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雄专栏

来源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ho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春雄
  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今年是渠道维稳年以前只有厂家换商家,现在倒过来了,经销商换大品牌的现象很常见,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2017年春节以来,我从厂家那里感受到的信息是:放弃增量压力,重点抓利润。这既是对最近3年长期“增量未遂”的现实默认,也是来源于渠道商的压力,要通过放弃增量,维稳渠道。
  渠道稳定压倒一切
  2016年,已经出现了渠道不稳定的现象。一是少数大商崩盘,部分经销商放弃经营;二是出现了经销商换大品牌的现象,这在以前是极少见的,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以前只有厂家换商家,现在倒过来了,这就是渠道不稳定。
  渠道为什么会不稳定?
  一是大品牌已经失去了带货作用,过去经销商在运营中有一个惯例,“大品牌带货,小品牌赚钱”。二是连续3年的压货压力,大品牌经销商整体上处于不赚钱状态。一年不赚钱,多数经销商还能够承受,连续两三年不赚钱,经销商不仅没有战略承受意志,也没有资金承受能力。三是大品牌在产品升级上表现得并不突出,而传统产品又有老化的趋势。
  在上述情况下,大品牌对于经销商真有种“鸡肋角色”的感觉。当少数经销商说不干的时候,厂家的心态还正常。当批量出现时,厂家就不得不退让了。
  渠道维稳,就是在先稳定渠道商的情况下,再寻找销售的突破方法。核心就是减轻销量压力,关注经销商利润。
  厂家正在失去引领角色
  我一直说,在中国的厂商关系中,客户不是上帝。所谓管理经销商,实际上是把经销商置于被管理者角色。所以,中国的厂商关系,不是交易关系,而是管理关系,商家是被动的。
  厂家在厂商关系中之所以强势,除了品牌稀缺外,还因为大品牌确实能引领商家进步。中国的经销商,少数自身有进步能力,多数需要厂家引领着进步,经销商整体上也是承认的。
  2013年之前,厂家确实在引领经销商进步。但2014—2016年,这种现象改变了,厂家自身失去了方向。这段时间,我对厂家的评价是:無方向,老方法。虽然行业总量已经封顶,但厂家仍然是增量思维,方向上仍然只是把深度分销的异化方法——压货,发挥到了极致。
  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深度分销与压货之间没有必然关系,压货是深度分销的异化方法。深度分销从本意上讲是不支持压货的,但异化了的方法竟然成为最主要的办法,从而把所谓的深度分销带上了绝路,这是深度分销的悲哀。
  放弃增量不是不要销量
  厂家现在可能的确意识到增量空间没有了,所以2017年的目标中,很多企业不再把销量考核当作主要指标,但确保销量不能下滑还是有共识的。
  前段时间,我提出一个观点——控货是2017年销售工作的第一要务。我提的时候有点忐忑,控货是很难的工作,没想到的是,很多厂商对此响应得异常激烈。看来,在控货方面大家已经有了共识。控货不是不要销量,而是需要有节奏的销量,有品质的销量,有利润的销量。
  放弃增量,意味着对经销商的压力大大减轻,这是对经销商维稳的最简单措施。当然,这项工作是否能够传递到经销商那里还是个问号,因为在没有其他方法的情况下,基层业务员只能用老方法。
  利润导向的突破是关键
  前3年,无方向,老方法;2017年,有方向,无方法。最近与多人交流,我说出上面的感受,大家有共鸣。
  为什么说现在是“有方向,无方法”呢?2017年,相当多的企业已经转向效率导向、利润导向,这是方向,没错。然而,没有销量压力后的销售怎么做?据我了解,现在没有成熟的方法体系。我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关注这个问题,虽然看到了一些苗头,但离形成方法体系还有相当的距离。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是,有些企业高层已经在改变,但在基层仍然没变。高层的方向改变,没能带动基层的方法改变。
  这个工作,从2017年开始,大约要经过两三年的探索。这个时候,谁率先形成方法体系,上升到方法论,谁就会率先突破。
  怎么维稳?
  最后回到维稳这个话题。维稳说明以前不稳定,现在也没有找到好的稳定办法,只有想办法去维持,是被动的维持。那么,什么时候才不需要维持呢?只有新营销体系获得大的突破,效率导向、利润导向变成现实。
  没有办法稳定,才需要维稳。维稳,首先是要有渠道利润,不要说赚钱,至少要不赔钱,或者不连续赔钱。
  调整产品结构这类做法都是长期措施,难以短期见效。这是突破手段,不是维稳手段。
  维稳经销商,到底是厂家直接给政策,把政策变利润,还是能够创造利润空间?以我的观察,如果不改变运营方式,厂家给利润,还是会被用于更大力度的推广活动,政策仍然不是利润。我认为反思销售方式,从中可以找到巨大的利润空间。
  现在经销商的利润,被三大领域侵蚀:
  一是过高的促销费,这是长期、过度促销的结果;
  二是过高的调货率,这也是长期压货的结果;
  三是过高的配送费用(最后一公里的配送)。
  这三部分费用是有巨大的节省空间的。
  上述三大领域,做得好的话,获得几个点的利润空间是非常有可能的。从我了解的情况看,确实也有人做到了。你没有找到办法,不代表别人也没有办法。
  办法在哪里?办法在一线。定位专家特劳特在《营销革命》中说:战略就是成功战术的一致化。那么,怎么发现成功的战术呢?需要副总裁一级的高层深入一线。
  一位老板曾经说,当他没有思路时,有三个办法:一是进书店,二是找专家,三是到一线。
  编辑:
  王 玉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从IT时代到DT时代再到RT时代,从“新媒体+”到“新零售+”再到“区块链+”,作者围绕顾客价值演变一气呵成,我们正在见证德鲁克所说的“未来已来”。这是个技术驱动的时代,但更深层的改变是思想,这才是价值型互联网时代最根本的挑战。  当今时代,科技一直在迭代提速,不论企业还是个人都面临巨大压力—转型和加速的双重压力,好像连睡觉都是在浪费时间。  不少初步获得成功的中国企业品牌,或多或少都是受益于营销
期刊
窦林毅  企业产品营销高级研究员,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  品牌要换新,但也不可任性  当你的品牌或服务在市场受挫时,记住不是大众市场不行了,而是你的大众市场不行了。  品牌换新固然重要,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任性,不能想什么时候换新就什么时候换新,想怎么换新就怎么换新。  品牌定位不能换  品牌换新,主要换的是形象,是表现形式,比如今天孙大圣,明天至尊宝,后天死猴子,但定位不能换,最后都要去西天
期刊
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实践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仅将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吸引公众眼球的营销品;第二阶段是将企业社会责任整合到企业的产品竞争、企业战略框架中,以求更持久地获得最大利益;第三阶段,社会公众从更多、更高层次上对企业提出履行社会责任并加强信息披露的要求,企业也逐渐认识到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之处,除了遵守法律法规外,还能够自觉自愿地承担员工、环境、周围社区等方面的职责
期刊
其实,店铺的赢利,就是从客户的抱怨开始的。  经营化妆品生意的“90后”王丽,把连锁门店开在安徽一个人流量大、交通比较方便的三线城市里。她以为这下生意一定会好,但经营一段时间后,门店经营业绩走势却一直是“飞流直下三千尺”。  面对如此的打击,王丽没有因此气馁,不管男友的挖苦讽刺,也不顾竞争对手的鄙夷和嗤笑,相反,她就像投掷在地板上的篮球一样,被迅速地反弹起来,似乎越挫越勇。  俗话说,机会总是青睐
期刊
马方  泰山管理学院院长  商业与人性  商业一方面利用了人性中劣性的一面,一方面需要利用人性中优秀的一面去经营企业,用理性控制欲望的泛滥,用理性去剖析商业的本质。  企业是由人来经营的,产品要满足客户需求才会有销路,而经营企业、经营客户更要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以人性为本,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所有的商业活动都是围绕人性来展开的,那么,商业与人性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商业的发展源自人性中的欲望 
期刊
陆亦琦  《营销时代》作者  商业模式中的价格优化  在商业模式的优化中,价格的优化往往是关键因素。  从近几年的明星创新商业模式,如滴滴打车、摩拜单车,我们不难看出价格策略给商业模式奠定了基础,也为其带来了继续发展的生命力。当然,从某种程度,我们还是不得不感谢微信支付,是它第一次将便捷、小额支付在中国变为现实。  摩拜单车利用了小额支付的便利,从牙缝中挤出了一个解决百姓出行最后一里路的方案;而滴
期刊
你的文案卖点足够好,也调动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他就是没有按下购买键。为什么?  一个能卖货的文案,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  “起码能调动消费欲望吧,让人看了就想买。”  “能让人信任,至少不会怀疑产品的优劣。”  “怎么也得有个极具说服力的卖点吧!”  ……  也许你的答案类似这样。  但我认为,能卖货的文案,它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站在了消费者的角度,并根据他们接触文案的流程,来设计文案的内容。 
期刊
科技迭代升级,市场舆情也越发变幻莫测,负面新闻不断,热点更迭频仍。互联网下的聚变效应,使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被瞬间引爆,掀起一场巨大风暴。  “死去,还是活着?”类似哈姆雷特的经典之问,再次成为当下企业第一问。实践困惑下,营销理论认知也似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断崖式危机。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正应了这句话:“上帝关上一扇门,一定会打开一扇窗。”所以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豁然开朗。
期刊
做企业就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抹黑,各种各样的攻击。我觉得我都是猪了,还有什么能被击败的呢?  超高速成长之后的调整  风口论让很多人以为我是机会主义者,但是如果没有厚实的基本功是不行的。另外,为什么是猪呢?就是要有猪的谦卑,“我都躺在地板上了,没有人能击败我”。做企业就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抹黑,各种各样的攻击。我觉得我都是猪了,还有什么能被击败的呢?  小米最近的负面新闻有点多。那小米究竟遇到了什么苦难呢
期刊
用户思维,是在互联网思维内衍生出来的新词汇,也是时代的产物,产品的竞争更激烈,用户的选择权更大,倒逼企业去为用户思考、改进、革新。  网红产品,为什么会红?  必须有能解决用户痛点的用户体验,才能俘获消费者的心。用好用户思维,打动消费者的粉丝神经,这是必需的。把用户价值放在公司收入之上,解决用户的问题,减少用户的各种成本尤其是选择成本,抓住普遍、强烈并且是高频的需求,专注解决用户痛点,重要的是创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