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纸质文物的修复工作当中,显微镜技术作为修复工作的主要观察技术被应用在多个方面。笔者从显微镜的技术角度出发,简单阐述了显微镜技术的重要性,并对其在纸质文物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实验,从实验的角度得出了显微镜技术在纸质文物中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显微镜技术;纸质文物;修复;应用
前言:显微镜是利用光学的原理来辨识肉眼难以看清的物质,从而了解物质的细小结构以及微观面貌。纸质文物的修复工作当中,需要文物工作者了解纸质文物的材质和构造,并充分把握纸质文物的坏损情况。只有通过现代的显微镜辅助,才能够实现对纸质文物的结构把握,从而使纸质文物的修复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一、显微镜分析技术概述
传统的纸质文物修复工作过程中,文物工作者都是凭借自身对于文物修复的经验来对纸质文物的材质以及破坏程度等进行检验[1]。用人工的手段所进行的判断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容易出现偏差。例如,在修复文物的过程中,工作者判断需要修复的文物材质的主要用料是竹纸。并且断定该文物的损坏是受到外力的造成的断裂,那么工作者将会采用竹纸等修复用纸来完成修复工作。但实质上,该文物的材质并不是竹纸,如此就会在修复的过程中由于用错了反应试剂而造成纸质的破坏。显微镜的使用能够使文物工作者在鉴定文物的材质过程中了解到纸质文物的真实纸质,并在对其所进行的修复过程中,选择出正确的修复试剂。在显微镜技术的分析下,文物工作者能够了解到纸质文物的造纸工艺以及纸质原料,还能够使用该部分研究数据来为修复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2]。
二、现代显微技术在纸质文物修复中应用实验
(一)实验准备工作
首先,选择省博物馆中所收藏的善本残片作为样本。根据鉴定,一号样本属于清代雍正年间,从书叶总选取出来。二号样本属于南宋时期,从书皮的位置选择出来,该样本的边缘位置受到了蛀虫的破坏。三号样本属于明朝嘉靖年间,也是从书叶中提取出来。四号样本的年代并为鉴定出来,取自善本的卷尾,该善本为敦煌遗书的残片,样本的边缘因年代久远而又疏于保存促使边缘位置受到磨损而变薄[3]。
处理准备好实验的样本以外,还需要准备好实验需要用到的一起。该实验选择了型号较新的纤维分析仪器,用于分析纸张的材质。分析仪器中已经安装了能够分析纸张纤维整体图像的相关软件,能够用于纸张的自动化测量。除此之外,研究者还选取了现代最新型号的显微镜、PH计、纸张测厚仪以及产于瑞士的分光白度仪。
(二)实验方法
实验主要是为了分析样纸的外观、物理化学性质的相关检验数据以及纸张的纤维特性。在纸张的外观测量过程中,研究者已经就样纸的外观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观察。通过目测可以看出纸张的颜色纸张所含有的杂质以及纸张的匀度,并利用白度测量仪来测量出样纸的具体白度数值。通过触摸,可以感觉到样品纸张的手感是否平滑。
在样品纸张的物理以及化学性质的实验当中,研究人员首先采用了方格剂量的方法测量了实验用纸的面积,并使用厚度测量仪检查了样纸的厚度。研究人员使用PH值的测量仪器仔细的测量了样纸的表面PH数值,并对样品纸张是否具有一定的抗水性进行了研究[4]。使用滴管将水滴入到样紙上,观察水珠的扩散程度和扩散速度,如果水珠扩散速度较快,证明样品纸张并没有较强的抗水性,反之,纸张具有不扩散的特点。
在纸张的纤维性实验当中,研究人员需要观察纸张的结构特征,并对其所含有的纤维特性进行测量。首先,将物质涂料添加到样品纸张当中,并采用现代的显微镜技术来观察纸张的浅层表面。在样品纸张的表面添加填料,以此来改变样品纸张的表面光滑性。研究人员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纸张的纤维种类,记录纸张的纤维材质,了解样品纸张的造纸原料和造纸工艺。研究人员还要根据测绘软件来对样品纸张的配比进行测量,从而了解纸张的长度、宽度以及纤维的具体配比。
(三)实验结果
在上述实验当中,研究人员已经根据对纸张的测量和实验来得出了实验的测量数据。根据数据,研究人员已经能够充分了解到显微镜技术在文物修复工作中的具体应用[5]。
表一 实验样品性质
实验测量结果表明,事先选取的一号样本纸张的颜色呈现出浅黄色,纸质的厚度比较薄,但均匀度较好。纸张内掺杂了较多的杂质,其杂质的主要材质是纤维束、一号样品的PH值较低,证明该样纸已经遭受到了严重的算话腐蚀。从显微镜中可以观察到该样纸的表面已经涂了一层胶料。二号样纸的情况与一号样纸不同,该样品的表面呈现出黄色,且纸张的厚度适中。该样纸的质地较为紧密,均匀度也比较好。样纸本身含有的杂质较小并且用手触碰较为光滑。从显微镜中可以观察到,该样纸的纤维较为细腻,并且受到过重物的碾压和磨损。三号样纸的整体呈现出白色,其白度非常明显,纸张比较厚并且质地优良,纸张的触感较为柔软且均匀度比较少,杂质也较少。从显微镜观察到,该样纸并没有添加涂料,并且其纤维较为分散,纸张整体非常柔软但却有明显的褶皱,可以判断出纸张的原料是用构皮纤维制成,原料中有少量的竹纸[6]。四号样纸的外表呈现出棕黄色的色泽,且样纸的正面有比较明显的涂料痕迹。从测量软件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该样品纸的纤维比较短且质地比较坚硬。可以判断出该样纸的主要材质是用竹纤维制成。从显微镜所显示的样纸图像可以看到样纸中有比较明显的褐色颗粒,可以判断出该样纸受到过打浆。
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可以看出,显微镜在现代的纸质文物的修复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是利用显微镜,研究人员才能够了解到纸质文物的具体材质以及其制作工艺。通过对纸质文物的磨损鉴定来进行针对性的修复,才能够保障纸质文物的原有面貌。
参考文献
[1]李玮.西方现代修复原则在中国纸质文物中的应用——以清代《书联》修复为例[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1,06(04):91-95.
[2]何伟俊,张金萍,陈潇俐.传统书画装裱修复工艺的科学化探讨——以南京博物院为例[J].东南文化,2014,04(02):25-30-127-128.
[3]陆寿麟,李化元,姜怀英,等.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与创新——“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专家访谈[J].东南文化,2012,08(06):9-20.
[4]徐文娟.无损光谱技术在纸质文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2,06(S1):41-44.
[5]徐文娟,王春红.西方现代保护修复方法在中国纸质文物中的应用[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06(03):40-43-75-76.
[6]何流.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国文物保护的影响和启示[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3,06(04):28-33.
关键词:显微镜技术;纸质文物;修复;应用
前言:显微镜是利用光学的原理来辨识肉眼难以看清的物质,从而了解物质的细小结构以及微观面貌。纸质文物的修复工作当中,需要文物工作者了解纸质文物的材质和构造,并充分把握纸质文物的坏损情况。只有通过现代的显微镜辅助,才能够实现对纸质文物的结构把握,从而使纸质文物的修复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一、显微镜分析技术概述
传统的纸质文物修复工作过程中,文物工作者都是凭借自身对于文物修复的经验来对纸质文物的材质以及破坏程度等进行检验[1]。用人工的手段所进行的判断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容易出现偏差。例如,在修复文物的过程中,工作者判断需要修复的文物材质的主要用料是竹纸。并且断定该文物的损坏是受到外力的造成的断裂,那么工作者将会采用竹纸等修复用纸来完成修复工作。但实质上,该文物的材质并不是竹纸,如此就会在修复的过程中由于用错了反应试剂而造成纸质的破坏。显微镜的使用能够使文物工作者在鉴定文物的材质过程中了解到纸质文物的真实纸质,并在对其所进行的修复过程中,选择出正确的修复试剂。在显微镜技术的分析下,文物工作者能够了解到纸质文物的造纸工艺以及纸质原料,还能够使用该部分研究数据来为修复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2]。
二、现代显微技术在纸质文物修复中应用实验
(一)实验准备工作
首先,选择省博物馆中所收藏的善本残片作为样本。根据鉴定,一号样本属于清代雍正年间,从书叶总选取出来。二号样本属于南宋时期,从书皮的位置选择出来,该样本的边缘位置受到了蛀虫的破坏。三号样本属于明朝嘉靖年间,也是从书叶中提取出来。四号样本的年代并为鉴定出来,取自善本的卷尾,该善本为敦煌遗书的残片,样本的边缘因年代久远而又疏于保存促使边缘位置受到磨损而变薄[3]。
处理准备好实验的样本以外,还需要准备好实验需要用到的一起。该实验选择了型号较新的纤维分析仪器,用于分析纸张的材质。分析仪器中已经安装了能够分析纸张纤维整体图像的相关软件,能够用于纸张的自动化测量。除此之外,研究者还选取了现代最新型号的显微镜、PH计、纸张测厚仪以及产于瑞士的分光白度仪。
(二)实验方法
实验主要是为了分析样纸的外观、物理化学性质的相关检验数据以及纸张的纤维特性。在纸张的外观测量过程中,研究者已经就样纸的外观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观察。通过目测可以看出纸张的颜色纸张所含有的杂质以及纸张的匀度,并利用白度测量仪来测量出样纸的具体白度数值。通过触摸,可以感觉到样品纸张的手感是否平滑。
在样品纸张的物理以及化学性质的实验当中,研究人员首先采用了方格剂量的方法测量了实验用纸的面积,并使用厚度测量仪检查了样纸的厚度。研究人员使用PH值的测量仪器仔细的测量了样纸的表面PH数值,并对样品纸张是否具有一定的抗水性进行了研究[4]。使用滴管将水滴入到样紙上,观察水珠的扩散程度和扩散速度,如果水珠扩散速度较快,证明样品纸张并没有较强的抗水性,反之,纸张具有不扩散的特点。
在纸张的纤维性实验当中,研究人员需要观察纸张的结构特征,并对其所含有的纤维特性进行测量。首先,将物质涂料添加到样品纸张当中,并采用现代的显微镜技术来观察纸张的浅层表面。在样品纸张的表面添加填料,以此来改变样品纸张的表面光滑性。研究人员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纸张的纤维种类,记录纸张的纤维材质,了解样品纸张的造纸原料和造纸工艺。研究人员还要根据测绘软件来对样品纸张的配比进行测量,从而了解纸张的长度、宽度以及纤维的具体配比。
(三)实验结果
在上述实验当中,研究人员已经根据对纸张的测量和实验来得出了实验的测量数据。根据数据,研究人员已经能够充分了解到显微镜技术在文物修复工作中的具体应用[5]。
表一 实验样品性质
实验测量结果表明,事先选取的一号样本纸张的颜色呈现出浅黄色,纸质的厚度比较薄,但均匀度较好。纸张内掺杂了较多的杂质,其杂质的主要材质是纤维束、一号样品的PH值较低,证明该样纸已经遭受到了严重的算话腐蚀。从显微镜中可以观察到该样纸的表面已经涂了一层胶料。二号样纸的情况与一号样纸不同,该样品的表面呈现出黄色,且纸张的厚度适中。该样纸的质地较为紧密,均匀度也比较好。样纸本身含有的杂质较小并且用手触碰较为光滑。从显微镜中可以观察到,该样纸的纤维较为细腻,并且受到过重物的碾压和磨损。三号样纸的整体呈现出白色,其白度非常明显,纸张比较厚并且质地优良,纸张的触感较为柔软且均匀度比较少,杂质也较少。从显微镜观察到,该样纸并没有添加涂料,并且其纤维较为分散,纸张整体非常柔软但却有明显的褶皱,可以判断出纸张的原料是用构皮纤维制成,原料中有少量的竹纸[6]。四号样纸的外表呈现出棕黄色的色泽,且样纸的正面有比较明显的涂料痕迹。从测量软件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该样品纸的纤维比较短且质地比较坚硬。可以判断出该样纸的主要材质是用竹纤维制成。从显微镜所显示的样纸图像可以看到样纸中有比较明显的褐色颗粒,可以判断出该样纸受到过打浆。
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可以看出,显微镜在现代的纸质文物的修复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是利用显微镜,研究人员才能够了解到纸质文物的具体材质以及其制作工艺。通过对纸质文物的磨损鉴定来进行针对性的修复,才能够保障纸质文物的原有面貌。
参考文献
[1]李玮.西方现代修复原则在中国纸质文物中的应用——以清代《书联》修复为例[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1,06(04):91-95.
[2]何伟俊,张金萍,陈潇俐.传统书画装裱修复工艺的科学化探讨——以南京博物院为例[J].东南文化,2014,04(02):25-30-127-128.
[3]陆寿麟,李化元,姜怀英,等.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与创新——“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专家访谈[J].东南文化,2012,08(06):9-20.
[4]徐文娟.无损光谱技术在纸质文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2,06(S1):41-44.
[5]徐文娟,王春红.西方现代保护修复方法在中国纸质文物中的应用[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06(03):40-43-75-76.
[6]何流.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国文物保护的影响和启示[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3,06(04):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