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隋书·郑泽传》载,隋文帝命手下一位叫李德林的官员起草诏书,在场的另一位官员开玩笑说:“笔干了,怎么写?(古人用毛笔写字,这里指墨干了,不好写字了)”皇帝的宠臣郑泽趁机开口:“不得一钱,何以润笔?” 后来,人们便把写文章所得的酬劳费,谓之润笔。
那何谓润笔物?顾名思义,即润笔的财物,以物代钱,来充当润笔(即稿費)。比如绫罗绸缎、古玩玉器,甚至豪宅、官职等,这些都曾充当过古代的稿酬,统称为润笔物。
说起润笔物,还有不少名人轶事。
唐代诗人李邕文笔出众,有人说他是一位全才,“文章、书翰,公直,词辨、义烈、英迈为一时之杰”,但其书法尤为突出,成为“碑版照四裔”的行书行家。李邕曾言:“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但苏东坡、董其昌等大咖就是不怕“死”,冒死学习。不过,他们都从学习者华丽转身,自成一家。
李邕是书法中的大师,特别是他书写的各种碑文,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首屈一指,所以他的润笔物室满万贯亿贯。杜甫曾有一首《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写道:“干谒满其门,碑版照四裔。丰屋珊瑚钩,麒麟织成罽。”何谓“罽(jì)”,用兽毛精密织成似毡子一类的东西,与锦常并称,一张就价值几万。
作碑八百多通的李邕,不但润笔物堆成了富豪,所写碑颂还成为至高典范。李邕的碑版就是他活生生的代言,一块块石碑就是他生命的一张张写真。
书圣王羲之偏爱鹅,有李白《王右军》一诗为证:“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山阴遇羽客,爱此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李白这诗讲述了王羲之“抄经换鹅”的故事:王羲之在山阴昙禳村时,看见一池鹅,甚是喜欢,便向鹅主人请求买下。这位道士偏不卖,竟要求王羲之为其写一部《道德经》。王羲之爱鹅之痴,道士爱书之深,这样的两人遇在一起,“抄经换鹅”即刻成交。
鹅,就如此这般成了润笔物。后人据此总结出了“鹅项舒,笔妙徐;鹅项软,笔妙展;鹅项鸣,笔妙惊;鹅项曲,笔妙悟……”的书法歌诀。
悠悠千古,千古悠悠,不变的是王氏铁粉对书圣那份钟情的顶礼膜拜。
白居易钟爱香山寺,这点从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可见一斑。
白居易得罪了权臣被贬为江州司马后,他的甚笃文友大诗人元稹(字微之)得了急病,弥留之际,他嘱家人托白居易为其撰写墓志。获悉老友中年早逝,白居易悲恸万分,一口答应“文不当辞”,当即完成墓志的撰写。元稹家人为感谢白居易,以“银鞍舆马、绫帛玉带”等价值六七十万元银两的财物,作为润笔物。
白居易面对如此巨大的润笔物万般无奈,但转念一想:香山寺衰微破败,往日在长安时,他和元稹一起与佛家弟子有过交往,现在把这笔钱物布施给香山寺,作为修缮香山寺之用,倒也是替老友还了心愿。竣工之后,白居易欣然写下《修香山寺记》,特别明文“凡此利益功德,应归微之”。
白居易还把定居洛阳18年里所写的八百首诗,取名《白氏洛中集》,放在香山寺藏经堂内。白居易晚年远离官场后,居于香山、乐于香山、卒于香山、葬于香山。
香山居士,名至实归,耻于卖文、羞于言钱的白居易,被后世传为美谈。
那何谓润笔物?顾名思义,即润笔的财物,以物代钱,来充当润笔(即稿費)。比如绫罗绸缎、古玩玉器,甚至豪宅、官职等,这些都曾充当过古代的稿酬,统称为润笔物。
说起润笔物,还有不少名人轶事。
唐代诗人李邕文笔出众,有人说他是一位全才,“文章、书翰,公直,词辨、义烈、英迈为一时之杰”,但其书法尤为突出,成为“碑版照四裔”的行书行家。李邕曾言:“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但苏东坡、董其昌等大咖就是不怕“死”,冒死学习。不过,他们都从学习者华丽转身,自成一家。
李邕是书法中的大师,特别是他书写的各种碑文,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首屈一指,所以他的润笔物室满万贯亿贯。杜甫曾有一首《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写道:“干谒满其门,碑版照四裔。丰屋珊瑚钩,麒麟织成罽。”何谓“罽(jì)”,用兽毛精密织成似毡子一类的东西,与锦常并称,一张就价值几万。
作碑八百多通的李邕,不但润笔物堆成了富豪,所写碑颂还成为至高典范。李邕的碑版就是他活生生的代言,一块块石碑就是他生命的一张张写真。
书圣王羲之偏爱鹅,有李白《王右军》一诗为证:“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山阴遇羽客,爱此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李白这诗讲述了王羲之“抄经换鹅”的故事:王羲之在山阴昙禳村时,看见一池鹅,甚是喜欢,便向鹅主人请求买下。这位道士偏不卖,竟要求王羲之为其写一部《道德经》。王羲之爱鹅之痴,道士爱书之深,这样的两人遇在一起,“抄经换鹅”即刻成交。
鹅,就如此这般成了润笔物。后人据此总结出了“鹅项舒,笔妙徐;鹅项软,笔妙展;鹅项鸣,笔妙惊;鹅项曲,笔妙悟……”的书法歌诀。
悠悠千古,千古悠悠,不变的是王氏铁粉对书圣那份钟情的顶礼膜拜。
白居易钟爱香山寺,这点从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可见一斑。
白居易得罪了权臣被贬为江州司马后,他的甚笃文友大诗人元稹(字微之)得了急病,弥留之际,他嘱家人托白居易为其撰写墓志。获悉老友中年早逝,白居易悲恸万分,一口答应“文不当辞”,当即完成墓志的撰写。元稹家人为感谢白居易,以“银鞍舆马、绫帛玉带”等价值六七十万元银两的财物,作为润笔物。
白居易面对如此巨大的润笔物万般无奈,但转念一想:香山寺衰微破败,往日在长安时,他和元稹一起与佛家弟子有过交往,现在把这笔钱物布施给香山寺,作为修缮香山寺之用,倒也是替老友还了心愿。竣工之后,白居易欣然写下《修香山寺记》,特别明文“凡此利益功德,应归微之”。
白居易还把定居洛阳18年里所写的八百首诗,取名《白氏洛中集》,放在香山寺藏经堂内。白居易晚年远离官场后,居于香山、乐于香山、卒于香山、葬于香山。
香山居士,名至实归,耻于卖文、羞于言钱的白居易,被后世传为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