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潍坊市科技馆作为公益类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场所,根据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七部门《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要求,我们坚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切实抓好科普志愿者的招募选拔、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激励保障,2016年全年志愿服务2.6万人次,服务公众230余万人次,科普志愿服务成为科技教育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市科技馆形成了以正式编制人员为引领、劳务派遣聘用制人员(社工)为主体、科普志愿者(义工)为补充的工作格局,初步打造了公共服务场所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品牌。
一、抓实招募选拔,建立志愿服务“人才库”
潍坊市科技馆突出专业性和科学性要求,创新招募选拔机制,坚持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面试,严把入口关,畅通志愿招募渠道,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人才库。
(一)从高校中选拔招募“专业型”志愿者
加强与高等院校团委和学生会的联系,注重志愿服务专业对口、素质对接,严格落实学生志愿报名、学校推荐、技能测试和面试答辩,把好组织推荐关、专业考核关和素质测试关。
(二)从离退休科技工作者中选拔招募“专家型”志愿者
面向社会,公开发布科普志愿者招募标准,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继续为社会公益事业和科技教育事业发挥余热,奉献爱心。
(三)从学术团体中选拔招募“精英型”志愿者
面向全市的学会协会研究会和新兴社会组织,倡导精英团体和精英力量积极参与科普志愿服务。目前,市科技馆建立健全了由1382人组成的志愿服务“人才库”,建设了12个科普志愿服务站点和36支科普志愿服务队,建立起科普志愿服务QQ群和微信群,大力推行“菜单式”遴选和“点穴式”服务,实现了科普志愿服务的便捷高效、精准科普和有力有序。
二、抓实教育培训,提升志愿服务“执行力”
针对科普志愿服务领域广泛、岗位特殊、专业性强的特点,我们注重加强专业化培训,力求志愿服务内容和专业对口,素质能力与服务岗位对称,做到不培训不上岗、无培训不服务,以精准培训推进精准服务。
(一)开展“五大培训”
市科技馆相继组织开展全员军事训练、文明礼仪、素质拓展、市委党校集中培训和赴省科技馆现场培训,全方位、多维度提升科普志愿者素质能力。
(二)强化技能培训
坚持科普志愿服务“干中学、学中干”,结合志愿服务岗位需求,大力推行以展品操作、讲解服务、安全疏导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技能操练,掌握科普志愿服务的“看家本领”。
(三)加强专业培训
围绕服务岗位专业化、公众需求多元化、参观体验个性化,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通过科普大讲堂专家授课、外出参观以及观摩会、讲评会和表彰会等以会代训的形式,不断提升科普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目前,市科技馆已形成多学科集成的讲解服务、安全管理、活动组织、技术维修和科技辅导等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
三、抓实科学管理,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
坚持把面向群众、服务社会摆在首位,精心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合理安排志愿服务内容和志愿者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确保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一)规范服务“四统一”
健全科普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注册建档、建章立制,做到统一名称、统一标示、统一编号、统一旗帜,30名科普志愿者全程服务科技馆展厅,馆内年科普志愿服务280天。
(二)实施项目化管理
围绕建设以实体科技馆为主体、以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科技馆工作格局,我们科学划分成实体科技馆、数字科技馆、校园流动科技馆、县域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等若干项目、若干单元,配齐配强科普志愿者,搞好精准服务。校园流动科技馆项目,153名理工专业的志愿者,先后在4个县市区志愿服务100余场,服务公众20多万人次。276名科普志愿者全程参与600多场县域流动科技馆巡展,服务公众80余万人次。科普志愿服务“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先后设立38个志愿服务站点,服务公众60余万人次。成立由200名小学生组成的“小小科普志者”服务队,分期分批走进市科技馆,为青少年讲解科学知识。
(三)党建带社建
科普志愿者全程参与市科技馆开展的“亮党员身份、比优质服务、树窗口形象”活动,党员示范岗与志愿服务岗相辅相成。成立的科普志愿者突击队,发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作风,成为展教服务的生力军。
四、抓实激励保障,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
根据公共文化设施场所实际,不断健全完善科普志愿服务激励考核机制,激发调动科普志愿服务积极性。
(一)建立义工转社工用人机制
建立科普志愿服务積分制和星级评比制度,
量化服务时长、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严格考核、严格评分,73名优秀科普志愿者在自愿的基
(下转第53页)
(上接第48页)
础上,市科技馆通过劳务派遣方式,每月发放劳动报酬,缴纳“五险一金”,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争取市财政支持,每名科普志愿者(义工)每天给予一定交通补贴和午餐补贴,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休息区、就餐区和饮水、换衣、存储等便利,加强人性化保障服务。
(三)评先树优
每年都评选表彰“十佳科普志愿者”,激发科普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集成打造的“星光”科普志愿服务品牌,被授予“全市最佳科普志愿服务项目”。2015年10月免费开放以来,一年多时间市科技馆共接待社会公众近80万人次,群众满意度为99.6%,展品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逐步成为山东半岛科技教育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市科技馆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日优秀单位、全国科普信息化优秀基地、全省科普教育基地、潍坊市级文明单位、潍坊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潍坊市绩效考核先进单位等20多项荣誉,被授予潍坊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潍坊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潍坊市基层党建示范点、潍坊市青年文明号和潍坊市巾帼文明岗。
一、抓实招募选拔,建立志愿服务“人才库”
潍坊市科技馆突出专业性和科学性要求,创新招募选拔机制,坚持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面试,严把入口关,畅通志愿招募渠道,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人才库。
(一)从高校中选拔招募“专业型”志愿者
加强与高等院校团委和学生会的联系,注重志愿服务专业对口、素质对接,严格落实学生志愿报名、学校推荐、技能测试和面试答辩,把好组织推荐关、专业考核关和素质测试关。
(二)从离退休科技工作者中选拔招募“专家型”志愿者
面向社会,公开发布科普志愿者招募标准,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继续为社会公益事业和科技教育事业发挥余热,奉献爱心。
(三)从学术团体中选拔招募“精英型”志愿者
面向全市的学会协会研究会和新兴社会组织,倡导精英团体和精英力量积极参与科普志愿服务。目前,市科技馆建立健全了由1382人组成的志愿服务“人才库”,建设了12个科普志愿服务站点和36支科普志愿服务队,建立起科普志愿服务QQ群和微信群,大力推行“菜单式”遴选和“点穴式”服务,实现了科普志愿服务的便捷高效、精准科普和有力有序。
二、抓实教育培训,提升志愿服务“执行力”
针对科普志愿服务领域广泛、岗位特殊、专业性强的特点,我们注重加强专业化培训,力求志愿服务内容和专业对口,素质能力与服务岗位对称,做到不培训不上岗、无培训不服务,以精准培训推进精准服务。
(一)开展“五大培训”
市科技馆相继组织开展全员军事训练、文明礼仪、素质拓展、市委党校集中培训和赴省科技馆现场培训,全方位、多维度提升科普志愿者素质能力。
(二)强化技能培训
坚持科普志愿服务“干中学、学中干”,结合志愿服务岗位需求,大力推行以展品操作、讲解服务、安全疏导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技能操练,掌握科普志愿服务的“看家本领”。
(三)加强专业培训
围绕服务岗位专业化、公众需求多元化、参观体验个性化,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通过科普大讲堂专家授课、外出参观以及观摩会、讲评会和表彰会等以会代训的形式,不断提升科普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目前,市科技馆已形成多学科集成的讲解服务、安全管理、活动组织、技术维修和科技辅导等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
三、抓实科学管理,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
坚持把面向群众、服务社会摆在首位,精心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合理安排志愿服务内容和志愿者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确保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一)规范服务“四统一”
健全科普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注册建档、建章立制,做到统一名称、统一标示、统一编号、统一旗帜,30名科普志愿者全程服务科技馆展厅,馆内年科普志愿服务280天。
(二)实施项目化管理
围绕建设以实体科技馆为主体、以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科技馆工作格局,我们科学划分成实体科技馆、数字科技馆、校园流动科技馆、县域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等若干项目、若干单元,配齐配强科普志愿者,搞好精准服务。校园流动科技馆项目,153名理工专业的志愿者,先后在4个县市区志愿服务100余场,服务公众20多万人次。276名科普志愿者全程参与600多场县域流动科技馆巡展,服务公众80余万人次。科普志愿服务“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先后设立38个志愿服务站点,服务公众60余万人次。成立由200名小学生组成的“小小科普志者”服务队,分期分批走进市科技馆,为青少年讲解科学知识。
(三)党建带社建
科普志愿者全程参与市科技馆开展的“亮党员身份、比优质服务、树窗口形象”活动,党员示范岗与志愿服务岗相辅相成。成立的科普志愿者突击队,发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作风,成为展教服务的生力军。
四、抓实激励保障,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
根据公共文化设施场所实际,不断健全完善科普志愿服务激励考核机制,激发调动科普志愿服务积极性。
(一)建立义工转社工用人机制
建立科普志愿服务積分制和星级评比制度,
量化服务时长、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严格考核、严格评分,73名优秀科普志愿者在自愿的基
(下转第53页)
(上接第48页)
础上,市科技馆通过劳务派遣方式,每月发放劳动报酬,缴纳“五险一金”,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争取市财政支持,每名科普志愿者(义工)每天给予一定交通补贴和午餐补贴,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休息区、就餐区和饮水、换衣、存储等便利,加强人性化保障服务。
(三)评先树优
每年都评选表彰“十佳科普志愿者”,激发科普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集成打造的“星光”科普志愿服务品牌,被授予“全市最佳科普志愿服务项目”。2015年10月免费开放以来,一年多时间市科技馆共接待社会公众近80万人次,群众满意度为99.6%,展品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逐步成为山东半岛科技教育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市科技馆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日优秀单位、全国科普信息化优秀基地、全省科普教育基地、潍坊市级文明单位、潍坊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潍坊市绩效考核先进单位等20多项荣誉,被授予潍坊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潍坊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潍坊市基层党建示范点、潍坊市青年文明号和潍坊市巾帼文明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