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教学中所必须的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不够合理,有些作业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让学生疲于应付,成了学生的负担。
1. 作业设计存在的常见问题
通过与班中学生的座谈及对作业现状的观察与反思,我发现当前英语作业布置中的主要问题有:
1.1 作业内容单调,缺乏典型性。抄单词、词组,课文,做练习册,这样的作业布置全凭教师一张嘴,学生埋头做。布置的作业量有差异,但内容枯燥无味,学生不感興趣,往往应付了事,作业没有实效性。
1.2 作业要求统一,缺乏针对性。教师常常忽视了学生个性和基础的差异,要求全班学生每天做一样的作业,搞一刀切。这样的作业没有弹性,缺乏针对性,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下。
1.3 作业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由于学校注重考试成绩,同时为了便于检查作业,教师布置的英语作业多为书面形式。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而且综合运用能力得不到培养和发展。而实际上,作业的目的除了巩固知识还有运用知识,除了书面形式外,还有听、读、说的形式。然而运用性作业因其操作性弱,反馈评价困难而在传统作业实践中被淡化。
2. 作业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作为教师,一定要向学生解释布置作业的重要性,如果不讲清楚做作业的意义所在,很多学生会不按时完成作业。而布置作业,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2.1 目标性原则。设计的作业要求有明确的目标,即教师应该清楚什么样的作业有什么样的价值,布置这样的作业时为了让学生巩固哪些知识,提高哪项英语能力,而且这个目标必须和教学目标相一致,这是设计和布置英语作业时必须遵循的最重要原则。
2.2 可输入性原则,即讲究英语知识输入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首先应充分地了解学情,保证所设计的作业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尽可能地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建立多层次的弹性结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通过有效完成作业进行高质量的学习。
2.3 系统渐进性原则。英语知识的积累和英语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在设计英语作业时应遵循这一规律,让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和复习作业有机结合,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系统地为学生提供各种训练机会,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4 多样性原则。教师在设计英语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个性爱好,避免布置统一化的,机械化的,重复性的书面作业,否则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出现应付了事或抄袭的现象。
3. 创新课后英语作业模式的主要类型
3.1 作品类。作品类作业主要是指学生以所学语言知识为基本原料进行加工而产生一定物质形成的智力成果。此类作业要求教师做到指令清楚,创作形式不设限制,灵活多样,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从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充分体验成功的感觉。
3.2 交际类。交际类作业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语言,行为等表达方式与他人的交往,进而达到巩固知识,锻炼能力的目的的作业形式。布置此类作业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其次要考虑学生是否对作业产生兴趣;再次要尽量营造和谐,尊重,宽容的实施环境。对于七年级英语课本里,对话比较多。为了不让学生因为学对话而对话,每一个话题结束后,我班学生都会举行一次专题对话表演活动。学生们积极性非常高,前期认真准备,活动中展现别样精彩。每一次活动,都会让我有意外惊喜。
3.3 调查类。调查类作业指学生将日常所见所闻的语言信息搜集整理,然后进行归纳应用,进而内化到自身认识系统的作业形式。布置此类作业,教师要有规律地督促检查,同时系统地整理学生所搜集到的调查信息。例如,在学完《My hobby》这一单元后,让学生制作调查表,调查身边的同学,老师,以及家长的爱好是什么,然后进行总结,班级汇报。
3.4 制作类。制作类作业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动脑制作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物的作业形式。此类作业的布置,首先要考虑到让学生手与脑并用,否则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感觉陌生而无从下手;其次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例如,我在学完冀教版九年级英语上册《My transportation》这一单元时,让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小组制作属于自己的transportation,然后附带小组自己的英语讲解展示在所有学生的面前。
通过以上几种方式的场所,我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成绩也在不断进步。总之,课后作业的布置与设计,应充分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与进步。这样的作业才能适应当今如火如荼的素质教育改革和进一步推进新课程的要求,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
1. 作业设计存在的常见问题
通过与班中学生的座谈及对作业现状的观察与反思,我发现当前英语作业布置中的主要问题有:
1.1 作业内容单调,缺乏典型性。抄单词、词组,课文,做练习册,这样的作业布置全凭教师一张嘴,学生埋头做。布置的作业量有差异,但内容枯燥无味,学生不感興趣,往往应付了事,作业没有实效性。
1.2 作业要求统一,缺乏针对性。教师常常忽视了学生个性和基础的差异,要求全班学生每天做一样的作业,搞一刀切。这样的作业没有弹性,缺乏针对性,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下。
1.3 作业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由于学校注重考试成绩,同时为了便于检查作业,教师布置的英语作业多为书面形式。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而且综合运用能力得不到培养和发展。而实际上,作业的目的除了巩固知识还有运用知识,除了书面形式外,还有听、读、说的形式。然而运用性作业因其操作性弱,反馈评价困难而在传统作业实践中被淡化。
2. 作业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作为教师,一定要向学生解释布置作业的重要性,如果不讲清楚做作业的意义所在,很多学生会不按时完成作业。而布置作业,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2.1 目标性原则。设计的作业要求有明确的目标,即教师应该清楚什么样的作业有什么样的价值,布置这样的作业时为了让学生巩固哪些知识,提高哪项英语能力,而且这个目标必须和教学目标相一致,这是设计和布置英语作业时必须遵循的最重要原则。
2.2 可输入性原则,即讲究英语知识输入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首先应充分地了解学情,保证所设计的作业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尽可能地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建立多层次的弹性结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通过有效完成作业进行高质量的学习。
2.3 系统渐进性原则。英语知识的积累和英语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在设计英语作业时应遵循这一规律,让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和复习作业有机结合,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系统地为学生提供各种训练机会,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4 多样性原则。教师在设计英语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个性爱好,避免布置统一化的,机械化的,重复性的书面作业,否则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出现应付了事或抄袭的现象。
3. 创新课后英语作业模式的主要类型
3.1 作品类。作品类作业主要是指学生以所学语言知识为基本原料进行加工而产生一定物质形成的智力成果。此类作业要求教师做到指令清楚,创作形式不设限制,灵活多样,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从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充分体验成功的感觉。
3.2 交际类。交际类作业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语言,行为等表达方式与他人的交往,进而达到巩固知识,锻炼能力的目的的作业形式。布置此类作业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其次要考虑学生是否对作业产生兴趣;再次要尽量营造和谐,尊重,宽容的实施环境。对于七年级英语课本里,对话比较多。为了不让学生因为学对话而对话,每一个话题结束后,我班学生都会举行一次专题对话表演活动。学生们积极性非常高,前期认真准备,活动中展现别样精彩。每一次活动,都会让我有意外惊喜。
3.3 调查类。调查类作业指学生将日常所见所闻的语言信息搜集整理,然后进行归纳应用,进而内化到自身认识系统的作业形式。布置此类作业,教师要有规律地督促检查,同时系统地整理学生所搜集到的调查信息。例如,在学完《My hobby》这一单元后,让学生制作调查表,调查身边的同学,老师,以及家长的爱好是什么,然后进行总结,班级汇报。
3.4 制作类。制作类作业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动脑制作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物的作业形式。此类作业的布置,首先要考虑到让学生手与脑并用,否则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感觉陌生而无从下手;其次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例如,我在学完冀教版九年级英语上册《My transportation》这一单元时,让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小组制作属于自己的transportation,然后附带小组自己的英语讲解展示在所有学生的面前。
通过以上几种方式的场所,我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成绩也在不断进步。总之,课后作业的布置与设计,应充分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与进步。这样的作业才能适应当今如火如荼的素质教育改革和进一步推进新课程的要求,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