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菲律宾整个国家由7000余大小岛屿组成,是印尼之外世界第二大群岛国家。这些岛分为北、中、南三部分,首都马尼拉在北部,北部以火山、高山梯田及原始部落著名;南部诸岛近年仍有较多的游击队和绑匪出没,目前不宜作为旅行的目的地;近年较受国际背包客和潜水爱好者追捧的热门海岛,如宿务、薄荷、长滩等多在中部,去这些海岛,一半的乐趣是潜水,那里是潜水者真正的天堂,从没潜水经历的人经过简单培训,就可置身于电视纪录片里那种被五彩斑斓的鱼群和各种海洋生物包围的海底世界。潜水之外的看点,有清洁的海水和漂亮的沙滩,有随处可见的西班牙殖民时代留下的古老教堂、城堡等等。当然,对于背包客来说,最重要的还是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看看不同地方人的不同生活方式,如果过分看重所谓景点、名胜,自助游也就失去了意义。
我们两个人在这个号称“花园之国”的岛国游逛11天,行走4座城市,8座大小岛屿。去之前在上海换了10张一百美元,回国后剩下4张换回了人民币,即除机票外总共花费600美元整。去菲律宾(以及东南亚、南亚的大多数国家)的机票,只要时间足够自由,都有廉价航空公司提供的超低价格票甚至零机票可订,我们从上海出发,来回两人只用1400元(还包含菲律宾国内三个城市间的两次飞行)。暑假期间出游,机票大概是两个月之前订好的,中间正好办护照、签证,以及从网上看攻略,充分研究彼国的住宿、交通、换汇、通讯等各类事宜。
老、庄的理想国——杜马格特
杜马格特市在菲律宾第五大岛——内格罗斯岛,是东内格罗斯省的省会。城市不大,除了亚洲最古老的美国式大学SILIMAN大学之外,还有东内格罗州立大学等多所高校,故有“大学城”之称。网上的介绍中有这样几句颇为传神:“与嘈杂喧嚣的宿雾(菲律宾第二大城市)相比,杜马格特不仅具有田园般的悠闲,也有很浓的书卷气,人间烟火与世外桃源在这座小城得以完美结合,这也是大批西方人在此定居的原因之一。”
在杜马格特的两天里,我们看了他们的海。海边有一条著名的BOULEVARD大道,大道一侧是确实比我们这边更蓝更清的大海,一侧是旅馆餐馆,酒吧等,它们中有不少是外国背包客的“圣经”《孤独星球》鼎立推荐的;看了建于1902年的SILIMAN大学,这个大学像一座植物园,巨木参天,花草丰茂,建筑都不高,教室很随意——整面墙的百叶窗,随意摆放的椅子,不太像教室,像聚会的沙龙,看了城市附近VALENCIA小镇,小镇的FOREST CAMP和著名的CASARORO瀑布。FOREST CAMP里看到很多美丽的奇花异草。去往瀑布的路上有大片的椰林,香蕉树和密不透风的高山雨林。
如果你到了杜马格特,你可以去逛逛这些地方,但杜马格特的真正魅力不在任何一处景点,而是在每一位杜马格特市民的脸上。
菲律宾国内出版的介绍本国的大画册里这样写道:“THE PILIPINES,THEY SAYIT’S WHERE ASIA WEARS A SMILE……(菲律宾,据说那是亚洲带着微笑的地方)”是的,菲律宾人那种热情淳朴,真诚善良,女人和孩子那种面带腼腆又大大方方地的微笑和致意,是该国第一美丽的风景。而在那11天里,我们看到最多最典型最纯粹的菲律宾式微笑正是在杜马格特。去前在菲律宾人的论坛里就看到有人说杜马格特好,旅途中在青年旅舍中与我们有过交谈的每一位西方老外,所有人都说对杜马格特的印象非常棒。
我们的教育是不要盯着客人看,这种修养杜马格特人完全不存在,如果好奇,就是要看,不但看,还要笑着打招呼,这是他们表达真诚和友好的方式。初来乍到一个远方的陌生的小城市,仿佛身边的人都关注到你的到来,并都真诚友好地欢迎你,跟你说“HELLO”,你会很烦吗?反正我们没有,我们很开心。活了这么多年,还没见过这么多人公开主动地向我们表示友好,向我们阳光灿烂地微笑。从来没有。
在杜马格特,正如标题中提到的,让我想到了老子,庄子对理想社会的设想小国寡民,知足常乐,像婴孩一样淳朴……还有陶潜笔下的桃花源和他标举的葛天氏、无怀氏之民,还有清人李汝珍小说《镜花缘》中描写的海外君子国。
神秘之岛——锡基霍尔
据说向菲律宾人问起锡基瞿尔岛,每个人都可以讲出一套关于鬼怪和巫师的传说,而生长在北方的菲律宾当地人,一听到锡基霍尔更是一脸惊惧!不过我们可不是想去治病或占卜,更不想去体验当一回恐怖片的主角,对异国他乡的鬼神和巫师,最好的对策莫过于谨遵孔夫子“敬而远之”的遗训。
这一个小岛也是一个省,位于内格罗斯岛的东南,热门旅游地薄荷岛的西南。从杜马格特市乘船,航行一两个小时,就望见了这么被碧树茂密覆盖着的小岛。船将接近海岸时,海水分为明显的三种颜色,近岸处土黄,远处是通常所见蔚蓝色,中间是淡水湖一样的碧绿。走在从港口锡基霍尔镇到我们住的ISLANDER’sPRADISE之间的环岛公路上,正值涨潮。涨潮时不止惊涛拍岸,有的地段海浪可以直接冲上桥栏拍到公路上,沿岸长期有大量树林,房屋,船只泡在海水中,我们后来在潮退后看到树木下身在地面以上长满高高的根,房屋悬在木架上,船只除了系着缆绳,亦由木架高高举起,以防漂走。在据称岛上最好的沙滩所在的SANJUAN镇,我们完全没有看到沙滩,沙滩在涨潮时被完全吞没+海水越过水泥筑的防潮堤,直接拍打在镇政府会议厅后面的草坪上。潮起潮落如此明显,或者说人、树这些生命与大海如此接近、合一,令我颇感惊奇。
除了美丽的海水和海滩,在这个岛还可以潜水,可看岩洞,瀑布、巨大的古树等,当然,还有该国无处无之的老教堂,LAZl镇的ST,ISIDORELABREDORE教堂建于1884年,是全岛最大一座。船在锡基霍尔镇靠岸,刚出港口时见到一座,规模不大,但也很有沧桑感,碧绿的草坪上用鲜花摆成大宇:“WELCOME TO SIQUIOR(欢迎来到锡基霍尔)”在蓝天白云之下,特别漂亮。所以如果租一辆摩托车,自己驾车环岛一日,也是非常惬意的。
总体说来,锡基霍尔岛很野,没有我们常见的那种大张旗鼓的旅游开发,有孤悬世外之感,大概是淡季的缘故(冬季特别是圣诞节前后进入旺季),没有多少游人,许多景点可看,但也都不属于必看不可那种,呆在那里最大的好处毋宁说是没什么事可干。我们就是拿出一个下午和晚上什么都不干,呆在ISLANDER’SPRADISE距海几乎是O米(涨潮时若非一道水泥防潮堤阻挡,海水将直抵脚下)的小木屋里,躺在吊床上吹海风。
薄荷,薄荷
菲律宾中部的薄荷(BOHOL)岛,有人翻译成“保和”或“波荷”,我们还是乐于叫它“薄荷”,不但形象 些、浪漫些,且其地清凉恰与同名的植物神似。薄荷作为菲律宾最佳潜水圣地之一,早有无数西方和日韩的背包客经常光顾了。
薄荷省的省会叫塔比拉兰,是出入薄荷岛的门户,与这座城市隔着一道细细海峡的,是著名的ALONA海滩所在的小岛PANGLAO。去薄荷最风行也最常规的玩法有两种,第一是租船出海一日游,内容包括看海豚,看美丽的无人小岛,在BALICASAG岛附近下海浮潜。我们都完全不会游泳,所以没有潜水,印象最好的是无人居住的月牙形美丽小岛VIRGIN ISLAND,网上的介绍中有这样一句“海面高出沙滩十几公分而已,很有意思,远看就像走在海里”,简单若此,我们看后便非常神往,身临其境,果觉妙不可言,叹为我们菲律宾之行最没呆够的地点之一。
岛内一日游,是薄荷的另一常规玩法,主打看点是千余座貌似巧克力的巧克力山、“歃血为盟”碑(西班牙人之初来,与当地人“缔结和平”的地方),BACLAYON镇的一座相当于我国明代的古老教堂、罗博河泛舟等。这其中我们印象中最美妙最难忘的,就是在罗博河泛舟时,看河畔当地村民合唱团的歌唱表演。
这是一个旅游项目,从罗博镇坐游船出发,沿碧绿的罗博河泛舟而下,两岸是椰子、芭蕉等茂密高大的热带植物,终点是一处河中小岛上的瀑布群,来回约一个半小时的旅程,船上包括一顿丰盛的自助午餐,以及歌手唱歌。船行至中途的时候会遇见一座漂在水面的木棚,当地老人和孩子组成的合唱团穿着鲜艳的红裙子,每人怀抱~把手工制作的小木吉他,坐在棚子下,等着为你唱歌。游船靠近时,他们会热情地邀请你下来加入。当然,你可以认为这不过是旅游项目中一个节目,但谁都不会否认,国内名胜古迹常见的那些僵硬的拿腔作势的古装表演与此有天壤之别,那些天天重复演出的低劣节目不要说打动观众,演员们自己脸上都总是写满麻木和盼望赶快结束的不耐烦。
为什么罗博河畔孩子们每天要为那么多游船唱歌而不麻木,不厌烦?孩子们的眼神把答案都告诉你了,他们唱歌的时候没想钱,也不是在表演,他们只是在大自然中投入的唱歌,他们唱歌就像天会刮风下雨一样自然而然,那歌声因此属于天籁之列!天籁怎么会有麻木,怎么会有厌烦的时候!那纯净无邪的眼神和童声,令我深深沉醉,令我永远难忘,我对之近于迷恋,“我不想离它而去,也不想再看到其他眼睛。”
教堂随想录
菲律宾曾由西班牙统治300年,美国占据50年,后来虽英勇反抗求得独立,但基督教文化已经极大地改变了这个亚洲岛国。现在除南部有一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大部分是天主教徒。我们所到之处,教堂无处无之,大城市有很多,小村镇至少也有一座,三四百年前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的老教堂和塔楼也很常见。这些相当于我们明清时期的老建筑仍然活着,是有生命的,因为当地普通百姓仍然出入其间,在里面受洗,唱诗,祈祷、忏悔,举行婚礼。
第一次去教堂是在杜马格特,当晚的宗教仪式已经结束,有些人没有离去,仍然跪在长椅上埋头思索,或者双手合十望着前方:星期天上午在罗博镇的老教堂,至少容纳上千或者数千的教堂大厅坐满了人,一起听牧师讲经,齐唱赞美诗,结束后排队到前面的神坛上瞻仰,触摸神像,在马尼拉唐人街的老教堂,人们把在教堂的入口买来新鲜的白色花环挂到神像的手上,安静,谦恭而庄严:在塔比拉兰,正碰上做完礼拜的人流涌出教堂,交通为之阻塞,在我们印象中类似的情景只有在电影散场或球赛结束后才有……
教堂生活可视为一种集体的,习以为常的、相对纯粹的精神陶冶和自我省察,我们的生活中缺少类似的活动——想想吧,当牧师布道,讲述神和圣徒们的光辉事迹,解释圣贤语录时,教堂大厅就是一座大教室,学生之中,政府官员和底层贫民是平等的,唱赞美诗,需要每一个人参与,不会唱的地方需要在下面交流,在彼此教唱、传授歌词的过程中,社区居民之间交流了情感,也交流了对宗教内容的理解,定期地走到神或圣贤的雕像前,忏悔或祈祷,他必然要在心里默默整理自己近来的言行得失,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自我省察 自我检点……诸如此类,我们只能在学生时代还有些类似的活动——且不说我们的学校教育已经越来越功利化,越来越忽略精神的化育,而一旦走出校门,在最大多数的普通成人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可与之相对应的精神活动呢,完全没有。
不信神的我们,抛弃了传统社会寓于吃人礼教之中的种种规范言行的繁文缛节,也随之抛弃了儒家的内省功夫,对于忏悔和自省,普遍的态度似乎是,只有罪犯、奸商和官员中的贪污腐败者才需要在道德上忏悔和自省,一般平常人过寻常日子,没事忏悔什么,自省什么?可是,当我在教堂中看到那些相信头顶上有神(特别是基督徒不但相信有神,还相信自己也背着原罪)的人,把站到神像面前沉思,检点自己,当成生活之一部分的时候,不禁疑问,难道一般人真的不需要忏悔和自省吗?
我们两个人在这个号称“花园之国”的岛国游逛11天,行走4座城市,8座大小岛屿。去之前在上海换了10张一百美元,回国后剩下4张换回了人民币,即除机票外总共花费600美元整。去菲律宾(以及东南亚、南亚的大多数国家)的机票,只要时间足够自由,都有廉价航空公司提供的超低价格票甚至零机票可订,我们从上海出发,来回两人只用1400元(还包含菲律宾国内三个城市间的两次飞行)。暑假期间出游,机票大概是两个月之前订好的,中间正好办护照、签证,以及从网上看攻略,充分研究彼国的住宿、交通、换汇、通讯等各类事宜。
老、庄的理想国——杜马格特
杜马格特市在菲律宾第五大岛——内格罗斯岛,是东内格罗斯省的省会。城市不大,除了亚洲最古老的美国式大学SILIMAN大学之外,还有东内格罗州立大学等多所高校,故有“大学城”之称。网上的介绍中有这样几句颇为传神:“与嘈杂喧嚣的宿雾(菲律宾第二大城市)相比,杜马格特不仅具有田园般的悠闲,也有很浓的书卷气,人间烟火与世外桃源在这座小城得以完美结合,这也是大批西方人在此定居的原因之一。”
在杜马格特的两天里,我们看了他们的海。海边有一条著名的BOULEVARD大道,大道一侧是确实比我们这边更蓝更清的大海,一侧是旅馆餐馆,酒吧等,它们中有不少是外国背包客的“圣经”《孤独星球》鼎立推荐的;看了建于1902年的SILIMAN大学,这个大学像一座植物园,巨木参天,花草丰茂,建筑都不高,教室很随意——整面墙的百叶窗,随意摆放的椅子,不太像教室,像聚会的沙龙,看了城市附近VALENCIA小镇,小镇的FOREST CAMP和著名的CASARORO瀑布。FOREST CAMP里看到很多美丽的奇花异草。去往瀑布的路上有大片的椰林,香蕉树和密不透风的高山雨林。
如果你到了杜马格特,你可以去逛逛这些地方,但杜马格特的真正魅力不在任何一处景点,而是在每一位杜马格特市民的脸上。
菲律宾国内出版的介绍本国的大画册里这样写道:“THE PILIPINES,THEY SAYIT’S WHERE ASIA WEARS A SMILE……(菲律宾,据说那是亚洲带着微笑的地方)”是的,菲律宾人那种热情淳朴,真诚善良,女人和孩子那种面带腼腆又大大方方地的微笑和致意,是该国第一美丽的风景。而在那11天里,我们看到最多最典型最纯粹的菲律宾式微笑正是在杜马格特。去前在菲律宾人的论坛里就看到有人说杜马格特好,旅途中在青年旅舍中与我们有过交谈的每一位西方老外,所有人都说对杜马格特的印象非常棒。
我们的教育是不要盯着客人看,这种修养杜马格特人完全不存在,如果好奇,就是要看,不但看,还要笑着打招呼,这是他们表达真诚和友好的方式。初来乍到一个远方的陌生的小城市,仿佛身边的人都关注到你的到来,并都真诚友好地欢迎你,跟你说“HELLO”,你会很烦吗?反正我们没有,我们很开心。活了这么多年,还没见过这么多人公开主动地向我们表示友好,向我们阳光灿烂地微笑。从来没有。
在杜马格特,正如标题中提到的,让我想到了老子,庄子对理想社会的设想小国寡民,知足常乐,像婴孩一样淳朴……还有陶潜笔下的桃花源和他标举的葛天氏、无怀氏之民,还有清人李汝珍小说《镜花缘》中描写的海外君子国。
神秘之岛——锡基霍尔
据说向菲律宾人问起锡基瞿尔岛,每个人都可以讲出一套关于鬼怪和巫师的传说,而生长在北方的菲律宾当地人,一听到锡基霍尔更是一脸惊惧!不过我们可不是想去治病或占卜,更不想去体验当一回恐怖片的主角,对异国他乡的鬼神和巫师,最好的对策莫过于谨遵孔夫子“敬而远之”的遗训。
这一个小岛也是一个省,位于内格罗斯岛的东南,热门旅游地薄荷岛的西南。从杜马格特市乘船,航行一两个小时,就望见了这么被碧树茂密覆盖着的小岛。船将接近海岸时,海水分为明显的三种颜色,近岸处土黄,远处是通常所见蔚蓝色,中间是淡水湖一样的碧绿。走在从港口锡基霍尔镇到我们住的ISLANDER’sPRADISE之间的环岛公路上,正值涨潮。涨潮时不止惊涛拍岸,有的地段海浪可以直接冲上桥栏拍到公路上,沿岸长期有大量树林,房屋,船只泡在海水中,我们后来在潮退后看到树木下身在地面以上长满高高的根,房屋悬在木架上,船只除了系着缆绳,亦由木架高高举起,以防漂走。在据称岛上最好的沙滩所在的SANJUAN镇,我们完全没有看到沙滩,沙滩在涨潮时被完全吞没+海水越过水泥筑的防潮堤,直接拍打在镇政府会议厅后面的草坪上。潮起潮落如此明显,或者说人、树这些生命与大海如此接近、合一,令我颇感惊奇。
除了美丽的海水和海滩,在这个岛还可以潜水,可看岩洞,瀑布、巨大的古树等,当然,还有该国无处无之的老教堂,LAZl镇的ST,ISIDORELABREDORE教堂建于1884年,是全岛最大一座。船在锡基霍尔镇靠岸,刚出港口时见到一座,规模不大,但也很有沧桑感,碧绿的草坪上用鲜花摆成大宇:“WELCOME TO SIQUIOR(欢迎来到锡基霍尔)”在蓝天白云之下,特别漂亮。所以如果租一辆摩托车,自己驾车环岛一日,也是非常惬意的。
总体说来,锡基霍尔岛很野,没有我们常见的那种大张旗鼓的旅游开发,有孤悬世外之感,大概是淡季的缘故(冬季特别是圣诞节前后进入旺季),没有多少游人,许多景点可看,但也都不属于必看不可那种,呆在那里最大的好处毋宁说是没什么事可干。我们就是拿出一个下午和晚上什么都不干,呆在ISLANDER’SPRADISE距海几乎是O米(涨潮时若非一道水泥防潮堤阻挡,海水将直抵脚下)的小木屋里,躺在吊床上吹海风。
薄荷,薄荷
菲律宾中部的薄荷(BOHOL)岛,有人翻译成“保和”或“波荷”,我们还是乐于叫它“薄荷”,不但形象 些、浪漫些,且其地清凉恰与同名的植物神似。薄荷作为菲律宾最佳潜水圣地之一,早有无数西方和日韩的背包客经常光顾了。
薄荷省的省会叫塔比拉兰,是出入薄荷岛的门户,与这座城市隔着一道细细海峡的,是著名的ALONA海滩所在的小岛PANGLAO。去薄荷最风行也最常规的玩法有两种,第一是租船出海一日游,内容包括看海豚,看美丽的无人小岛,在BALICASAG岛附近下海浮潜。我们都完全不会游泳,所以没有潜水,印象最好的是无人居住的月牙形美丽小岛VIRGIN ISLAND,网上的介绍中有这样一句“海面高出沙滩十几公分而已,很有意思,远看就像走在海里”,简单若此,我们看后便非常神往,身临其境,果觉妙不可言,叹为我们菲律宾之行最没呆够的地点之一。
岛内一日游,是薄荷的另一常规玩法,主打看点是千余座貌似巧克力的巧克力山、“歃血为盟”碑(西班牙人之初来,与当地人“缔结和平”的地方),BACLAYON镇的一座相当于我国明代的古老教堂、罗博河泛舟等。这其中我们印象中最美妙最难忘的,就是在罗博河泛舟时,看河畔当地村民合唱团的歌唱表演。
这是一个旅游项目,从罗博镇坐游船出发,沿碧绿的罗博河泛舟而下,两岸是椰子、芭蕉等茂密高大的热带植物,终点是一处河中小岛上的瀑布群,来回约一个半小时的旅程,船上包括一顿丰盛的自助午餐,以及歌手唱歌。船行至中途的时候会遇见一座漂在水面的木棚,当地老人和孩子组成的合唱团穿着鲜艳的红裙子,每人怀抱~把手工制作的小木吉他,坐在棚子下,等着为你唱歌。游船靠近时,他们会热情地邀请你下来加入。当然,你可以认为这不过是旅游项目中一个节目,但谁都不会否认,国内名胜古迹常见的那些僵硬的拿腔作势的古装表演与此有天壤之别,那些天天重复演出的低劣节目不要说打动观众,演员们自己脸上都总是写满麻木和盼望赶快结束的不耐烦。
为什么罗博河畔孩子们每天要为那么多游船唱歌而不麻木,不厌烦?孩子们的眼神把答案都告诉你了,他们唱歌的时候没想钱,也不是在表演,他们只是在大自然中投入的唱歌,他们唱歌就像天会刮风下雨一样自然而然,那歌声因此属于天籁之列!天籁怎么会有麻木,怎么会有厌烦的时候!那纯净无邪的眼神和童声,令我深深沉醉,令我永远难忘,我对之近于迷恋,“我不想离它而去,也不想再看到其他眼睛。”
教堂随想录
菲律宾曾由西班牙统治300年,美国占据50年,后来虽英勇反抗求得独立,但基督教文化已经极大地改变了这个亚洲岛国。现在除南部有一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大部分是天主教徒。我们所到之处,教堂无处无之,大城市有很多,小村镇至少也有一座,三四百年前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的老教堂和塔楼也很常见。这些相当于我们明清时期的老建筑仍然活着,是有生命的,因为当地普通百姓仍然出入其间,在里面受洗,唱诗,祈祷、忏悔,举行婚礼。
第一次去教堂是在杜马格特,当晚的宗教仪式已经结束,有些人没有离去,仍然跪在长椅上埋头思索,或者双手合十望着前方:星期天上午在罗博镇的老教堂,至少容纳上千或者数千的教堂大厅坐满了人,一起听牧师讲经,齐唱赞美诗,结束后排队到前面的神坛上瞻仰,触摸神像,在马尼拉唐人街的老教堂,人们把在教堂的入口买来新鲜的白色花环挂到神像的手上,安静,谦恭而庄严:在塔比拉兰,正碰上做完礼拜的人流涌出教堂,交通为之阻塞,在我们印象中类似的情景只有在电影散场或球赛结束后才有……
教堂生活可视为一种集体的,习以为常的、相对纯粹的精神陶冶和自我省察,我们的生活中缺少类似的活动——想想吧,当牧师布道,讲述神和圣徒们的光辉事迹,解释圣贤语录时,教堂大厅就是一座大教室,学生之中,政府官员和底层贫民是平等的,唱赞美诗,需要每一个人参与,不会唱的地方需要在下面交流,在彼此教唱、传授歌词的过程中,社区居民之间交流了情感,也交流了对宗教内容的理解,定期地走到神或圣贤的雕像前,忏悔或祈祷,他必然要在心里默默整理自己近来的言行得失,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自我省察 自我检点……诸如此类,我们只能在学生时代还有些类似的活动——且不说我们的学校教育已经越来越功利化,越来越忽略精神的化育,而一旦走出校门,在最大多数的普通成人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可与之相对应的精神活动呢,完全没有。
不信神的我们,抛弃了传统社会寓于吃人礼教之中的种种规范言行的繁文缛节,也随之抛弃了儒家的内省功夫,对于忏悔和自省,普遍的态度似乎是,只有罪犯、奸商和官员中的贪污腐败者才需要在道德上忏悔和自省,一般平常人过寻常日子,没事忏悔什么,自省什么?可是,当我在教堂中看到那些相信头顶上有神(特别是基督徒不但相信有神,还相信自己也背着原罪)的人,把站到神像面前沉思,检点自己,当成生活之一部分的时候,不禁疑问,难道一般人真的不需要忏悔和自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