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进一步提高我市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水平,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指导并鼓励教师深入细致的进行新教材的课程改革实验,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及时总结,深刻反思,经过研究与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现将实验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验措施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具体情况如下:
1、新课程岗前培训。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是关键。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教师在实验新课程前必须接受通识培训、新教材培训和校本培训。通过"传、帮、带"以及学科带头人的指导培养、教研、集备活动、教师课堂比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2、定期召开教师经验交流会。定期召开教师教学体会或研讨活动,让每一位教师都有述说困惑的机会,都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都有展示自己成功的机会,在互助中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3、大力倡导反思,不断积累体会、经验和材料。鼓励教师每月撰写一篇教学案例,尤其要认真写好课后小结。看成功之处,记下创新“亮点”;找不足之处,写出改进之法;想应做之法,留下瞬间感悟。
近一年来,我们通过以上这些行之有效的实验措施,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课改实验,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实验成效
1、教学观念上有所转变。
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老师们很注重自己在教学活动中角色地位的转换,由传统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在新课程中教学的组织者;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注意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课堂中教师提问的语气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命令式变为商量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应用、交流讨论、巩固提高和总结这样一系列的环节,实现信息在不同个体间的传递与交流,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内容,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助于学生独立探索、开拓的自学能力的培养。
2、教材的使用上有所创新
教材选材方面从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前沿趋势的角度,选取学生熟悉、感兴趣,有利于个性选择与全面发展的教材内容。如.每节书中基本都有类似的任务题:在语文课中,我们会学习到选自《三国演义》的“空城计”一课,请在网络中搜集有关这课内容的学习资料;交流题:有人比喻说:“万维网已经将因特网变成一个巨大的磁盘驱动器。”你认为这句话有道理吗?为什么?实践题:以不同的方式查看“图片收藏”文件夹中的图片内容你认为哪种方式查看更直观?等等的实践探究训练题以及课程整合,使教材内容变得综合化、情趣化、活动化、情境化、生活化,学生也从这种开放的教学氛围中获益最多。同时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有很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发展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增、调、换、融,从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通过几年来的课程改革实验,课堂和学生的生活出现了新的变化,教师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政治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课堂上也较多地出现了师生的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习的方式多样化了,使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逐渐成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共识,在这种课堂氛围下,教师"常常有惊喜",经常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时会被学生难住",从而改变了教学的模式,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应用意识。但就我市目前的情况,在具体的课改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具体体现如下:
1、 由于我县经济面貌比较落后,有些地区如一些贫困山区对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设备以及相关配套设施还远未能达到要求,信息技术教育步伐缓慢;
2、初中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底子比较薄弱,校设的信息技术课较少,甚至有的学校没设这门课,就算开设有这门课,也常会在上机时出现“机器故障”而用不了的情况。学生接受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较低,校本课程还需落到实处;
3.大多数学校设备维修经费欠缺,很多机都用不了。也有很多学校开机的电费都无法负担,从而导致信息技术课无法开展。
4、部分教师对新教材的编写是否科学提出质疑,担心教学的质量会受到影响。如新教材里的内容虽切合当今社会实际,但却少了最基本的那部分操作系统基础知识,这相对于我市许多小学学校没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老师教学时难以下手等。
5、有些教师的教学观念还跟不上,虽然进行了各种培训,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转变比较慢,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还要加强。
四、今后的发展
1、进一步加强学习,从根本上转变观念。
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重中之重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但这同时也是一条布满艰辛和汗水的道路,是一项长期的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因此,我们将进一步组织教师对相关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的再学习,使教师尽快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
2、努力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的建设。
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互动的关系,课程改革的每一步都伴随着教师跟进的铿锵步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人文素养与技术价值的双重建构等同样潜在规定了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在尽快适应的基础上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程建设的各种活动中来,以其得到不断超越自我的专业这就要求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除了作为教师必备的一般素质外,还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素质:一是现代的教育理念。二是熟练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完善的知识结构。三是较高的信息素养。
一、实验措施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具体情况如下:
1、新课程岗前培训。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是关键。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教师在实验新课程前必须接受通识培训、新教材培训和校本培训。通过"传、帮、带"以及学科带头人的指导培养、教研、集备活动、教师课堂比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2、定期召开教师经验交流会。定期召开教师教学体会或研讨活动,让每一位教师都有述说困惑的机会,都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都有展示自己成功的机会,在互助中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3、大力倡导反思,不断积累体会、经验和材料。鼓励教师每月撰写一篇教学案例,尤其要认真写好课后小结。看成功之处,记下创新“亮点”;找不足之处,写出改进之法;想应做之法,留下瞬间感悟。
近一年来,我们通过以上这些行之有效的实验措施,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课改实验,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实验成效
1、教学观念上有所转变。
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老师们很注重自己在教学活动中角色地位的转换,由传统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在新课程中教学的组织者;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注意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课堂中教师提问的语气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命令式变为商量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应用、交流讨论、巩固提高和总结这样一系列的环节,实现信息在不同个体间的传递与交流,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内容,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助于学生独立探索、开拓的自学能力的培养。
2、教材的使用上有所创新
教材选材方面从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前沿趋势的角度,选取学生熟悉、感兴趣,有利于个性选择与全面发展的教材内容。如.每节书中基本都有类似的任务题:在语文课中,我们会学习到选自《三国演义》的“空城计”一课,请在网络中搜集有关这课内容的学习资料;交流题:有人比喻说:“万维网已经将因特网变成一个巨大的磁盘驱动器。”你认为这句话有道理吗?为什么?实践题:以不同的方式查看“图片收藏”文件夹中的图片内容你认为哪种方式查看更直观?等等的实践探究训练题以及课程整合,使教材内容变得综合化、情趣化、活动化、情境化、生活化,学生也从这种开放的教学氛围中获益最多。同时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有很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发展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增、调、换、融,从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通过几年来的课程改革实验,课堂和学生的生活出现了新的变化,教师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政治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课堂上也较多地出现了师生的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习的方式多样化了,使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逐渐成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共识,在这种课堂氛围下,教师"常常有惊喜",经常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时会被学生难住",从而改变了教学的模式,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应用意识。但就我市目前的情况,在具体的课改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具体体现如下:
1、 由于我县经济面貌比较落后,有些地区如一些贫困山区对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设备以及相关配套设施还远未能达到要求,信息技术教育步伐缓慢;
2、初中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底子比较薄弱,校设的信息技术课较少,甚至有的学校没设这门课,就算开设有这门课,也常会在上机时出现“机器故障”而用不了的情况。学生接受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较低,校本课程还需落到实处;
3.大多数学校设备维修经费欠缺,很多机都用不了。也有很多学校开机的电费都无法负担,从而导致信息技术课无法开展。
4、部分教师对新教材的编写是否科学提出质疑,担心教学的质量会受到影响。如新教材里的内容虽切合当今社会实际,但却少了最基本的那部分操作系统基础知识,这相对于我市许多小学学校没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老师教学时难以下手等。
5、有些教师的教学观念还跟不上,虽然进行了各种培训,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转变比较慢,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还要加强。
四、今后的发展
1、进一步加强学习,从根本上转变观念。
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重中之重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但这同时也是一条布满艰辛和汗水的道路,是一项长期的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因此,我们将进一步组织教师对相关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的再学习,使教师尽快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
2、努力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的建设。
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互动的关系,课程改革的每一步都伴随着教师跟进的铿锵步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人文素养与技术价值的双重建构等同样潜在规定了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在尽快适应的基础上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程建设的各种活动中来,以其得到不断超越自我的专业这就要求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除了作为教师必备的一般素质外,还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素质:一是现代的教育理念。二是熟练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完善的知识结构。三是较高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