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客观实践的主观意识,学生对一门学科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往往就会对该学科产生求知欲望,并会尽最大努力去理解学习问题、探索未知领域。因此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始终是教学中最为复杂而重要的课题,需要教师不断深入研究相关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5.159
笔者在经过认真研究后发现,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故事性强,章节任务类型多样且趣味性高。并且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好奇心强、好胜心强、活泼好动的小学生,他们对于实践式、分享式、提问式的学习方式充满了好感和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形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多种多样的途径,教师既可以从客观的教学实践出发进行探索,也可以从学生学习心理出发展开研究,从而形成立体的趣味教学课堂。具体的思路和方法可以参考下文。
一、注重师生情感的培养
虽然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不是推动教学进步的直接因素,但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却发挥着维系师生之间沟通交流、激发学生进取心、形成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对学习某课程兴趣浓厚的学生往往也会对该课程的授课教师产生仰慕与信任感。这种深厚的师生感情就是学生与学科学习之间最好的粘合剂。所以教师要坚持以情感培养为基本要求,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对课程产生兴趣。
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堂上借助个人教学魅力建立起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兴趣。语言是教学最重要的工具,所以教师要不断修炼讲课的艺术,用生动趣味、形象幽默的语言风格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例如借助学生喜爱的动画角色的口吻提问;在说话时关注语气词和语音语调的运用;借助肢体动作辅助讲解等。降低学生个人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帮助教师获得学生的信任。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课堂讲解的张弛有度,赋予语文教学专业性与趣味性。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后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沟通,仔细发现学生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从而使得教师的角色充分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建立起师生之间深厚的情感基础。
二、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
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目的尚不具备自主性,推动他们学习进步因素往往来自外界,例如家长的奖励,老师的表扬等。所以合理的奖励机制是形成小学生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最大的推动因素。一旦教师将激励的方法用对时间和场合,学生就能不断从中产生和积累起学习的欲望。
激励机制形成的基础是赞美教学,所以首先教师要积极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通过赞美的方式放大学生的长处和优势。教师要从细节处发现和探索学生的长处,例如发现学生作业练习中的认真态度和清晰字迹;发现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勇气与自信;发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要掌握激励的方法与技巧。激励学生的方式可以是语言上的也可以是物质上的。语言上教师要将赞美和夸奖落到实处、落到细节上,尽量避免赞美范围过于宽泛造成学生的学习困扰。例如详细夸奖学生作业的字迹清晰、读文章的情感饱满、发言的自信等。物质上的激励则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喜好和需要利用物品表达赞美,善于运用贴纸、文具等小道具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決心和信心。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在学习中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吸引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但是教师同样可以提升教学情境的新鲜有趣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实现教学劣势向教学优势的转化。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要始终紧扣趣味、形象、生动、活跃这几个要素展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喜好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各类型的互动活动,例如问答环节、课堂游戏、学习实践;在教学中运用形式多样的道具和工具,例如多媒体、识字卡片、照片贴纸等。用教学的丰富性克服传统教学中的枯燥单调感,激发学生的语文探索兴趣,从而营造一个学生学得快乐、学得高效、学得专注的教学情境。
四、提升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要尽可能提升讲解的直观性,以此方式弥补小学生学习经验的不足和思维方式的缺陷。直观的教学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意识,让学生不仅看到语文的书面描述形式,还要提高对实物、色彩、形象的感知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借助色彩丰富的板书、生动形象的视频图片、有趣的实践活动、层次的教学推进等方式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将语文教学中的抽象部分直观化,克服学生对抽象问题、陌生事物、全新观点的理解困难。
例如在分析文章《爬山虎的脚》时,学生因为与爬山虎的接触较少所以一时间难以想象出它具体的样子,就会对文章的描述产生疑问和不解。因此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带到室外,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和观察爬山虎的脚、叶子,看看爬山虎是否与文章中描述的一致,在观察中是否还有新的发现。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会只停留在文字描述上,而是形成更加直观、真实的记忆形象。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发现语文趣味性,产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的重要过程。
五、故事教学法趣化教学内容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是因为小学生对生动有趣的故事有与生俱来的好感,更因为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可以通过情景表演、角色扮演的方式重新演绎,从而有效提升课文讲解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和探索兴趣。一方面,教师可以将讲解过程故事化。教师可以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穿插故事讲述,拓展文章内容,并借助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形象,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坚定学生学习信念。例如在讲解古诗《咏鹅》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分享骆宾王在写这首诗时发生的故事,在丰富讲解内容的同时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了古诗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品格。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重新定义课本文章,不仅要让学生熟悉文章的文字描述形式,更要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可表演性、可改编性。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文章改变成小剧本,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故事的演绎,从而在趣化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慢慢找到学习的感觉,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本文所提出的想法与观点都是经过实践和检验形成的,是对教学客观要素和对主观学生需求的综合考量。至此我们也了解了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指导和引导作用,所以教师在未来教学中要始终坚持趣味教学的首要地位,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克服传统教学的枯燥与单调,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趣味教学的手段,用积极主动的创新观念给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实现其真正的教学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5.159
笔者在经过认真研究后发现,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故事性强,章节任务类型多样且趣味性高。并且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好奇心强、好胜心强、活泼好动的小学生,他们对于实践式、分享式、提问式的学习方式充满了好感和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形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多种多样的途径,教师既可以从客观的教学实践出发进行探索,也可以从学生学习心理出发展开研究,从而形成立体的趣味教学课堂。具体的思路和方法可以参考下文。
一、注重师生情感的培养
虽然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不是推动教学进步的直接因素,但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却发挥着维系师生之间沟通交流、激发学生进取心、形成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对学习某课程兴趣浓厚的学生往往也会对该课程的授课教师产生仰慕与信任感。这种深厚的师生感情就是学生与学科学习之间最好的粘合剂。所以教师要坚持以情感培养为基本要求,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对课程产生兴趣。
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堂上借助个人教学魅力建立起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兴趣。语言是教学最重要的工具,所以教师要不断修炼讲课的艺术,用生动趣味、形象幽默的语言风格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例如借助学生喜爱的动画角色的口吻提问;在说话时关注语气词和语音语调的运用;借助肢体动作辅助讲解等。降低学生个人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帮助教师获得学生的信任。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课堂讲解的张弛有度,赋予语文教学专业性与趣味性。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后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沟通,仔细发现学生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从而使得教师的角色充分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建立起师生之间深厚的情感基础。
二、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
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目的尚不具备自主性,推动他们学习进步因素往往来自外界,例如家长的奖励,老师的表扬等。所以合理的奖励机制是形成小学生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最大的推动因素。一旦教师将激励的方法用对时间和场合,学生就能不断从中产生和积累起学习的欲望。
激励机制形成的基础是赞美教学,所以首先教师要积极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通过赞美的方式放大学生的长处和优势。教师要从细节处发现和探索学生的长处,例如发现学生作业练习中的认真态度和清晰字迹;发现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勇气与自信;发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要掌握激励的方法与技巧。激励学生的方式可以是语言上的也可以是物质上的。语言上教师要将赞美和夸奖落到实处、落到细节上,尽量避免赞美范围过于宽泛造成学生的学习困扰。例如详细夸奖学生作业的字迹清晰、读文章的情感饱满、发言的自信等。物质上的激励则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喜好和需要利用物品表达赞美,善于运用贴纸、文具等小道具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決心和信心。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在学习中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吸引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但是教师同样可以提升教学情境的新鲜有趣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实现教学劣势向教学优势的转化。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要始终紧扣趣味、形象、生动、活跃这几个要素展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喜好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各类型的互动活动,例如问答环节、课堂游戏、学习实践;在教学中运用形式多样的道具和工具,例如多媒体、识字卡片、照片贴纸等。用教学的丰富性克服传统教学中的枯燥单调感,激发学生的语文探索兴趣,从而营造一个学生学得快乐、学得高效、学得专注的教学情境。
四、提升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要尽可能提升讲解的直观性,以此方式弥补小学生学习经验的不足和思维方式的缺陷。直观的教学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意识,让学生不仅看到语文的书面描述形式,还要提高对实物、色彩、形象的感知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借助色彩丰富的板书、生动形象的视频图片、有趣的实践活动、层次的教学推进等方式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将语文教学中的抽象部分直观化,克服学生对抽象问题、陌生事物、全新观点的理解困难。
例如在分析文章《爬山虎的脚》时,学生因为与爬山虎的接触较少所以一时间难以想象出它具体的样子,就会对文章的描述产生疑问和不解。因此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带到室外,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和观察爬山虎的脚、叶子,看看爬山虎是否与文章中描述的一致,在观察中是否还有新的发现。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会只停留在文字描述上,而是形成更加直观、真实的记忆形象。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发现语文趣味性,产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的重要过程。
五、故事教学法趣化教学内容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是因为小学生对生动有趣的故事有与生俱来的好感,更因为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可以通过情景表演、角色扮演的方式重新演绎,从而有效提升课文讲解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和探索兴趣。一方面,教师可以将讲解过程故事化。教师可以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穿插故事讲述,拓展文章内容,并借助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形象,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坚定学生学习信念。例如在讲解古诗《咏鹅》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分享骆宾王在写这首诗时发生的故事,在丰富讲解内容的同时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了古诗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品格。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重新定义课本文章,不仅要让学生熟悉文章的文字描述形式,更要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可表演性、可改编性。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文章改变成小剧本,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故事的演绎,从而在趣化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慢慢找到学习的感觉,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本文所提出的想法与观点都是经过实践和检验形成的,是对教学客观要素和对主观学生需求的综合考量。至此我们也了解了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指导和引导作用,所以教师在未来教学中要始终坚持趣味教学的首要地位,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克服传统教学的枯燥与单调,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趣味教学的手段,用积极主动的创新观念给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实现其真正的教学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