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阶段,物理试题在理综考试中占比较高,对学生的解题能力的要求也较高,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新課改环境下高中物理课程的实际特点,围绕着提升高中生物理解题能力的目的来展开相应的教学,让高中生能够将物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解题过程中,进而在理综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解题能力;教学方法
物理学科具有极强的系统性与逻辑性,涉及的内容也很广泛,学习难度比较大,因此一些高中生在物理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物理解题能力不高。针对这一问题,高中物理教师应注重在教学环节采取有效的指导方法,帮助高中生切实提高其物理解题能力。
1 引导学生善于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
在高中物理解题环节,审题是基础步骤,也是不可或缺的步骤。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需从题干中尽可能挖掘出有效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整理解题思路[1]。教师应认识到挖掘题目中隐含条件这一步骤的重要性,因为不少学生在审题时,往往会关注题目中明显可见的解题信息,反而忽略了隐含条件,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将隐含条件中的有效信息提炼出来运用到解题之中。
如这样的一道题:若是在照明电路中接上家用白炽灯,那么在白炽灯正常发光的情况下,此时通过白炽灯灯丝的电流最接近的值是多少?这道题学生正确解题的前提是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所以教师可鼓励学生从生活中的物理常识入手,找出题干中隐含条件,并将隐含条件中蕴含的物理有效信息提炼出来。如“家用白炽灯”就是其中一个隐含条件,其规格一般是“40W、220V”。同时,题目中的“白炽灯正常发光”也是一个隐含条件,其有效信息就是白炽灯正常工作时的额定电压是220V,那么它所消耗的额定功率则是40W。根据这样的解题信息,学生可利用求取电流值的公式,写出解题步骤,即。
因此,教师想要提高高中生的物理解题能力,需鼓励高中生学会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调动个人的生活认知,将其与物理现象、物理知识进行有机联系,然后将其纳入到解题思路之中,从而快速有效地解题,得出正确答案。
2 指导学生学会建构几何物理模型
几何模型是一种化抽象为直观的解题模型,在解物理题时,学生根据题意建构几何模型,可以将原本抽象难解的物理问题转化成为简单、直观的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快速又高效地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2]。因此,在高中物理解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高中生的解题能力,可考虑从建构几何模型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建构几何模型的意义,并学会建构几何模型。
以高中物理领域的等时圆模型为例,对于求解光滑斜面的时间最值这类物理题目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学会建构等时圆几何模型,这也是解决这类物理题目的关键所在。如这样的一道物理题:AB是一条输送带,其倾角是θ,已知P点是待输送的原料输进口,如图1所示,若是要防止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粉尘飞扬的情况,则要在P点处和输送带之间建立某一光滑的管道,让原料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原来的P点处抵达AB输送带上,那么请问这一光滑管道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是多少?
根据这道题,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建构等时圆几何模型,也就是将P点与AB输送带之间的垂直线作为等时圆的半径,画出相应的等时圆。在作图时,需保证等时圆与AB这条线相切,将切点记为C点,再连接PC,如图2所示。
此时,沿着PC这条弦建立光滑管道,就可以让P点处输入的原料到达C点的时间与沿着等时圆其他弦输入原料到达其圆周的时间相等。由此可得出结论:若是要让P点处输入的原料到达输送带上的时间最短,那么就必须要沿着PC这条弦建立光滑管道。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可根据几何关系求取PC这条线与P点与AB输送带之间垂直方向的线之间的夹角,最后得出答案为。
3 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推理分析与论证
高中物理试题对学生的推理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与论证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物理教师要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入手,着重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逐渐提高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中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力学类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解题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了解各个物理量之间存在的联系,学会对其进行相互推导,进而形成比较完整的解题思路[3]。
如这样的一道题:有一物体的质量为1kg,若是把它放在一个固定斜面上,然后在平行斜面上对这一物体施加向上的拉力,该拉力可记为。1秒之后,撤去对该物体的拉力,请问拉力的值为多少?根据这样的力学物理题,学生可先结合题意画出相关v-t图像,如图3所示。
从这一v-t图像中,我们可以提取有效的信息,如该物体在拉力作用下,在0—1秒内处于加速状态,其加速度达到了12m/s2,记为。而该物体在0—2秒内减速时的加速度达到了-6m/s2,记为。根据这些有效的信息,学生可将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引进来,求取拉力的值,即。在这一解题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推理分析能力和问题论证能力也得到了一定提升,这可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其物理解题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健康发展。
4 结束语
总之,高中物理教师应认识到培养高中生的物理解题能力是重要的教学任务,因此必须遵循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物理课程教学的实际要求,从多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高中生的物理解题能力。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挖掘物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提取有效的信息。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建构几何模型,使其学会运用几何关系解决物理问题。此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围绕着物理问题展开推理与论证,探寻正确的物理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明建国.高中生物理审题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2019(3).
[2]宋建权.关于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方法之我见[J].才智,2019(33).
[3]陈立峰.高中生物理解题能力的提高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8).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解题能力;教学方法
物理学科具有极强的系统性与逻辑性,涉及的内容也很广泛,学习难度比较大,因此一些高中生在物理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物理解题能力不高。针对这一问题,高中物理教师应注重在教学环节采取有效的指导方法,帮助高中生切实提高其物理解题能力。
1 引导学生善于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
在高中物理解题环节,审题是基础步骤,也是不可或缺的步骤。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需从题干中尽可能挖掘出有效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整理解题思路[1]。教师应认识到挖掘题目中隐含条件这一步骤的重要性,因为不少学生在审题时,往往会关注题目中明显可见的解题信息,反而忽略了隐含条件,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将隐含条件中的有效信息提炼出来运用到解题之中。
如这样的一道题:若是在照明电路中接上家用白炽灯,那么在白炽灯正常发光的情况下,此时通过白炽灯灯丝的电流最接近的值是多少?这道题学生正确解题的前提是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所以教师可鼓励学生从生活中的物理常识入手,找出题干中隐含条件,并将隐含条件中蕴含的物理有效信息提炼出来。如“家用白炽灯”就是其中一个隐含条件,其规格一般是“40W、220V”。同时,题目中的“白炽灯正常发光”也是一个隐含条件,其有效信息就是白炽灯正常工作时的额定电压是220V,那么它所消耗的额定功率则是40W。根据这样的解题信息,学生可利用求取电流值的公式,写出解题步骤,即。
因此,教师想要提高高中生的物理解题能力,需鼓励高中生学会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调动个人的生活认知,将其与物理现象、物理知识进行有机联系,然后将其纳入到解题思路之中,从而快速有效地解题,得出正确答案。
2 指导学生学会建构几何物理模型
几何模型是一种化抽象为直观的解题模型,在解物理题时,学生根据题意建构几何模型,可以将原本抽象难解的物理问题转化成为简单、直观的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快速又高效地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2]。因此,在高中物理解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高中生的解题能力,可考虑从建构几何模型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建构几何模型的意义,并学会建构几何模型。
以高中物理领域的等时圆模型为例,对于求解光滑斜面的时间最值这类物理题目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学会建构等时圆几何模型,这也是解决这类物理题目的关键所在。如这样的一道物理题:AB是一条输送带,其倾角是θ,已知P点是待输送的原料输进口,如图1所示,若是要防止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粉尘飞扬的情况,则要在P点处和输送带之间建立某一光滑的管道,让原料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原来的P点处抵达AB输送带上,那么请问这一光滑管道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是多少?
根据这道题,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建构等时圆几何模型,也就是将P点与AB输送带之间的垂直线作为等时圆的半径,画出相应的等时圆。在作图时,需保证等时圆与AB这条线相切,将切点记为C点,再连接PC,如图2所示。
此时,沿着PC这条弦建立光滑管道,就可以让P点处输入的原料到达C点的时间与沿着等时圆其他弦输入原料到达其圆周的时间相等。由此可得出结论:若是要让P点处输入的原料到达输送带上的时间最短,那么就必须要沿着PC这条弦建立光滑管道。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可根据几何关系求取PC这条线与P点与AB输送带之间垂直方向的线之间的夹角,最后得出答案为。
3 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推理分析与论证
高中物理试题对学生的推理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与论证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物理教师要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入手,着重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逐渐提高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中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力学类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解题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了解各个物理量之间存在的联系,学会对其进行相互推导,进而形成比较完整的解题思路[3]。
如这样的一道题:有一物体的质量为1kg,若是把它放在一个固定斜面上,然后在平行斜面上对这一物体施加向上的拉力,该拉力可记为。1秒之后,撤去对该物体的拉力,请问拉力的值为多少?根据这样的力学物理题,学生可先结合题意画出相关v-t图像,如图3所示。
从这一v-t图像中,我们可以提取有效的信息,如该物体在拉力作用下,在0—1秒内处于加速状态,其加速度达到了12m/s2,记为。而该物体在0—2秒内减速时的加速度达到了-6m/s2,记为。根据这些有效的信息,学生可将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引进来,求取拉力的值,即。在这一解题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推理分析能力和问题论证能力也得到了一定提升,这可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其物理解题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健康发展。
4 结束语
总之,高中物理教师应认识到培养高中生的物理解题能力是重要的教学任务,因此必须遵循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物理课程教学的实际要求,从多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高中生的物理解题能力。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挖掘物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提取有效的信息。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建构几何模型,使其学会运用几何关系解决物理问题。此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围绕着物理问题展开推理与论证,探寻正确的物理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明建国.高中生物理审题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2019(3).
[2]宋建权.关于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方法之我见[J].才智,2019(33).
[3]陈立峰.高中生物理解题能力的提高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