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雪顿节是藏民族的传统节日,雪顿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富特色的仪式;而这些仪式凝聚着藏民族的智慧。雪顿节虽是一个重大的节日,但是国内对于雪顿节仪式的研究较少,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作者以实地调查、人员采访、翻阅古籍等方式对拉萨雪顿节的仪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雪顿节;展佛;仪式
一、雪顿节概述
“雪顿”在藏语中的意义为酸奶的盛宴,拉萨雪顿节于每年藏历6月30号正式开始。雪顿节以哲蚌寺的晒佛拉开序幕,观赏藏戏演出、吃酸奶、过林卡等都是过雪顿节传统仪式、习俗。雪顿节最初是由印度传人西藏的。在古印度,夏季有长达3个月的时间不能外出走动。因为夏季正值蚊虫最多的季节,僧人们为不杀生而闭关在寺院内,这时境内的百姓便向僧人们献上牛奶、酸奶。在印度佛教传人西藏后这种在夏季闭关不出门的习俗也传人西藏,色拉、哲蚌、甘丹三大寺院。论其发源,雪顿节并不是西藏本土的节日,但雪顿节不仅完美地融入了藏族人的生活,还在这一片土地上大放异彩。
二、雪顿节展佛仪式
在藏历6月30号这天的凌晨,哲蚌寺的僧人们便开始为早晨的展佛仪式而做准备。整个展佛活动的最主要的主持人分别是:哲蚌寺的堪布、芒泽、格过(“堪仁波切”、“褚莫拉”、“格过巴啦”)。在雪顿节之前寺内各个“扎仓”内僧人们就向上级递交自己在雪顿节那天的时间表,6月30号那天有闲暇时加的年轻僧人就很可能会被选去进行6月30号早晨的展佛。展佛仪式所展出的巨幅唐卡被保存在“错钦大殿”内,6月30号凌晨僧人们前往“错钦大殿”,开始出岁(清洁唐卡,除去污垢。)入涅(诵经开光)当让(献祭)这三个工作。在错钦大殿内完成这些工作后为首的数十名喇嘛点燃桑烟、吹响法号,喇嘛们组成一支“色征”队伍缓缓走向颇瓦朗日山。在走向“颇瓦朗日”的过程中信众也不断的加入搬佛队伍,信众手持藏香、口诵经文,与僧人们一起把唐卡大佛运送到颇瓦朗日的展佛台上静静等待太阳从东方升起。当清晨第一束阳光照到展佛山时唐卡上的那层遮盖布也被慢慢拉开,佛像上的的大佛半眯着眼睛,慈祥地俯视着众生;从各地赶到哲蚌寺的人们也纷纷在大佛前双手合十、顶礼膜拜;祈求大佛护佑为天下生灵、来年风调雨顺。
此时身着袈裟的众多喇嘛们仍然诵读佛经(吉仁波切经、六字真经);佛像在拉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格外宏伟庄严,场面异常壮观。展佛过程往往要持续两三个小时,待观佛的人群慢慢退去后喇嘛们就将巨幅唐卡小心翼翼地收卷起来,以同样的队列扛着送回哲蚌寺的错钦大殿内,以待来年再次展晒。
三、雪顿节仪式的发展过程
雪顿节最早由印度传人。夏季色拉、哲蚌、甘丹三大寺庙开始的“雅勒”(夏休),夏休开始两周后正式藏历6月30号(朗卡)。因大宗教活动的主持人“措钦习诺”的选举在哲蚌寺举行,所以在藏历6月30号这天为庆祝“措钦习诺”的新旧更替仪式而特意举行晒佛活动。
雪顿节第一天在哲蚌寺举行完一切仪式后,第二天就会在布达拉宫内为达赖喇嘛演出,这时噶厦政府内的官员才能入布达拉宫陪达赖喇嘛一同观赏藏戏。八世达赖强白嘉措在罗布林卡内里修建了格桑颇章宫。11世达赖克珠嘉措在11岁时(1849年)在拉萨罗布林卡的格桑颇章的旁边五叶寝殿得以重修,之后罗布林卡便成为了真正夏宫,每年夏季达赖都会从冬宫(布达拉宫)搬移至夏宫罗布林卡。13世达赖正式执政后各大藏戏团体也得到空前壮大,13世達赖规定12个藏戏团体都要在每年雪顿节进行富有特色的演出。
每年藏历六月二十九,各地藏剧团一早到布达拉宫向地方政府主管藏戏的“孜洽列空”报到,并进行简单的仪式表演。第二天(六月三十日)为哲蚌雪顿节,演出一天藏戏。七月一日,由拉萨、日喀贝、穷吉、雅隆、堆龙德庆、尼木等地的五个剧团,六个“扎西雪巴”戏班子,一个牦牛舞班子和一个“卓巴”舞即打鼓舞在罗布林卡联合演出。七月二日至五日,再由江孜、昂仁、南木林、拉萨等四个地方剧团轮流各演一天广场戏。几年后,平民百姓可以在雪顿节期间进入罗布林卡观赏藏戏表演,但不可大声喧哗,缺少过节的欢乐气息。渐渐地,雪顿节的仪式活动逐渐丰富,形成全民性的重大节日。
结束语
雪顿节最初是从印度传人西藏,在西藏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了现在的雪顿节。其中雪顿节的展佛仪式又极富特色。雪顿节的仪式一直在发展变化,而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大众化、全民化、娱乐化。雪顿节原是纯宗教性的节日,但雪顿节的宗教色彩逐渐淡化,增添了许多娱乐性。雪顿节仪式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时代的变化,也可以看出藏民族生活方式上的改变,当代雪顿节可以客观的反映出民族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简介
德吉央宗(1997-),女,西藏拉萨市人,中央民族大学2014级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关键词:雪顿节;展佛;仪式
一、雪顿节概述
“雪顿”在藏语中的意义为酸奶的盛宴,拉萨雪顿节于每年藏历6月30号正式开始。雪顿节以哲蚌寺的晒佛拉开序幕,观赏藏戏演出、吃酸奶、过林卡等都是过雪顿节传统仪式、习俗。雪顿节最初是由印度传人西藏的。在古印度,夏季有长达3个月的时间不能外出走动。因为夏季正值蚊虫最多的季节,僧人们为不杀生而闭关在寺院内,这时境内的百姓便向僧人们献上牛奶、酸奶。在印度佛教传人西藏后这种在夏季闭关不出门的习俗也传人西藏,色拉、哲蚌、甘丹三大寺院。论其发源,雪顿节并不是西藏本土的节日,但雪顿节不仅完美地融入了藏族人的生活,还在这一片土地上大放异彩。
二、雪顿节展佛仪式
在藏历6月30号这天的凌晨,哲蚌寺的僧人们便开始为早晨的展佛仪式而做准备。整个展佛活动的最主要的主持人分别是:哲蚌寺的堪布、芒泽、格过(“堪仁波切”、“褚莫拉”、“格过巴啦”)。在雪顿节之前寺内各个“扎仓”内僧人们就向上级递交自己在雪顿节那天的时间表,6月30号那天有闲暇时加的年轻僧人就很可能会被选去进行6月30号早晨的展佛。展佛仪式所展出的巨幅唐卡被保存在“错钦大殿”内,6月30号凌晨僧人们前往“错钦大殿”,开始出岁(清洁唐卡,除去污垢。)入涅(诵经开光)当让(献祭)这三个工作。在错钦大殿内完成这些工作后为首的数十名喇嘛点燃桑烟、吹响法号,喇嘛们组成一支“色征”队伍缓缓走向颇瓦朗日山。在走向“颇瓦朗日”的过程中信众也不断的加入搬佛队伍,信众手持藏香、口诵经文,与僧人们一起把唐卡大佛运送到颇瓦朗日的展佛台上静静等待太阳从东方升起。当清晨第一束阳光照到展佛山时唐卡上的那层遮盖布也被慢慢拉开,佛像上的的大佛半眯着眼睛,慈祥地俯视着众生;从各地赶到哲蚌寺的人们也纷纷在大佛前双手合十、顶礼膜拜;祈求大佛护佑为天下生灵、来年风调雨顺。
此时身着袈裟的众多喇嘛们仍然诵读佛经(吉仁波切经、六字真经);佛像在拉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格外宏伟庄严,场面异常壮观。展佛过程往往要持续两三个小时,待观佛的人群慢慢退去后喇嘛们就将巨幅唐卡小心翼翼地收卷起来,以同样的队列扛着送回哲蚌寺的错钦大殿内,以待来年再次展晒。
三、雪顿节仪式的发展过程
雪顿节最早由印度传人。夏季色拉、哲蚌、甘丹三大寺庙开始的“雅勒”(夏休),夏休开始两周后正式藏历6月30号(朗卡)。因大宗教活动的主持人“措钦习诺”的选举在哲蚌寺举行,所以在藏历6月30号这天为庆祝“措钦习诺”的新旧更替仪式而特意举行晒佛活动。
雪顿节第一天在哲蚌寺举行完一切仪式后,第二天就会在布达拉宫内为达赖喇嘛演出,这时噶厦政府内的官员才能入布达拉宫陪达赖喇嘛一同观赏藏戏。八世达赖强白嘉措在罗布林卡内里修建了格桑颇章宫。11世达赖克珠嘉措在11岁时(1849年)在拉萨罗布林卡的格桑颇章的旁边五叶寝殿得以重修,之后罗布林卡便成为了真正夏宫,每年夏季达赖都会从冬宫(布达拉宫)搬移至夏宫罗布林卡。13世达赖正式执政后各大藏戏团体也得到空前壮大,13世達赖规定12个藏戏团体都要在每年雪顿节进行富有特色的演出。
每年藏历六月二十九,各地藏剧团一早到布达拉宫向地方政府主管藏戏的“孜洽列空”报到,并进行简单的仪式表演。第二天(六月三十日)为哲蚌雪顿节,演出一天藏戏。七月一日,由拉萨、日喀贝、穷吉、雅隆、堆龙德庆、尼木等地的五个剧团,六个“扎西雪巴”戏班子,一个牦牛舞班子和一个“卓巴”舞即打鼓舞在罗布林卡联合演出。七月二日至五日,再由江孜、昂仁、南木林、拉萨等四个地方剧团轮流各演一天广场戏。几年后,平民百姓可以在雪顿节期间进入罗布林卡观赏藏戏表演,但不可大声喧哗,缺少过节的欢乐气息。渐渐地,雪顿节的仪式活动逐渐丰富,形成全民性的重大节日。
结束语
雪顿节最初是从印度传人西藏,在西藏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了现在的雪顿节。其中雪顿节的展佛仪式又极富特色。雪顿节的仪式一直在发展变化,而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大众化、全民化、娱乐化。雪顿节原是纯宗教性的节日,但雪顿节的宗教色彩逐渐淡化,增添了许多娱乐性。雪顿节仪式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时代的变化,也可以看出藏民族生活方式上的改变,当代雪顿节可以客观的反映出民族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简介
德吉央宗(1997-),女,西藏拉萨市人,中央民族大学2014级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