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活动课,是指学校及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活动情景、以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为题材,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开展以教师为指导、学生实践为主体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教育和教学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问题教学法适用于问题解决形式的课程和教材。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材在内容上侧重应用型和理解型,编排体系上不是单纯采用“概念定义”这种形式化的叙述体系,而是重视经验材料的科学化、知识的系统化和知识实际应用化三个过程的编排。
例如初三思想品德活动课教材每次都围绕一个问题,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展示主题,属于教学要求掌握的内容,有活动导言的作用。第二部分典型阅读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第三部分是具体活动设计,是活动的行程控制和目的。这样的教材编排适合使用问题教学法。再加上课程标准要求初中49项活动中都隐含了“问题 途径”的结构,为我们操作活动课提供了要求和方向。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一、创设活动问题情境——激趣引思
在教学实践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体现如下要求:问题情境生活化,问题情境的设置必须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校生活,贴近学生生活;问题情境教育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注意其内在价值,即内在的思想教育价值,那种重形式轻内容的情境设置是无法实现教育目标的;问题情境多样性,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或语言描述、或投影展示;问题情境渐进性,为了保证较复杂的知识系统和动作系统,应设置按一定顺序出现的问题情境体系。
例如,我们选择了几起严重扰乱安定局面的事件:“3·14西藏打砸抢烧事件”、“7·5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事件”等相关文献或视听资料,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这些事件的发生是偶然还是必然?为什么部分外国媒体要利用这些事件进行歪曲事实,攻击我国政府?我们如何去维护民族团结、营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我们怎么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鲜活的事实,让学生感到心头的沉重与责任的重大,在可感的情境下,学生带着问题,去理性地思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知拓展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组织学生对问题情境展开讨论分析。在讨论分析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为了让学生生动、自主地参与活动,教师应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大胆探索、尝试。
例如针对南京发生的酒后驾驶这一问题,我们联系了《珍爱生命》、《我们应尽的义务》、《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我们维护正义》、《在承担责任中成长》等课文,看看身边多少公民的行为与我们所学知识发生冲突。教师随后引导大家展开讨论:怎么预防酒后驾驶的违法行为?怎么惩治酒后驾驶的行为?大家经过讨论,得出一些结论。有学生认为,酒后驾驶致人伤亡可以用刑法来惩罚;有学生认为,一起喝酒的也要承担责任要惩罚劝酒的;也有学生认为,酒店应该有相关提示或劝诫喝酒的人不要酒后驾驶。
在实施活动课的实践研究中,围绕考点、热点,立足课堂,在课堂上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尝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把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与学生充分交流互动中,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运用内化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新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掌握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这种能力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学会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去理解和分析种种政治和社会现象,这是我们的政治教学要达成的最终目标。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已建或在建的大型重点工程;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大型项目或大型企业;可以组织学生旅游、采风、访古寻踪,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以及先辈与今人的丰功伟绩。学生们通过这些活动,亲自感受和体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和观点,从而进一步理解其精神实质,更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决心。
当然,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上设计的活动内容较多,但有些活动难度较大,有的难以操作。在开展这些活动时,本着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思想,对有些活动作了灵活处理,简化活动要求,适当调整活动内容和方式。
(责编 袁 妮)
例如初三思想品德活动课教材每次都围绕一个问题,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展示主题,属于教学要求掌握的内容,有活动导言的作用。第二部分典型阅读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第三部分是具体活动设计,是活动的行程控制和目的。这样的教材编排适合使用问题教学法。再加上课程标准要求初中49项活动中都隐含了“问题 途径”的结构,为我们操作活动课提供了要求和方向。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一、创设活动问题情境——激趣引思
在教学实践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体现如下要求:问题情境生活化,问题情境的设置必须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校生活,贴近学生生活;问题情境教育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注意其内在价值,即内在的思想教育价值,那种重形式轻内容的情境设置是无法实现教育目标的;问题情境多样性,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或语言描述、或投影展示;问题情境渐进性,为了保证较复杂的知识系统和动作系统,应设置按一定顺序出现的问题情境体系。
例如,我们选择了几起严重扰乱安定局面的事件:“3·14西藏打砸抢烧事件”、“7·5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事件”等相关文献或视听资料,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这些事件的发生是偶然还是必然?为什么部分外国媒体要利用这些事件进行歪曲事实,攻击我国政府?我们如何去维护民族团结、营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我们怎么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鲜活的事实,让学生感到心头的沉重与责任的重大,在可感的情境下,学生带着问题,去理性地思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知拓展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组织学生对问题情境展开讨论分析。在讨论分析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为了让学生生动、自主地参与活动,教师应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大胆探索、尝试。
例如针对南京发生的酒后驾驶这一问题,我们联系了《珍爱生命》、《我们应尽的义务》、《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我们维护正义》、《在承担责任中成长》等课文,看看身边多少公民的行为与我们所学知识发生冲突。教师随后引导大家展开讨论:怎么预防酒后驾驶的违法行为?怎么惩治酒后驾驶的行为?大家经过讨论,得出一些结论。有学生认为,酒后驾驶致人伤亡可以用刑法来惩罚;有学生认为,一起喝酒的也要承担责任要惩罚劝酒的;也有学生认为,酒店应该有相关提示或劝诫喝酒的人不要酒后驾驶。
在实施活动课的实践研究中,围绕考点、热点,立足课堂,在课堂上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尝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把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与学生充分交流互动中,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运用内化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新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掌握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这种能力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学会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去理解和分析种种政治和社会现象,这是我们的政治教学要达成的最终目标。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已建或在建的大型重点工程;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大型项目或大型企业;可以组织学生旅游、采风、访古寻踪,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以及先辈与今人的丰功伟绩。学生们通过这些活动,亲自感受和体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和观点,从而进一步理解其精神实质,更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决心。
当然,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上设计的活动内容较多,但有些活动难度较大,有的难以操作。在开展这些活动时,本着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思想,对有些活动作了灵活处理,简化活动要求,适当调整活动内容和方式。
(责编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