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诗主导下的“泛诗体”联盟——新诗形式建设再思考

来源 :文艺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h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新诗格律化,举步维艰难成正果"文当废骈,诗当废律"(胡适),当白话新诗以狂飙突进的方式降临于世,它最明显的特征是放弃了古诗词格律。新诗在挣脱型律束缚后,犹如禁锢多年的三寸金莲,急不可耐地舒展起来。百年来,有关新诗各种形式、体式、格式的争论和实践,此起彼伏,延绵难息,
其他文献
当代中国诗歌民刊的行进历程,至今已逾30年。应该说,诗歌民刊是当代文坛中最具自主性的部分,但是自由的向度,并不能兑现一个完全自主的诗歌民刊“生产场”,更不能作为其作的品质保
到2007年,所谓的“大片”已逾十年。但大投资、大制作、全明星阵容拍摄的“雄片巨制”却与观众的期待渐行渐远。随着《满城尽带黄金甲》(2006)(张艺谋)的“隆重”登场,大片可以拯救
中国六十一甲子的民间回眸惯例,在当代文学身上尤其显得吊诡而驳杂。这种情形和感受,类似包办婚姻的一代老人面对浪漫追问而去“创造性”地回味自己的爱情生活一样,个中滋味尽管
目的 选用左西孟旦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共计172例,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6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多巴酚丁
如何描述并评价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文学的历史进程与现实状况.是最近一段时间学术界和评论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这方面,相对于一些论者小心翼翼的肯定和喜忧参半的分析
在一片类似“20世纪是文学批评的世纪”的恭维声中,文学批评阔步迈入了属于它自己的新时代。新世纪,各式各样的批评铺天盖地依旧席卷,批评似乎无处不在、无所不容,呈现出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