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临界生心结的钥匙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bsoftw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生看来,“临界生”这个头衔并不是那么光彩,认为自己被人划为“距离成功还差那么一点”的对象,心里总觉得别扭。这些表现,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可以理解的,为教者不必过于夸大其危害性,反倒说明这些学生对成绩非常在意,这是改变他们的潜在因素。只是他们内心深处还有一个“心结”,需要我们去打开。

一、临界生的特点


  何谓“临界生”?临界生是指在平时各种考试中成绩位居中等,接近自己目标线的考生。
  临界生最大特点就是“临界”。因为“临界”,目标就在眼前,临界生大都对实现目标有很强的的渴望,有较强的内驱力。具体说来,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成绩很不稳定,时好时坏,波动大。所以做临界生工作需要有耐心。
   (二)情绪不稳定。临界生并不是什么都不会,他们对考试成绩的期望其实也很高,然而如没取得明显进步时,失望也就越大。
   (三)学习习惯保持不够好。经常会出现三分钟热度,学习热情高涨时,上课积极发言,笔记也认真去记,作业完成也好,错题本整理也认真;但是一旦学习的热情过去了,一切又变得惨不忍睹。

二、正确理解“临界目标”定位


  临界生定位自己的目标要恰如其分,不能好高骛远。比如,一个学生数学学科较差,平时考试80分,那么85分就是他的数学临界;如果他的总分是450分,那么470分就是他的临界。
  数学目标85分,总分目标470分,与目标的距离只差那么一点点,这样的目标定位会让临界生看到希望,离实现目标可能性更大。假如他下次考试数学考了86分,总分也冲到475分,那么数学90分,总分480分又成了他新的临界。如此一直“临界”下去,成绩岂有不提高之理。
  如此理解“临界”,反而将“压力”变为动力,增强信心。由此看来,把自己当作“临界生”并非什么坏事,反而让学生排除干扰,聚焦目标。

三、打开临界生心结的钥匙


  钥匙一:以只追前一名为目标
  面对临界生,平常我们应该给他们定一个容易完成的小目标,因为有了目标他们才会有动力,而且在目标完成后一定要记得及时表扬。
  在一次广东狮子会慰问希望班同学的励志交流会上,我得知本人所教的叶同学上了高一后,除第一次段考成绩比较正常,之后的多次考试均不理想,远在重点线下;且睡眠质量不好,心理压力大。
  得知这一情况,我单独找到叶某,进一步了解才知道,原来叶某在上高中之时面对卧病在床的奶奶,曾经许诺过要发奋苦读三年,考一个上学不要钱的大学(指的是那种不是B类的高学费院校)。她刚上高中,确实信心十足,第一次考试还属正常,但第二次考试没考好,无形中给她增加了压力,总是想着要是今后一旦没能考到那种“上学不要钱”的大学,那该如何面对奶奶,自己还有机会继续上大学吗?越是这样想,压力就越大,以致后来晚上难以入睡,睡眠不好自然就影响了第二天的学习,如此不断恶性循环,成绩下降很快。
  面对这种情形,我耐心地对她说,这一切根源都是来自一个“伟大的目标”。你的孝心可以理解,你有伟大的目标也没错,但要合情合理,切合实际。如果一直负重前行,只会将自己压垮。针对眼前这种情况,你不必想着今后的那种“莫须有”的事情,不必想能不能考上那种“上学不要钱”的大学,你只须每次给自己定个小目标——下次考试比现在好——就行了,就算进步1个名次,也是进步,就离目标越近。其次要加强锻炼,改变睡眠质量,轻松学习。果真,谈话后的几次考试她都在逐步进步,每当她取得一个小小的进步时,我都会给予及时的鼓励。她的无数次“小进步”,终于积累成最后的“大进步”。那年高考,她终于以理科611分考上了“上学不要钱”的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钥匙二:明确阻挠进步的“假想敌”——自己
  经历过无数次“失败”仍迈不过那道“坎”的临界生最容易产生这种害怕“考试”的心理,可见,阻扰临界生进步最大的敌人有时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己“害怕失败”的心理。
  针对各种“害怕失败”“害怕考试”的畏惧思想,我们要时刻将它当作自己的“假想敌”。为此,可采用心理暗示法——相信我能行,我一定行——来激励自己,在采用心理暗示法方面,衡水一中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其次保持乐观心态。霍金便是如此,在他21岁得知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后,医生预测他最多活两年;但他偏不信邪,相信自己只要保持乐观的态度,就一定可以战胜病魔。他一直在内心深处鼓励着自己,若干年过去了,虽然他不能像正常人那样生活自如,但他却可以像正常人去思考,去工作,最后他成为了一名闻名世界的物理学家,而且活到76岁。学习中,鼓励学生采用心理暗示法,保持乐观心态,相信一定会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钥匙三:加强鼓励,引导临界生找到增分点,树立信心
  临界生的思想压力大是可想而知的,作为老师一方面应该多安慰他们,鼓励他们。除了安慰、鼓励之外,还要帮临界生找到增分点。其实临界生并不是一切都很差,只是离目标线还差那么一点。作为老师,应该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找到“增分点”,进而培植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譬如众多学科里可以找到临界生的优势科作为“增分点”,一个学科里可以选择其掌握较好的某一知识板块作为“增分点”,某知识板块中可以选择其所理解的知识作为突破点,继而培养成为新的“增分点”。临界生有了“增分点”,自然就有了自信,就有了动力,届时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有一届本人遇到一位基础本来就不是很扎实的张同学。刚上高一时,她多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一度极度失望。我通过与她聊天谈心得知:她的总分成绩虽不是很理想,但她的语文成绩还蛮不错,尤其是她特别喜欢写作。发现她这个优点后,我就趁机鼓励她要学好语文,尤其是把作文寫好,平常也经常指导她的写作。她的真正改变是来自于一次参加广东省中学生现场作文大赛,这次比赛她获得了一等奖。正是这次获奖让她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收获了学好语文的信心。高二时,她的语文成绩基本上是稳在年级前5名的水平。这时我就对她说,如今你的语文成绩也比较稳定了,可以少花点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其它学科上了。要相信:你语文可以学好,其它学科也一定行。一年后,她也顺利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就这样,通过找到“增分点”,助她收获了信心,助她走上了成功之路。
  做临界生的思想工作,一定要针对其特点,运用教育心理学,找到突破点,才能对症下药。另外要有科学的方法,如合理目标定位、战胜自己的心理暗示、找到临界生“增分点”,树立信心等都是可行的。
  责任编辑 龙建刚
其他文献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日益深化,墨守成规、千篇一律的学生管理方法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根据新形势对中专学生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一要有好思路
德国哈克教授指出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存在着师生关系、学习方式、行为规范、社会结构、期望水平和学习环境等六方面的断层。由此导致30-40%的学生出现适应问题。哈克也指出,幼儿园行为规范比较自由和生活化,而小学较之更为严格。进行小学一年级新生规则适应策略研究旨在提升学生规则适应能力,消除规则适应障碍,帮助学生轻松地适应小学生活。   一、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降低规则适应坡度   目前,学龄前儿童普
一、传统的忠孝观的内涵  传统忠孝观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根基,有正面作用也有其负面印象。忠孝观虽然有一定的封建色彩,但也有很多正面的效果,对于今天中国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中国当今社会应从传统忠孝观中吸取一定的养分,为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和建构提供理论和文化的支持。传统忠孝观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孝文化。孝文化在中国文化之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父母的孝文化,讲究对父母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造就既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又具有大学理论水平,同时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工作在职业现场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基于
校长是学校的重要管理人员,是学校前进发展的领导人员,校长自身的管理能力会对一个学校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对于农村小学的校长而言,想要将农村小学建设成优质的,能够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学校,就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认真负责的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积极的克服工作的难题,推动新课改的高效实行。   一、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校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思想普遍落后   近几
职业学校开展教育研究,有利于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提高教师素质,办出学校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因此,加强职业学校教育研究的管理至关重要.搞好教育研究必须处理好教学计划的'
校长领导能力的高低,是决定一所学校发展水平、办学效益的关键。而领导能力的高低又取决于校长领导威信的高低。因此要办好一所学校最根本的就是要提升校长领导威信。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