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
自主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6(B)—0028—01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和趋势。我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内涵在于将信息技术作为有效的手段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下面就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探索谈谈我的体会。
一、 创设学习情境,实现自主性学习
在《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一课中,学生学习的环境是在多媒体微机室,配有相应的多媒体交互软件,学校网站资源的共享以及学校资源库的建立和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使得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先启动和打开相应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将问题通过交互软件展示在多媒体终端上,当每一个小组的学生拿到任务以后,会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们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库去查找相关的内容,也可以利用Internet网络中提供的各种搜索引擎去查阅资料,这些学习方式的选择依学生们的操作水平和学习需要而定。建立良好的课程整合环境,可以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料,网络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静态的书本教材教授的局限,教材也转变为由声音、图像等要素构成的动态化的多元教材,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知识,使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主动、顺利地完成了预定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掌握了本课教学中的技术性任务,轻松的学习气氛拉近了主导者与学生的距离,提高了学习的选择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培养合作精神,实现合作性学习
合作性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学生要学会如何面对问题、如何解决问题,还要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任务目标,建立交流的机制,相互听取彼此的意见,肯定客观因素,求同存异形成个体的认识。完成任务一般需要三个步骤:一是交流合作。提出主题,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讨论和交流,每人对主题都要表达自己的看法,提供论据和材料,分析其他人的观点,最后明确两个内容,即共同认识和共同问题。二是组间交流和评价。活动中并不需要重视讨论结果,形成一致认识,根本目的是通过活动纠正错误认识,激发活动主体深化讨论的意识,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通过交流合作促进学生养成更好的合作精神。三是教师小结。教师肯定所取得的成果,归纳学生见解,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如,在《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一课中,教师将水资源的相关知识与信息技术中利用网络查找资料的方法进行整合,列出了很多的搜索引擎的网址和有关水资源的诸多问题,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都以教师布置的一个任务作为问题,带着问题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学生们可以自己选择与问题有关的网站或网页,从中下载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或视频资料。每个小组的成员将自己的资料整理并保存好,然后进行交流与合作,各自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和看法,分别展示每个成员的资料内容,再对水资源的各个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三、 强调学习的行为与过程,展开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关注的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探究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学生学会运用资料处理信息,注重研究过程。如,在《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一节课中,教师利用了网络对探究性学习的支持作用,将各个问题展示在局域网的每一台终端上,在明确自己的探究任务之后,学生利用网络的搜索功能查找有用的相关信息,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能力的培养搭建了平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效果是否有效不是单纯看信息技术使用的多少,关键是要看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价值实现程度。自主学习的方式结合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自主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6(B)—0028—01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和趋势。我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内涵在于将信息技术作为有效的手段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下面就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探索谈谈我的体会。
一、 创设学习情境,实现自主性学习
在《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一课中,学生学习的环境是在多媒体微机室,配有相应的多媒体交互软件,学校网站资源的共享以及学校资源库的建立和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使得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先启动和打开相应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将问题通过交互软件展示在多媒体终端上,当每一个小组的学生拿到任务以后,会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们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库去查找相关的内容,也可以利用Internet网络中提供的各种搜索引擎去查阅资料,这些学习方式的选择依学生们的操作水平和学习需要而定。建立良好的课程整合环境,可以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料,网络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静态的书本教材教授的局限,教材也转变为由声音、图像等要素构成的动态化的多元教材,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知识,使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主动、顺利地完成了预定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掌握了本课教学中的技术性任务,轻松的学习气氛拉近了主导者与学生的距离,提高了学习的选择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培养合作精神,实现合作性学习
合作性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学生要学会如何面对问题、如何解决问题,还要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任务目标,建立交流的机制,相互听取彼此的意见,肯定客观因素,求同存异形成个体的认识。完成任务一般需要三个步骤:一是交流合作。提出主题,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讨论和交流,每人对主题都要表达自己的看法,提供论据和材料,分析其他人的观点,最后明确两个内容,即共同认识和共同问题。二是组间交流和评价。活动中并不需要重视讨论结果,形成一致认识,根本目的是通过活动纠正错误认识,激发活动主体深化讨论的意识,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通过交流合作促进学生养成更好的合作精神。三是教师小结。教师肯定所取得的成果,归纳学生见解,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如,在《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一课中,教师将水资源的相关知识与信息技术中利用网络查找资料的方法进行整合,列出了很多的搜索引擎的网址和有关水资源的诸多问题,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都以教师布置的一个任务作为问题,带着问题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学生们可以自己选择与问题有关的网站或网页,从中下载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或视频资料。每个小组的成员将自己的资料整理并保存好,然后进行交流与合作,各自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和看法,分别展示每个成员的资料内容,再对水资源的各个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三、 强调学习的行为与过程,展开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关注的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探究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学生学会运用资料处理信息,注重研究过程。如,在《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一节课中,教师利用了网络对探究性学习的支持作用,将各个问题展示在局域网的每一台终端上,在明确自己的探究任务之后,学生利用网络的搜索功能查找有用的相关信息,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能力的培养搭建了平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效果是否有效不是单纯看信息技术使用的多少,关键是要看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价值实现程度。自主学习的方式结合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