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班主任工作中的柔性管理方法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eha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教育理念的发展、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要求、大学生自身特点等决定高校班主任在工作中需采用柔性管理方法。班主任应重视自身建设,塑造良好人格形象,并在班级建设和不同学生的管理中使用合适的柔性方法,以期获得最佳效果。
  关键词: 高校 班主任 柔性管理
  
  一、引言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以人为本”的民主化观念深入人心,以及高校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推进,都呼吁在学生管理中引入柔性管理方法。班主任是学生工作中最基层的管理者,如何使用恰到好处的柔性管理方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自我激励、自我管理,从而健康、全面地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柔性管理的内涵
  
  (一)柔性管理的含义
  柔性管理概念源于企业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是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行为的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1]。对大学生采取柔性管理方法,即依据高校内部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通过非强制性方式,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社会、家庭、高校对学生的期望变为学生的个人自觉行动[2]。
  (二)柔性管理的特性
  柔性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依据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通过精神激励、沟通暗示等人性化方法,激发人内在的潜力,调动其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自觉能力,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因此,柔性管理具备以下特性:一是内驱性,指依靠内心深处激发的主动性;二是情感性,指通过发挥情感的凝聚功能、柔性力量;三是持久性,指柔性管理发挥的效力深刻稳定。
  
  三、班主任工作中采用柔性管理方法的必要性
  
  (一)新时期民主化、人本化学校管理理念发展的选择。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及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要求民主、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大学生群体,民主意识更强,更有被尊重、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另外,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趋势和收费制度的改革,一方面造成其精英教育功能退化,使得精英教育中尊崇意志统一、大学生绝对服从的现象弱化,另一方面还使大学生主体意识加强[3],逐渐形成学校为其服务的观念。柔性管理方法符合这些趋势的要求,是契合当前学校民主化、人本化管理理念的最佳选择。
  (二)满足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需要。
  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促进人的全面、自由、个性化发展。近年来,素质教育在全社会广泛推进,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育场所,得到国家教委、教育专家的普遍关注。另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趋于多元化,对那些能充分展示个性和才能的人才倍加重视。以上因素,都決定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需要实施柔性管理,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给予每位学生充分发展个性的空间。班主任作为大学生最亲切的老师和朋友,在日常工作中更应把握柔性原则,获得最佳效果。
  (三)由新时期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所决定。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是典型的“80后”,并且其中很多是独生子女。一方面,他们文化素质比较高,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并具备强烈竞争精神,实现自我、得到肯定的意愿十分强烈。另一方面,他们性格较孤傲、固执,会有逆反心理,而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也导致其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大学生的这些个性特点,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采取柔性管理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注重沟通艺术,诚心相待,有利于获得学生的认同和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配合刚性管理的需要。
  长期以来,高校实行刚性管理,在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目的外,也抑制了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积极性,还压抑了大学生的个性自由化发展。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辅相成,是刚性管理必要的补充和完善。班主任在工作中,适时使用灵活性的柔性管理方法,有利于弥补刚性管理的不足。
  
  四、新时期班主任工作中采用柔性管理方法的途径
  
  (一)班主任应加强自身建设。
  1.注重自身素质的全方面提高。
  在教育中,身教往往重于言教。班主任作为最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老师,必须重视自身形象的完善。一方面要注意加强文化素质培养,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吸取哲学、艺术中的精髓,不断扩展视野,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另一方面要时时加强责任心、敬业精神的培养,热爱工作、踏实进取、勇于创新等都能塑造良好的为人师表的人格形象,提升人格魅力,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敬佩感、信赖感,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2.抓紧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的更新。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西方教育理念的实时交流,我国国内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都在更新中。班主任应注重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各方面知识,了解最新教育理论和方法,博采众长,更好地管理班级和学生。
  (二)班级建设中多元的柔性管理方法
  1.培养和谐温馨的班级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
  (1)培养学生间亲切、互助的友情。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个性差异性大,应尽全力让全班同学融入新集体,充满凝聚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召开宿舍内讨论会,举办班级征文、节日草坪晚会等给予同学们沟通思想、发挥特长的平台,加深彼此认识;开展丰富的课外文化活动,如班级间、年级间的篮球足球友谊赛,加强全班共同拼搏的凝聚力。
  (2)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班主任要用心真诚,善于沟通。通过平等的对话和交流,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并尊重其建议和意见,这样有利于获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实现管理高效化。具体可以通过班级群QQ、群发E-mail、飞信等,还可以多参加班级集体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共同分享激动和喜悦,拉近心灵距离。
  2.营造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树立积极向上的班风班貌。
  (1)鼓励能力强、热心肠、喜锻炼的同学。班主任要具备一双慧眼,将有潜力的同学挖掘出来,并鼓励他们在个人发展、院系活动、担任班干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给其他同学树立榜样,给班级注入活力。
  (2)重视班干部的推举和选拔,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可以先采取学生自荐、推荐等方式,了解竞选者的具体情况;再召开班会,让竞选者发表演说,表明今后的工作思路和设想;最后通过学生投票选举,任命班干部。
  (3)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平时,时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营造自我锻炼、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环境,鼓励学生共同参与管理、参与决策。
  (三)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柔性管理方式
  1.合理利用班干部。
  班干部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管理的基层组织实施者[4]。他们是班集体的中坚力量,是各项工作的具体组织领导者,更是班主任进行教育管理的助手和依靠。因此,班主任在调动班干部积极性、发挥班干部骨干作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给予班干部充分的信任和相应权力。在落实工作时,放手让班干部打点,而不是包办或下命令,这有利于调动其积极主动性,使其在同学中树立威信的同时,得到挑战和锻炼。其次,根据班干部的各自特点给予指点引导,或在其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帮助,这都利于班干部快速成长。比如有的班干部雷厉风行的作风可能导致同学关系紧张,需要提醒其灵活变通;有的班干部工作认真细致但效率偏低,需教他改进方法,等等。最后,注意在班干部队伍中树立团结一心的风气,积极了解每位班干部的思想动态,消除班干部之间的误会,使队伍具备紧密凝聚力。
  2.后进生的管理。
  班主任对后进生进行管理和帮助时,要了解其个性特点,采取最适宜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1)注意肯定成绩和优点。当代大学生有强烈的被肯定、被认可的心理需求,班主任在指出后进生的不足之前,应对他的成绩和优点表示诚恳的肯定,才能使其感到满足和安慰,进而接受批评教育。
  (2)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并注意批评的艺术。当代大学生自尊心很强,猛烈而直接的批评往往效果不佳。班主任饱含真心和情感,通过间接、婉转的语言,对后进生适当点拨,效果更好。
  (3)加强鼓励和引导。后进生往往不是由智商、能力问题造成,而是由能动性未得到合理发挥或丧失信心所致。班主任对他们进行鼓励,循循善诱,有助于帮助其树立信心,克服懒惰、自卑等缺点,产生强大的动力,逐渐展现新的面貌。
  3.关注贫困生。
  高校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一方面比普通学生更自强独立、踏实勤奋,另一方面心灵更脆弱敏感,自尊心过强但又有些自卑,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表现能力较弱。在新生入学后,班主任应通过查看学生资料,了解这部分学生的生源地、家庭成员、家庭收入等具体情况。然后通过拉家常等充满人情味的方式快速拉近与他们的距离,使他们敞开心扉,把班主任当亲人、当朋友,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忧虑。班主任在此基础上要尽快解决贫困生的困难,使其安心学习生活。在四年的工作中,班主任要常与他们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各种问题的同时,还要鼓励他们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加强自我挑战,这都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积极健康成长。
  
  五、结语
  
  总之,班主任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发挥人格魅力,并在班级建设中采用多元的柔性管理方法,同时还根据学生的各自情况实施不同的柔性管理,有利于在师生间建立良性互动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全面、个性化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勇.柔性管理:高校学生工作的理念与行动[J].江苏高教,2006,1:86-88.
  [2]牛军科.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应提倡“柔性管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7:50-52.
  [3]郭涛.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柔性化管理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6.
  [4]兰树林.重视高校学生干部的作用、选拔与培养[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187.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大类招生的内涵.并根据地方性高校的实际情况,讨论了大类招生对于促进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探讨了地方性大学按大类招生的实践途径。
树立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因而如何使大学生具有创新能力.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前高校教
高校开展的勤工助学活动既是缓解大学生经济困难的一项主要措施.又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服务社会、锻炼意志、增长才干的一种渠道。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我国高校尤其
提出了一种基于职责链模式的异常处理机制,使得动态增加异常处理类型更加方便.利用简单工厂模式和反射机制改进了异常处理结构,隐藏了异常处理对象的实例化过程,异常处理结构
针对目前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在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在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的切身体会,提出了凝练实验室研究方向、加快高水平创新团队
研究了一类具有非线性发生率的四维生态-传染病模型,讨论了该模型的平衡点的存在条件,并对边界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构造Lyapunov泛函得到了正平衡点全局稳定
学生宿舍是大学生重要的人际关系场所.也是容易引发学生矛盾的地方。自律委员会在缓解学生宿舍的人际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宿舍自律委员会在学生宿舍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经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理论刊物,它以繁荣科学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和培养人才、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办刊
摘要:学风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本文分析了当前普通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阐明了通过思想教育、师德教风、学生自我管理、宣传载体等来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 发展 现状 对策    优良学风是高校的治学之本,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优良的学风对人才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