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丰富经验,深入分析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部署,为新时期进一步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高校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对于促进高校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期做好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第一线的战斗堡垒,是党联系高校广大师生员工的重要纽带,是团结、带领、组织广大党员群众完成高校所承担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三大任务的政治核心,是推动高校科学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基本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委提高执政能力的核心主题,是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坚强保障。
(一)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做到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党和人民交给高校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能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又能很好地掌握先进科技文化、具有为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就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
(二)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进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坚持科学发展,是高校办学的永恒主题。推进学校改革和发展,是高校党组织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根本所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就是“围绕中心抓党建,凝聚人心促发展”。围绕中心,就要始终要始终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着眼于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把握战略发展方向,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进入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主战场,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凝聚人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为每个师生搭建施展才华和全面发展的平台,努力营造“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育英才”的良好局面。
(三)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是团结知识分子、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途径
高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是专家学者荟萃的地方。在自然科学方面,高校拥有两院院士562人,占总数40%、;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02人,占总数的60%以上;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80%以上的研究人员在高校。他们是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生力军,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要做好他们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创造新知和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认真贯彻落实党关于知识分子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把广大知识分子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和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四)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是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障
高校是传播先进文化和创新思想观念的重要源头,在社会文化的进程中具有引领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高校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在新时期的文化路线、指导方针和战略部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健康发展,使大学日益成为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孕育时代先进文化的摇篮和基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网络时代全面来临。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改革的攻坚阶段和社会转型阶段,现代化建设面临着双重任务:一方面要继续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另一方面要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科学发展轨道上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所有这些,都为高校带来重要的机遇,也提出严峻的挑战。高校党组织必须认清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广大师生党员的努力奋斗,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面来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对高校提出了新要求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创新人才。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一个国家拥有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状况,决定着这个国家的科技竞争水平,是国家成败的关键。教育对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及推动知识应用等起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制造”急需向“中国创造”、“中国设计”升级。这就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我们能够真正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自我学习能力和知识自我更新能力强、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供给与社会的人才需求脱节现象还比较严重。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大学毕业生中极少有人具备从事服务业的必备技能。由于实践经验和英语口语水平等的欠缺,只有10%的大学生符合跨国公司的人才要求。2008年《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在发达国家,选择创业的大学生能占毕业生总数的20—30%。如何担当好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人才培养质量,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高校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激烈对高校党建提出了新任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多元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不断向我国高校渗透,高校师生的思想文化日益呈现出开放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在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渗透破坏活动中,各种宗教组织对高校进行渗透的问题尤其突出。他们的目的,不仅在于扩大某种宗教的影响,更在于在意识形态领域同我们争夺师生、争夺人心,从根本上动摇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文化的渗透,宗教的宣扬,导致少数党员和部分师生价值标准的紊乱,有极少数大学生甚至成为了“宗教文化的追随者”。
在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中,高校如何坚持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相当艰巨。要确保阵地巩固、导向正确,落实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要求,杜绝错误思想的传播。在重大政治问题上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同时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学术问题要以理服人,对思想认识问题要加强正面教育。要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订,各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加快对我国高校提出了新课题
目前,党中央、国务院正在研究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坚持立足基本国情,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总体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强调教育要为国家战略服务,并围绕学科布局、专业设置、教学方法等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教学重大改革举措。
世界各国都在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美国高等教育正在不断调整教育发展战略,改革教育思想、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美国新总统奥巴马一上台就“重金兴教”,提出全面教育改革计划。根据奥巴马的计划,美国政府将在2010财政年度中将用于教育的预算增加近两倍,其中教育部预算为1278亿美元,而这一数字在2009财年仅为462亿美元。此外,在国会批准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中,也有50亿美元用于教育投资。哈佛大学明确提出,改革才能保住优势。哈佛大学最近启动新一轮本科生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掌握技能、知识和经验,强调这三个方面是21世纪全面发展本科生教育的中心环节。
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对高校党建提出了新课题:如何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加快高校改革创新的步伐;如何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发展机制,在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如何进一步强化特色,面向国家战略需要等等,高校党委要应对挑战,认真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
三、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实践探索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伴随着国内外高等教育一系列大变革、大调整和大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学校基层党建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成效,积累了经验。
(一)明确党建工作思路,党建工作成为促进学院发展的助推器
基层党建要围绕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调动党员、积极分子参与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使党员教师成为推动学院发展的主力军。北京师范大学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凝聚人心促发展”的思路:把基层党建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与各院系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党建工作成为促进教学科研发展、推动学院发展的助推器。许多学院的分党委与院行政密切配合,在明确学院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院中心工作,在队伍建设的国际化、学科战略目标的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验室建设等各方面,都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推动事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体制,建设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
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的重要保障。按照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关于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意见》、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的有关规定,党政联席会是学院的最高决策机构。高校要建立健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院系工作中的重要事项,要经过党政联席会议,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研究决定。文学院紧紧围绕“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发展目标,党政密切配合,一靠共同的目标,二靠共同的理念,三靠互相尊重。共同目标是学院的整体发展;共同的理念是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公开、公平、公正;相互尊重,就要尊重和支持对方的工作,形成了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党政合作方式,为学院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加强干部队伍尤其是支部书记队伍的建设,坚持不懈地做好党员发展和教育工作
干部是基层党组织工作水平的决定因素。加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尤其要重视支部书记配备。要尽量让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的教师担任支部书记,提高党组织在群众工作中的威信。学校和学院要为支部书记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我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教工支部书记与同级行政负责人享受同等待遇。在大部分学院,支部书记全部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提高了支部书记的威信和号召力。
党员发展工作决定着党的生命力。基层党组织既要高度重视、持之以恒地做好发展工作,又要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加大发展优秀人才入党的工作力度,积极吸收符合党员条件的大学生、青年教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入党。党员经常性教育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建立党员日常学习教育培训制度,充分发挥学校党校和二级党校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党员进行培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有的学院结合理论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在党员和教师中定期举办各种主题的理论研讨会,同时积极开展党建理论研究。
(四)增强党员服务意识,拓宽党员服务渠道
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为师生发展服务,努力增加广大教师的工作幸福感。基层党组织把要师生利益放在第一位,拓展党员联系师生的途径,丰富服务师生的内容,努力构建党员联系师生和服务师生网络,努力解决师生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推行党员服务师生承诺制,促使党员在服务师生中团结和凝聚群众。各学院分党委在人才引进过程中着力把好政治关,对各类人才 在工作和生活上都给予足够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尽快在业务上成长起来,同时更关注他们在政治上的成长和进步。
(五)不断创新组织生活,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高质量的组织生活,对党员的思想建设、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有着重要影响。开展组织生活,一要制度化,二要主题化,三要多样化。环境学院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的要求,结合本学院的学科特点,开展了“北京师范大学创建绿色大学”、“红色党旗,绿色道路”等一系列党建活动。许多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科优势,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性较强的党建活动,尤其是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许多学院积极行动起来,迅速成立了“汶川地震应对政策专家行动组”,奔赴灾区,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增强了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六)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促进党的团结和校园和谐
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要努力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氛围,以党内和谐促进校园和谐。要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完善党员权利保障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建立健全党务公开的制度和形式,增加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落实和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有的学院充分发挥教授委员会在教学、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决策咨询作用,充分调动了专家学者参与学院决策的积极性,保障了教授在教学科研上的自主权和学院发展重大问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校能否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科学发展,要靠全体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但关键在于学校党委和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我们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高校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责编 黄鸿业)
一、新时期做好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第一线的战斗堡垒,是党联系高校广大师生员工的重要纽带,是团结、带领、组织广大党员群众完成高校所承担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三大任务的政治核心,是推动高校科学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基本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委提高执政能力的核心主题,是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坚强保障。
(一)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做到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党和人民交给高校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能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又能很好地掌握先进科技文化、具有为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就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
(二)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进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坚持科学发展,是高校办学的永恒主题。推进学校改革和发展,是高校党组织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根本所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就是“围绕中心抓党建,凝聚人心促发展”。围绕中心,就要始终要始终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着眼于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把握战略发展方向,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进入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主战场,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凝聚人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为每个师生搭建施展才华和全面发展的平台,努力营造“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育英才”的良好局面。
(三)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是团结知识分子、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途径
高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是专家学者荟萃的地方。在自然科学方面,高校拥有两院院士562人,占总数40%、;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02人,占总数的60%以上;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80%以上的研究人员在高校。他们是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生力军,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要做好他们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创造新知和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认真贯彻落实党关于知识分子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把广大知识分子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和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四)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是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障
高校是传播先进文化和创新思想观念的重要源头,在社会文化的进程中具有引领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高校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在新时期的文化路线、指导方针和战略部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健康发展,使大学日益成为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孕育时代先进文化的摇篮和基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网络时代全面来临。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改革的攻坚阶段和社会转型阶段,现代化建设面临着双重任务:一方面要继续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另一方面要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科学发展轨道上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所有这些,都为高校带来重要的机遇,也提出严峻的挑战。高校党组织必须认清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广大师生党员的努力奋斗,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面来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对高校提出了新要求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创新人才。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一个国家拥有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状况,决定着这个国家的科技竞争水平,是国家成败的关键。教育对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及推动知识应用等起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制造”急需向“中国创造”、“中国设计”升级。这就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我们能够真正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自我学习能力和知识自我更新能力强、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供给与社会的人才需求脱节现象还比较严重。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大学毕业生中极少有人具备从事服务业的必备技能。由于实践经验和英语口语水平等的欠缺,只有10%的大学生符合跨国公司的人才要求。2008年《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在发达国家,选择创业的大学生能占毕业生总数的20—30%。如何担当好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人才培养质量,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高校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激烈对高校党建提出了新任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多元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不断向我国高校渗透,高校师生的思想文化日益呈现出开放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在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渗透破坏活动中,各种宗教组织对高校进行渗透的问题尤其突出。他们的目的,不仅在于扩大某种宗教的影响,更在于在意识形态领域同我们争夺师生、争夺人心,从根本上动摇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文化的渗透,宗教的宣扬,导致少数党员和部分师生价值标准的紊乱,有极少数大学生甚至成为了“宗教文化的追随者”。
在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中,高校如何坚持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相当艰巨。要确保阵地巩固、导向正确,落实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要求,杜绝错误思想的传播。在重大政治问题上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同时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学术问题要以理服人,对思想认识问题要加强正面教育。要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订,各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加快对我国高校提出了新课题
目前,党中央、国务院正在研究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坚持立足基本国情,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总体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强调教育要为国家战略服务,并围绕学科布局、专业设置、教学方法等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教学重大改革举措。
世界各国都在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美国高等教育正在不断调整教育发展战略,改革教育思想、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美国新总统奥巴马一上台就“重金兴教”,提出全面教育改革计划。根据奥巴马的计划,美国政府将在2010财政年度中将用于教育的预算增加近两倍,其中教育部预算为1278亿美元,而这一数字在2009财年仅为462亿美元。此外,在国会批准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中,也有50亿美元用于教育投资。哈佛大学明确提出,改革才能保住优势。哈佛大学最近启动新一轮本科生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掌握技能、知识和经验,强调这三个方面是21世纪全面发展本科生教育的中心环节。
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对高校党建提出了新课题:如何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加快高校改革创新的步伐;如何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发展机制,在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如何进一步强化特色,面向国家战略需要等等,高校党委要应对挑战,认真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
三、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实践探索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伴随着国内外高等教育一系列大变革、大调整和大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学校基层党建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成效,积累了经验。
(一)明确党建工作思路,党建工作成为促进学院发展的助推器
基层党建要围绕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调动党员、积极分子参与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使党员教师成为推动学院发展的主力军。北京师范大学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凝聚人心促发展”的思路:把基层党建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与各院系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党建工作成为促进教学科研发展、推动学院发展的助推器。许多学院的分党委与院行政密切配合,在明确学院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院中心工作,在队伍建设的国际化、学科战略目标的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验室建设等各方面,都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推动事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体制,建设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
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的重要保障。按照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关于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意见》、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的有关规定,党政联席会是学院的最高决策机构。高校要建立健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院系工作中的重要事项,要经过党政联席会议,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研究决定。文学院紧紧围绕“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发展目标,党政密切配合,一靠共同的目标,二靠共同的理念,三靠互相尊重。共同目标是学院的整体发展;共同的理念是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公开、公平、公正;相互尊重,就要尊重和支持对方的工作,形成了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党政合作方式,为学院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加强干部队伍尤其是支部书记队伍的建设,坚持不懈地做好党员发展和教育工作
干部是基层党组织工作水平的决定因素。加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尤其要重视支部书记配备。要尽量让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的教师担任支部书记,提高党组织在群众工作中的威信。学校和学院要为支部书记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我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教工支部书记与同级行政负责人享受同等待遇。在大部分学院,支部书记全部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提高了支部书记的威信和号召力。
党员发展工作决定着党的生命力。基层党组织既要高度重视、持之以恒地做好发展工作,又要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加大发展优秀人才入党的工作力度,积极吸收符合党员条件的大学生、青年教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入党。党员经常性教育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建立党员日常学习教育培训制度,充分发挥学校党校和二级党校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党员进行培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有的学院结合理论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在党员和教师中定期举办各种主题的理论研讨会,同时积极开展党建理论研究。
(四)增强党员服务意识,拓宽党员服务渠道
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为师生发展服务,努力增加广大教师的工作幸福感。基层党组织把要师生利益放在第一位,拓展党员联系师生的途径,丰富服务师生的内容,努力构建党员联系师生和服务师生网络,努力解决师生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推行党员服务师生承诺制,促使党员在服务师生中团结和凝聚群众。各学院分党委在人才引进过程中着力把好政治关,对各类人才 在工作和生活上都给予足够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尽快在业务上成长起来,同时更关注他们在政治上的成长和进步。
(五)不断创新组织生活,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高质量的组织生活,对党员的思想建设、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有着重要影响。开展组织生活,一要制度化,二要主题化,三要多样化。环境学院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的要求,结合本学院的学科特点,开展了“北京师范大学创建绿色大学”、“红色党旗,绿色道路”等一系列党建活动。许多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科优势,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性较强的党建活动,尤其是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许多学院积极行动起来,迅速成立了“汶川地震应对政策专家行动组”,奔赴灾区,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增强了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六)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促进党的团结和校园和谐
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要努力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氛围,以党内和谐促进校园和谐。要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完善党员权利保障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建立健全党务公开的制度和形式,增加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落实和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有的学院充分发挥教授委员会在教学、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决策咨询作用,充分调动了专家学者参与学院决策的积极性,保障了教授在教学科研上的自主权和学院发展重大问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校能否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科学发展,要靠全体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但关键在于学校党委和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我们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高校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责编 黄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