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精神生产的实践行为,是复杂的心志活动。作文之道在于抒情,在于表意,在于对社会、自然的观察、思考、理解和探索。它有赖于作者生活视野的开拓、阅历经验的丰富和知识财富的积累。 一篇好文章,它的思想、情感是第一位的,写作技巧是第二位的。目前作文教学的主流方式是把写作理论、篇章结构、写作程序等条条框框放在第一位,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这些教条来作文,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的。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与他们的智商、情商水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密切相关。能否写出好的文章,首先取决于自身素质和主观努力程度,作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学生“练”出来的,是“悟”出来的。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这样说是否在逃避责任呢?我认为不是的,这是本人多年作文教学的经验总结,是写作能力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我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教师指导作文头头是道,讲评作文清清楚楚,批改作文认认真真,批语写得明明白白。学生听了,懂了,写了,改了,可是换一文题,还是不会写。是学生不听老师的话吗?不是,是学生没有真正领悟写作精髓所在。只有当学生在大量的练笔中,找到感觉,超越自我,悟出门道,才能自觉避免失误,写出好文章。 如此说来,作文不用教,学生无师自通,教师作文课就可优哉游哉了吗?不是的,学生的好作文仍然是教师“教”和学生“写”共同作用的结果,凝结了师生双方的心血。教师在作文课上不仅不能放任自流,还要加强指导,只不过得换个教法。教师的“教”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更重要,这个“教”就是当好向导,指正方向,领好道路,带领学生走上作文成功之路。 教师要当好向导,这对自身的素质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遵循写作自身的发展规律,指导观点正确。错误的导向对作文教学的伤害是致命的、深切的。比如,闭门造车式的作文课,切断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饱受“无米之炊”的煎熬,失去了作文的主动权,创作灵性被扼杀,说大话,说假话,说空话,就范于刻板的教条,如此等等,都是错误的指导思想带来的结果。 二、着眼素质教育,激发兴趣,培养创造精神。教师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带着素质教育的高帽,言行不一地走应试作文的老路。形形色色的套路作文,学生机械操作,疲于奔命,苦不堪言,领略不到作文创作的乐趣。 三、训练科学,简练有序,讲求实效。不能急功近利,学生的写作基本功也要从审题、立意到构思、表达方式、语言词汇等各方面,一点一滴扎扎实实地去练,不能浮躁,否则只能陷于无所适从、疲于奔命的被动境地。 前车之鉴,作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让作文教学走出低谷、开创新局面的神圣使命。为此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为学生作文的学习掌好舵,导好航。下面就作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引源头活水,抒写人性美文。有人说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生活,没给学生提供材料。其实生活人人都有,写作的材料也人人都有,问题在于一般人视而不见,或见而不思,学生也一样。这都是写作的材料,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没让学生说,没引导学生说。对于写作材料,关键在于能“见”、会“见”,能“思”、会“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更重要的是,作文的过程还是培养学生美德的契机,从观察感知、体验顿悟到捕捉信息、提炼素材,到篇幅立意、运笔成章,每个环节都可能让作者感受真情,感悟真情,陶冶性情,升华思想。这个过程就是接受人文教育的过程。作文课应向生活开放,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然,培养关心社会、热爱自然的爱心,使笔下的文章具有人文的力量。 二、拓展阅读空间,放飞作文,把多彩的笔交给学生。学好语文,尤其是写好作文,必须多读。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作文教学的一条基本规律。课内的阅读、朗读、背诵、分析等活动充实知识、丰富语言、增强语感、培养学生能力,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大有益处,自不必多说。这里着重谈谈课外阅读,学生多读主要指课外的大量阅读,多年来,都是教师讲得多,学生读的少。叶圣陶先生说过“写是输出,读是吸收”,没有大量吸收的营养,怎能有精品输出呢?笔者曾经让学生练过这样的一个作文题目:小时候不懂秋。平时守纪,不看课外书的同学,没有课外的拓展阅读,尤其以女同学居多,思路狭窄,立意不高,作文水平层次低。有的同学,居然望文生义,理解为小的时候不知道秋天是什么样的。而另一部分同学阅读面宽,理解能力强,思路开放,联想丰富,立意格调高,由眼前一片落叶联想到时令季节,联想到果实,联想到收获,联想到农民的辛勤劳动,联想到勤俭的美德。还有的同学思路更开阔,联想更丰富,把历史上写秋的名人名句和观点联系起来,从古人的伤秋,联想到今日的颂秋,歌颂幸福生活的喜悦,文章写得很成功。事实证明,有阅读和没阅读就是不一样。培养阅读兴趣,拓展课外阅读空间,投身图书馆,吸取阅读的精华,放飞作文,凭自己的愿望喜好去抒写生活,评说是非,舒展自己的才华。这是学好作文,练好作文的重要途径。 三、张扬个性,多练笔,在日记中成长,在书信中得到生命的安慰。我们很多老师都教过写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他们大多都喜欢读书,喜欢写作,但不喜欢老师要求写的东西,而是喜欢写日记、随笔等,不受条条框框限制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正是大量的練笔,使他们获得了写作的切身感受,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这量的积累才导致质的飞跃。而练笔最好的形式就是写日记。提倡写日记,把作文放在最真实、最深厚、又是最鲜活的生活基础上,让学生消除对作文的畏惧之感,觉得作文是如此地轻松,如此地自由,每天写日记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是一种生活的需要。 教书难,教语文难,教作文更难;新人类,新新人类,超新新人类,现代社会是一个转型期,教学改革,特别是作文教学的改革,最重要的是一个观念问题。引生活活水,润精美华章,变只教理论方法为精心引导、训练、提高。当好舵手,把好方向,放飞个性,书写真实,引导学生飞向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