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er06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大学生规则意识普遍比较淡漠,违反校纪校规、违反公共道德乃至违反法律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与当前的教育体制、社会风气以及他们的家庭环境有关。因此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亟待提高。大学生规则意识的提高,对国家、社会、经济、学校以及个人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培养大学生的规则意识,可从思想、制度、管理、实践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大学生;规则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7(a)-0000-00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栋梁。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规则意识,极大地体现了我国青年人才的质量,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本文将就我国当代大学生规则意识的现状、成因,以及如何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规则意识,作一粗浅探讨。
  
  1 大学生规则意识的概念
  
  通常认为规则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所必须遵循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一般包括法律规则、道德规则、纪律规则、技术规则等。
  大学生的规则意识是指大学生这个群体关于规则和规则现象的思想、观点、心理和知识的总称,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并且能够自觉地遵守规则。它是由规则认知、规则情感、规则意志诸因素组成的。大学生们在规则意识的指导下产生规则行为,进而形成规则行为模式和习惯。
  
  2 当代大学生规则意识现状及其成因
  
  我国大学生的规则意识普遍比较薄弱,无视规则、破坏规则的事情屡见不鲜,这对高校学生管理、学风建设、和谐校园等方面都构成了很大挑战。
  
  2.1 当代大学生规则意识堪忧
  我国大学生规则意识普遍薄弱,现状令人担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违反法律规则。违法法律规则的行为,是最严重的违规行为,但在大学生身上并不罕见。譬如,某学生在食堂捡到他人刚遗失的钱包,经失主多次索要但拒不归还,以为自己没偷没抢,不一定要把钱包还给失主。但其实依据《民法通则》和《物权法》的有关规定,该行为构成不当得利。
  违反规章制度。对于高校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教育部有《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各高校也无不制定了自己的校纪校规,但这些规则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比如,上课经常迟到,考试作弊,毁坏公共财物……相信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对大学生的这些行为都已经司空见惯。
  违反文明道德规则。这类行为更为普遍,比如,随地吐痰,在图书馆霸占座位,拖欠或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找工作时随意毁约……
  
  2.2 当代大学生规则意识淡薄的原因
  教育不当。尽管“素质”教育喊了多年,但中国的教育,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仍然是以考试、升学为导向的应试教育。学生在上大学之前,以应付考试为主要任务,教育虽然渗透着规则教育的因素,但属于无关大体的细枝末节。而且这种教育,是以灌输、说教的方式进行的,容易使学生排斥,效果大打折扣。大学的道德教育更弱势,基本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地位。
  社会影响。社会是个大染缸。一方面,那些善于规避规则、破坏规则的人,往往能侥幸获取最大利益,却受不到或不能及时受到规则的惩罚;另一方面,那些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的人,反而维护不了自己应有的利益。于是有的学生通过投机取巧或作弊获得了与其学习付出不相称的、甚至高于那些遵守考试纪律的学生成绩的分数。如果执法者徇私枉法,使作弊学生不受处罚,或处罚明显过轻,就会招致未作弊学生的不满,进而激发他们效仿的心理。这样不遵守规则的人数,因为软弱的制度而扩大了,规则将受到普遍的破坏,规则的权威也将丧失殆尽。
  家庭溺爱。实行计划生育三十年来,多数大学生在家庭里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父母、长辈对他们宠爱有加。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习惯于颐指气使、随心所欲,自然不愿受规则约束,规则意识淡薄,并且这种状况会长期存在。
  
  3 培养当代大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意义
  
  3.1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之所以能成为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关键在于个人的自利动机和行为能在合理规则引导下,向着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对个人自利行为的肯定和个人权利的保护,是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转的原动力,而合理的市场规则是维护和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在市场经济浪潮里长大的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经济建设中文化水平最高的一个群体,也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规则意识,将有利于良好的商业信誉的培育,有利于健康的商业秩序的形成,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
  
  3.2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高校有序的教育活动,需要有规则作保障。规则是秩序的根本保证,也是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重要条件。2005年3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条例》后,各高校的规章制度都逐渐向“以人为本”这个和谐社会的重要理念回归。规则以学生为本,学生就会意识到遵守规则不仅是自己生活的障碍,也自身的需要。正如伯尔曼所说:“法律只在受到信任,并且因而并不要求强制力制裁的时候,才是有效的。”因此应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以保证学校办学的理念和精神得以贯彻执行。
  
  3.3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不仅要具备有用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规则意识是公民意识的重要内容,是合格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振兴中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其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成就大小。如果不加强大学生的规则意识教育,不及时纠正部分大学生对待规则的不严肃心态,很难保证他们将来能有所作为。我国与当今世界列强诸如美国、日本的差距,最根本的其实并不在于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差距,而在于人的差距,即公民综合素质的差距。公民的综合素质,以及由此决定的综合国力的差距,恐非我们通过跨越式发展一朝一夕所能缩小的。因此培育、增强我国大学生的规则意识,提高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的竞争力,才是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的根本之道。
  
  4 培养当代大学生规则意识的思路与对策
  
  4.1 更新观念,将规则意识教育提到新的高度,在大学形成学规则、守规则、用规则的浓厚氛围
  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首先要从大学人的观念入手。对学校管理者而言,要摒弃规则工具论思想。正如法治理论中法律工具主义思想的存在冷却了社会公众心中炽热的法律情感一样,学校行政管理者对规则的态度直接影响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规则的效力在于共同的约定和规则情感的魅力,它会消除学生对规则的敬畏和距离感而产生归属感与依恋感,从而激发他们对规则的信任、信心和尊重。这种情感会成为构造规则意识的沃土。要以“法”治校,确立规则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之中的主导地位。如果学校管理者把规则视为学生必须服从的工具,那规则就无法成为他们信赖的对象。对学生而言,要消除“规则不过是老师用来对付我们的武器”或者“只要我不犯错误,规则与我无关”的错误思想,认识到规则对良好教学秩序和学风形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我们要将规则意识培养提到突出的位置,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将规则意识教育贯穿于教与学的各环节,在全校形成学规则、守规则、用规则的浓厚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
  
  4.2 完善制度,建立令行禁止、奖优惩劣的长效机制
  不可否认,我们的高校都有自己的一套规章制度,但“徒法不足以自行”。而且,很多高校的规章制度,是否合理、是否科学,仍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就是制度不够完善,并且执行力度不够。制度本身不完善,加上平时执行与监督不力,更令制度形同虚设。根据心理学家帕克和麦克米兰等人总结的“烫火炉原则”,要想惩罚有效,必须做到:(1)百分百受罚,只要碰到就一定被烫;(2)一视同仁,不管是谁,只要碰到就一定被烫;(3)及时原则,现在碰就现在烫;(4)雷厉风行,一碰到就痛得要命,而不是慢慢加痛;(5)不殃及无辜,手碰到就手痛,不会连累其他部位。烫火炉的惩罚方式非常理想(所以没有人会故意去碰它),但现实社会里的惩罚却无法让犯规者百分百受罚,这样规则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因为违反规则总是能得到一些好处,所以有些研究显示,如果违规受罚的机率低于三成,那这种惩罚就会失去遏止的效力。因此,对高校来讲,完善制度,可从严格考试管理制度入手,对违反考试纪律的人严惩不贷,杀一儆百,决不心慈手软,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规则的公信力和威慑力。同时,学校应该将规则细化,并向学生表明严格执行的决心,长期坚持,形成一套奖优惩劣的长效机制,逐渐强化规则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
  
  4.3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规则、学会利用规则
  学校要让学生将对规则的抽象的、理论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际的感性经验。社会实践便是大学生规则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社会本身便是一个由各种各样的规则维系着的复杂系统。学校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利用寒暑假独立从事各种社会事务,如支农、支教、法律咨询、电器维修、税务咨询等。校外实践可以更好地使学生从实践生活出发,从身边的事做起,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更可以使大学生们自觉运用道德、法律规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益,在实践中宣传道德、法律规则,使大学生在校内教育中形成的规则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4.4 将契约式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让学生在平权型管理和自治式管理中树立规则意识
  随着高校职能的嬗变和管理理念的进步,不少学者都认为高校与学生之间实际上存在一种契约关系,即提供服务-享受服务的准消费关系。这种理论的提出,对于高校转变管理思维,培育学生的权利意识,都具有积极作用。我认为,契约理论的提出,对于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同样具有积极意义。如果将高校的规章制度视为高校与学生之间订立的契约,在实践上至少具有三重意义,一是可以促使高校在管理中奉行“以人为本”理念,尊重学生人格和权利;二是可以增强高校对学生管理的正当行、合法性;三是可以提高学生对学校规则的认可度。目前,有的高校在契约式管理方面已经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经验。比如,有高校与学生签订《安全文明承诺书》或《考试诚信承诺书》,以契约的形式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增强了规则的感召力和说服力。还有的学校大力发展学生社团,通过制定完善的社团管理规则,让学生社团管理学生自己,不仅培养了学生干部,而且充分发动了“群众”,让学校在学生管理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这种“群众式的政治参与”,使外在的强制内化成一种义务观念或责任意识,让他们明白了规则在学校管理中的不可或缺性,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规则意识。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等教育已从社会的边缘走到了社会的中心,从事高等教育的高等学校从空间实体、教育质量和社会贡献等理当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从探讨高等学校的性质和功能入手,阐述高等学校在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中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高等学校;城市经济;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7(a)-00
教育与劳动的结合是我国教育内容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在教育方针中加入劳动教育是对学校教学提出的重要发展方略,同时也是加强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随着高等教育的较快
[摘要]肯定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解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同时又强调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只有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构建新的适应学生需要的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7(a)-0000-00    随着网络时代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
中等职业学校是以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为招收对象,对招收对象进行知识、技能等培养的中等职业教育学历性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对提高就业率、维护国家安定、提高
实践能力的缺失已经成为小语种毕业生就业中的巨大障碍.本文立足于实践能力的基本概念,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出发,研究提升小语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办法.
[摘要]高等师范学校的数学教育专业是专门培养数学教育人才即中学数学教师的主渠道。其中数学教育学这门课程的开设目的就是培养出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掌握现代数学教育技术,能够适应基础教育教学实际的合格的数学教师。但是,教育理论与师范生教学经验缺乏之间的矛盾,导致了课程学习的低效,无法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对提升学生从教素质的指导性,更为严重的后果是降低了对理论对数学教育实践指导作
日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显性态势,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更为需要人文关怀,及时介入、有效疏导将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本文综合收集学生的资料,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了
吴冠中(1919—2010),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吴冠中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英语作为一种全球范围内的交流沟通的语言工具日益受到重视,学习和掌握这种语言工具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