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导致作文能力低,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了课外阅读的顺利完成和显著成效:
1. 阅读期待不足
由于地理区域位置的不同以及由此不同带来的种种文化素养与意识的不同,导致了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成为了孩子自身的一种娱乐手段。孩子的阅读与成人脱钩,他们在放任自流中随意选择书目,既没有交流的对象,也不会有评价的提升。由此形成的阅读期待难以起到应该有的作用。
2. 阅读环境不善
农村孩子由于家庭经济以及家长意识的影响,缺少良好的购书渠道,没有良好的读书氛围。即便在学校,图书角也并未发挥应有的功能,而只是储藏图书的死角。学生没有优良的阅读环境,读书质量就可见一斑。这样的阅读环境与阅读机制要么将阅读演化为放任自流的无人知的乱读,要么就是阅读质量低下的无吸收性阅读。
针对农村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兴趣——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1. 榜样:追寻的目标
对榜样的顶礼膜拜是青少年的正常心理,农村儿童也不例外。在家长引导教育缺位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利用语文课等各种途径给孩子讲述名家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用名人的力量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阅读心境,并在教师讲述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一些名人伟人在年青时期努力读书的故事。让更多的名人故事扎根于学生的意识之中,能激发他们努力用功读书的志向。
2. 好书:永恒的期待
对于好书的标准,历来很难统一,教师在向学生推荐好书之前,必须先做好两项准备工作:(1)自身对要推荐的好书有全方面的了解,从价值取向到思想立意,从内容的呈现形式到书本的装帧修饰等,甄别其是否适合学生阅读;(2)必须对要推荐的学生有足够的了解,从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到学生的阅读口味等,要将好书推荐到刀刃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既充分发挥好书的引导作用,又能让最适合的书本走进学生世界的目的。
3. 激情:不竭的动力
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他们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书源——课外阅读的苦口良药
1. 家长要配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也是最适合孩子的老师。攻克家长是至关重要的一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利用各种与家长沟通的机会,完成给家长讲述读书的重要性,转变家长观念。这要求家长帮助学生选择读物要做到:(1)内容要健康,因为不好的阅读材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2)符合儿童年龄特点。(3)类型要多样。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阅读面要广。总之,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2. 学校要完善
教育事业应受到全社会的支持,学校应多方集资,逐步完善教学设施。每个农村小学应着力建起图书馆或图书室。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检查工具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三、引导——课外阅读的内在潜力
1. 要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是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就好几天不读。三是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订一个读书计划。为了让这些习惯能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教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2. 要培养恰当的阅读方法
(1)读一读,圈一圈。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这样不仅让学生在阅读时有所收获,更让学生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谓一举两得。
(2)画一画,想一想。一是画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画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这样的画不仅是动笔动手的形式,更是促发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展开思维训练的重要过程。
(3)抄一抄,写一写。人手一册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课外书,还可以练练笔,写下心得体会,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断进行句子仿写、语段仿写。
总之,教师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会逐渐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
(江都市宜陵中心小学)
1. 阅读期待不足
由于地理区域位置的不同以及由此不同带来的种种文化素养与意识的不同,导致了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成为了孩子自身的一种娱乐手段。孩子的阅读与成人脱钩,他们在放任自流中随意选择书目,既没有交流的对象,也不会有评价的提升。由此形成的阅读期待难以起到应该有的作用。
2. 阅读环境不善
农村孩子由于家庭经济以及家长意识的影响,缺少良好的购书渠道,没有良好的读书氛围。即便在学校,图书角也并未发挥应有的功能,而只是储藏图书的死角。学生没有优良的阅读环境,读书质量就可见一斑。这样的阅读环境与阅读机制要么将阅读演化为放任自流的无人知的乱读,要么就是阅读质量低下的无吸收性阅读。
针对农村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兴趣——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1. 榜样:追寻的目标
对榜样的顶礼膜拜是青少年的正常心理,农村儿童也不例外。在家长引导教育缺位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利用语文课等各种途径给孩子讲述名家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用名人的力量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阅读心境,并在教师讲述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一些名人伟人在年青时期努力读书的故事。让更多的名人故事扎根于学生的意识之中,能激发他们努力用功读书的志向。
2. 好书:永恒的期待
对于好书的标准,历来很难统一,教师在向学生推荐好书之前,必须先做好两项准备工作:(1)自身对要推荐的好书有全方面的了解,从价值取向到思想立意,从内容的呈现形式到书本的装帧修饰等,甄别其是否适合学生阅读;(2)必须对要推荐的学生有足够的了解,从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到学生的阅读口味等,要将好书推荐到刀刃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既充分发挥好书的引导作用,又能让最适合的书本走进学生世界的目的。
3. 激情:不竭的动力
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他们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书源——课外阅读的苦口良药
1. 家长要配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也是最适合孩子的老师。攻克家长是至关重要的一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利用各种与家长沟通的机会,完成给家长讲述读书的重要性,转变家长观念。这要求家长帮助学生选择读物要做到:(1)内容要健康,因为不好的阅读材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2)符合儿童年龄特点。(3)类型要多样。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阅读面要广。总之,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2. 学校要完善
教育事业应受到全社会的支持,学校应多方集资,逐步完善教学设施。每个农村小学应着力建起图书馆或图书室。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检查工具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三、引导——课外阅读的内在潜力
1. 要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是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就好几天不读。三是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订一个读书计划。为了让这些习惯能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教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2. 要培养恰当的阅读方法
(1)读一读,圈一圈。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这样不仅让学生在阅读时有所收获,更让学生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谓一举两得。
(2)画一画,想一想。一是画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画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这样的画不仅是动笔动手的形式,更是促发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展开思维训练的重要过程。
(3)抄一抄,写一写。人手一册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课外书,还可以练练笔,写下心得体会,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断进行句子仿写、语段仿写。
总之,教师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会逐渐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
(江都市宜陵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