天山深处。四面环山,绿水绕村,高高的台地托举着几十户人家,生息在山水的怀抱中。黄山台子,贴切而富有诗意的名字。那些重重叠叠的山脉,似乎没有哪座叫黄山,只是绕村而过的那条河叫黄山河,傍水有个牧业村叫黄山大队,河流出口处有个煤矿叫大黄山煤矿。黄山、大黄山,我至今闹不清楚这些地名与大名鼎鼎的安徽黄山有什么瓜葛?然而,黄山台子绝不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地方,它群山环抱,幽闭深藏的地形,高敞肥沃,水草丰茂的地貌,缘河依台密布的数十公里长的石堆墓、石圈墓,不时出露的石磨盘、红陶罐、绿锈斑斑的铜钱,处处显示着这个村庄悠久的人文历史。尽管名不见经传,但它历经的过往非同一般,有着诸多待解的谜团,充满了神秘与神奇。
这就是生我养我的村庄,也是收藏我童年所有记忆的地方。十二年,正好一打,我背负着村庄的山光风物,行走在缺少风景的人生路上。
我的小村庄就是一位王后,她是那样丰饶安详,宽厚仁慈,躲在大山深处,尽享阳光雨露,土地富饶,物产丰茂。母亲常说:“在山里是饿不死人的。”甘甜的山泉,遍地的野菜,所有山坡都被葳莛的草木覆盖着,红嘟嘟的野草莓就掩映在草稞中,闪烁着诱人的身影。只要找到几颗,就会发现一片,野草莓是会映的。
拨开厚厚的羽衣草、三芒草或酥油草,野草莓鲜红的卵球形聚合果挂在长长的茎上。顺藤摸瓜,一颗一颗鲜美无比的野草莓即可入筐了。
红红的草莓
儿时记忆最深的是草原上一片一片的野草莓。每到初夏,村里的孩子们最向往的就是等待草莓一点点变红。摘草莓是一项充满无限乐趣的事儿,找到一颗还想找下一颗,摘完一片又看到不远处,更茂盛的另一片。乐此不疲,忘了时间,忘了自己,满眼满心只有闪烁在草丛中的一颗比一颗红艳,一颗比一颗透熟,一颗比一颗诱人的心形红果。直到小筐涨满溢出,才肯心满意足地收手。这时日已中天,时值中午,才感两眼发直,腰酸腿困,双手已是“血染的风采”——十指被草莓汁染得找不到本来的肉色。
常常这个时候,才会想起小伙伴,抬头满坡寻觅,山上、山下、草丛中、灌木旁,同行的小伙伴们像撒开吃草的羊儿,占领着各自的领地,满山满坡星罗棋布。先摘满筐的,总会骄傲地放声叫喊:“摘满了没有?该吃饭了!”大家才会从摘草莓的“魔杖”中惊醒,三三两两聚拢一起。有些手慢的,没摘够的,还不放过路经看到的草莓,就像没吃饱的羊羔,边走边叼的吃一口路边的草一样。
大家总会选个遮阳的大石头边或大刺墩下,席地而坐,开始美味午餐。每个人都先从自己的篮子中挑出那些熟透了的草莓放在最上面,一颗一颗摘掉草莓把儿,然后掰开大白馒头,将挑出的这些汁浓欲滴的草莓排成密密扎扎的队伍,两半馍对合,用劲一捏,哇,红润酸甜的草莓汁顺着指头流淌,白馒头晕染的鲜红流香,我们便大口大口地饕餮鲜美的草莓午餐,馒头吃完了,还意犹未尽,舔舐着满手流淌的草莓浓汁。
艳阳高照,山风徐徐,满眼青翠,满口留香,山坡上那群幸福的孩子从此后,永远走不出野草莓的酸甜。
童年的味道
那个下着雷暴雨的夏天,我们刚刚摘满小筐,准备回家。天空霎间积满了乌云,轰隆隆的雷声在云层之上滚动叫喊,哥哥姐姐们催促我们:快跑,回家!要下雨了!我们还没有爬上坡顶,雷就在头顶炸响,伴随着明亮的闪电,倾盆大雨哗啦啦地倒开了。我们一个个浇的像落汤鸡似的,怀中还紧紧抱着草莓篮子。我的布鞋里积满了雨水,啪踏啪踏地掉,走不快,落在后面,呜呜地哭了起来。
瓢泼大雨连成一道道雨幕,雨幕又成了扯天扯地的雨烟,白茫茫的弥漫了整个天地。我们迷路了,站在坡头辨不清方向。大点的孩子惊慌失措地寻找回家的路。小点的孩子惊恐之极,哭声一片。小弟不知是冷了还是吓的,脸色青紫,小筐子都不知扔到哪儿了,两手袖在袖筒里,像一颗呆呆的土豆,立在队伍的最后面。那一刻,我惊恐极了,似乎再也找不到家了,被丢在这荒郊野地里冻死、饿死、晚上会被狼吃掉。各种自制的恐惧混合着冰冷急迫的大雨笼罩着我们的身心。
害怕恐惧和不知所措使我们在山坡顶上忽向南走,走一会儿觉得不对,又折返回来向北走。任何一个人的判断都会使我们改变方向。就这样,来来回回折腾了很长时间。恐惧、寒冷和饥饿,侵略了我们每个孩子的心灵,绝望的情绪就像雨砸在草地上冒出的白烟一样,很快包围了我们。大孩子们都哭了起来,我们几个小的抱成团,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好像世界末日来了一般。
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像天神一般出现在我们面前,他骑在大青马上,穿着深绿色的雨衣,怀里抱着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棉衣、雨布。他把每个孩子父母的牵挂和爱送到了我们手上,穿在我们身上。我们忽然不害怕了,不哭了,觉得有救了,踏实了。他把我和小弟两个最小的驮在马上,其他的孩子抓着他给的长长的马绳,跟着他的马,一路走回家。
我钻在父亲的雨衣里,紧紧抱着父亲温暖的后腰,坐在大青马柔软温暖的屁股上,沉浸在黑暗温热的幸福中。
那条回家的路似乎很长,又似乎很短。我躲在雨衣隔出的温暖小世界里,趴在父亲的背上睡着了。
那个骄阳似火的夏天,戈壁上的亲戚拉着一麻袋西瓜,还有迫不及待来山里度假的孩子来了。带来了山外的消息和山里吃不到的西瓜、蔬菜。我们全家人,准确地说应该是全村人都很高兴。大伙儿聚在我们家吃西瓜、聊天。孩子们围着喜子听他讲戈壁上的故事。他讲什么我们都爱听,并约好明天去摘草莓。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专门给不善走山路的喜子备了一匹马。母亲给我们装了一个大西瓜,说是中午吃西瓜泡风干馍馍。我们高高兴兴地出发了。到了摘草莓的西沟,我们把马鞍子卸下来,找了一个有平掌子的刺墩边,把西瓜小心放好,用马鞍子盖好,还不放心,又拔了些青草伪装了前后鞍鞘的漏空处,一点都看不到西瓜了,才用三叉绊拌好马,把马赶到沟底,让它慢慢吃草。我们放心地摘草莓去了。
快中午了,我们的篮子也摘满了。想起了西瓜,我们以冲锋的速度冲到藏西瓜的山坡,满怀着垂涎欲滴的西瓜哈喇子,掀开马鞍,西瓜安安静静地站在草地上,但拿起准备杀时,它则裂开成两半,瓜瓤没有了,只剩下两半空荡荡的瓜壳。抬头发现对面山坡上,大哥的马群悠然地吃着草,放马的大哥靠在马鞍上,悠闲地晃着二郎腿,笑嘻嘻地望着我们。我们顿然明白了偷瓜贼是谁,饿狼扑食般地冲向大哥所在的山坡。大哥早已做好准备,翻身骑上残留子马,向更高的山坡跑去。
那些美丽的夏季,宛如一幅幅童年的画卷,珍藏在记忆之库。常常在梦里,不经意间飘入耳畔的班得瑞的森林音乐声里,或是浏览的一帧风景图片里,丝丝缕缕,点点滴滴地渗漏下来,淋湿了我当下的心情。
红艳、酸甜的野草莓,是一副永不褪色的画儿,是我一触即发的童年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