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之变数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shu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在为100周年党庆写征文。在写征文的同时,我想了好多好多……
  百年前,灾难沉重的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真正像《国际歌》里头唱的“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从1949年开始,曾经一无所有的中国穷人真正做了天下的主人!我千万次在心里欢呼、在心里歌唱:党啊!母亲,母亲只生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我生在红旗下,长在甜水里,党的阳光雨露沐浴我成长。我庆幸!感恩满满!
  我们家住电梯楼高层,在我家任何一个位置,都可居高眺望,远处近处,鳞次栉比的楼房尽收眼底;夜晚,万家灯火高高低低如群星闪烁。闲暇,我喜欢打量我家的现代化家庭用品:冰箱、洗衣机、热水器、消毒柜、空调、电视、电脑、书柜等。尤其是手机和电脑,是我的心爱之物。手机不但可以联系四方,而且手机里面有钱,想花钱方不用带现金;电脑里面有许多我写的文字资料。但凡此时,我心里美美的甜甜的,我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平凡世界里,我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唱着自己喜欢唱的歌,不由心里感叹万分:我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感叹!
  而我最最感叹的,是书柜里的许多书,其中有我的个人文学作品,有我发表过的杂志。当年,如果不是政府增设民办小学让我这个超龄儿童得以入学读书,我敢保证,我现在肯定还是文盲一个,顶多识得写自己的名字,即使扫盲班也学不到多少知识,何况读书看报学人家玩文字,想都不用想。
  我祖父老家在梁化雷公岭村,上世纪20年代逃难来到平山。祖父世代文盲,父亲只读过三年私塾。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们家生活逐步好转,虽然家庭比较困难,但我们居在平山不再害怕打仗、不再害怕被人欺负。
  到了我该上小学的年龄,父亲无法交一元多钱的学费而被挡在中心小学校门外。第二年我去报名,又更是說我超龄,不能报名。我不甘心,整天带着我的弟弟妹妹在中心小学附近游荡,或者去地摊租看小人书,晚上跑到东岳庙去看白字戏,还偷偷学唱白字戏,差点被拉去做了白字戏的接班人。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三年,每年报名上学都以超龄为由把我拒之门外。父母亲为我焦急。听说平山镇金光村那边有个民办小学,是政府解决大龄儿童入学问题而增设的。父亲连忙去打听。校长说,我们已经开学了,没位子了。父亲再三恳求,校长说,不过要来也行,一年级一班课室后排有个空位,但没有桌椅,你们自己带桌椅来吧。父亲连声道谢。
  父亲连夜用锯子斧子钉桌子,母亲挑灯缝书包。第二天我背着书包跟着父亲去报名。到了学校,同学们见我父亲扛着桌子、我扛着椅子,都围过来看热闹。见这么多同学围过来,我心里紧张。校长问我:“你要不要认真学习?”我连忙答道:“要”!我喉咙哽咽眼泪差点掉下来。当时我们班里同学年龄相差很大,最大的十七岁,最小六岁,我算是中间的。上学多好啊!我沉醉在幸福中,很珍惜这个不容易得来的读书机会,本能地认真学习。由于我超龄读书,接受能力特别强,成绩很快名列前茅。记得我同桌叫张宝珠,十六岁。她很幸运,借我桌子同坐。她经常因做家务上学迟到,没完成作业经常被老师批评。有时候偷偷叫我帮忙抄写,我也乐意。
  在我读三年级放寒假时,被街坊姐妹邀去看黎美花做新潮衣服。黎美花比我大五岁,可她已经念高中了,我却还在读小学三年级。美花姐家的成分是资本家,难怪她长的这么漂亮,基因好嘛。她身材不高不矮,五官端正,脸色白里透红,不大不小的眼睛特别有神。她讲话、唱歌,举手投足都显得那么优雅大方,经常有男同学来家里找她闲聊。我很好奇她闺房有很多的书。后来熟悉了,就忍不住将那本观察了好几次的《军队的女儿》拿来翻。《军队的女儿》封面有一位年轻的女解放军战士,英姿飒爽特别有神,她深深地吸引了我。闺蜜嘲笑我看不懂。黎美花和蔼地问,你看的懂吗?你才读三年级啊。不过,你可以拿去看,看完拿回来就行。她温和的语气让我感到没有退路,于是我假装看得懂,红着脸、硬着头皮去捧那本厚厚的书,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看懂,我只是被那个女解放军战士吸引住了。其实,那本十七万多字的书在今天看来是那么的小,但那时它在我眼里就是一座山啊!翻开第一页,发现这些文字我全都认得,心里一阵惊喜!我读了第一页,就迫不及待地读下去。我向美花姐点了点头,就把书带回家,趁着放寒假,白天看晚上点煤油灯看,这书太好看了。我恍然大悟,好像鲁滨逊发现新大陆,书原来是这么好看的呀!
  长篇小说《军队的女儿》讲述了一个保尔柯察金式的人物刘海英。她15岁时满怀革命理想,参军到新疆支援边疆建设。正在她生命充满青春活力、努力实现自己理想的时候,为了保护国家财产,她接二连三地受伤、残疾、最后全身瘫痪,忍受着极大的痛苦和折磨。刘海英从童年的末梢刚跳过短暂的时光,变成少女的时候,却成了一个被病魔折磨得不成样子的残疾人,她一度痛苦过,整天不说话,但她勇敢、坚强,最后终于能重新站起来,回到工作岗位。她以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与疾病抗争,表现了生命的极限和奇迹,让生命放射出绚烂的火花。这部相当本色也充满着那个年代的时代激情的长篇小说,不但写了刘海英,还概括了50年代千千万万革命青年的精神面貌。小说是虚构的,而故事是真实的。刘海英的原型王孟筠——新疆农垦兵团战士,因公致全身瘫痪。她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以日记的形式写下了《病床上的歌》,她的故事被写成报告文学、拍成电影、绘成连环画,曾轰动一时。1960年,王震将军亲自安排王孟筠到气候温暖的湛江农垦局疗养。王孟筠却主动向组织要求工作,被安排去农场养蜂。东莞籍作家邓普把这一原型写成长篇小说《军队的女儿》,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广大读者在刘海英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奇迹!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这本书让我幼小的心灵受到震撼,此后,我对书产生了眷恋。那时起,我不但去美香姐姐家借书,还去图书馆借,看完一本换一本,《林海雪源》《欧阳海之歌》《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铁道游击队》《创业史》《悲惨世界》《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斯巴达克斯》《牛虻》等等。当时读书,不懂什么叫文学的力量,但我感觉到生命的真实。我庆幸自己在少年时期就看到那本轰动一时的《军队的女儿》,让我懂得读书的重要性,否则,就没有我今天对文化的敬重!是《军队的女儿》鼓励了我,教育了我,奠定了我的思想,圈定了我的人生观。   爱上看书,对写作文有很大的帮助。四年级开始写作文,我到书店找《小学生作文》参照着写,所以我写的每篇作文都是范文,让我的语文老师詹淑珠惊喜不止,对我给予了特别的关爱,詹老师在上语文课时经常点评我的作文。小学毕业那年,她特地带我去新华书店让我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然后她去交钱,然后她在书的扉页写上勉励的话。新华书店售货员对詹老师说,我们书店从来没见过您这么好的老师!
  小学毕业时,我的作文在全县小学毕业考试排名第二,第一名划分到平山中学,第二名到平山镇林业中学,第三名又到平山中学,如此类推。为此,我七天没讲过一句话,此事对我刺激太大了,为什么命运对我会如此的不公?“文革”时期的林业中学没有上课,除了参加运动就是劳动。在林业中学荒废了两年半,不久林业中学解散,我们去林场当了知青。
  我唯有在书海里能找到我的安慰,找到我需要的力量,找到我做人的尊严。
  那年,为了让山区能用上电,林場要在我们在莲花山下建一座发电站,筑堤截水。我们这帮青年不到二十出头,但要出大力流大汗,抬石头抬水泥挑沙子,一不怕苦二不死。我们用汗水让山区农村结束点煤油灯的历史,得到山区人民一片赞扬声:“你们真是“铁姑娘”!那年,林场推荐我出席惠东县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还参加县农林水组织的学习先进讲用报告团,到各单位去讲用,我的讲稿是用汗水写成的。五年的知青生活,虽然尝到了人生的艰辛和不易,却锻炼了我的毅力和耐力,为今后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思想基出,为今后的人生做了良好的铺垫。那一年,林场推荐我到惠阳地区农校读中专,毕业后分配在惠东县机关单位工作,成为国家干部(现称公务员)。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走上了业余文学创作之路。
  人生路漫漫,坎坎坷坷征途布满荆棘。在党的教育下,我深深地领悟到:作为党员,要感党恩,要有担当的精神。在机关工作几十年,也调动过好几个单位,不管在什么单位,我对革命工作都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县委组织部工作时,连续五年被省委组织部评为优秀信息员;在任惠东县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期间,主持出版《惠东县志》、主编惠州市首部县级年鉴《惠东年鉴(创刊号)》;亲自参与撰写并主编的《惠东人物》《惠东大事记》等厚厚的11本志书,为人们了解惠东建设惠东提供了宝贵详实的历史资料,填补了惠东县无年鉴无志书的历史空白;任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期间,积极参与惠州市非遗、古村落、民间文艺之乡的田间调研写作,被省文联、省民协授予“广东省优秀民间文艺家”称号。
  我热爱文学,痴情文学,深感自己文化水平被耽误的痛苦。于是,我积极参加《人民文学》《鲁迅文学院》作家函授班的学习培训,广东省作家班的培训学习,期望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我业余时间创作的个人文学著作《终会有缘》填补了惠东县无个人文学著作的历史空白。我和许许多多穷孩子出身的业余文学爱好者一样,文学创作,经历过许许多多的艰难曲折,我和他们的感叹有着同样的三个字“不容易”!读书、写作,让许许多多的文学爱好者走上一条金光大道,借我文友一句金言:“穷苦人家飞出的金凤凰”。我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当然我不是什么金凤凰,我也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在刘海英那里,我体验到命运之变数,体验到人的生命原来是可以战胜的,是她矢志不移的信念和坚韧不抜的意志一直在鼓励着我,影响着我,过去是,现在也是。
其他文献
德乾旺姆  帕廓花窗  灰鸽子在窗台上啄食谷粒  所有的穷人都聚集到这里  走了五个巷道。找了很久  哪一个,是收留我的廊檐  在雕刻时光的良木丛中  幻想奇迹发生。无限沉醉  无边的卷帘幕在夜降下时打开  黄色的咖喱土豆,拉萨甜茶  跟着孩童走去的深巷,仿佛看见  旧日的雨夜,流失断墙消失处  某一刻成为墙下动情的人  做才子佳人的好梦  嘎代才让  残 迹  ——有关玉树的一些长短句  1  
期刊
跨过一条条沟,翻过一道道梁,沐着白云悠悠满山谷的神韵,伴着《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的信天游,我回到了黄天厚土的大陕北。  汽车还在高速路上飞奔,宝塔山已进入我的视线。这座因唐代之塔而得名的山,目睹党中央在延安13年间,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并最终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它不再是一座地理念上的山,也不再是一座建筑层面上的塔,而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和象征。  站在宝塔山上俯视,我看到了雄伟大气的王家坪纪念馆,
期刊
安德烈·纪德在谈到保尔·瓦雷里时说,假如我不是他的朋友,那谈起他来比较容易。友谊包含着一种贞洁,而赞赏的表达便会使这种贞洁处于尴尬之境。当我要写一写韩子勇时,不禁想起了纪德的这番话。  瓦雷里是写过《石榴》一诗的。在他笔下,石榴是智慧的化身,一棵石榴树就是一个“智力的节日”。石榴因籽粒饱满而张开了口,宛若睿智的头脑被自己的思想涨破了头。瓦雷里认为人的灵魂像石榴一样,内部有着神秘的迷宫般的结构。  
期刊
翻过嘎隆拉山口,顺着陡峭的盘山道一路转下去,雪花就变成了雨滴。  夏雨斜斜地飘来,无声地下着,洗涤着车窗,滋润着山野。路边的树木花草,一个个披头散发,尽情地享受着雨的沐浴。摇开车窗,一团白云和着雨丝挤了进来,把人的衣衫连同心情都淋得潮潮的、湿湿的。  山,挤在一起般窄,岩,刀切过似的峭,只能容得下一个车的路,且里高外低斜得厉害。脚底下,雅鲁藏布江的一槽碧水,打着旋儿翻着白,轰隆轰隆的咆哮声震得车身
期刊
1  每当我看着星空,就觉得有些事物永远不会死。  在黑而巨大的幕布上那些繁华静谧的光,就像云湖闪烁的粼波那样清灵动人。我坐在门前或屋顶,抬起头以最适宜的角度仰望它,四处皆是无法捉摸的黑暗。那黑向着看不见的更黑的边缘延伸,而星光令人从坚实无比的黑暗中发现什么,那画面庞大而神圣,光点令黑暗更饱满柔和。  在黑暗和光芒之间,万物沉静地安放于夜的神坛。我的家乡,那古老村庄和连绵群山深沉地酣睡,猫头鹰和青
期刊
一阵微风吹过,外面就传来淅淅沥沥的雨声。  我喜欢雨天观雨,在家里,看外面下雨,特别喜欢看那春天的毛毛雨,像细针般的雨儿细细的绵绵的,如丝如线,随着微风或左或右斜向飘飛。  我坐在窗前观雨,阳台上正绽放的美红菊,它会不会被雨击倒?一个人的夜晚,我做花的护卫。  小时候,我跌跌撞撞从雨中走来。一路风一路雨一路艰辛。我不曾想过要做官、要做名人,坚信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为本分。  长辈及老师常说,
期刊
清晨,我暖在被窝里久久不愿起床,听着窗外寒风呼呼,听着门窗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天气预报真准,寒流说来就来。我打开手机,先浏览各群动态,屏幕几乎被庆祝新年的贺词贺语刷爆,寒冷的钟声迎接新年的到来。再点开天气预报,今天比昨天更冷。今天2度、明天零下2度,这样的天气,在广东是很少见的。前几天是20度左右,我们刚过着温暖舒适的日子,突然一下就冷起来,好像老天爷让你在短短的时间里体验春夏秋冬。南方的天气就这
期刊
让我记忆最深的,是奶奶站在大门口等我们的情景。  不管什么时候回家,无论哪条路上归来,只要能看见老家的大门,就似乎能看到等在大门口的奶奶。踮着的小脚,期待的表情,那手背上突起青筋的瘦手里,永远拄着一根黑色的弯头拐杖。  拐杖是爸爸从西安买回来的。打从到手后,奶奶就再也没离开过它。用着的时候拄着,用不着的时候提着,白天傍着身子,晚上靠着枕头,一旦有人问起,她就会郑重地介绍:儿子在西安给我买的,脸上写
期刊
翻过一座座山,走过一道道河,顺着那漫卷的白云、沁人的清风往前走,一声声甜格生生、脆格灵灵的信天游,就会把你带进这黄天厚土的大陕北。  陕北到底有多美?先看看它的四季。  春天的陕北,你能体会到它的清新和萌动。农历老年一过,河冰开始消融,大地开始解冻,万物一天天开始复苏和萌生,整个陕北高原呈现出一种潮潮的、融融的暖意。这时候,你会听到黄鹂在枝头上“恰恰”放歌,鸭鹅在河坝里“呷呷”欢唱,那催种的布谷鸟
期刊
当严冬的脚步止住了余威的宣泄,我时常看看窗外的几行杏树,期待着早春的来临。春寒料峭却抵不住杏树报春的欲望,不经意间树枝上生长出米粒大小的突起,仿佛奏响着春的序曲。很快,枝桠上的突起慢慢变大,像一团团增大的棉球,萌发着洁白的遐想。其实它们早已酝酿了很久,期待了很久,只等着一场春雨或者几天暖和的天气的来临。都说春雨贵如油。早春的雨不是说来就来的,干燥多风一直是立春节气特有的脸色。早春还是个反复无常的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