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崇祯通宝”背十二两试样大钱
公元1644年,也就是大明王朝思宗崇
祯十七年,这一年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混乱、最悲惨、最传奇的一年。因为一年之内,北京紫禁城的龙椅上先后曾坐过了三个皇帝。这三个皇帝分别是:思宗崇祯、大顺李自成、大清顺治。
这个史无前例的“经典之作”便是一怒为红颜而名扬四海的吴三桂一年之内易三主造就而成的传奇历史。有趣的是,紫禁城龙椅上一年坐过了三个皇帝,而吴三桂一年却换了三个主人,这三个主人就是先后坐过龙椅的那三个皇帝。
1644年大年初一,起义军首领李自成向全国发布了一条震惊世人的消息:建国称帝,国号大顺,改元永昌。一个星期后,也就是大年初七,闯王便率领百万大军雄赳赳、气昂昂地兵分两路直捣北京紫禁城。
此时的大明王朝早已危在旦夕,关外的满清虎视眈眈,他们袖手观龙虎斗而渔翁得利,趁着义军与明军杀得昏天暗地之际,满清时不时袭扰边关,但主要的心思还是派人劝降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
吴三桂何许人也?其父姓吴名襄,乃明朝大将,吴三桂17岁时应试得武举,20岁时(崇祯五年)荣升为右骑将军,崇祯十二年,吴三桂27岁,便被任命为宁远团练总兵,此后接任山海关守关大将。吴三桂自从调任守关大将后,满清便多次派人劝说他投奔关外,并许诺重赏。吴三桂起先坚决予以回绝,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每当满清派人来劝降时,他总是支支吾吾,含含糊糊。
1644年春节还没过几天,满清又派人来劝降,与此同时,崇祯皇帝下令调吴三桂回京护驾。此时的局势对大明王朝来讲真可谓危在旦夕,李自成的义军不几日即将杀进金銮殿,北边百万的满清陈兵在关外蠢蠢欲动。
吴三桂心里明白,自己的命运即将面临艰难的抉择!一边是主人令他回京护驾,一边是满清引诱劝降。正当他心烦意乱、犹豫不决之际,闯王派人来招安了。
此时的吴三桂不是一个将军,而是一台你争我夺的平衡器,无论向哪一方倾斜,那一方无疑便是胜利者。所以,吴三桂对三方来讲都是非常关键的人物,说是关系到前途命运身家性命也不为过。
吴三桂毕竟是吴三桂。人家一脚踩两条船算多了,可他一脚却踩三条船,以过段时日投奔满清为借口打发满清秘使,以里应外合接应义军为战略同闯王周旋,再以马上率军回京护驾为策略应付崇祯善观其变。
万万没料到,时局千瞬万变。不几天,闯王的义军先头部队便杀进了京城。当吴三桂率军缓缓抵达河北丰润境内时,惊闻崇祯皇帝已于前一日自缢于煤山上了。原来崇祯见起义军攻入京城时,惊慌失措暴跳如雷地大骂吴三桂狼心狗肺不得好死,见大势已去,气恨交加之下独身一人逃出,自尽了事。再说吴三桂,当他听说崇祯皇帝自尽身亡,闯王已杀进紫禁城时,急忙率军转头赶回山海关。眼看大局已定,吴三桂自然被招了安。至此,吴三桂也算一名大顺王朝的将军,本该为大顺效力。
可是,戏剧性的是,当吴三桂率军回京准备面见闯王途中(山海关已交给闯王部下接管),先惊闻老父吴襄被抓,紧接着又惊悉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亲信大将刘宗敏掠走后,一怒为红颜,随即率军打道回府猛烈攻打山海关,尔后夺回山海关。1644年4月22日,吴三桂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打开关门引清兵入关,将李自成赶出北京。就这样,大明王朝崇祯皇帝死后没多久,大顺皇帝李自成屁股坐在龙椅上还未发热便被吴三桂和清军赶尽杀绝了。
吴三桂对崇祯来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可崇祯不够重视,以致最后落了个魂断煤山的悲惨下场;闯王李自成本来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可命运之神跟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让刘宗敏这只“老鼠”坏了好事。顺治坐收渔翁之利,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如果说吴三桂改变了历史,倒不如说陈圆圆改变了历史。一枚古币就是一段血腥的历史,这对“崇祯通宝”来讲最贴切不过了。
从明太祖朱元璋铸“大中洪武”至思宗崇祯铸“崇祯通宝”,一共铸了十一个年号不同、大小不等的钱币,其中数“崇祯通宝”数量最多,种类最繁,为前朝所未见。崇祯钱有小平、折二、折五和折十光背大钱,还有一种背有马形图案钱,人称跑马崇祯,铸量不多。崇祯钱除雕母外,最为珍稀的就数崇祯背“十二两”试铸大钱。
笔者去年集到一枚“崇祯通宝”背“十二两”试铸大钱(图1),该品系传世品,直径4.8厘米,穿径1厘米,厚0.25厘米,重31.87克。该品经过流通,表面磨砺光洁如镜。“崇”字山字头中间竖笔直下连接“崇”字宝盖头的点笔,“示”字头一横小,第二横又大又长,耐人寻味;“祯”字“礻”部头笔为横点;“贞”字贝为封口贝;“通”字为双点通,“甬”为封口甬;“宝”为“尔”宝,“贝”字为“目”字贝,最后两笔借“目”左右两竖笔一气呵成。背文“十二两”也写得颇有笔力。是品铜质精良,钱文雄劲有力,古铜色包浆,包浆熟旧,品相佳美,乃一品不可多得的珍品。
笔者还收有一枚“崇祯通宝”背“十二两”赝品(图2),该赝品直径4.5厘米,穿径0.9厘米,厚0.3厘米,重29.68克。无论是直径、厚度、重量,还是钱文包浆、神韵均与真品不可同日而言,明眼人一看便知真赝。
“崇祯通宝”乃大明王朝最后一个年号钱,而“崇祯通宝”背“十二两”则是最后一枚未颁行的宫廷试铸样钱,它目睹了大明王朝从强盛到衰败乃至灭亡的全过程。
一枚古币乃一段血腥的历史,请记住历史。(责编:丁丑)
“咸丰重宝”背满文“宝陕”汉文“陕十”试样钱
陕西宝陕局铸有小平、当五、当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和当千等面值的咸丰钱,其中当五、当五百、当千者存世稀少。另外,有一种“咸丰重宝”背满文“宝陕”汉文“陕十”当十型钱币应为试样钱,存世也稀(见图)。
笔者去年集到一枚“咸丰重宝”背穿左右满文“宝陕”穿上下汉文“陕十”试样钱。该币半生坑,直径3.7厘米,穿径0.92厘米,厚0.3厘米,重17.96克。该品铜质优良,字体苍劲,亦较厚重,包浆自然,手感良好,钱面边缘稍有磨擦痕迹,但不影响整体品相。该币为“尔”宝,另外还有一种直径稍大一些的为“缶”宝,也属“陕十”试样。
“咸丰重宝”背满文“宝陕”汉文“陕十”钱至少有两种版别。这两种版别为何只见试样而未见颁行呢?这恐怕是当初设计钱币时“画蛇添足”,将背文纪值“当十”误书“陕十”造成的错币。因为此币上已有满文“宝陕”局了,何必还要再加上汉文“陕十”,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乃至无法通过户部审批,成为凤毛麟角的试样钱。 (责编:丁丑)
公元1644年,也就是大明王朝思宗崇
祯十七年,这一年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混乱、最悲惨、最传奇的一年。因为一年之内,北京紫禁城的龙椅上先后曾坐过了三个皇帝。这三个皇帝分别是:思宗崇祯、大顺李自成、大清顺治。
这个史无前例的“经典之作”便是一怒为红颜而名扬四海的吴三桂一年之内易三主造就而成的传奇历史。有趣的是,紫禁城龙椅上一年坐过了三个皇帝,而吴三桂一年却换了三个主人,这三个主人就是先后坐过龙椅的那三个皇帝。
1644年大年初一,起义军首领李自成向全国发布了一条震惊世人的消息:建国称帝,国号大顺,改元永昌。一个星期后,也就是大年初七,闯王便率领百万大军雄赳赳、气昂昂地兵分两路直捣北京紫禁城。
此时的大明王朝早已危在旦夕,关外的满清虎视眈眈,他们袖手观龙虎斗而渔翁得利,趁着义军与明军杀得昏天暗地之际,满清时不时袭扰边关,但主要的心思还是派人劝降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
吴三桂何许人也?其父姓吴名襄,乃明朝大将,吴三桂17岁时应试得武举,20岁时(崇祯五年)荣升为右骑将军,崇祯十二年,吴三桂27岁,便被任命为宁远团练总兵,此后接任山海关守关大将。吴三桂自从调任守关大将后,满清便多次派人劝说他投奔关外,并许诺重赏。吴三桂起先坚决予以回绝,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每当满清派人来劝降时,他总是支支吾吾,含含糊糊。
1644年春节还没过几天,满清又派人来劝降,与此同时,崇祯皇帝下令调吴三桂回京护驾。此时的局势对大明王朝来讲真可谓危在旦夕,李自成的义军不几日即将杀进金銮殿,北边百万的满清陈兵在关外蠢蠢欲动。
吴三桂心里明白,自己的命运即将面临艰难的抉择!一边是主人令他回京护驾,一边是满清引诱劝降。正当他心烦意乱、犹豫不决之际,闯王派人来招安了。
此时的吴三桂不是一个将军,而是一台你争我夺的平衡器,无论向哪一方倾斜,那一方无疑便是胜利者。所以,吴三桂对三方来讲都是非常关键的人物,说是关系到前途命运身家性命也不为过。
吴三桂毕竟是吴三桂。人家一脚踩两条船算多了,可他一脚却踩三条船,以过段时日投奔满清为借口打发满清秘使,以里应外合接应义军为战略同闯王周旋,再以马上率军回京护驾为策略应付崇祯善观其变。
万万没料到,时局千瞬万变。不几天,闯王的义军先头部队便杀进了京城。当吴三桂率军缓缓抵达河北丰润境内时,惊闻崇祯皇帝已于前一日自缢于煤山上了。原来崇祯见起义军攻入京城时,惊慌失措暴跳如雷地大骂吴三桂狼心狗肺不得好死,见大势已去,气恨交加之下独身一人逃出,自尽了事。再说吴三桂,当他听说崇祯皇帝自尽身亡,闯王已杀进紫禁城时,急忙率军转头赶回山海关。眼看大局已定,吴三桂自然被招了安。至此,吴三桂也算一名大顺王朝的将军,本该为大顺效力。
可是,戏剧性的是,当吴三桂率军回京准备面见闯王途中(山海关已交给闯王部下接管),先惊闻老父吴襄被抓,紧接着又惊悉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亲信大将刘宗敏掠走后,一怒为红颜,随即率军打道回府猛烈攻打山海关,尔后夺回山海关。1644年4月22日,吴三桂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打开关门引清兵入关,将李自成赶出北京。就这样,大明王朝崇祯皇帝死后没多久,大顺皇帝李自成屁股坐在龙椅上还未发热便被吴三桂和清军赶尽杀绝了。
吴三桂对崇祯来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可崇祯不够重视,以致最后落了个魂断煤山的悲惨下场;闯王李自成本来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可命运之神跟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让刘宗敏这只“老鼠”坏了好事。顺治坐收渔翁之利,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如果说吴三桂改变了历史,倒不如说陈圆圆改变了历史。一枚古币就是一段血腥的历史,这对“崇祯通宝”来讲最贴切不过了。
从明太祖朱元璋铸“大中洪武”至思宗崇祯铸“崇祯通宝”,一共铸了十一个年号不同、大小不等的钱币,其中数“崇祯通宝”数量最多,种类最繁,为前朝所未见。崇祯钱有小平、折二、折五和折十光背大钱,还有一种背有马形图案钱,人称跑马崇祯,铸量不多。崇祯钱除雕母外,最为珍稀的就数崇祯背“十二两”试铸大钱。
笔者去年集到一枚“崇祯通宝”背“十二两”试铸大钱(图1),该品系传世品,直径4.8厘米,穿径1厘米,厚0.25厘米,重31.87克。该品经过流通,表面磨砺光洁如镜。“崇”字山字头中间竖笔直下连接“崇”字宝盖头的点笔,“示”字头一横小,第二横又大又长,耐人寻味;“祯”字“礻”部头笔为横点;“贞”字贝为封口贝;“通”字为双点通,“甬”为封口甬;“宝”为“尔”宝,“贝”字为“目”字贝,最后两笔借“目”左右两竖笔一气呵成。背文“十二两”也写得颇有笔力。是品铜质精良,钱文雄劲有力,古铜色包浆,包浆熟旧,品相佳美,乃一品不可多得的珍品。
笔者还收有一枚“崇祯通宝”背“十二两”赝品(图2),该赝品直径4.5厘米,穿径0.9厘米,厚0.3厘米,重29.68克。无论是直径、厚度、重量,还是钱文包浆、神韵均与真品不可同日而言,明眼人一看便知真赝。
“崇祯通宝”乃大明王朝最后一个年号钱,而“崇祯通宝”背“十二两”则是最后一枚未颁行的宫廷试铸样钱,它目睹了大明王朝从强盛到衰败乃至灭亡的全过程。
一枚古币乃一段血腥的历史,请记住历史。(责编:丁丑)
“咸丰重宝”背满文“宝陕”汉文“陕十”试样钱
陕西宝陕局铸有小平、当五、当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和当千等面值的咸丰钱,其中当五、当五百、当千者存世稀少。另外,有一种“咸丰重宝”背满文“宝陕”汉文“陕十”当十型钱币应为试样钱,存世也稀(见图)。
笔者去年集到一枚“咸丰重宝”背穿左右满文“宝陕”穿上下汉文“陕十”试样钱。该币半生坑,直径3.7厘米,穿径0.92厘米,厚0.3厘米,重17.96克。该品铜质优良,字体苍劲,亦较厚重,包浆自然,手感良好,钱面边缘稍有磨擦痕迹,但不影响整体品相。该币为“尔”宝,另外还有一种直径稍大一些的为“缶”宝,也属“陕十”试样。
“咸丰重宝”背满文“宝陕”汉文“陕十”钱至少有两种版别。这两种版别为何只见试样而未见颁行呢?这恐怕是当初设计钱币时“画蛇添足”,将背文纪值“当十”误书“陕十”造成的错币。因为此币上已有满文“宝陕”局了,何必还要再加上汉文“陕十”,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乃至无法通过户部审批,成为凤毛麟角的试样钱。 (责编: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