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进入信息时代,一种以信息为标志和内容、以因特网为主要载体的崭新的阅读方式——网络阅读,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交流的重要平台,越来越多的人们不断加入“读网大军”,进行着网络阅读。与传统纸质文本阅读相比,网络阅读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对此,担负着以书育人的图书馆对大众的网络阅读的正确引导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做好青少年的网络阅读指导工作尤为重要。
关键词: 网络阅读 图书馆 指导意义
网络阅读是由文本的变化所带来的新的阅读方式,专指网络文化语境中的阅读活动,即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获取包括文本在内的多媒体合成信息和知识,完成意义建构的一种超文本阅读行为,亦称“网上阅读”。[1]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及普及,以信息为标志和内容、以因特网为主要载体的全新阅读方式——网络阅读,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思维方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与外界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
一、网络阅读的发展现状
媒体的多元化与网络的迅速崛起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传统文本阅读方式的主导地位日渐削弱,电视、网络占用了许多阅读与休闲时间,网上搜索信息与休闲娱乐取代了图书馆查阅。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4年调查显示,我国上网读者年均增长78.9%,上网已经成为年轻一代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正如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兰考斯特在其《电子图书馆》一书中所预言的那样:“布满计算机与现代通讯的房间将取代往日密集的书架和宽敞的阅览室。”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撑,电子出版物已经成为出版市场的一个重要产品类型。截至2005年4月,我国网民数量首次突破1亿,位居全球第二,青少年是网民的主体,占上网人数的80%,使用手机、掌上电脑、MP3、电子书阅读器等终端阅读设备下载图书、音乐的群体相当庞大,全社会对电子出版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无纸化阅读应运而生。
二、网络阅读的利弊
随着生活水平和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不断加入“读网大军”,进行着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与传统纸质文本阅读相比,网络阅读的超文本特性具有文本结构的开放性、文本信息的流动性等不同特点,这就必然能在空间和时间上最大可能地为阅读者提供丰富的可阅读的信息和文本。读者不必受限于时间、空间,随时可以到网上下载或订阅。同时,网络阅读过程体现了传统阅读所没有的实时交互、点击链接、自由联想、平等参与等优势与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阅读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参与性。例如网络阅读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不仅可以通过鼠标点击相关“链”访问阅读文本,而且可以链接到多种高效的检索化阅读空间,通过链的转移、交互式的查询、跟踪和导航功能,发散性阅读到《红楼梦》的电影、电视、人物介绍、书评、图片等相关资料。这无疑弥补了传统纸质文本逐章、逐节地依次通读的静态固定化模式的不足,大大拓展了阅读视野和阅读空间。此外,网络阅读还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增强了人们的创新意识。网络阅读实践更易于人们主动对知识的吸收与自由联想,它所形成的发散性思维特征,更加有利于激发人本身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
网络已成为人们学习、交流、娱乐的重要平台,但是看待任何一个事物都要一分为二。毋庸置疑,网络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网上资源要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图书馆所拥有的资源都多。互联网信息数量巨大、增长迅速、内容丰富,为大众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然而它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网络阅读最基本的缺陷是它带来的非经典性阅读,甚至对经典的解构性阅读。经典性阅读需要一种虔诚的态度,平心静气地细细感受阅读文本中的奇妙和精微。而网络阅读是一种浮光掠影的、浅尝辄止的碎片式阅读,很难像传统读书那样进行深层次的心灵交流和沟通,它助长了现代人心浮气躁的习气,使阅读变得缺乏耐心,缺乏对于灵魂的震撼。有的读者抱着游戏的态度阅读,以棒杀抨击的方式解构文本,曲解传统经典的意义,它囊括更多的是随意和不负责任。
(二)网络化信息量大,各种信息充斥其中,良莠不齐,严重危害大众身心健康,甚至诱发犯罪,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例如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网络诈骗等阅读信息直接影响大众尤其是网络主体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他们看待人生、看待社会的认识程度,会影响到我们社会主义局面的安定,更会影响到胡锦涛同志讲话中提出的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三、图书馆对网络阅读的指导意义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充分肯定它的积极意义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它潜在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占网络阅读主体地位的青少年读者而言,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自身学习、生涯发展、兴趣爱好的重要信息通道,也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以及看待人生、看待社会的认识角度,同时更会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对此,担负着以书育人重任的图书馆对大众的网络阅读的正确引导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做好青少年的网络阅读指导工作尤为重要。
(一)构建和谐的网络阅读环境
构建和谐的网络阅读环境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机构,应针对网民主体群——青少年的注意力,对大量的信息资源、网络媒体作出专业性评判,充当好编审和“守门员”的角色,为青少年提供值得信赖的阅读文本。另一方面,利用防火墙和杀毒软件,通过校园网络监控器、网络监视机等软件设备来堵截“网毒”和垃圾信息,减少不健康信息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二)提供智能化信息检索服务
利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开展“电子资源检索入门”、“资源的网上查找”等专题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知识传播功能,方便广大青少年更快、更好地从网络获取大量适时的、可用的、有益的信息。对于青少年读者经常浏览检索的内容,在图书馆网页中设立专题信息库(如经典阅读、红色阅读、趣味阅读、科普阅读、电子参考工具等),有条件的可建立数据库。这样,青少年在确定自己所需要内容后,可直接点击专题信息或数据库,查看自己所需的专题内容。如无锡市中学图书馆协会创办的阅读文化网(http://www.wxread.com),是一家面向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专题公益阅读网站,自创办以来短短的三年时间里,点击人数近18万,实现了“引领阅读文化,拓展读书空间”的网站宗旨,受到无锡地区广大青少年读者的欢迎。
(三)提升青少年网络信息素养能力
网络信息素养是指网民具有收集、整理、评价、控制及正确地使用和创新信息的品德、能力和行为。它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是网络信息品行和能力的统一。因此,图书馆要积极开展对青少年的信息素养的教育,主要是对青少年进行信息意识教育、信息能力教育、信息道德教育,促使青少年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础知识,具有初步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尤为重要的是指导青少年提高对网络资源进行正确评估和分析的能力,培养自我道德完善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自觉履行网络阅读相关的法规制度。
综上所述,进入信息时代,一种以信息为标志和内容、以因特网为主要载体的崭新的阅读方式——网络阅读,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交流的重要平台,相对于传统纸质阅读而言,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同时也存在诸多有待改善的不利因素,正确引导网络阅读健康发展是一项系统而又漫长的工程,这不仅需要国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而且需要具有社会教育职能的图书馆担当相应的责任。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网络的不断普及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中,网络阅读也会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素芳.网络阅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探析.图书与情报,2004,(3)
关键词: 网络阅读 图书馆 指导意义
网络阅读是由文本的变化所带来的新的阅读方式,专指网络文化语境中的阅读活动,即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获取包括文本在内的多媒体合成信息和知识,完成意义建构的一种超文本阅读行为,亦称“网上阅读”。[1]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及普及,以信息为标志和内容、以因特网为主要载体的全新阅读方式——网络阅读,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思维方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与外界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
一、网络阅读的发展现状
媒体的多元化与网络的迅速崛起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传统文本阅读方式的主导地位日渐削弱,电视、网络占用了许多阅读与休闲时间,网上搜索信息与休闲娱乐取代了图书馆查阅。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4年调查显示,我国上网读者年均增长78.9%,上网已经成为年轻一代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正如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兰考斯特在其《电子图书馆》一书中所预言的那样:“布满计算机与现代通讯的房间将取代往日密集的书架和宽敞的阅览室。”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撑,电子出版物已经成为出版市场的一个重要产品类型。截至2005年4月,我国网民数量首次突破1亿,位居全球第二,青少年是网民的主体,占上网人数的80%,使用手机、掌上电脑、MP3、电子书阅读器等终端阅读设备下载图书、音乐的群体相当庞大,全社会对电子出版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无纸化阅读应运而生。
二、网络阅读的利弊
随着生活水平和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不断加入“读网大军”,进行着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与传统纸质文本阅读相比,网络阅读的超文本特性具有文本结构的开放性、文本信息的流动性等不同特点,这就必然能在空间和时间上最大可能地为阅读者提供丰富的可阅读的信息和文本。读者不必受限于时间、空间,随时可以到网上下载或订阅。同时,网络阅读过程体现了传统阅读所没有的实时交互、点击链接、自由联想、平等参与等优势与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阅读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参与性。例如网络阅读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不仅可以通过鼠标点击相关“链”访问阅读文本,而且可以链接到多种高效的检索化阅读空间,通过链的转移、交互式的查询、跟踪和导航功能,发散性阅读到《红楼梦》的电影、电视、人物介绍、书评、图片等相关资料。这无疑弥补了传统纸质文本逐章、逐节地依次通读的静态固定化模式的不足,大大拓展了阅读视野和阅读空间。此外,网络阅读还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增强了人们的创新意识。网络阅读实践更易于人们主动对知识的吸收与自由联想,它所形成的发散性思维特征,更加有利于激发人本身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
网络已成为人们学习、交流、娱乐的重要平台,但是看待任何一个事物都要一分为二。毋庸置疑,网络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网上资源要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图书馆所拥有的资源都多。互联网信息数量巨大、增长迅速、内容丰富,为大众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然而它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网络阅读最基本的缺陷是它带来的非经典性阅读,甚至对经典的解构性阅读。经典性阅读需要一种虔诚的态度,平心静气地细细感受阅读文本中的奇妙和精微。而网络阅读是一种浮光掠影的、浅尝辄止的碎片式阅读,很难像传统读书那样进行深层次的心灵交流和沟通,它助长了现代人心浮气躁的习气,使阅读变得缺乏耐心,缺乏对于灵魂的震撼。有的读者抱着游戏的态度阅读,以棒杀抨击的方式解构文本,曲解传统经典的意义,它囊括更多的是随意和不负责任。
(二)网络化信息量大,各种信息充斥其中,良莠不齐,严重危害大众身心健康,甚至诱发犯罪,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例如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网络诈骗等阅读信息直接影响大众尤其是网络主体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他们看待人生、看待社会的认识程度,会影响到我们社会主义局面的安定,更会影响到胡锦涛同志讲话中提出的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三、图书馆对网络阅读的指导意义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充分肯定它的积极意义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它潜在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占网络阅读主体地位的青少年读者而言,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自身学习、生涯发展、兴趣爱好的重要信息通道,也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以及看待人生、看待社会的认识角度,同时更会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对此,担负着以书育人重任的图书馆对大众的网络阅读的正确引导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做好青少年的网络阅读指导工作尤为重要。
(一)构建和谐的网络阅读环境
构建和谐的网络阅读环境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机构,应针对网民主体群——青少年的注意力,对大量的信息资源、网络媒体作出专业性评判,充当好编审和“守门员”的角色,为青少年提供值得信赖的阅读文本。另一方面,利用防火墙和杀毒软件,通过校园网络监控器、网络监视机等软件设备来堵截“网毒”和垃圾信息,减少不健康信息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二)提供智能化信息检索服务
利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开展“电子资源检索入门”、“资源的网上查找”等专题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知识传播功能,方便广大青少年更快、更好地从网络获取大量适时的、可用的、有益的信息。对于青少年读者经常浏览检索的内容,在图书馆网页中设立专题信息库(如经典阅读、红色阅读、趣味阅读、科普阅读、电子参考工具等),有条件的可建立数据库。这样,青少年在确定自己所需要内容后,可直接点击专题信息或数据库,查看自己所需的专题内容。如无锡市中学图书馆协会创办的阅读文化网(http://www.wxread.com),是一家面向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专题公益阅读网站,自创办以来短短的三年时间里,点击人数近18万,实现了“引领阅读文化,拓展读书空间”的网站宗旨,受到无锡地区广大青少年读者的欢迎。
(三)提升青少年网络信息素养能力
网络信息素养是指网民具有收集、整理、评价、控制及正确地使用和创新信息的品德、能力和行为。它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是网络信息品行和能力的统一。因此,图书馆要积极开展对青少年的信息素养的教育,主要是对青少年进行信息意识教育、信息能力教育、信息道德教育,促使青少年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础知识,具有初步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尤为重要的是指导青少年提高对网络资源进行正确评估和分析的能力,培养自我道德完善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自觉履行网络阅读相关的法规制度。
综上所述,进入信息时代,一种以信息为标志和内容、以因特网为主要载体的崭新的阅读方式——网络阅读,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交流的重要平台,相对于传统纸质阅读而言,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同时也存在诸多有待改善的不利因素,正确引导网络阅读健康发展是一项系统而又漫长的工程,这不仅需要国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而且需要具有社会教育职能的图书馆担当相应的责任。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网络的不断普及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中,网络阅读也会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素芳.网络阅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探析.图书与情报,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