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但传统的学习性区域活动并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本文尝试对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关系进行梳理,并探究了在主题背景之下开展区域活动的新策略。
[关键词] 区域活动;策略;主题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途径,也是促进幼儿个别化、个性化发展的有效教育途径。当前,许多幼儿园开展的区域活动中,大都是以学习性区域为主,如:数学区、语言区、科学区、美工区、音乐区等,再附加娃娃家、医院等常规性角色区。老师们在区域中提供丰富的成品、半成品玩具,在每天专门的时间段,让幼儿进区活动,反复地操作反复地玩。我们认为:这样的区域活动以模仿、记忆和练习为过程,学习性较强,游戏性相对较弱,加之操作材料的方法比较单一,因此时间一长,孩子们的兴趣很容易下降,最后形成“老师要我玩”的局面,很不利于幼儿的主动发展。
所以,我们要重新审视区域活动,打破常规,站在新的角度去思考、去探究。
探究之一: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的关系
现在许多幼儿园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是:区域活动大都与我们的主题活动无关,甚至是割裂的。例如,我们现阶段正在进行“全家总动员”的主题活动,而我们的语言区提供的是与家毫无关系的《汽车开来了》等读本,数学区提供的是小花进行大小排序。这样势必造成幼儿在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是零散的、无关联的,对幼儿的发展不利。
我们认为:主题活动就好像一棵大树的树干,主题活动会预设学习目标,对于这些学习目标,我们会通过“大树延伸的枝干”,如生活活动、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等去实现。所以,让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融合形成教育整体,不仅能有效支持主题活动的深入,更有利于幼儿有目的地探索体验,实现教育价值的提升。由此可见,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这棵大树树干的一个分支,是大树茁壮成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途径之一。
探究之二:主题背景下开展区域活动的新策略
(一)围绕主题活动的核心经验,层层递进开展区域活动
既然我们将区域活动置身于主题背景下,那么寻找并提取主题活动的核心经验,进而制定区域活动的学习目标,让幼儿围绕这些核心开展学习,势必让幼儿获得的经验是有关联的、完整的。
从中班主题活动“我和秋天握握手”一览表中可以看出,该主题有三个核心经验:一是花儿朵朵,二是果实累累,三是叶儿飘飘。围绕核心经验,在主题活动开展的第一阶段“花儿朵朵”中,我们带孩子们到植物园秋游,欣赏各种美丽的菊花,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制作了“走进秋天”海报,我们将其放置在我们的图书区“宝贝书屋”里,孩子们可以随时进入,自由翻阅,感受秋天的景色,欣赏秋天盛开的菊花、一串红等画面;在巧手馆里,我们提供彩纸、纸杯、纸盘、皱纸、卡纸、油泥等材料,供幼儿制作菊花,表达自己对秋天花卉的认知。在主题活动进入第二阶段“果实累累”时,我们在“宝贝书屋”提供了摸箱,装着石榴、南瓜、白果、花生等秋天收获的果实,供幼儿摸摸猜猜,感知果实的特征;在巧手馆里,我们将孩子们收集的南瓜子、花生壳及时放进去,鼓励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进行果实拼画活动;在“智慧馆”提供了运果实、果实对对碰等活动,在让孩子继续感知果实外形特征的同时,将数学的数量关系学习渗透其中。
可见,我们的区域活动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主题核心经验预设并展开的,区域活动内容也是随着主题活动的进展而增减变化的。这样的区域活动有效地关注了经验的关联、拓展与递增,对幼儿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关注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之间的相互交融
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都是主题活动这棵大树的枝干,可以说,它们是一种平行关系。在一个主题背景下,我们试图让两者有机交融。
1.集体活动的核心经验在区域活动中渗透
案例:围绕主题活动“我是小空军”,开展了集体教学活动“飞机”,抓住该活动的核心经验——认识空军的武器“飞机”,我们飞行设计馆的小“设计师”开始用积木搭建预警机、直升机、战斗机等;我们在飞机知识馆游玩的“游客”开始做飞机飞行的实验;飞机商店的“营业员”开始给飞机分类并进行售卖。
2.由区域活动生成新的集体活动
案例:“逛逛夫子庙”主题区域夫子庙旅行社,由游客的出行需要生成集体活动“明天我要去旅行”,知道出门旅行有短途,有长途,所需物品也有所不同,有生活用品、衣物、药品等种类。通过集体活动对旅行前的准备经验进行拓展,随之再将相关经验运用到“夫子庙旅行社”的区域活动当中。
(三)将角色情境融入每一个区域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游戏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幼儿“玩”,更是在于引发、支持与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角色游戏是以“角色扮演”为主要表征手段,自主地表现和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和环境的认识与体验、想法和愿望的一种象征性游戏。它偏重体验生活,增强社会性交往能力,像娃娃家、超市、银行就属于角色区域,而传统的益智区、美工区偏重于幼儿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一般是没有角色的。我们做了一些尝试与创新,将学习性区域与角色区进行整合、转变,让幼儿在扮演角色的同时,体验式学习相关知识。
案例:中班“逛逛夫子庙”主题活动开展了,我们将美工区制作牛肉锅贴、小笼包等区域活动内容转化为“秦淮人家”饭店厨师的工作,让幼儿在厨师的角色体验中,学习制作牛肉锅贴、小笼包子等;我们将数学区“分类点数”的区域活动融入到夫子庙东西市场整理货品的过程中,扮演营业员的幼儿在理货的过程中自然地练习着分类、点数;“工艺品加工厂”里,幼儿扮演起工艺师的角色,一盏盏荷花灯、兔子灯,一把把秦淮香扇就出自这群小小的工艺师之手。
幼儿扮演角色工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既满足了幼儿学习的需要,又满足幼儿玩乐的需求,让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四)将多元化的学习目标巧妙渗透在区域活动中
目标是评价区域活动开展是否有效的标准,只重形式不重目标的区域活动是盲目的,无法有的放矢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制定区域活动目标时,主要分析本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学习特点,再结合近期开展的主题教学活动目标,制定具体的区域活动目标。
如,我们在《我和秋天握握手》主题情境下开设了苏果超市区域,制定了以下目标。
数学学习目标:
1.尝试按蔬菜、水果、干果、饮料、零食等标记将超市物品进行有规律地分类、整理。
2.根据物品清单正确点数7以内的数。
科学学习目标:
1.学习使用剪刀、钳子等工具打开花生、白果、南瓜子等果实的不同方法。
2.品尝果实的不同味道。
语言学习目标:
1.大胆向顾客介绍果实的名称和味道。
2.有礼貌地邀请顾客品尝果实、购买果实。
社会学习目标:
在买卖、推销的过程中提升交往能力。
上述的案例,正是一个区域渗透多个学习目标的实例。根据需要,我们也会将一个学习目标渗透在多个区域之中。例如,根据大班认识人民币、学习10以内加减法的数学学习目标,我们提供10元、5元等仿真纸币,通过模拟旅行社的游客入住酒店,在各个景点买门票、购物、品尝美食等活动进行练习与学习。
(五)将生活活动与区域活动巧妙接轨
幼儿每天能实际接触和感受到的教育莫过于生活的教育,将区域活动内容与幼儿生活有机联系,便于幼儿在游戏中感受生活的美好、练习生活技能、增强生活经验。
案例:小班“汽车叭叭叭”主题活动,我们在“娃娃家”提供仿真小汽车,在活动室地面贴上人行道、停车位、红绿灯等标记,“爸爸妈妈”要看好交通标记开车出行。这样就将认识交通标记、遵守交通规则的生活常识渗透在区域活动当中。中班“我和秋天握握手”主题开展期间,“苏果超市”开展菊花茶试喝活动,小推销员自己泡菊花茶并请顾客品尝,将在日常生活中超市经常开展的试吃活动引入我们的区域活动中。大班“飞行的秘密”主题性区域“飞行训练营”中,营员们模仿解放军叠被子。
这些区域活动都是对生活中的真实情景进行了迁移,所以我们的区域活动就好像生活的实习场。这样的生活学习是轻松的、有趣的,同时也是有益的。
(六)利用同伴经验及榜样作用,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主动学习
由于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较分散,教师不易观察到每个孩子,我们采取了这样的措施:第一,将幼儿分组,能力强弱搭配。有需要新学习的内容,我们会按序挂出一组孩子的照片,孩子们看到照片就知道自己今天将去哪个区域活动,这个区域教师就会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不仅可以得到教师的个别指导,同时可以向能力强的幼儿学习。没有挂牌的孩子则可以自由选择区域活动。这种老师指定和自由选择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教师对每个幼儿的观察。第二,在一些区域设小管理员,管理员在活动前由教师指定,先熟悉新材料进行学习,然后成为该区的小老师,指导其他小朋友的活动。这样的做法,有效地利用了同伴经验及榜样作用。
如,中班“我和秋天握握手”主题性区域之玄武湖游乐园,涵盖益智区、美工区的活动内容,我们在此区设立了管理员的角色,管理员在检查过小游客完成的果实对对碰、果实拼图、制作菊花等活动后,及时盖上一枚小印章,当小游客集齐小印章就可以换得小奖品,这正是利用了同伴经验互相学习。在幼儿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会不自觉地向同伴模仿学习,同伴的榜样作用有力地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与发展。
在对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中,我们深深感到:这样的区域活动才是幼儿快乐学习的源泉,主动学习的基地。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徐萍.幼儿园区角活动.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关键词] 区域活动;策略;主题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途径,也是促进幼儿个别化、个性化发展的有效教育途径。当前,许多幼儿园开展的区域活动中,大都是以学习性区域为主,如:数学区、语言区、科学区、美工区、音乐区等,再附加娃娃家、医院等常规性角色区。老师们在区域中提供丰富的成品、半成品玩具,在每天专门的时间段,让幼儿进区活动,反复地操作反复地玩。我们认为:这样的区域活动以模仿、记忆和练习为过程,学习性较强,游戏性相对较弱,加之操作材料的方法比较单一,因此时间一长,孩子们的兴趣很容易下降,最后形成“老师要我玩”的局面,很不利于幼儿的主动发展。
所以,我们要重新审视区域活动,打破常规,站在新的角度去思考、去探究。
探究之一: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的关系
现在许多幼儿园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是:区域活动大都与我们的主题活动无关,甚至是割裂的。例如,我们现阶段正在进行“全家总动员”的主题活动,而我们的语言区提供的是与家毫无关系的《汽车开来了》等读本,数学区提供的是小花进行大小排序。这样势必造成幼儿在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是零散的、无关联的,对幼儿的发展不利。
我们认为:主题活动就好像一棵大树的树干,主题活动会预设学习目标,对于这些学习目标,我们会通过“大树延伸的枝干”,如生活活动、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等去实现。所以,让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融合形成教育整体,不仅能有效支持主题活动的深入,更有利于幼儿有目的地探索体验,实现教育价值的提升。由此可见,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这棵大树树干的一个分支,是大树茁壮成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途径之一。
探究之二:主题背景下开展区域活动的新策略
(一)围绕主题活动的核心经验,层层递进开展区域活动
既然我们将区域活动置身于主题背景下,那么寻找并提取主题活动的核心经验,进而制定区域活动的学习目标,让幼儿围绕这些核心开展学习,势必让幼儿获得的经验是有关联的、完整的。
从中班主题活动“我和秋天握握手”一览表中可以看出,该主题有三个核心经验:一是花儿朵朵,二是果实累累,三是叶儿飘飘。围绕核心经验,在主题活动开展的第一阶段“花儿朵朵”中,我们带孩子们到植物园秋游,欣赏各种美丽的菊花,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制作了“走进秋天”海报,我们将其放置在我们的图书区“宝贝书屋”里,孩子们可以随时进入,自由翻阅,感受秋天的景色,欣赏秋天盛开的菊花、一串红等画面;在巧手馆里,我们提供彩纸、纸杯、纸盘、皱纸、卡纸、油泥等材料,供幼儿制作菊花,表达自己对秋天花卉的认知。在主题活动进入第二阶段“果实累累”时,我们在“宝贝书屋”提供了摸箱,装着石榴、南瓜、白果、花生等秋天收获的果实,供幼儿摸摸猜猜,感知果实的特征;在巧手馆里,我们将孩子们收集的南瓜子、花生壳及时放进去,鼓励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进行果实拼画活动;在“智慧馆”提供了运果实、果实对对碰等活动,在让孩子继续感知果实外形特征的同时,将数学的数量关系学习渗透其中。
可见,我们的区域活动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主题核心经验预设并展开的,区域活动内容也是随着主题活动的进展而增减变化的。这样的区域活动有效地关注了经验的关联、拓展与递增,对幼儿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关注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之间的相互交融
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都是主题活动这棵大树的枝干,可以说,它们是一种平行关系。在一个主题背景下,我们试图让两者有机交融。
1.集体活动的核心经验在区域活动中渗透
案例:围绕主题活动“我是小空军”,开展了集体教学活动“飞机”,抓住该活动的核心经验——认识空军的武器“飞机”,我们飞行设计馆的小“设计师”开始用积木搭建预警机、直升机、战斗机等;我们在飞机知识馆游玩的“游客”开始做飞机飞行的实验;飞机商店的“营业员”开始给飞机分类并进行售卖。
2.由区域活动生成新的集体活动
案例:“逛逛夫子庙”主题区域夫子庙旅行社,由游客的出行需要生成集体活动“明天我要去旅行”,知道出门旅行有短途,有长途,所需物品也有所不同,有生活用品、衣物、药品等种类。通过集体活动对旅行前的准备经验进行拓展,随之再将相关经验运用到“夫子庙旅行社”的区域活动当中。
(三)将角色情境融入每一个区域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游戏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幼儿“玩”,更是在于引发、支持与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角色游戏是以“角色扮演”为主要表征手段,自主地表现和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和环境的认识与体验、想法和愿望的一种象征性游戏。它偏重体验生活,增强社会性交往能力,像娃娃家、超市、银行就属于角色区域,而传统的益智区、美工区偏重于幼儿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一般是没有角色的。我们做了一些尝试与创新,将学习性区域与角色区进行整合、转变,让幼儿在扮演角色的同时,体验式学习相关知识。
案例:中班“逛逛夫子庙”主题活动开展了,我们将美工区制作牛肉锅贴、小笼包等区域活动内容转化为“秦淮人家”饭店厨师的工作,让幼儿在厨师的角色体验中,学习制作牛肉锅贴、小笼包子等;我们将数学区“分类点数”的区域活动融入到夫子庙东西市场整理货品的过程中,扮演营业员的幼儿在理货的过程中自然地练习着分类、点数;“工艺品加工厂”里,幼儿扮演起工艺师的角色,一盏盏荷花灯、兔子灯,一把把秦淮香扇就出自这群小小的工艺师之手。
幼儿扮演角色工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既满足了幼儿学习的需要,又满足幼儿玩乐的需求,让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四)将多元化的学习目标巧妙渗透在区域活动中
目标是评价区域活动开展是否有效的标准,只重形式不重目标的区域活动是盲目的,无法有的放矢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制定区域活动目标时,主要分析本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学习特点,再结合近期开展的主题教学活动目标,制定具体的区域活动目标。
如,我们在《我和秋天握握手》主题情境下开设了苏果超市区域,制定了以下目标。
数学学习目标:
1.尝试按蔬菜、水果、干果、饮料、零食等标记将超市物品进行有规律地分类、整理。
2.根据物品清单正确点数7以内的数。
科学学习目标:
1.学习使用剪刀、钳子等工具打开花生、白果、南瓜子等果实的不同方法。
2.品尝果实的不同味道。
语言学习目标:
1.大胆向顾客介绍果实的名称和味道。
2.有礼貌地邀请顾客品尝果实、购买果实。
社会学习目标:
在买卖、推销的过程中提升交往能力。
上述的案例,正是一个区域渗透多个学习目标的实例。根据需要,我们也会将一个学习目标渗透在多个区域之中。例如,根据大班认识人民币、学习10以内加减法的数学学习目标,我们提供10元、5元等仿真纸币,通过模拟旅行社的游客入住酒店,在各个景点买门票、购物、品尝美食等活动进行练习与学习。
(五)将生活活动与区域活动巧妙接轨
幼儿每天能实际接触和感受到的教育莫过于生活的教育,将区域活动内容与幼儿生活有机联系,便于幼儿在游戏中感受生活的美好、练习生活技能、增强生活经验。
案例:小班“汽车叭叭叭”主题活动,我们在“娃娃家”提供仿真小汽车,在活动室地面贴上人行道、停车位、红绿灯等标记,“爸爸妈妈”要看好交通标记开车出行。这样就将认识交通标记、遵守交通规则的生活常识渗透在区域活动当中。中班“我和秋天握握手”主题开展期间,“苏果超市”开展菊花茶试喝活动,小推销员自己泡菊花茶并请顾客品尝,将在日常生活中超市经常开展的试吃活动引入我们的区域活动中。大班“飞行的秘密”主题性区域“飞行训练营”中,营员们模仿解放军叠被子。
这些区域活动都是对生活中的真实情景进行了迁移,所以我们的区域活动就好像生活的实习场。这样的生活学习是轻松的、有趣的,同时也是有益的。
(六)利用同伴经验及榜样作用,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主动学习
由于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较分散,教师不易观察到每个孩子,我们采取了这样的措施:第一,将幼儿分组,能力强弱搭配。有需要新学习的内容,我们会按序挂出一组孩子的照片,孩子们看到照片就知道自己今天将去哪个区域活动,这个区域教师就会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不仅可以得到教师的个别指导,同时可以向能力强的幼儿学习。没有挂牌的孩子则可以自由选择区域活动。这种老师指定和自由选择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教师对每个幼儿的观察。第二,在一些区域设小管理员,管理员在活动前由教师指定,先熟悉新材料进行学习,然后成为该区的小老师,指导其他小朋友的活动。这样的做法,有效地利用了同伴经验及榜样作用。
如,中班“我和秋天握握手”主题性区域之玄武湖游乐园,涵盖益智区、美工区的活动内容,我们在此区设立了管理员的角色,管理员在检查过小游客完成的果实对对碰、果实拼图、制作菊花等活动后,及时盖上一枚小印章,当小游客集齐小印章就可以换得小奖品,这正是利用了同伴经验互相学习。在幼儿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会不自觉地向同伴模仿学习,同伴的榜样作用有力地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与发展。
在对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中,我们深深感到:这样的区域活动才是幼儿快乐学习的源泉,主动学习的基地。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徐萍.幼儿园区角活动.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