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特点以及高中地理课堂上所存在的问题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列举了研究性学习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导入实例,共同探讨研究性学习对地理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地理;方式;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157-02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理念的进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学者关注到研究性学习方式导入高中地理教学的效果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导入完成了一次学生和教师角色的转变,贯彻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地理思维。
一、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得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为基本的教学形式。
二、高中地理教学应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几点策略
(一)捕捉生成,确立研究主题
教学主题直接决定教学方向,部分高中地理教学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对着课本或者是教学课件上的内容进行朗读,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学生对地理的学习难免会产生抵触,这对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开展可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兼顾教学重点和学生兴趣,才能够保证教学主题和教学重点切合。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中地理教材中每一章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主题,所以老师也应该加强对主题的优化,避免教学内容过于宽泛[1]。
如在开展《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时,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如果只是僵硬的引入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效率将会很低,所以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首先通过全球风带、世界表层洋流分布以及洋流模式图等图片来帮助学生构建杨柳的基本概念,然后顺势引入本节课程的研究主题“海水是流动的”,并通过知识导入、图片分析以及案例讨论等教学方式的设置来帮助学生感受洋流分布的规律。
(二)多元互动,优化研究过程
主题的确定能够从根本上奠定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研究性学习方式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主角地位,所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个完善的地理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以后进入更高层次的地理学习中也能够从容应对。
如在《区域农业发展》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能够以东北地区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和途径,所以老师在开展教學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考虑哪些因素。老师可以提出关键问题:假如你是一位决策者,现在给你某个区域,让你来决策如何发展农业,也就是考虑农业生产类型或者农业生产的品种,若这些地区分别是大兴安岭、松嫩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内蒙古高原,你会怎么安排呢?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答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即使是听到学生错误的回答,老师也不要及时的纠正,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规律是什么等更深层的问题,既能够保证学生的自尊心,又能够保证课题的有效进行[2]。
(三)有效主导,调控研究方向
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了学生创新能力、思考能力以及研究能力的培养上,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节课的课时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只是让学生随意的发散自己的思维,触及到有效的地理知识是非常有限的,虽然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可以什么也不管,老师在课堂之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引路人,只有通过科学的指导,才能够有效的提高研究型学习的教学效率。
如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的过程中,重难点应该放在天体系统的概念以及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以及类型,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老师组织学生课下搜集有关宇宙中其他天体的相关资料,并且引导学生通过相关案例来佐证。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搜索宇航员进入外太空或者火星探测器拍到的视频以及图片,这些素材的搜集为学生的研究型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上课时,老师还可以随机抽选学生上台来讲解本节课程,在学生做好课题探索的同时,老师也完成了指导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到不限制学生的思维,但是同时又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及监督[3]。
(四)归纳整理,升华学习内容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必须加上有效的收尾才能够保证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在开展完研究型学习活动之后,老师要做的就是通过系统的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回顾以及记忆,并引导学生产生自己的学习感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查看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着哪些问题,事后也可以通过询问老师、同学讨论等方法加深地理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如在学习《大气环流》时,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教师在讲述完本节课的知识点之后,可以预留给学生较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本节课程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学生可以利用列图标、制作关系图等方式来掌握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特性,学生在制作关系图的过程中,能够对已经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及回顾,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没有发现的问题[4]。
三、结语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参与。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应用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及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更好的发挥研究性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晓虎,杨超.新课标下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分析与实践[J].考试周刊, 2019(21).
[2]赵群.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理性思考和探索[J].好家长,2019(13).
[3]丁军.研究性学习理念与高中数学教学的巧妙整合策略[J].新课程(下),2019(1).
[4]周觅.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9(38).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地理;方式;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157-02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理念的进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学者关注到研究性学习方式导入高中地理教学的效果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导入完成了一次学生和教师角色的转变,贯彻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地理思维。
一、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得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为基本的教学形式。
二、高中地理教学应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几点策略
(一)捕捉生成,确立研究主题
教学主题直接决定教学方向,部分高中地理教学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对着课本或者是教学课件上的内容进行朗读,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学生对地理的学习难免会产生抵触,这对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开展可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兼顾教学重点和学生兴趣,才能够保证教学主题和教学重点切合。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中地理教材中每一章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主题,所以老师也应该加强对主题的优化,避免教学内容过于宽泛[1]。
如在开展《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时,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如果只是僵硬的引入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效率将会很低,所以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首先通过全球风带、世界表层洋流分布以及洋流模式图等图片来帮助学生构建杨柳的基本概念,然后顺势引入本节课程的研究主题“海水是流动的”,并通过知识导入、图片分析以及案例讨论等教学方式的设置来帮助学生感受洋流分布的规律。
(二)多元互动,优化研究过程
主题的确定能够从根本上奠定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研究性学习方式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主角地位,所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个完善的地理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以后进入更高层次的地理学习中也能够从容应对。
如在《区域农业发展》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能够以东北地区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和途径,所以老师在开展教學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考虑哪些因素。老师可以提出关键问题:假如你是一位决策者,现在给你某个区域,让你来决策如何发展农业,也就是考虑农业生产类型或者农业生产的品种,若这些地区分别是大兴安岭、松嫩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内蒙古高原,你会怎么安排呢?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答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即使是听到学生错误的回答,老师也不要及时的纠正,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规律是什么等更深层的问题,既能够保证学生的自尊心,又能够保证课题的有效进行[2]。
(三)有效主导,调控研究方向
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了学生创新能力、思考能力以及研究能力的培养上,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节课的课时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只是让学生随意的发散自己的思维,触及到有效的地理知识是非常有限的,虽然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可以什么也不管,老师在课堂之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引路人,只有通过科学的指导,才能够有效的提高研究型学习的教学效率。
如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的过程中,重难点应该放在天体系统的概念以及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以及类型,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老师组织学生课下搜集有关宇宙中其他天体的相关资料,并且引导学生通过相关案例来佐证。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搜索宇航员进入外太空或者火星探测器拍到的视频以及图片,这些素材的搜集为学生的研究型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上课时,老师还可以随机抽选学生上台来讲解本节课程,在学生做好课题探索的同时,老师也完成了指导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到不限制学生的思维,但是同时又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及监督[3]。
(四)归纳整理,升华学习内容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必须加上有效的收尾才能够保证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在开展完研究型学习活动之后,老师要做的就是通过系统的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回顾以及记忆,并引导学生产生自己的学习感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查看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着哪些问题,事后也可以通过询问老师、同学讨论等方法加深地理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如在学习《大气环流》时,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教师在讲述完本节课的知识点之后,可以预留给学生较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本节课程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学生可以利用列图标、制作关系图等方式来掌握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特性,学生在制作关系图的过程中,能够对已经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及回顾,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没有发现的问题[4]。
三、结语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参与。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应用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及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更好的发挥研究性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晓虎,杨超.新课标下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分析与实践[J].考试周刊, 2019(21).
[2]赵群.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理性思考和探索[J].好家长,2019(13).
[3]丁军.研究性学习理念与高中数学教学的巧妙整合策略[J].新课程(下),2019(1).
[4]周觅.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