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以盆底表面肌电为信号的生物反馈治疗结合肌筋膜手法治疗对产后盆腔肌筋膜疼痛(MFP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在北京航空总医院足月妊娠初次分娩、产后6周检查诊断为MFPP的患者102例,均采用盆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肌筋膜手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主观疼痛评分、盆底肌筋膜压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简称Glazer评估)指标的变化情况。治疗结束后1年进行电话随访患者主观疼痛评分。结果102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29.5岁(20~40岁),经阴道自然分娩占62.75%(64/102),低位产钳助产阴道分娩占1.96%(2/102),剖宫产分娩占35.29%(36/102)。102例患者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为(3 425.3±297.3) g,102例患者伴发盆底疾病,其中盆腔器官脱垂占61.8%(63/102),压力性尿失禁占21.6%(22/102),膀胱过度活动症及其他排尿障碍占15.7%(16/102)。治疗结束后4周内的自觉盆腔疼痛缓解率为100.0%,VAS评分为治疗前(4.55±1.28)分和治疗后(0.45±0.72)分,经盆底肌筋膜触诊VAS评分显示近期疼痛缓解率为96.1%(98/102),分别为治疗前(7.62±2.19)分和治疗后(0.44±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azer评估提示治疗后,前静息肌电值、后静息肌电值、快速收缩及紧张收缩放松时间、紧张收缩及耐力收缩变异系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前,紧张收缩平均波幅及耐力收缩平均波幅较正常范围低,治疗后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患者的随访率为77.5%(79/102),主观疼痛缓解率为97.5%(77/79),治疗前VAS评分为(4.34±0.78)分,治疗后VAS评分为(0.32±0.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的患者中65例(65/79)无任何盆腔相关疼痛复发,另有12例(12/79)主诉仍有轻度疼痛,不影响生活,仅有2例(2/79)仍主诉中度盆腔相关疼痛VAS评分均为4分。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筋膜手法治疗为产后MFPP提供了安全、无创且经济有效的方法。