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日常生活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信息技术也的确给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从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出发,对生活化教学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进行分析,探讨建构生活化信息技术课堂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课堂建构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养成,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有力支撑。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研究小学生的生活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多方位联系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对接生活,理解信息技术,同时也能真正将信息技术理念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而在生活实践中强化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一、生活化教学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由此衍生出的生活化教學在不同学科的课堂实践中都有广泛应用。以生活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课堂知识,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内化知识,类似的操作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
从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来讲,生活化教学还有更深层的内涵。首先,信息技术是当前发展最为迅猛的行业,它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若干年前,你是否想过,打开手机就能进行学习,借助电脑就能无障碍购物……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就小学教育来讲,信息技术教师要联系生活,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技术观念,既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手段,更要让学生以客观、全面的角度认识相关技术。而且,信息技术发展极快,因此,教师应着眼当下,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让他们用与时俱进的目光审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各类问题和现象。以生活化教学理念建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可以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信息技术,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以致用”的基本理念,由此达成教育教学的目标。
在结合生活化教育理念建构课堂时,小学信息教师教师要深入研究小学生当前的日常生活,发现信息技术元素在他们生活中的存在与体现。这些素材是构建课堂情境的有效素材,同时这些元素在课堂上的出现能使课堂教学不再生涩而死板,相关内容也可以让学习不再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得到最大幅度的激发。而且,在当前课堂上,我们也提倡学生用自己的视角来研究问题,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观点,用自己的思维来思考和分析。因此,教师应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的亲切,使教学内容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从而使学生更有效地把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建构的基本途径
就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而言,教师应选择合适的切入口引入生活化素材,建构生活化课堂,让学生结合生活理解信息技术知识,并形成将相关知识延伸到生活中的基本意识。
1.生活化情境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嵌入
以生活化教学理念建构课堂,并不只是将生活化的素材堆砌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只是对理念的机械套用,并未把握住生活化教学的实质。笔者认为,教师应深度研究信息化技术,把握其与学生生活的衔接点,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创实现内容的嵌入,让学生的经验与学习无缝对接,这样的教学才能有效深入学生内心,启发学生发掘自己的相关经验,并以更好的姿态进行学习和研究。
比如,在指导学生研究“电子邮件发送”这一内容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创设情境。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常规信件在传输过程中的实效性和保密性,由此引导学生研究电子邮件的优势和特点。学生往往更习惯用微信或QQ等,很少用到电子邮件,但微信或QQ的信息传送一般是针对好友,信息存在一定的碎片化,不利于整理。教师可结合生活实例提出问题:某公司要招聘业务员,要求有意向的人员将个人简历及佐证材料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某一邮箱。这是一个非常实际化的问题,也由此点明了电子邮件的价值:具有一定的公共性,而且还便于邮件接收方进行整理和归档。学生结合生活认识到电子邮件存在的价值后,对电子邮件的发送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投入学习。待学完本课内容后,教师安排任务:请同学们给老师发一个电子邮件,介绍自己的特点和爱好。这样的作业有极强的实践性,教师在接到学生的电子邮件后,可及时整理,并在下节课上展示给学生看,并鼓励学生分享发送邮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加深学生对相关技能的理解。
将生活化的情景嵌入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更加真实的背景下研究知识,并借此对知识形成深刻、有效的体会。如此,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得到切实提升,生活元素的注入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具活力,学生的热情也将因此而高涨。
2.结合生活元素开展类比教学
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比较狭隘,比如,不少学生将信息技术视为手机、网络、网购等,对涉及理论层面的内容,或一些基本概念方面的内容则相对陌生。受限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信息技术教师在梳理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知识的抽象性,尤其要换位思考,要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分析知识理解的难度所在。对一些程序性强,日常生活接触较少的内容,教师更要注意有效、恰当的引导,较为有效的方式就是类比教学,教师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选择与相关概念相近的素材,以此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可以降低知识掌握的门槛,让小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基本概念。
比如,在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的硬件时,可将相关硬件与身体的各部位进行类比,将鼠标和键盘等输入设备类比为人的“耳朵”和“眼睛”等器官,将“显示器”“音箱”等输出设备类比为人的“嘴巴”等,由此让学生对各部件形成较为形象化的认识。
3.让学生在生活中展开实践
“学以致用,以学促用”是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特点。当我们在建构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时,应让学生联系生活展开实践,以此提升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假如假期里,你要和家人一起去九寨沟自驾游,你能借助搜索引擎整理有关信息,帮助爸爸妈妈规划一下出行安排吗?这个问题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可以从关键字提取入手,展开信息检索,由此提升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还要传授一些信息技术的使用技巧给学生,比如,在指导学生使用word时,一些快捷键的使用或某些操作技巧可以提高编辑效率,教师不但要将这些内容传授给学生,更要提醒学生在实践中及时总结,使其更加深刻地理解word的用途。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课堂与学生的生活有非常高的衔接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以更接地气、更加真实的素材,推动课堂的生活化,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闫云峰,董丹.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7(1)
[2]李娜.刍议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生活化教学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4)
[3]薛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7)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课堂建构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养成,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有力支撑。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研究小学生的生活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多方位联系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对接生活,理解信息技术,同时也能真正将信息技术理念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而在生活实践中强化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一、生活化教学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由此衍生出的生活化教學在不同学科的课堂实践中都有广泛应用。以生活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课堂知识,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内化知识,类似的操作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
从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来讲,生活化教学还有更深层的内涵。首先,信息技术是当前发展最为迅猛的行业,它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若干年前,你是否想过,打开手机就能进行学习,借助电脑就能无障碍购物……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就小学教育来讲,信息技术教师要联系生活,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技术观念,既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手段,更要让学生以客观、全面的角度认识相关技术。而且,信息技术发展极快,因此,教师应着眼当下,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让他们用与时俱进的目光审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各类问题和现象。以生活化教学理念建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可以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信息技术,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以致用”的基本理念,由此达成教育教学的目标。
在结合生活化教育理念建构课堂时,小学信息教师教师要深入研究小学生当前的日常生活,发现信息技术元素在他们生活中的存在与体现。这些素材是构建课堂情境的有效素材,同时这些元素在课堂上的出现能使课堂教学不再生涩而死板,相关内容也可以让学习不再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得到最大幅度的激发。而且,在当前课堂上,我们也提倡学生用自己的视角来研究问题,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观点,用自己的思维来思考和分析。因此,教师应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的亲切,使教学内容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从而使学生更有效地把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建构的基本途径
就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而言,教师应选择合适的切入口引入生活化素材,建构生活化课堂,让学生结合生活理解信息技术知识,并形成将相关知识延伸到生活中的基本意识。
1.生活化情境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嵌入
以生活化教学理念建构课堂,并不只是将生活化的素材堆砌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只是对理念的机械套用,并未把握住生活化教学的实质。笔者认为,教师应深度研究信息化技术,把握其与学生生活的衔接点,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创实现内容的嵌入,让学生的经验与学习无缝对接,这样的教学才能有效深入学生内心,启发学生发掘自己的相关经验,并以更好的姿态进行学习和研究。
比如,在指导学生研究“电子邮件发送”这一内容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创设情境。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常规信件在传输过程中的实效性和保密性,由此引导学生研究电子邮件的优势和特点。学生往往更习惯用微信或QQ等,很少用到电子邮件,但微信或QQ的信息传送一般是针对好友,信息存在一定的碎片化,不利于整理。教师可结合生活实例提出问题:某公司要招聘业务员,要求有意向的人员将个人简历及佐证材料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某一邮箱。这是一个非常实际化的问题,也由此点明了电子邮件的价值:具有一定的公共性,而且还便于邮件接收方进行整理和归档。学生结合生活认识到电子邮件存在的价值后,对电子邮件的发送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投入学习。待学完本课内容后,教师安排任务:请同学们给老师发一个电子邮件,介绍自己的特点和爱好。这样的作业有极强的实践性,教师在接到学生的电子邮件后,可及时整理,并在下节课上展示给学生看,并鼓励学生分享发送邮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加深学生对相关技能的理解。
将生活化的情景嵌入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更加真实的背景下研究知识,并借此对知识形成深刻、有效的体会。如此,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得到切实提升,生活元素的注入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具活力,学生的热情也将因此而高涨。
2.结合生活元素开展类比教学
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比较狭隘,比如,不少学生将信息技术视为手机、网络、网购等,对涉及理论层面的内容,或一些基本概念方面的内容则相对陌生。受限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信息技术教师在梳理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知识的抽象性,尤其要换位思考,要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分析知识理解的难度所在。对一些程序性强,日常生活接触较少的内容,教师更要注意有效、恰当的引导,较为有效的方式就是类比教学,教师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选择与相关概念相近的素材,以此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可以降低知识掌握的门槛,让小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基本概念。
比如,在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的硬件时,可将相关硬件与身体的各部位进行类比,将鼠标和键盘等输入设备类比为人的“耳朵”和“眼睛”等器官,将“显示器”“音箱”等输出设备类比为人的“嘴巴”等,由此让学生对各部件形成较为形象化的认识。
3.让学生在生活中展开实践
“学以致用,以学促用”是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特点。当我们在建构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时,应让学生联系生活展开实践,以此提升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假如假期里,你要和家人一起去九寨沟自驾游,你能借助搜索引擎整理有关信息,帮助爸爸妈妈规划一下出行安排吗?这个问题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可以从关键字提取入手,展开信息检索,由此提升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还要传授一些信息技术的使用技巧给学生,比如,在指导学生使用word时,一些快捷键的使用或某些操作技巧可以提高编辑效率,教师不但要将这些内容传授给学生,更要提醒学生在实践中及时总结,使其更加深刻地理解word的用途。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课堂与学生的生活有非常高的衔接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以更接地气、更加真实的素材,推动课堂的生活化,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闫云峰,董丹.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7(1)
[2]李娜.刍议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生活化教学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4)
[3]薛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